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别让肝脏“沉默”——2025,打破肝炎的隐形威胁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承担着代谢、解毒、合成等核心功能,被誉为“人体化工厂”。
2025.07·28
世界肝炎日
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
一 、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指肝脏炎症。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酒精、药物、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功能受到损害。根据病因不同,肝炎可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两大类,其中病毒性肝炎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
二 、肝炎的种类有哪些?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五种类型。其中,甲肝和戊肝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乙肝、丙肝、丁肝则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且部分类型(乙肝、丙肝)易慢性化,长期感染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非病毒性肝炎:包括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这类肝炎无传染性,但同样会损害肝脏功能。例如,长期大量饮酒可引发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则与肥胖、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三、肝炎的危害:从急性到慢性的演变
肝炎的危害不容小觑。
急性肝炎: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
慢性肝炎:可能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乙肝:我国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7000万,其中25%的慢性感染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乙肝相关疾病每年导致近30万人死亡。
丙肝:可以治愈。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95%以上的丙肝患者可以完全治愈。及早治愈丙肝,就可以避免由慢性丙肝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还可以防止丙肝传染给他人。
四、肝炎的预防:从预防到治疗的全程管理
1.预防:疫苗接种与行为干预
疫苗接种:接种甲肝、乙肝、戊肝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最有效的手段。
行为干预: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注射、输血;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
2.筛查:早发现、早诊断
高危人群筛查:乙肝病毒携带者、静脉注射毒品者、HIV感染者等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病毒学检测。
普通人群体检: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40岁以上人群可增加肝脏B超检查。
3.治疗:规范用药与科学管理
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需长期抗病毒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丙肝患者通过规范治疗,95%以上可实现临床治愈。
非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患者需戒酒;脂肪性肝炎患者需控制体重、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药物性肝炎患者需立即停药并接受保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