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叶集区农业农村局 >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 责任分解
号: 675899480/201801-00024 组配分类: 责任分解
发布机构: 叶集区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成文日期: 暂无 发文日期: 2018-08-28 00:00
文  号: 词:
名  称: 关于全面推进叶集区江淮果岭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全面推进叶集区江淮果岭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8-08-28 00:00   浏览量:    信息来源:农委(林、水)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为加速推进全区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发挥好我区丘岗面积较大、经果基础较好的优势,打造果品集聚平台,促进农民增收,拓展产业扶贫路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市委、市政府“江淮果岭”建设的战略部署,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按照生态修复、夯实基础、发展生产、打造亮点、提升内涵的总体要求,全面提升规模、品质和效益,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主要目标

坚持区指导、乡镇街主导实施的推进机制,将生态系统维护、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融为一体,通过一系列项目实施,把我区“江淮果岭”打造成江淮分水岭治理的品牌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区、丘岗地区脱贫攻坚的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区,实现“三好”(好吃、好看、好玩)和“三百”(百果园、百花园、百草园)的重要目标。

三、实施范围和计划

我区“江淮果岭”建设总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12万,其中贫困人0.3万户、0.7万人,建设范围涉及姚李镇、洪集镇、三元乡、孙岗乡、平岗街道和史河街道共6个乡镇街33个村(社)。现按照“3131”的思路进行规划(即:从2018年到2020年,通过3年努力新增果园面积6.5万亩,全区经果林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重点打造史河示范区、石龙河示范区、漫流河示范区3大片区;建成果品交易、仓储、物流、加工集中区1个)。其中,2018年新增果园2万亩(姚李镇0.3万亩,洪集镇0.2万亩,三元镇0.2万亩,孙岗乡0.5万亩,平岗街道0.8万亩);2019年新增果园2.2万亩(姚李镇0.3万亩,洪集镇0.4万亩,三元镇0.3万亩,孙岗乡0.6万亩,平岗街道0.6万亩);2020年新增果园2.5万亩(姚李镇0.5万亩,三元镇0.4万亩,孙岗乡0.9万亩,平岗街道0.7万亩)。

四、工作重点

(一)打造绿色生态岭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有效推动坡耕地退耕还林,开展乡镇村周边及农村四旁隙地绿化,实施低产低效林更新改造,推广薄壳山核桃、石榴等乔木果树替代其他绿化树种,提高森木的覆盖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建设和有机肥施用,推行“猪、沼、果”模式,开展病虫物理、生物防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构建良好生态环境。

2、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快推进果岭区域乡镇街驻地和中心村建设,广泛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三大革命”,协调推进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家园。

(二)打造产业发展岭 

3、优化产品结构。坚持因地制宜,调优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冬桃、油桃、黄桃、猕猴桃、石榴、晚秋黄梨、瓜蒌、薄壳山核桃等优势果类种植,建设一批主导果类生产基地。推广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和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加快老品种的更新改造,实施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努力提高产品品质。以桃、梨、猕猴桃等为重点,将优质果率提高至80%,精品果率提高至30%。

4、加快市场建设。依托姚李工业园,规划建设果品交易市场,完善储藏、保鲜、冷链等配套设施。引进培育专职果业销售经纪人和经纪公司,拓展市场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及时收集发布果品市场供需信息,把产地交易市场建设成生产基地和外地客商之间稳定的信息和交易平台。

5、发展特色加工。提升深加工能力,开发果酒、果饮料产品,发展果脯、果干、干果等多种形式的即食休闲食品;依托大团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路子,大力发展薄壳山核桃等木本油料的生产加工。

6、加强品牌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经营主体自主选育、引进新品种、开发新品牌,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争创平岗鲜桃、石龙河瓜蒌等著名、驰名商标,培育史河冬桃地理标志产品。支持经营主体统一包装、销售果产品,参与全市“江淮果岭”区域公共品牌包装推介活动。

7、培育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适度规模经营,支持经营主体建设集中连片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发挥规模经营主体示范作用,带动千家万户参与果岭建设,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作用,提高“江淮果岭”建设的社会组织化程度;加大招商引资和合作共建力度,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主导品种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培育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的果业经营主体10家、5000亩以上的果业经营主体4家;培育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果类生产加工销售农业企业3家、发展以果业为主营的规模经营主体100家、打造市级以上产业化联合体5家。

8、推进“三百”建设。积极培育精品果园,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中药材种植,努力打造“江淮果岭”叶集区域四季鲜花盛开、鲜果飘香的百果园、百花园、百草(中药材)园。

(三)打造休闲旅游岭

9、发展乡村旅游。结合果园、基地建设,打造富有特色的主题公园、避暑农庄和乡村田园综合体,按照“三好”的目标要求,建设果岭休闲观光、自选采摘、农事体验、健康养生等旅游休闲基地,办好桃(梨)花节、采摘节、鲜果交易会、优质果品评奖大赛等各类节庆和评选活动,开展特色小镇、特色小站、特色小院建设,开发叶集羊肉、木榨麻油和空心挂面等具有叶集特色的旅游产品,创建和推介一批果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相结合精品景点线路,形成春有花、夏有果、秋有景、冬有趣的大别山旅游驿站。

 (四)、打造科技智慧岭

10、提升科技水平。引进专家人才,成立专业技术协(学)会,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大棚栽培、机械化生产、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把果园主和果农大户培养成技术能手和农民工匠。

11、打造智慧果岭。实施“互联网+现代果业”行动,构建大数据平台,实现果岭生产、经营、管理全程智能化管控。利用“农村淘宝”、“邮乐购”等电商平台和自设网店、微商等营销渠道,采取网络认购、定制生产等多种形式,推动林果产品线上销售。

(五)、打造富民增收岭

12、鼓励引导创业创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园、观光园和创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型创业创新模式,拓展创业创新渠道。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和投资兴业,为创业创新和投资兴业人员提供创业辅导、政策咨询等服务,采取政府贴息、融资担保等措施,为创业创新投资兴业人员提供小额贷款资金支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促进果岭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13、全力助推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统领“江淮果岭”建设,积极支持果岭地区贫困村大力发展果岭经济,有效帮扶和引导贫困家庭自主发展和参与果岭建设,鼓励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果业生产,确保实现贫困家庭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的目标,实现脱贫致富。加大对果岭各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结对帮扶贫困户的支持力度,发挥产业带动作用,确保果岭地区稳定脱贫。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成立“江淮果岭”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加强对果岭建设的集中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立在农委,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具体负责指导、协调、调度和联络工作。各相关乡镇街要相应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专门人员,抓好“江淮果岭”建设。

(二)加强部门联动。国土、住建、财政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在土地、规划、资金、科技服务、宣传推介等方面大力支持,统筹农业、交通、水利、林业、旅游等部门,谋划重点实施项目,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区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江淮果岭”建设叶集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各相关乡镇街也要制定发展规划,将任务落实到地块,共同推进“江淮果岭”建设发展。

(三)加强政策支持。在认真落实市“江淮果岭”建设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结构调整、标准化生产、设施栽培、产业链构建、主体培育、品牌创建、产品深加工等,奖补新增果园流转土地。区每年安排一定指标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江淮果岭”建设用地。探索推行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保险,设立政府担保、贷款贴息等方式,为“江淮果岭”建设畅通信贷融资渠道;探索推进价格保险、实施特色农业保险,为广大果农提供风险保障。

(四)加强基础配套。全面提升果岭区域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施“江淮果岭生产道路畅通工程”,规划建设一批片区主干连接道路、生产基地连接道路和入园连接道路,改造硬化基地园区内部生产管理道路;实施果岭地区小型水利改造提升和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有效利用当地水资源,建设引、拦、蓄、节可控的水利设施;全面实施果岭区域电力和通讯配网扩建工程,进一步增强果岭区域电力和信息服务保障能力。

(五)加强监督考核。制定“江淮果岭”建设考核评价指标,纳入区委、区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和表彰奖励内容。区“江淮果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监督检查,对工作进展慢、效果不明显的乡镇街进行通报问责。各相关乡镇街要加强“江淮果岭”建设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