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叶集区机关事务中心 > 政策法规 > 部门文件 > 其它文件
号: 050170710/201405-00004 组配分类: 其它文件
发布机构: 叶集区机关事务中心 主题分类:
成文日期: 暂无 发文日期: 2014-05-30 00:00
文  号: 词:
名  称: 叶集试验区行政中心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实施方案

叶集试验区行政中心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实施方案

2014-05-30 00:00   浏览量:    信息来源:叶集区信息公开网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叶集试验区行政中心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实施方案

叶集试验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一、单位情况

(一)基本情况

叶集试验区行政中心极其附属建筑占地50亩,包括行政中心大楼及食堂、宿舍楼附属建筑,其中行政中心大楼地上6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17724.5;宿舍楼四层、食堂两层,建筑面34262011928日奠基动工,20121218日建成启用。共有区工委、管委、人大工委、政协工委及19家单位共计180余人入住,实行集中办公,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整个行政中心大楼包括节能降耗工作在内的机关事务管理。

(二)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在区工委、管委的领导支持下,机关事务管理局对我区区直机关办公用房实行统一管理,20126月起,有30余家单位,750余名工作人员入驻政务中心实行集中办公,通过对闲置房产进行整合、拍卖或置换,节约了能源资源,降低了行政成本,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办公区域,通过智能规范管理,对所有空调、照明等公共系统进行了节能改造;在建筑方面,普遍推广新型环保保温材料,用水实行集中供给、分区控制,有效减少了能源浪费。

二、能源资源消耗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能源资源消耗情况。我区能源消耗以电为主,还包括天然气及车用汽油柴油。2012年,全区用电消耗量199万千瓦时,汽油消耗量39万升,柴油消耗量0.65万升。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分别下浮了4%5%18%。我区办公日常用水主要为自来水,总量为28M3,比去年下降了17%,大部分绿化用水使用河道再生水。

(二)能源资源消耗水平及利用效率分析2013年入住政务中心后,属机关事务管理局直接管理的行政中心大楼涉及能耗建筑面积21150平方米,用能人数180余人,公务用车(汽油)32辆。用能设备包括空调、照明、动力、信息网络中心、厨房餐事用具,本实施方案仅就其中几项进行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1.中央空调系统。行政中心大楼使用的VRV多联机空调。根据能耗监测,空调电量占总用电的50%左右,是能效管理关注的重点,也是节能潜力最大的用能设备。VRV空调能效主要取决于管理力度。我们对空调管理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引进使用了相应的智能化管理模块和分户计费功能,并对空调的开启温度条件进行了规定和严格控制。

2.大楼照明系统。照明系统分为户外(路灯、庭院灯)等公共照明和室内照明。行政中心大楼的启用基本解决了照明光源的绿色化问题,室内光源全部使用T5或紧凑型荧光灯,室外光源也更换成光效效率较高的节能灯。影响照明系统效率的是照明控制问题,如在公共场所如会议室、走道人离不关灯或人很少大量开灯,路灯后半夜节能等问题。因此,未来几年我们重点推进行政中心照明的节能控制与管理以提高能效。

3.信息网络中心。政务中心全部启用后,各单位主机实行信息网络中心集中托管,提供虚拟化服务器。随着机房建设标准的不断提高,信息网络中心用电量在未来会大幅提升。通过调查认为,提升信息网络中心能效的途径主要有:一是改造机房环境,可以实现小空间局部降温除湿的方法降低空调能耗,冬季充分利用室外冷空气来为机房降温;二是加强机房温湿度的实监测与控制,在保证机房温湿度环境的情况下最大程度节约能源。

4.日常办公给水系统。在行政中心建设之初就委托自来水公司对供水管线及控制闸阀进行优化和技术改进,实行分层控制和计量。同时,通过感应龙头、卫生间感应器和智能热水集中供应设备的利用,达到节水的目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用能总量刚性增长。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新建建筑和设备量不断增长,特别集中行政中心大楼后,机关事务管理局直接管理的单位增多,办公条件不断改善导致能耗需求上升。在未来的若干年内,行政中心大楼用能总量将保持刚性增长。

1.能效提升尚有空间。通过对用能系统、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审计和能效分析,认为在热水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公车使用方面,还有一定的节能空间,可以通过设备改造、精细化管理等手段实现能效提升,节约能源资源。

2.管理能力有待加强。我局节能管理机构成立于2012年,自成立以来,在节能管理组织与机制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在节能管理人力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还跟不上能效提升管理的要求,特别是由于部门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三级节能管理网络未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在进一步加强节能管理网络建设、资金投入、制度建设等。

3.节能意识尚需提升。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还需加强,通过各种形式开展节能与环保宣传,大部分工作人员也有较强的节能意识,但在公共场所如会议室、走道等,由于用能多少与己无关,并未形成随手关灯关空调的良好习惯,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

三、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一)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安徽省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的精神和有关政策要求,因地因时制宜,从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绿色规划,开展节能改造,创建节能机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全面推进行政中心大楼节能管理各项工作,营造绿色机关,努力创建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推进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1.单位用能量节约目标。以2012年单位用水用能量为基数,通过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实现人均用水总量下降18%,人均用能总量下降5%,实现年节能120吨标煤,年节水量5万吨的节能节水能力。

2.节能管理体系建设目标。建立起较为健全的节能管理三级管理组织,节能管理制度健全,节能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3.节能宣传与教育目标。建立1支以上青年志愿者组织,每年开展不少于4次的节能宣传活动。

四、创建内容及方案

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局在摸清行政中心建筑和设备的用能规律,对行政中心入住机关进行能诊断的基础,根据近期和长期的绿色机关建设目标,行政中心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的内容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行政中心节能管理组织。健全行政中心节能管理三级管理组织体系,一是行政中心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行政中心大楼节能减排工作的整体规划,决定节能管理改造方案,落实节能减排资金,发布节能管理制度等;二是节能管理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总体协调行政中心大楼节能减排管理、改造和宣传工作;三是入住行政中心各单位节能节水责任人和联系人制度,明确由各部门负责本单位的节能节水工作,要求各单位制订适合本单位的节能减排管理措施,定期自查、督促、落实节能减排日常工作。

2.成立绿色机关技术支撑小组。在三级节能管理网络基础上,行政中心大楼成立绿色机关技术支撑专家小且,由行政中心大楼电气、环境、控制、信息等相关管理人员组成,为建筑节能管理与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将绿色、生态、低碳理念融入行政中心规划、建设、管理。

3.健全节能管理制度,规范运行操作程序。在现在基础上,加强节能管理制度建设,节能管理制度实现“重心下移”,重点对公共场所用能管理进行规范;规范节能运行操作程序,根据楼宇设备设施类型和用能特点建立可操作的节能运行操作程度和管理规定,加强对物业管理人员、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培训,实现节能运行与管理。

(二)落实节能设计,实施绿色规划

严格落实政务中心建设规划和各项节能设计,逐步将政务新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办公集群。在整个政务中心建设之初,我们就按照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理念进行总体规划设计,规划方案充分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在建设过程中及后续的建设中重点对行政中心大楼场地、道路交通、水系、环境等绿色规划实施到位。开展雨水利用、可再生能源应用、新型墙体与窗框材料应用和用能监测与集中节能控制等方面开展示范。

(三)创新管理手段,建设智能机关

以行政中心办公内网依托,集成网络、信息、控制等联网技术,摸索建立能耗监测与控制中心,实现各单位能耗从传统的手工抄表向远程集抄,设备管理从就地管理向远程智能控制,能耗费用管理从“大锅饭”式的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的定额管理转变,实现机关能耗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的转变。建设能耗智能管理的主要实施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能耗监测。建设大楼能耗监测平台,对大楼供电、供水进行实时监测,掌握实时用量,实现用能定量化管理,为深入开展能耗管理打下基础。

2.关键设备智能控制。对大楼典型用能设备在能耗监测基础上进行远程智能控制,主要为大楼空调。空调智能控制系统对341台空调内机进行集中控制,实现多策略开关机、控制和能耗分析功能。

3.能耗结算管理平台。探索行政中心大楼能耗结算与定额管理,实现分能耗种类、用户属性,分部门分户结算、分析和报表功能。

(四)挖掘节能潜力,开展节能改造

1.实施照明节能计划。一是实施绿色照明计划。行政中心大楼所有照明用灯均使用T5荧光灯,实现行政中心灯光照明绿色化,提升照明能效,绿色照明计划实施后可实现节电率15%,每年可减少公共场所和办公照明用电约3kWh;二是实施公共照明智能控制。在室内公共场所全部实行声光感应控制光源,达到节能降耗。

3.建筑节能改造与示范。以行政中心大楼建设项目为示范,结合建筑功能转换开展节能综合改造。该大楼的主要节能改造内容包括外墙保温、节能门窗、雨水收集和完善的弱电控制系统等,项目在设计中采用了目前较为成熟的建筑节能成套技术。

(五)建立节水体系,争创节水机关

1.建节水监测平台,定量化掌握用水现状。逐步安装远程水表,实现一级表计、二级表计(区域表)远程监测、统计分析、水表状态与故障报警。

2.实施水平衡测试,进行用水合理化分析。委托规划建设局和自来水公司在完善表计计量网络的基础上,按规范进行水量平衡测试并出具测试报告,所有测试报告经市审核通过,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通过水量平衡分析使行政中心供水系统处于合理用水状态。

3.高耗水设备改造。在行政中心建设时,我们通过感应龙头、感应小便器的使用,有效的控制了卫生间的高水耗。今后将加大管理和设备维护,使之更好的发挥效用。

(六)宣传教育并重,培育绿色干部

1.开展绿色宣传活动。机关事务管理局将联合入住各部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约型机关宣传活动。制作《行政中心节能减排行为手册》发放到单位,让所有干部接受节能行为规范教育。

2.开展绿色实践。探索组建由各单位共同参与的节能绿色协会,发挥个单位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增进广大干部职工参与节能环保的积极性,提高节能环保意识,使每个干部职工都能参与进来。

(七)实施计划

根据行政中心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计划,各创建内容的实施进度计划、效果分析及资金等资源条件的落实情况等(见下表),机关事务管理局将根据实施计划及建设内容的相关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安排相应资源条件,按计划完成创建内容。

行政中心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内容实施计划表

序号

创建

内容

实施进度

效果分析

技术经济

性分析

资金等配套条件落实情况

1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体制机制

2012.1

2013.12

1.建立了全面开展能效管理的组织机构

2.节能管理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

2

落实节能设计

实施绿色规划

2011.6

2013.12

1.行政中心建设融入绿色、节能、环保理

2.为行政中心建筑从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实现绿色管理奠定基础

3

创新管理手段

建设智能机关

2012.6

2013.6

1、掌握大楼水、电能耗实时动态

2、为节能管理优化提供依据

3降低管理成本,实现设备管理精细化运行

4、通过监测实施节能改造与优化,可节能15%左右。

分期共投入120万元,年可节能10kWh,投资回收期约10

资金全部到位

4

挖掘节能潜力

开展节能改造

2012.6

2013.12

1、采用了目前较为成熟的建筑节能技术

2、所有照明光源实现绿色化

3、改善照明质量,提高公共部位照度

共计投入约6500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约20年。

资金全部到位

5

建立节水体系

争创节水机关

长期

1.定量化掌握用水实时情况

2.分析用水合理性,及时发现用水量异常

3.节约用水水量

4.让更多部门参与节水管理

项目预计投入约50万元,投资回收期约8

资金全部到位

6

宣传教育并重

培育绿色干部

长期

倡导节约意识,营造机关节约氛围

 

 

五、保障措施

行政中心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全楼所有用能部门和个人,而且涉及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不仅在创建期间需要按创建内容逐项予以落实,而且在建设完成后更需注重创建工作的持续性,以发挥项目建设的长期效应,以方案实施为契机,来促进行政中心大楼节能管理、改造和宣传教育的效果质的提升。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由区分管同志担任组长,成立行政中心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小组,由机关事务管理局总体协调创建整体工作,并根据行政中心大楼节能管理三级组织体系,逐级分解创建任务,明确责任,定期检查创建内容完成情况和效果。

2.完善各项制度。包括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监督考核制度,对项目建设进程、项目目标实现情况、项目建设质量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保证项目后续维护管理的持续性,建立项目维护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维护、数据统计和利用等的管理制度。

3.落实建设资金。根据创建方案的实施计划和资金预算,行政中心大楼安排节能改造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包括建筑节能信息化项目建设资金、专项节能改造资金、节水管理体系建设和节水改造资金;每年安排节能日常管理专项资金用于项目的维护与管理,包括信息化项目维护费、表具维护费和软件升级维护费等。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