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为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活动,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区委政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单位重大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活动,适用本制度。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是指重大行政决策在作出前,由行政机关采取适当的方式,充分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建议,对其必要性、合法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保障政府决策科学、民主、透明的政务活动。
组织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由决策的起草(承办)单位负责具体实施。
第四条 重大行政决策应当注重调查研究、民主讨论和科学论证,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以及正在调查、讨论、处理过程中等依法不得公开的事项外,重大行政决策均应当向社会公示,引导公众参与,征求公众意见,并将相关信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开。
第五条 决策起草(承办)单位应根据重大行政决策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采取公示、调查、座谈、论证、听证等形式,充分听取社会公众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凡涉及面广或者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均应当采取公示或听证形式,公开征求意见。
第六条 征求公众意见,应当综合考虑地域、职业、专业、受影响程度等因素,合理选择被征求意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七条 采取公示征求意见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可以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等进行公示。
公示内容应包括:
(一)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方案,决策依据、理由及其说明;
(二)公众提交意见的途径、方式和起止时间;
(三)联系部门和联系方式。
决策起草(承办)单位公示重大行政决策方案征求公众意见的时间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
第八条 采取听证方式征求公众意见时,在听证会举行 10 个工作日前,决策起草(承办)单位应当通过报刊、政府门户网站等向社会公告听证事项、听证代表名额及产生方式等相关内容。在听证会举行7个工作日前,确定听证代表,并向社会公布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听证会参加人员名单。
在组织听证的过程中,还应当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第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拟作出的决策属于应当听证的范围,而相关决策起草(承办)单位未启动听证程序的,可提出举行听证的申请。
听证申请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载明申请听证的事项、理由、申请人、行政管理人等内容。
第十条 听证会举行3个工作日前,决策起草(承办)单位应将以下资料送达听证代表:
(一)听证会通知书;
(二)拟作出重大决策事项的基本情况;
(三)拟作出重大决策事项的可行性说明;
(四)有关统计、调查分析材料;
(五)听证主持人的联系方式;
(六)应当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一条 听证会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主持人宣读听证事项和听证会纪律;
(二)核实听证会代表身份;
(三)告知参加人权利义务;
(四)决策发言人如实说明决策方案的内容、依据、理由和有关背景资料;
(五)听证代表质询、提问和发表意见;
(六)决策发言人答辩;
(七)听证代表作最后陈述;
(八)听证委员合议;
(九)主持人总结和归纳各方代表的主要观点和理由;
(十)听证委员、听证代表和决策发言人、听证监察人对听证记录进行核对并签名。
第十二条 决策起草(承办)单位应当如实记录听证全过程,并根据听证记录形成书面听证报告。听证报告应当客观、真实反映听证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
第十三条 听证会后10个工作日内,决策起草(承办)单位应当将经审查的听证报告送交听证代表,并在政府门户网站或政务信息公示栏向社会公众公布听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