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为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提升民生工程质效,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升级。区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保障16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加快推进,截至11月底,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已全部完成。
一、主要做法
一是上下协同,高位推进。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先后开展现场调研、专项督查和专题会议20余次,不断释放造福民生强烈信号,切实压实乡镇街属地和部门监管责任,层层分解任务,件件落实责任,加快形成“条抓块统”的高效推进格局。二是精细管控,高效实施。坚持月度统计、通报、调度、督查和考核,通过实地核查、查阅资料、电话随访、走访群众等方式,找短板、定措施、抓落实,做到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努力把群众的呼声变成掌声、笑声、喝彩声。三是突出特色,高标落实。坚持因地制宜,充分用好资产资源做实特色文章,打造一批有亮点、有看点的精品项目,以看得见的方式、摸得着的实惠回应群众期待。
二、民生实事实施情况
工程类项目。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完工58.19公里,农村公路养护提升工程完工56公里。棚户区改造新开工986套,基本建成1648套。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34户,建设村级养老服务站6个。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所。建成2个城市阅读空间。补助类项目。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5282人。保障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孤儿等1.7万人,发放各类补助资金7500万元。困难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828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100人,残疾儿童适配假肢矫形器10人。困难职工生活救助77户、子女助学27人、医疗救助18户。中小学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6家“惠民菜篮子”门店平稳运营。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办理案件270件。就业参保类项目。完成“三公里”就业圈试点建设1个;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见习133人;完成求职用工精准对接计划,举办招聘活动412场次,服务企业5191户次,达成意向9184人次;新技工培养170人。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工程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三、暖民心行动实施情况
在就业促进方面,坚持稳就业与促发展相结合,织密就业帮扶“一张网”,制定助力“家门口”就业、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构建集聚创业就业平台等11项具体举措,着力解决社区“三公里”内困难群体就业不充分、区域内劳动用工信息不对称、工业园区招工招才难等问题。在“新徽菜·名徽厨”方面,培训新徽菜师傅341人,组织5家餐饮企业、推选3名厨师和20家叶集名店参加六安市“新徽菜·名徽厨”“六安名厨、名菜、名店”评选活动。在老年助餐服务方面,聚焦解决老年群体“吃饭难”问题,依托现有德颐顺等市场化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助餐服务,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25个。在健康口腔方面,完成儿童牙齿涂氟2191人、窝沟封闭2424人,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单独设置口腔科,对全区口腔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在安心托幼方面,集聚办园主体力量,新建托位618个,新增公办园学位450个;创新托幼一体模式,开展公建民营托幼一体化示范中心建设。在快乐健身方面,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等空间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口袋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等健身设施,修建健身路径19处,配建及维修升级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47处、小区全民健身设施35处。在便民停车方面,着力增加停车泊位,解决群众停车需求,建成临时停车场2处,建设小型停车场1处,新增城市停车泊位2300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210个。在放心家政方面,培训家政服务人员1830人次,新增服务人员470人,我区满福家政有限公司、十月妈妈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已在商务部登记并具备打印亮码上牌标准。在文明菜市方面,聚焦解决菜市不同程度存在的“臭烘烘、湿漉漉、黑乎乎、乱糟糟”问题,分类制定改造提升方案,改造完成城区菜市1个、乡镇菜市1个。在老有所学方面,整合盘活现有办公用房等可用资源,改建成老年学校办学场所,新增学习人数1528人,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人总数919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