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集区2025年病虫情报(第四期)

2025-03-28 09:38来源:叶集区农业农村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六安市叶集区农技农机中心   2025328

 

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与防治意见

 

2024 年,我区小麦种植面积7.6万亩,主要有扬麦、镇麦、皖麦等系列品种。目前小麦一二类苗占比达 92%,长势总体较好,苗情好于去年同期,大部分处于拔节孕穗期,预计主栽品种扬花初期在4月10-25日。

一、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和预报依据

(一)小麦赤霉病重发生。 

预报依据:

1.环境菌源充足。由于秸秆还田比例高,有利于田间菌源积累。据我中心近期在乡镇街调查,赤霉病稻桩子囊壳枝带菌率姚李镇 0.89%、洪集镇 0.88%、三元镇0.87%、孙岗乡0.81%、平岗街道 0.8%,全区赤霉病稻桩子囊壳枝带菌率平均0.85%,比2024年同期减少4.49%。

    2.气象条件利于赤霉病发生。据气象部门预报,预计4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1.0℃,有两次降水过程,主要出现在4月9-11日和21-23日。4月上旬起我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气象条件有利于赤霉病发生流行。

3.品种及栽培条件有利赤霉病发生。主栽的小麦品种普遍对赤霉病抗性不强。由于小麦播种期不同,生育进程不一,抽穗扬花期拉长,遇阴雨天气风险大。部分田块播种量大,群体密度高,田间郁闭等均有利于赤霉病的发生流行。

(二)小麦纹枯病偏重发生

预报依据:

1.田间发生情况。据我中心近期在乡镇街调查,小麦纹枯病平均病田率洪集镇为 18%、姚李镇 21%、三元镇 17%、孙岗乡 19%、平岗街道20%,全区小麦纹枯病平均病田率19%。平均病株率洪集镇 0.46%、姚李镇 0.4%、三元镇 0.38%、孙岗乡 0.41%、平岗街道0.42%,全区小麦纹枯病病株率平均0.41%。

2.品种和田间环境利于发病。种植的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抗性较差;加之播种量较大,偏施氮肥,田间群体密度偏高,部分田块田间郁蔽度高,湿度大,有利于小麦纹枯病发生蔓延。

3.气象条件对小麦纹枯病发生总体有利据气象台预报,4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雨日较常年偏多,日照较常年偏少,气候条件将有利于小麦纹枯病病菌侵染。

(三)小麦锈病偏轻发生

预报依据: 

寄主条件利于锈病发生流行。我区小麦主栽品种多不抗小麦锈病。

(四)小麦蚜虫总体轻发生,部分田块中等发生

预报依据:

1.当前田间发生数量:近期调查,平均百株蚜量洪集镇 22头、三元镇 24 头、洪集镇 20 头,孙岗乡25头,平岗街道24,全区平均百株蚜量23 头,有蚜株率 0.34%。

2.食料条件有利蚜虫增殖为害。当前,我小麦多处于

拔节孕穗期,长势嫩绿,食料条件好。

 二、防治意见

(一)防治适期、指标

防治小麦赤霉病应坚持“两控两保”(控流行、控毒素,保产量、保品质)防控策略,精准把握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第一次主动预防(见花打药),施药后5天左右再防一次。高感品种如遇连阴雨、结露和多雾天气,首次预防时间应提前至齐穗期。若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选择雨停间隙或抢在雨前施药,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纹枯病病株率达10%以上的田块开始防治。当天敌单位数与蚜虫数量比例小于1:150时,穗期蚜虫超过800头/百穗时及时喷药防治。拔节至孕穗期出现条锈病发病中心,要立即进行围歼防治。当大田锈病病叶率达到0.5%或白粉病病叶率达到10%时,要立即防治。

(二)防治药剂

防治赤霉病推荐使用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氰

·戊唑醇、丙唑·戊唑醇、丙硫·戊唑醇、叶菌唑、戊唑·醚菌酯、丙环唑·氰烯菌酯等药剂。防治纹枯病推荐使用肟菌·戊唑醇、氰烯·己唑醇、噻呋酰胺、井冈霉素A及三唑类等药剂。防治锈病推荐使用烯唑醇、三唑酮、丙环唑、腈菌唑、氟环唑、苯甲·丙环唑、吡唑萘菌胺·戊唑醇等药剂。防治穗期蚜虫推荐使用吡蚜酮、呋虫胺、高氯·啶虫脒、噻虫嗪、氯噻啉等,穗蚜发生量大时,可选用噻虫·高氯氟、联苯·噻虫胺、高氟氯·噻虫胺、氯氟·噻虫胺、联苯·呋虫胺、联苯·噻虫嗪、联苯·吡虫啉等药剂。

(三)注意事项

1.赤霉病第一次预防要按照防治药剂说明书推荐用药上限用足药量、配足水量,均匀喷雾。

2.赤霉病两次用药要求推行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轮换使用,提倡使用复配制剂或具有兼治作用的单剂,避免或延缓产生抗药性。

3.植保无人机施药须使用自主飞行模式,同时应添加助剂,增强喷雾质量,保证防治效果。

 

 

 

公益提示:

深入推进农药减量行动,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农药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不得随意丢弃,净化农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