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叶集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实施“一规划两方案”,以高水平法治护航叶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统筹协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纵深发展。一是注重“以学促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建立健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机制,全区各单位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学习中心组年度理论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制定2024年度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计划,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必学内容,全区各单位共学习研讨习近平法治思想80余次,举办法治专题报告会2次、领导干部法治专题培训班1期。二是注重“关键少数”,夯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职责。召开2024年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七次(扩大)会议暨全区领导干部述法会议,洪集镇、市监局等5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现场述法,9家单位进行书面述法。区政府常务会议2次听取我区依法行政工作报告,主要领导对依法行政取得的成效予以肯定并部署重点工作。三是注重“决策为民”,推深做实“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印发《关于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 加快构建“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的具体措施》,细化工作举措和责任分工,加快构建我区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2024年我区信访工作多项指标全市第一,力争创建全国信访工作优秀县区。
(二)深化简政放权,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一是推进“只进一门”,落实综窗改革。确保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门”,对我区政务服务分中心进行整合,截至目前,区政务服务中心共入驻服务事项1889项,“一门”进驻率达98.12%,各事项“时限压缩率”94.4%、即办率83.8%。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模式,综合窗口已累计受理、办结线下办件5万余件。二是深入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我区推进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优化审核流程。提升登记注册便利度,创新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累计摸排存量问题线索3条,兑现3条,涉及资金148.54万元。免申即享平台全年兑现各类惠企政策资金4672万元,涉及政策37项,涉及企业148家次。三是开展分级监管、分类执法。深入开展“企业分类监管”专项行动,结合上一年度工作基本情况,优化方案措施,统筹“综合查一次”“一业一查”“双随机 一公开”等执法计划,进行联合执法。2024年,共完成联合检查企业72家,通过统筹联合执法,同比入企检查率下降约55%。
(三)推动良法善治,持续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一是切实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扩大法律顾问服务内容,涉法事项主动邀请顾问律师参与,征求意见,逐渐形成法律服务全区各单位的保障机制。2024年以来,顾问律所及律师为我区审查规范性文件、协议及政策草案共128件,参与重大会议及项目磋商全年累计参与区政府及区直单位专项会议28次,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解答法律咨询138次,信访事项法律分析22次,代理区政府及区直单位案件68件。二是加强合法性审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合法性审查程序步骤,今年以来共审查52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涉法事务,共提出168项合法性审查意见,行政规范性文件同步向市政府和区人大备案3件。多形式开展业务培训,强化业务指导。全年共开展3场全区性合法性审查培训,累计覆盖280余人次,不断提升法制审核工作质效。三是全面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文件的清理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成员分工,严格职责划分,在全区范围内摸排形成现行有效的涉企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政策文件清单,全年共废止或修订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政策文件14件,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四)强化依法执法,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强化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培训。狠抓行政执法资格考试通过率,统一组织考前培训,参考人员85人,通过77人,通过率90.59%,相较于去年上升约28个百分点。组织全区执法单位执法人员及法治负责人共计110余人参加依法行政业务培训班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等相关法治建设培训班。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和行政法相关知识进行解读和学习,不断提升执法专业能力和水平。二是开展年度卷宗评查监督工作。组织交通、市监、城管、卫健、生态等九家单位法治业务骨干组成执法案件评查组,对264本卷宗进行互查互评。在评查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不断提升行政执法办案水平。
(五)精准法律服务,用情用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一是创新精准普法形式。推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利用“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探索“套餐+点单”“线上+线下”“法律早集+夜市”等普法模式,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今年以来开展各类普法活动350余场次、“送法进校园”7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达30000余人,发放宣传彩页25000余份,普法大礼包8000余份。制作“叶图讲坛·叶集普法”微视频8期,累计播放量15000余次。二是拓宽法律援助服务平台。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8个,并在77个村(社区)精心培育法律援助联络员,实现城乡的法律援助网络全覆盖。与工会、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通力合作,针对特定群体需求,携手共同开展专项法律援助活动14场次。全年完成法律援助案件审批308件,目标任务完成率118%,已办结案件数260件,结案率84.41%,我区法援案件回访率100%,满意率100%。三是“公证减证”便民提速。全年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464件,解答法律咨询1200余人次,开展公证进小区、进村社法律宣传14场次。优化减证便民服务举措,提供上门服务21次、延时服务54人次,预约办40件,邮寄办13件,减免公证费用16760元,其中为27家企业申办公证减免公证费用7960元。
(六)规范权力运行,筑牢行政权力制约监督堤坝。一是探索行政复议与信访事项办理。对于信访内容中可提起行政复议的事项,依法受理,全年累计受理信访人对《依法履职答复书》不服提起的行政复议案件5件,办结5件,对信访人明理释法效果良好。二是开展行政复议案件纠错工作。对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中发现行政机关存在问题的,及时制发《纠错行政复议决定书》,推动行政机关自我识错、自我纠错、自我防错,从源头上规范行政行为。今年以来,共发出9份《纠错行政复议决定书》,行政复议纠错率18%。
二、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部分单位对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单位对法治建设工作的理解定位有偏差,进而导致有行政应诉败诉的情况发生,究其原因,是部分单位对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自身工作专业钻研不足,依赖诉讼途径解决纠纷,没有做到矛盾从源头化解。二是普法措施不多,效果不明显。普法手段运用新媒体的方式较少,不具备吸引力,对领导干部、青少年、致富带头人、农民等重点学法对象没有做到“分类别、多层次、全覆盖”。法治思维未真正有效落实到位,尊法学法守法氛围不够浓厚。三是法律人才队伍不够充盈。我区行政执法部门法制审核机构人员不足,合法性审查人才匮乏,执法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和专业知识薄弱等问题依旧存在,整体综合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满足现实行政执法需求。同时,区直赋权部门的指导和培训力度有待加强,法治保障能力不足。
三、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专业素质水平,打牢我区依法行政人员基础。强调执法考试重要性,提高参考人员重视程度,坚持“培训+刷题”的学习模式,督促各单位报考2025年执法考试的人员全体参考,并认真学习相关执法知识,争取2025年我区执法资格考试通过率取得好成绩。完善执法人员培训体系,适当增加培训天数和内容形式,不断规范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意识,提高执法水平。
(二)强化与专业宣传机构交流合作。与专业宣传机构合作,借助其人才和技术优势,共同策划法治宣传活动。制作高质量的普法短视频,丰富视频内容,增添涵盖法律法规解读、违法案例警示、法治故事等,在各大平台上发布。开展线上互动式普法活动,如法律知识问答、设置奖品激励群众参与等,强化宣传效果,提高群众参与度。
(三)持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继续做好涉企规范性文件清理,严把涉企文件合法性审查关,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创建“无证明城市”,制定我区《证明事项免提交清单》,简化企业运营中的行政手续,减少企业为获取各种证明而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设置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标识,坚持做好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优先接待、优先受理,并指派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律师办理案件。规范行政检查行为,深入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避免重复检查。深化包容审慎监管,采用柔性执法方式,推动行政裁量权基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