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叶集区2021年科技创新工作汇报
叶集区科技创新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关于科技创新工作部署,紧盯目标任务,狠抓重点工作落实,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就2021年目标完成情况及2022年工作谋划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
(一)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度指标是12家,目前我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完成125%。
2、高新技术工业同比增长:年度指标为10%,1-11月高新技术产业同比增长21.6%。
3、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度指标1.1亿元,1-11月实现1.321亿元,其中,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0.844亿元,完成84.40%,企业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0.477亿元,完成477.00%。
4、企业研发投入:年初目标5000万元,目前12家企业有立项,预计拥有研发准备金6000余万元。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高企培育,促进高新产业发展。深入贯彻“提前谋划,精准对接,极力推荐”的原则,区科技经信局联合区财政局、区税务局等部门,围绕庆源铝业等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加强高企培育及高新产业指导。2021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其中复审1家,目前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指导10家企业完成高新技术培育企业入库工作。高新技术工业企业5家,1-11月份,高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6%。
2.注重平台建设,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安徽西大门”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一圈五区”区域发展行列。积极与皖西学院对接,共建生产力促进中心。指导六安颐巢互联网有限公司创建颐高众创空间、华隽羽绒争创市级实验室、中至信家居申报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导乡镇街农业经济实体,加速创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精准对接引导有基础、有优势、有科技创新的企业,争创省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指导洪达农业、帮农农业、鑫隆果业等3家企业申报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3.强化院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学研融合发展。组织人员摸排提炼企业、合作社、园区等技术需求11项,组织企业参加科技要素对接会,推动企业与皖西学院、安徽农科院、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大学等高校院所进行深入对接,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科研力量优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建立院企合作“一企一博”21家,专家柔性挂职5家。推进科技线上线下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4.注重科技宣传,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围绕每年的科技主题日,积极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安全生产月”等科技系列活动5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00人次,培养全民科技素养,让更多群众感受科技魅力,体验科技发展成果。高度重视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宣传工作,在省市区政府网站及省内主流媒体上发表了20余篇报道。其中《凝聚科技力量,汇聚乡村振兴新动能》、《六安市叶集区农业科技发展呈良好态势》、《安徽省农业专家赴叶集区指导果树示范基地建设》等4篇报道,在安徽经济网、中安在线、安徽科技报等省级主流官方媒体上转载分享。
二、2022年工作谋划
(一)预期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左右;企业研发投入在5500万元左右,同比增速10%左右,预计占GDP比重达1%。力争认定市技术创新中心、市实验室、众创空间各1家;完成乡村振兴各项目标。
(二)重点工作及措施
1.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完善区级创新驱动资金管理办法。加大科技政策宣传及培训力度,指导企业进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认定工作,符合条件的争取都能认定;积极挖掘和培育科技型企业,对高企申报开展“一对一”专项指导,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全年新增高新技术培育企业6家以上。
2.不断加大高新产业指导,推动高新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大现有高新技术工业企业扶持力度,帮助企业积极与高校院所对接,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大科技支撑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断提高企业产值。摸排生产良好的高新产业,吸纳1-2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壮大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基数,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同比增幅在10%以上。
3.积极开展技术合同登记与管理工作。鼓励企业积极与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对接,引进转化省内外先进技术成果,梳理归集登记四类技术合同;对接区内各类检测中心、技术输出企业、中介机构等,及时掌握技术输出情况,按月及时登记,力争2022年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在1.2亿左右。
4.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实地调研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研发准备金制度、立项及研发费用辅助账归集填报等工作,及时兑现研发投入奖补资金,确保企业及时充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提升企业创新激情和信心。重点摸排化工企业和新规企业,指导企业做好研发投入工作。
5.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继续强化与皖西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鼓励支持企业引进组建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联合研发,建立以政校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与机制框架。大力支持科研机构在叶集建设创新平台、加快孵化器及众创空间项目建设、皖西学院科技成果在我区转移转化。加速农业科技平台建设,全年新增1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省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各1家。
6.继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在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向乡镇街倾斜。做好“三区”人才技术帮扶、调研工作,组织科技特派员在行政村开展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加大科技特派员培养、选聘、培训及考核工作力度。
六安市叶集区科技经济信息化局
2021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