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集区:坚持“四法”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叶集区始终把“双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引导、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措施,深入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善用“减法”,多维推动学生课业减负。出台《六安市叶集区义务教育学校校内提质减负措施》30条,建立健全作业公示制度,加强对作业设计、布置、辅导等关键性环节全过程管理,控制上课时间,严控作业总量,优化作业设计,做到减负不减质。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开展暑期阅读与征文评选活动和艺术展演等活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成功举办区第五届中小学生运动会,打破32项记录,创历史新高。叶集代表队在六安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26个奖项,其中2个冠军、5个亚军、3个季军,实现历史性突破。叶集二小1人在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轮滑项目中荣获铜牌。
巧用“乘法”,创新优化课后服务形式。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不断健全完善课后服务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探索创新课后服务运行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各校累计开设校内个性化课程264个,2所学校获市级“双减”示范校荣誉称号,7个课后服务项目被评为市“课后服务精品项目”,做到课后延时服务有内涵、有特色、有质量、有深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积极开辟新思路、找准实施“双减”新路径,科学实施教师“弹性上下班制”,以上下班时间的“弹”,促进教师负担的“减”,实现课堂效益的“增”。加强经费保障,提升服务质量,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68.55万元,将保障资金纳入年度预算,统筹保障33所农村小规模学校课后服务工作。
精用“除法”,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充分发挥区“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办公室作用,规范治理校外培训行为。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持续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全面规范培训行为,严防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加快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办证进度,截至11月底,已审批设立6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
活用“加法”,协同推进家校共育格局。通过建立健全家校共育长效管理机制,转变大多数家长“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主动发挥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作用,其中,明强学校、三元实验学校等校家校共育工作形成了具体工作方案,建设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访工作常态化机制。强化宣传引导,“双减”并不是单一的减法,而是用更有意义、更丰富的课程去做“加法”,用真情陪伴替代校外辅导,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与家长达成减负共识,促进家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