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集镇:打造便民公共文化空间 构筑群众身边的精神家园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洪集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全面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通过优化空间布局、融合多元服务,着力打造了集阅读、休闲、讲座、文体活动于一体的“家门口”文化阵地,让文化惠民工程真正走进百姓生活,让文化阵地成为百姓的精神家园。
空间升级,整合资源化身文化新场所。洪集镇立足“15分钟便民生活圈”规划,对原有的文化站进行改造升级。集图书阅览、书画展览、科普活动、健身休闲于一体。同步推出“文化点单”服务机制,通过问卷征集、走访等方式掌握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每月动态更新服务清单。青少年可预约科普活动;结合老年学校,银发群体可参与戏曲、太极、书法培训;亲子家庭可报名手作体验;还特设了针对年轻群体的晚间乐器课堂、影院,使文化服务从“统一配送”转变为“按需定制”。年度群众文化活动参与人次同比提升50%。
智慧赋能,数字平台打造便民直通车。即将启用的多媒体功能室配备智慧电子大屏、电子白板及投影设备,常态化开展红色电影主题展播、网上课堂、非遗技艺直播等数字文化服务。开辟数字阅读角配置电子阅读器,与区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功能室采取预约+错峰开放模式,工作日白天优先保障老年大学课程,夜间及周末向上班族开放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实现全年龄段服务覆盖。
共建共享,群众从“旁观者”变“主人翁”。在后续公共文化空间运营中,洪集镇注重激发群众参与热情,通过招募文化志愿者,让退休教师、文艺爱好者等群体成为空间管理的“主力军”。目前全镇已组建11支文化志愿队伍,开展公益培训100余场次。这些志愿者不仅参与日常场馆管理,还结合自身专长开发出戏曲班、太极班等特色课程,通过群众教、群众学的模式,使文化服务更接乡土气息。
下一步,洪集镇将探索把红色教育、农耕体验、旅游推介等功能融入空间建设,同时加大文艺大咖、社会组织、辖区内各学校的合作力度,持续丰富服务内涵,让文化服务真正润泽民心,让文化空间成为传播文明、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