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咏梅委员:
您在区政协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产业需求导向
1.动态优化专业设置。由区教育局牵头,联合区人社局以及行业专家组成专项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开展行业研讨等方式,深度调研市场需求,依据调研结果,围绕我区化工、板材和纺织等主导产业,完成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优化工作,同时减少部分就业前景不佳的传统专业招生。2025年,叶集职业学校新增纺织技术应用技术专业,以适应我区主导产业转型需求。
2.深化订单式培养机制。区人社局牵头搭建企业与职业院校(培训机构)沟通合作的桥梁,组织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助企业与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为保障该模式顺利实施,确保学生毕业(结业)后能直接进入企业对口岗位工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3.构建多元就业服务网络。积极推广使用“社区快聘”小程序,加强与企业、乡、村等多级联动,多举措归集开发就业岗位,针对性组织各类招聘对接活动,为人才供需双方搭建更多、更广的平台,打造人才就业和企业用人之间的双选渠道,帮助更多求职者解决就业问题,进一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4.建立人力资源预警体系。与专业调研机构合作,整合人社、工信等部门的行业发展数据与企业用工需求,形成“求职-招工”双向清单。每月通过区政府网、政务公众号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前瞻性匹配。
二、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筑牢权益保障底线面
1.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由市场监管局、人社局联合组建工作专班,参照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平台企业与从业者权利义务规范,明确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等核心权益标准,建立“政策指导+执法监督”的闭环管理机制。
2.实施职业能力提升计划。联合区社工部、区总工会组织实施针对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的开展培训。针对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不同群体,配合区直有关部门开展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全面提升从业者的专业水平与服务质量,树立我区新就业形态行业的良好形象。
三、精准服务高校毕业生,助力职业发展启航
1.构建政策宣传矩阵。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宣传。举办线上就业政策解读直播讲座。线下,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和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就业政策咨询点,安排专人负责解答疑问。通过宣传,确保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
2.创新就业指导模式。除传统求职技巧培训外,引入职场模拟、案例分析等互动性强的培训方式。对返区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就业指导,切实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与市场需求的偏差,助力他们顺利就业。
四、完善创业生态体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1.降降低创业融资门槛槛。由区人社局牵头,联合区财政局、担保公司与金融机构进行协商。通过简化贷款申请流程,将原本需10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间缩短至5个工作日;降低贷款担保要求,取消部分不必要的担保条件。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2.打造一站式创业服务综合体。完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创业服务窗口,打造一个集政策咨询、项目评估、创业培训、技术咨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
3.强化创业载体赋能作用。加强对已认定的2家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服务,督促其运营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场地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
五、优化就业环境治理,守护劳动者权益防线
1.强化劳动保障执法监管。劳动监察部门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对区内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用工检查。针对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新就业形态领域,纳入巡查范围。一旦发现违法用工行为,如拖欠工资、超时加班、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等,将依法严肃处理。
2.提升争议化解效能。优化调解仲裁流程,引入线上调解仲裁机制,提高处理效率,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
3.建立公平就业保障机制。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等显著位置公布投诉电话和邮箱。安排专人负责处理投诉,接到投诉后,在3个工作日内启动调查程序,对就业歧视行为进行严厉查处,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以务实举措落实各项就业政策,也恳请您在后续工作中继续给予监督与建议,共同推动叶集区就业创业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我们坚信,在区政协及全区广大政协委员的关心与支持下,我区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再次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六安市叶集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6月26日
(联系人:刘恺,联系电话:0564—649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