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相关规划

2024-01-11 16:13来源:叶集区司法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近年来,叶集区司法局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立足法治宣传教育、律师法律服务、调解服务等服务项目,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基本实现了我区公共法律服务均等、普惠、现代化目标。

一、总体规划

2035年,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目标相适应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面覆盖、服务机制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优质高效、服务保障坚实有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基本实现,法律服务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共享公共法律服务成果基本实现。

二、叶集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情况

(一)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基本建成

全力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和掌上平台,目前实体平台中公共法律服务中心、6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已建成,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部建成。同时按照上级部署,我区在安徽法网上开设了法律服务电子商铺,定期发布法律服务产品等。

为扩大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结合“双提升”宣讲、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宣传等,深入各村社开展宣传。已向全区77个村社发放带有“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宣传的展牌,同时持续开展宣传活动。

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厅、部分司法所(分局)配备一批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机,提升服务智能化,全面满足群众和企业法律服务需求

(二)法治宣传教育服务全面覆盖

目前我区建有叶集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处,设在叶集区电大,以宪法为主题,设有“宪法进程”“少年中国说”“法律小常识”等10多个文化作品板块。

积极实施“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双培育工程,使其农村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纠纷化解中的发挥作用,已在全区各村社培养法治带头人231名、法律明白人320名,调动农村党员带头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积极性,让他们像种子一样在农村大地上生根、发芽、结果,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加快推进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鼓励农村群众参与法治文化活动,以投入专项帮扶资金、赠送专业法律书籍形式,已投入近10万元资金,在202110月完成一村一法律图书角、一村一普法公开栏建设。

深化法治乡村示范建设,积极申报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02149日根据皖司发〔202118号文件关于命名第八批“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决定,叶集区孙岗乡孙岗村成功申报省级民治法治示范村。2022年积极指导我区洪集镇会馆村成功申报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三)法律援助服务全面保障

法律援助服务实现区域覆盖率达100%,依托司法所(分局)和村委会设立乡镇法援工作站和村级联系点,构建了以区法律援助中心为主、乡镇工作站为支撑、村级联络点为补充的三级组织网络,并探索建立小区法律援助服务室,不断健全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在做好“窗口办”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证便民,实行线上咨询与审批,群众实现“掌上办、网上办”线上服务平台,对行动不便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开展上门服务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2023年上半年计划经费投入13.2万元,其中中央省级配套3万元,区级财政配套10.2万元。截止630日,已发放案件补贴及直接费用11.685万元、宣传培训等费用2.89万元,共使用经费14.575万元,经费使用率110%,案件补贴及直接费用占总经费比为80%

(四)人民调解服务全面构筑

推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结合“无事”找书记工作要求,依托“一站三中心”建设,构建村(社区)、乡镇(街道)、区三级调解机制。其中重点打造区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中心固定入驻集中办公单位四家,分别是区司法局、区人社局、区城管局、区公安分局。根据纠纷性质调解需要,流动入驻行业性调解组织7家,即六安市叶集区农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六安市叶集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六安市叶集区消费者权益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六安市叶集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诉前调解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以及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心。并协调法院、城管等部门常态化在中心窗口坐班,接待来访群众,集中力量更好地为群众提供调解服务,努力做到让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不出区。2023年上半年,全各级调委会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451件,调处成功1401较好地发挥了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积极推进“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目前我区已建成“百姓评理说事点”6个,各乡镇街道各1个,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第一时间反馈矛盾纠纷信息,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2023年上半年,共收集线索92,化解矛盾纠纷37起,开展法治宣传52次。

(五)公证服务全面优化

一是提升窗口服务效能。守护好公证“最后一公里”温情线,持续开展“一改二为”主题活动。上半年共办理只跑一次公证事项246件,占全部公证事项总数的94%。为军人提供绿色通道办理公证法律服务2件,为残疾人群体办理公证法律服务3件。二是变“让当事人跑”为“自己跑”。实行公证证明材料告知承诺制,“扩路疏堵”,方便当事人。充分利用“江淮大数据”,免除当事人证明负担,解决举证难问题。推出“容缺受理”“绿色窗口”“跨省通办”等服务制度,解决办证难问题。外出为卧病在床的老人办理遗嘱公证2次,外出为老弱病等当事人办理放弃继承声明书公证事项7件;外出调查核实被继承人的死亡事实和亲属关系、婚姻状况共18次。三是积极拓展创新公证业务领域。开展了预约办证、延时服务、代办服务,积极为中小微企业开设公证的“绿色通道”。主动提供 “绿色继承”服务,安排人员核实当事人提供的资料,主动为当事人调取被继承人的人事档案,帮助当事人调取不动产登记信息、银行存款信息、婚姻状况信息、户籍信息等。四是推行“公证+互联网模式”,落实便民举措。推行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邮递办、预约办、延时办等。主动公布公证处办事预约电话,尽量通过电话、网络、远程视频、邮寄等方式预约申办公证事项,送达文书材料,及时解答电话和网络咨询,利用江淮大数据核实亲属关系、婚姻状况、户籍注销等相关信息。今年上半年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262件,解答法律咨询425件;调解婚姻等家事纠纷8件,为企业办实事7件。

(六)律师法律服务逐步完善

截至目前,我区现有律师事务所2家,执业律师20人,其中专职律师13人、公职律师6人、公司律师1人,与2020年相比增加4名。

近几年我局不断强化对律师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律师行业主题教育,持续深化开展“两拥一做”工作,推动律师行业党建工作质量,充分发挥法律效劳和法律保障职能。一是持续开展“法律服务进万企”活动。积极引导我区全体律师进入企业开展实地走访,开展政策宣讲、法治宣传、法治体检、法律咨询等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切实助力营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今年上半年,共走访企业25家,开展法治宣传12次,发放政策清单562份,撰写法治体检报告3份,解答法律咨询、提出法律意见57条。二是完善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印发《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监督指导、考核评估实施办法》(叶司〔20233号),落实考核机制,规范工作管理。明确对村(居)法律顾问的考核,由村(社区)、司法行政机关共同完成。根据村(居)法律顾问履职情况、服务成效、群众满意度对其进行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划分相应等次,并发放相应工作经费,从而发挥村(居)法律顾问能真正作用,更好地满足乡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法律服务需求,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开展“一小区一名法律工作者”工作。根据安排,依托村(居)法律顾问配备情况,收集整理我区内小区,为每个小区(网格)配备一名法律工作者,目前花名册已上报,下一步将要求定期深入小区(网格)开展服务,参与小区(网格)协调议事、居民矛盾化解等工作,增强小区(网格)治理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