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反复发热?当心“毒王”腺病毒
儿童反复发热?当心“毒王”腺病毒
随着天气渐凉
秋冬季的呼吸道传染病进入了高发季节
其中腺病毒感染备受关注
疾控中心提醒
腺病毒
可引起反复高热、咽痛、结膜炎等
腺病毒,即人腺病毒,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腺病毒感染后,患者常出现高热不退、精神不振,还可能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严重者可出现肺炎,因此被称为“毒王”。
腺病毒的传播
腺病毒感染者(包括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6个月以上的婴儿和学龄儿童、免疫功能低下者是腺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传播途径包括:
飞沫传播:为呼吸道感染腺病毒的主要方式,如咳嗽或打喷嚏等;
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洗手触摸口、鼻或眼睛等黏膜。
粪口传播:消化道感染腺病毒可以通过感染者的类便传播,例如更换尿布期间。
此外,腺病毒还可以经水传播,如通过游泳池引起结膜炎。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多数患者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表现为急性发热起病,同时伴咳嗽、咳痰、咽部不适、咽痛等;
少数患者可出现下呼吸道感染(人腺病毒肺炎);
还可引起“游泳池热”,即咽结膜热,表现为持续发热、咽炎伴眼结膜炎。
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等患者感染后引发严重疾病的风险较高。
要注意的是,腺病毒对酒精、乙醚等消毒剂不敏感,因此感染患者接触的物品需用含氯液消毒。污染的尿不湿、呕吐物等应密闭后丢弃,避免敞开于生活区域,以防病毒传播。
公众应该如何进行预防?
目前,国内外尚无可供普通人群使用的人腺病毒疫苗。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预防人腺病毒感染:
(1)疾病流行期尽量减少外出和前往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场所,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接触时应科学佩戴口罩,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2)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和口等重要部位。
(3)保持室内通风,减少传播风险。
(4)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对人腺病毒感染者接触的环境或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5)幼托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应加强晨午检、缺勤缺课监测等,尽早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减少暴发风险。
感染了腺病毒以后,家长们需要做:
观察孩子的一般情况,按时监测孩子体温,及时给予孩子退热处理,包括退热药,温水擦身,洗温水浴等,同时注意清淡饮食,及时补充水分。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