叶集位于安徽西部,地处皖豫交界,素有“安徽西大门”和“大别山门户”之称。201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市辖叶集区,2016年2月28日正式挂牌。全区辖姚李镇、洪集镇、三元镇、孙岗乡、史河街道、平岗街道共6个乡镇街,区域面积568平方公里,全区户籍人口278590人,常住人口21.7万人。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5亿元,财政收入9.36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33939元、15680元。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叶集东连长三角,南枕大别山,西接中原地,北临淮河水,境内史河、汲河环绕,沪陕、沪蓉、两条高速、G312、G105两条国道、宁西、合武两条铁路穿境而过,设有叶集铁路客货站,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是东进西出的咽喉、贯穿南北的节点,路网发达、交通便捷。 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叶集始建于春秋,是春秋战国十大以少胜多战役“鸡父之战”的发生地;明清时期商贾云集、商贸繁荣,设有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六省商务会馆,境内的新石器...
叶集地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1911年,就爆发贫民赵常友领导的人民起义;1925年,中共党员袁新民等在尧岭乡建立农民协会;1927年10月,中共霍邱县特别支部在明强小学成立;1928年春天,特别支部在明强小学召开中共霍邱县委筹备会,不久即成立霍邱县第一届县委。在霍邱县委领导下,1928年7月27日,发动“文字暴动”;1929年11月24日,举行尧冲暴动。土地革命时代,1000余名叶集儿女加入红军、赤卫队。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军暴行,叶集人民由自发到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抗日斗争。解放战争中,叶集人民为支援大军南下,只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征粮50万千克,钱4万元,马料5万千克,军鞋1万双,雨伞、斗笠1万余件,并整修固始至叶集的公路、桥梁、电话线。革命战争期间,1100多名叶集儿女献出生命。艰苦的革命斗争,造就了杨国夫、陶勇、陈宜贵、徐体山、桂绍忠、黎光、王春、王奎先、张希才、张才珠、于斯虎、吴皓等一批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