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政办秘〔2022〕15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
《六安市叶集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已经2022年6月19日区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24日
六安市叶集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
实施方案(2022—2025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9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皖政办秘〔2021〕121号)、《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六政办秘〔2022〕40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实现快速增长,到2025年超过12%;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科普服务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完善,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区教育局、区科技经信局〈区科协〉、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负责)
2.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引进科普资源到校开展课后服务,组织学生到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联合加强学校科学类课程教师培训。每年组织开展区级以上科普讲师团进校园讲科普活动不少于10场次。(区教育局、区科技经信局〈区科协〉、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负责)
3.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广泛开展校园科技节、科技小论文(发明、制作)、科学营等科学教育活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提高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水平。(区教育局、团区委、区妇联、区科技经信局〈区科协〉、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负责)
4.着力提升教师科学素质。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深入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区教育局、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负责)
(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5.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2000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500人。积极推荐候选人参加每两年一届的“徽农之星”评选及叶集区农村创新创业大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技能等级认定4500人次。开展“徽姑娘”“六嫂”等品牌化家政技能培训活动。广泛发动基层群众积极参加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区人社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妇联、区科技经信局〈区科协〉、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负责)
6.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按照双向选择、按需选认、精准对接的原则,加大选认力度,扩大选认范围,打破行业、单位、地域、身份等限制,不拘一格选认科技特派员,到2022、2023、2025年,科技特派员动态分别发展到140、150、160名,逐步实现全区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行政村全覆盖。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展科技示范,积极培育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育1个科技小院。(区科技经信局、区农业农村局负责)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7.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巾帼建功”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劳模工匠“五进”活动等主题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准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区总工会、区妇联、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负责)
8.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科学素质。开展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培养选树一批叶集杰出工匠、叶集拔尖人才。到2025年,全区技能人才达到30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区人社局、区总工会、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负责)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9.实施智慧助老行动。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依托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养老服务机构等,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区委老干部局、区民政局、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负责)
10.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依托健康教育系统,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银龄科普讲堂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区卫健委、各乡镇街、区经济开发区负责)
11.实施银龄科普行动。发展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社会组织。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发挥老专家在社区、农村、青少年科普中的积极作用。(区民政局、区科技经信局〈区科协〉、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负责)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2.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将科学素质教育培训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内容。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开设相关课程。(区委组织部负责)
13.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任职考察中落实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将科技等多方面知识列入考试内容,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区委组织部负责)
(六)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14.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鼓励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引导和鼓励科技工作者将创作的科普作品申报安徽省科技奖。将科普工作纳入市技术创新中心和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考核。(区科技经信局〈区科协〉负责)
15.促进科技资源向科普资源转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鼓励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区科技经信局〈区科协〉、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负责)
(七)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16.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推进传统煤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精准对接群众科普需求,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形成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科普宣传工作新格局。整合“报、台、网、微、端 、屏”媒介资源,增加科普内容、增设科普专栏,办好用好抓好《科普叶集》《健康叶集》等科普节目,拓展科普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引导作用。(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区科技经信局〈区科协〉、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负责)
17.加强智慧科普建设。充分发挥“皖事通办”平台作用,促进数字赋能科普,提升科普服务精准度。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科普。强化科普中国等平台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与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深度融合,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基层倾斜。(区数管局、区教育局、区科技经信局〈区科协〉、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负责)
(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8.创新现代科技馆体系。着力提升区科技馆运营管理水平,赋权赋能区科技馆承担起牵头全区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和管理的任务,推进科技馆为社会免费开放。开展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每年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不少于6场次。(区科技经信局(区科协)、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负责)
19.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开展市科普教育基地等认定活动,到2025年,认定各级各类科普基地6家以上,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和科学技术普及基地。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等公共设施开展科普活动,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九)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20.建立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相关区直单位建立应急科普协同机制,坚持日常宣教与应急宣传相统一,纳入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突发事件状态下,各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力量直达基层开展应急科普,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建立应急科普专家队伍,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区委宣传部、区卫健委、区应急局、区教育局、区科技经信局〈区科协〉、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负责)
21.强化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广泛动员学校、医院、企业和社会组织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到2025年,全区注册成立科技志愿服务组织超过80个,注册科技(科普)志愿者超过4000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超过600场次。(区科技经信局(区科协)、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负责)
22.夯实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全国及安徽省科普示范区创建,以创建推动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快速提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双创活动周、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公众科学日、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等活动,增进公众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支持。广泛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传,大力推进全民绿色低碳行动,增强全民绿色低碳意识,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23.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基地、新媒体科普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基层教育、农业技术推广、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机构负责人作用,引领带动中小学自然科学类教师、农业技术人员、医疗卫生人员等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区教育局、区科技经信局〈区科协〉、区农业农村局、区卫健委、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负责)
(十)科学素质交流合作工程
24.丰富交流合作内容。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国内、国际交流。加强青少年、妇女和教育、媒体、文化等领域科技人文交流。(区教育局、区科技经信局〈区科协〉、团区委、区妇联、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负责)
25.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重大科普活动。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建设。(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负责《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及本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要把科学素质建设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本实施方案任务分工,将重点任务列入本部门本系统年度工作计划。区科技经信局(区科协)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落实《科学素质纲要》及本实施方案。
(二)保障经费投入。区委、区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科学素质建设的实际需要,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经费投入水平。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加强科学素质建设经费等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经济开发区、区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科学素质纲要》及本实施方案的学习宣传,突出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要大力宣传在科学素质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营造更加浓厚的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附件:六安市叶集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六安市叶集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王世宏 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区政协党组副书记
副组长:刘美胜 区政府副区长
成 员:沈冶军 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董 靖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
涂宏波 区委党校副校长
曹大伟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张清华 区发改委副主任
张 庆 区教育局副局长
程千友 区科技经信局局长、区科协主席
陆民安 区民政局副局长
张 燃 区财政局副局长
曹 平 区人社局副科级干部
徐怀远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王文竹 区文旅体局副局长
沈国华 区卫健委党组成员
温显俊 区应急局副局长
徐道华 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张 鹏 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彭 瑞 团区委书记
胡则成 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陈金龙 叶集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
黄 涛 区林业中心副主任
陈 铎 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开发区科协主席
彭元满 姚李镇副镇长
赵新新 洪集镇副镇长、镇科协主席
刘大红 三元镇副镇长
杨启如 孙岗乡副乡长、乡科协主席
刘士扬 史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科协主席
刘 杰 平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科技经信局(区科协),程千友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叶集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pdf
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叶集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