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叶集区教育局 > 政策法规 > 部门文件 > 其它文件
号: /202109-00018 组配分类: 其它文件
发布机构: 叶集区教育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通知
成文日期: 2021-09-24 00:00 发文日期: 2021-09-24 08:13
文  号: 叶教〔2021〕71号 词:
名  称: 六安市叶集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要求的通知 性: 有效

六安市叶集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要求的通知

2021-09-24 08:13   浏览量:    信息来源:叶集区教育局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叶教〔202171

 

区直各校: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精神,根据全国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推进视频会精神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文件、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大推进落实力度,确保“五项管理”全面落地见效,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学习宣传,领会“五项管理”重要意义

“五项管理”是小切口、大改革,以小见方向、以小见责任、以小见情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要载体和具体行动,从不同方面体现着、贯穿着正确的育人方向。做好“五项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系统的重大责任,也是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有力举措。各校要通过主题讲座、家长学校等途径,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系统、全面地加强“五项管理”学习宣传,充分认识实施“五项管理”的重要意义,积极营造推动“五项管理”良好氛围,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

二、细化工作举措,狠抓“五项管理”组织实施

各校要加强研究,准确把握“五项管理”核心要义,明确管理目标,抓住工作重点,明晰职责分工,制订重点任务清单,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同时加强家校共育,指导家长履行有关主体监管责任。坚持统筹兼顾,“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提高工作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一)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

各校要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要加强各班级、各学科作业量的统筹,防止层层加码,科科加码。全面提高学生作业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作业质量。坚决扭转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坚决严肃查处乱订教辅资料的行为,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

(二)严格落实中小学生睡眠管理

各校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1.结合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2.加强作业统筹管理,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任何形式布置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

3.指导家长和学生,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三)严格落实中小学生手机管理

各校要切实保护好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做好对手机管理。学校应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学生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2.细化管理措施。各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3.做好家校沟通。各校要加强对学生和家长政策宣传,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全面加强教育引导,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做好家校沟通,提醒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四)严格落实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各校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做好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已进入校园的图书、读物的全面审查,清理问题图书及不适宜相应学龄段学生阅读的读本,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区教育局备案。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

(五)严格落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

各校要积极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科学认识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各校要通过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有效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统筹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青少年近视眼防控、青少年肥胖防控等工作。

1.健全工作落实责任机制。积极推广中小学校选聘“健康副校长”,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

2.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3.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4.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体育课教学研究和指导,防止体育课教学变成学生的自由活动。各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

三、强化督导检查,确保“五项管理”落地见效

各校要扎实做好“五项管理”实施工作,做到全覆盖、齐步走、常态化,在本学期要将“五项管理”全部落地,形成落实“五项管理”的浓厚氛围,年底要取得明显成效,要把行之有效的工作做法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区直各校要成立督查检查组,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检查,将相关工作纳入班级考评和教师绩效考核。

区教育局将“五项管理”列入专项督导工作计划。各责任督学每月要开展专项督导工作,将其作为每月随访督导工作内容,常态化对各校工作进行督查,对于工作落实不力学校进行重点督办。同时,区教育局将把“五项管理”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确保有关要求落实到位,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六安市叶集区教育局

                                                                                             2021924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