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集镇:板凳议事听民声,服务下沉解民忧
“朱书记,工业区那个旧门楼破损得挺厉害的,每天人来车往太不安全了,能不能考虑拆掉?”“还有这条路的路灯,老是忽明忽暗,晚上进出实在不方便,社区能不能帮忙解决一下?”傍晚时分,在洪集镇回民社区,几把小板凳围起一圈,社区书记与居民们并肩而坐,促膝交谈,家长里短间,一桩桩群众诉求被清晰记录。这场看似平常的“板凳议事会”,正是洪集镇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洪集镇通过搭建对话新平台、对接群众微心愿、携手共建优化环境,让“烦心事”变“暖心事”,绘出了一幅邻里和谐的基层治理新画卷。
流动议事,打破隔阂聚民声。“以前反映问题得专门跑到村委会办公室,隔着张桌子说话总觉得有点拘束。现在好了,出门散步就能和书记聊聊天说说事,啥话都能敞开讲。”李阿姨的话道出了许多群众的心声。为破解固定场所带来的距离感,洪集镇推出“流动议事会”机制,将议事场所延伸到农贸市场、健身广场等群众聚集的地方。工作人员拿着笔记本、搬起小板凳,在轻松交谈中细致记录各类民生诉求。为确保事事有回音,各村社建立详细的问题台账,能现场解决的当场明确责任人与时限;需多方协调的则启动联动机制跟进督办。今年以来,通过该机制收集的306条矛盾纠纷全部成功化解。
主动上门,暖心服务零距离。洪集镇持续推动服务重心下移,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每当新政策出台,村社干部便携带“民情记录本”主动走进独居老人家中,开展面对面的政策讲解。通过组建“党员+网格员+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开展“入户连心”行动,以定期走访、节日慰问、代办服务等方式,精准对接高龄老人、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的需求。今年以来,累计代办群众事项200余件,发放政策宣传手册3000余份,用实际行动践行“走到群众身边送服务”的承诺。
机制创新,务实高效解民忧。洪集镇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起高效顺畅的民情响应链条。从流动议事的即时收集,到问题台账的分类处置,再到多方联动的跟踪推进,形成了完整的治理闭环。这种工作模式的转变,不仅提升了矛盾纠纷的化解效率,更将服务窗口前移到群众家门口,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发现,真正实现了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
从板凳议事的坦诚交流,到基层民心的深度融合;从人居环境的点滴更新,到共建共治的生动实践——洪集镇用可感知、有温度的治理方式,将“我们是一家”的理念融入日常、化为现实。在这里,每一种声音都被认真倾听,每一个期盼都得到真切回应,每一次参与都在织就更坚实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