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办发〔2024〕5号
中共六安市叶集区委办公室 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六安市叶集区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现将《六安市叶集区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六安市叶集区委办公室
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3月19日
六安市叶集区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
工 作 要 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高质量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工作要点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全省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大会要求,围绕提升“政务、要素、市场、法治、社会”五大环境,坚持“妈妈式”为企服务,持续开展惠企助企“十大海”专项行动,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现代化幸福叶集建设提供优质营商环境支撑。
二、工作目标
对标省内标杆,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坚持问题、目标、效果导向,营造人人重视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时时处处都讲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通过一年努力,全区为企服务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较大提升。营商环境指标得到全面优化,三分之二以上指标力争达到全市先进;企业诉求办理工作继续保持全市先进,第三方调查市场主体满意度高于98%;年度营商环境考评争取进入全市前三。
三、重点任务
(一)建强“五大”营商环境
1.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快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事项“全省一单”标准化建设,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诉求“一线应答”;持续提升项目开工效率,强化数字赋能,深化不动产登记集成式服务,推动建立“一码关联”地籍调查新机制;推进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应用提标扩面,落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推动更多惠企政策资金“直通、直达、直享”,让企业“少跑腿”“零跑腿”。
2.打造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建立健全协同联动的要素保障工作机制,梯次做好土地报批储备工作,用好融资需求专班式服务机制,谋划一批银企融资对接、银担全面合作等工作载体;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积极稳妥推进园区企业“开门接电”,拓展“政务+电力”服务场景,持续提升供电可靠性;优化用水用气服务一站式服务体验,优化水电气网联合包装,健全供水供气服务可靠性承诺机制。
3.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持续深化改革,清理废除妨碍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政策,进一步规范企业注册登记行为,推进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高效衔接,深入开展政府采购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健全招标投标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重大工程、政府采购等领域,确保所有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待遇平等。
4.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持续开展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规范行使行政裁量权,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模式,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助企行动,提升涉企案件办理质效和涉诉企业诉求回应效率。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持续推进“院长接访企业家、走访企业”制度、“企业家约见检察长”制度、“警企恳谈会”制度。
5.打造践诺守信的社会环境。持续推进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聚焦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强化政务失信信息归集共享和失信政府机构及公职人员责任追究;持续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及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加强事前评估、事中跟踪,强化合同履约全生命周期监测,着力破解项目履约难题。
(二)优化为企服务举措
1.开展“千名干部联万企”专项行动。深化干部帮扶走访联系,以“千名干部联万企”为基础,持续完善“三员一官一平台”工作机制(“千名干部联万企”干部联络员、营商环境网格员、行业首席服务员、“营商环境体验官”交流平台),通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服务网格,全面及时主动收集企业诉求。
2.完善为企服务工作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机制,提升为企服务工作效能,建立“11335”为企服务运行机制,即“一口收办、闭环管理”,1小时内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3小时内责任单位核查诉求、3天内诉求办理完毕、5天内开展诉求办理回访,快速解决企业发展堵难点问题,有效提升企业诉求办理质效。
3.开展说“不”提级管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说“不”事项提级管理,全方位、多渠道收集涉及服务企业全链条各环节上被说“不”投诉事项,对需提级说“不”事项,由首问负责人、单位主要领导、区营商办研办,协调无果视情提请区分管领导会商推进。建立说“不”事项备案公开制度,定期收集各单位说“不”事项,采取合理方式予以公开监督,确保“办不成的事”有人管,确实办不成的有答复。
(三)推深做实“十大海”专项行动
1.开展“履约践诺”专项行动。全面推进政府履约践诺,实现“三个到位”,对各级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坚决落实到位;对作出的承诺,坚决兑现到位;对政府和国企的欠账,坚决清欠到位。
2.开展“模板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立足我区首位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一年树典型、二年上台阶、三年全覆盖”工作目标,大力推动建筑模板产业向家居家装板材、木基复合材料、新型板材、科技木等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拓宽国内市场,延伸对外贸易,实现特色产业集群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促进板材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24年推动5家以上企业参与转型升级,年底实现建筑模板企业转型升级70%以上。
3.举办“企业恳谈会”。围绕全区经济和行业发展,积极开展江浙沪企业家座谈家乡发展、邀请河南省固始县政企座谈“一河两岸一座城”融合发展等恳谈会,深入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发展中难题,更好地服务企业、支持企业、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力助推项目建设,营造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的社会氛围。
4.实施“政务惠企”专项行动。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办事时间最少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搭建“免申即享”平台,有效破解惠企助企政策“找不着”“看不懂”“用不上”等难题。
5.开展“法治护企”专项行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快涉企案件办理节奏、缩短办案周期,畅通“涉企、涉产权案件绿色通道”,最大程度保障涉企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快执,努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6.开展“人才助企”行动。坚持以重点产业为导向,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人才动能。
7.开展“科技赋能”专项行动。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区,推进创新资源集聚力、创新成果支撑力、生态产业驱动力、创新环境吸引力明显提升,全区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健全,赋能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凸显。
8.实施“金融助企”提质行动。聚焦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增强金融助企针对性、精准度,提升金融服务可及性、有效性。着力畅通渠道、优化服务,推进金融服务进园区、进企业。坚持多措并举、扩大投放,满足转型升级、科技企业、重点项目等合理融资需求。
9.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专项行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区内企业家参加培训和考察交流,不断开拓视野、拓展思路,更好助力叶集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10.开展“企业分类监管”专项行动。根据各领域专业风险分级分类标准和服务制度,科学确定企业日常监管频次和监管方式,结合“综合查一次”制度,开展差异化监管的执法服务行为,提高监管规范性、简约性,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细化分工、压实责任,清单化闭环式推进营商环境工作落地见效。区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商会议,协调推动各领域重难点问题,不断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实效。
(二)加强督查考核。区营商办要主动发挥协调推进、跟踪调度和督促落实职责,制定营商环境日常考评细则,强化结果运用,每月盘点各项工作推进情况,并充分结合“营商环境体验官”等活动开展调研、暗访,适时予以通报。
(三)营造浓厚氛围。充分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常态化组织创优营商环境宣传活动,及时总结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经验,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机制和创新举措,在比学赶超中推进全区营商环境的持续提升。
附件:六安市叶集区2024年惠企助企“十大海”行动实施方案
附件
六安市叶集区2024年惠企助企“十大海”行动
实 施 方 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全省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着力创优营商环境,全面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现结合叶集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履约践诺”专项行动(牵头领导:崔玲,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投创中心、皖西国投集团公司、经济开发区等单位配合)
1.摸排履约践诺事项。主动摸排符合享受优惠政策条件的招商引资类和产业奖补类、暂未兑付的协议议定类、达到支付节点暂未兑付的政府投资类等项目未兑付资金及欠账情况,由各牵头单位负责梳理,区政府办公室收集汇总。
2.梳理兑付工作清单。区政府办公室按季度汇总梳理履约践诺事项,制定兑付审核清单,组织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国投集团公司对清单提出初步审核意见。
3.开展兑现工作实施。由区政府办公室将兑付工作清单初步意见,提请履约践诺专题会进行审定,经相关会议研究后,形成兑现工作清单,牵头单位按照工作要求和相关程序进行兑现。
二、开展“模板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牵头领导:刘美胜,牵头单位:区科技经信局,区发改委、区交通局、区市场监管局、区金融监管局、区工商联、区投创中心、经济开发区等单位配合)
1.优化要素保障。根据“转型升级贷”投放需要适时扩大资金池,推动实施第二批“转型升级贷”。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发展多式联运,积极对接区火车站,宣传普货运输优惠政策,联合安徽人造板协会、六安木材产业协会和企业,做好产品运输的资源整合。
2.拓宽转型思路。组织企业到江西赣州、广东佛山、山东临沂等地观摩学习。邀请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安徽省智能家居协会等行业专家到叶集为企业传经送宝开展培训,多措并举指导企业打开转型思路。对接科大讯飞、南林大等科研院所,改进企业生产工艺,研发新产品,以科技创新为企业转型赋能。
3.帮助拓展市场。摸清我区包装板企业产能和产品类型,赴合肥召开叶集包装板产业专题推介会,组织包装板企业积极与合肥地区光伏、汽车等企业对接。联合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参加中东迪拜五大行业建筑展等国内外展会,走品牌引领道路。对接苏美达、汇森等进出口公司,助力企业扩展外贸业务。发挥中国中部木材交易中心作用,搭乘“一带一路”东风,建设区域木材仓储物流交易中心。梳理拟转型企业图谱,摸清厂房、设备、人力等情况,建立转型企业资源清单,便于企业与有需求的项目对接,为企业打通市场。
4.强化品牌培育。制定品牌发展规划,培育打造“皖西板材”区域公共品牌,由六安木材产业协会和安徽人造板协会牵头制定“皖西板材”的品牌标准。积极推进安徽省家具及板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发挥带动作用。选树优势重点品牌企业开展中长期帮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第二届叶集定制家居暨供应链产业博览会,鼓励企业争创“皖美品牌示范企业”,扩大叶集品牌影响力。
三、举办“企业恳谈会”(牵头领导:崔玲,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科技经信局、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文旅体局、区工商联、经济开发区等单位配合)
1.召开“迎新春 话发展”恳谈会。新春会议聚焦模板、家居、电商、绿色食品、文旅康养、化工等行业发展现状、短板弱项和存在问题,认真倾听诉求意见,现场研究提出解决举措,相关职能部门跟踪推进,及时做好诉求反馈,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2.召开“共话桑梓情 共筑家乡梦”恳谈会。主动赴江浙沪,邀请叶集籍乡贤、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乡音,共叙乡情,共谋发展。号召广大乡贤以根植乡土、情系乡亲的主人翁姿态,把发达地区的信息、技术、项目、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带回叶集,让更多人了解叶集、投资叶集,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贡献智慧。
3.召开“打造百年家居品牌”恳谈会。邀请区内部分家居企业代表参加座谈。通过面对面交流,深入剖析传统家居行业发展的困难瓶颈,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推动家居产业从“困局”走向“破局”,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激发家居消费潜力,为叶集建设中部家居制造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4.召开“打造千亿级化工产业集群”恳谈会。邀请区内部分化工企业代表参加座谈。围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定位,就园区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进行深入交流。为打造产值千亿化工生产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化工生产加工基地夯实根基。
5.召开“聚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恳谈会。邀请区内具有创新潜力的企业代表参加座谈,共同探讨如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寻找创新的方法和机遇,为全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升发展质效。
6.召开“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恳谈会。邀请区内农业企业代表参加座谈。通过与企业座谈,深入探究我区农产品整合及品牌做强做优发展上的堵难点,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有效、稳定务实的服务举措,提升我区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7.召开“‘十大海’行动满意度”恳谈会。邀请区内重点企业代表参加座谈。认真倾听企业对《六安市叶集区惠企助企“十大海”行动实施方案》(2024版)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调整各专项行动工作方向,完善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产业惠企助企政策,助力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8.召开“三廊一航”产业恳谈会。邀请河南省固始县政企代表及叶集区企业代表参加座谈,两岸政企探讨进一步推深做实《叶集——固始“一河两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区发展规划》的具体举措,通过企业交流学习,力求同类型产业融合提升、差异化产业互补发展。
9.召开“强化专业市场划行规市”恳谈会。邀请区内重点商贸、专业市场企业参加座谈。针对市场间同质化竞争和专业市场业态混乱等突出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措施,实现专业市场市场空间布局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为建设商贸中心夯实基础。
四、实施“政务惠企”专项行动(牵头领导:崔玲,牵头单位:区数管局,区财政局、经济开发区、区直各政务服务事项实施单位配合)
1.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深化业务协同、系统联通和数据共享,梳理、整合、重构、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推动多部门、跨层级办理事项申请表单多表合一、线上一网申请、材料一次提交,强化线上线下联动,开展并联审批、联合评审验收等,推动关联性强、办理量大、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涉企事项集成办理,进一步压减办理时长和办事成本。
2.全力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以各类“免申即享”惠企政策落地见效为目标,组织政策主管部门全面梳理现行有效惠企政策,依托“皖企通”政策库颗粒化拆解发布。强化政策线上办理,各类惠企政策奖补资金一律经平台拨付,将政策兑现由“申请、受理、审核、提交材料、核拨、拨付”6大流程优化为“系统自动匹配、企业确认领取、平台审核拨付”3个环节,缩短兑现周期,实现“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的转变。
3.全面深化全程帮办代办服务。不断探索为企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推深做实“妈妈式”服务,实体运行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发区为企服务“综合窗口”和帮办代办窗口,进一步明确人员配置、工作职责、责任边界、服务内容,提升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帮办代办效能,实现“最多跑一次”,提升办事便利度。
五、开展“法治护企”专项行动(牵头领导:张勇,牵头单位:区委政法委,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司法局、区工商联、市公安局叶集分局等单位配合)
1.完善涉企案件诉讼执行服务机制。设立企业司法需求受理“绿色通道”,加快涉诉案件办理,原则上一周内完成诉前调解,调解不成功立即立案审理,依法压缩立审执时间,提高涉企案件办理效率。加快推进“执破融合”工作,更好地实现市场主体“挽救”和涉企案件“出清”。持续开展“惠民暖企”江淮风暴执行行动,加大执行力度,保障企业胜诉权益。运行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机制,在审判、执行过程中尽量避免、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建立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和信用修复制度。
2.继续开展公安涉企护盾行动。公安部门持续开展护盾行动,建立警企包保工作机制,发挥基层公安机关作用,明确工作任务,及时向社会公示包保信息,每月开展包保企业走访,排查安全隐患,化解涉企矛盾纠纷。严厉打击妨碍企业发展的非法活动;清理企业周边不稳定因素,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
3.完善涉企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充分发挥涉企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作用,实现诉前调解、商事调解、行政调解等联合调解,构建多元化解涉企矛盾新格局。
六、开展“人才助企”行动(牵头领导:胡四军,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发改委、区科技经信局、区人社局、团区委、区工商联、叶集职业学校、经济开发区等单位配合)
1.动态更新产业人才需求库。结合全区重点产业企业发展实际,区发改委、区科技经信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等部门负责对本行业重点企业的引才需求进行分析研判,按照双向审核要求报送人社部门审核把关后,建立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清单,每月初通过区政府网站、区政府微信公众号、六安市公共招聘网等,向社会发布企业人才需求信息。
2.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以重点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引导企业与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合作和入驻“鸿雁回归”线上平台,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组织企业开展人才供需对接会、专场招聘会、直播带岗等活动。开展“政录企用”工作,核定编制助企精准招才。
3.大力引进产业领军人才。优化政策措施,为主导产业精准招引“高精尖缺”人才。组织开展人才项目对接、创新创业大赛等“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动,拓宽引才“朋友圈”。常态化征集产业技术需求,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从省属高校选聘专家人才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
4.着力培育产业技能人才。打通产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对企业评聘的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可直接转评为相应的高级工程师。围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完善职业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聚焦新兴产业方向,优化职称设置,增设相关产业专业技术职称。鼓励企业技能人才,世界级、国家级大赛获奖选手在本地创新创业,落实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攻关、师带徒作用,力争实现建立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目标。
5.不断招引青年人才。组织开展“青聚人才 筑梦叶集”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开发就业岗位300个以上,探索在高职院校建立就业服务站。依托高校设立人才工作站,持续开展党政领导“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促进“校地企才”四方深层次、全方位、多领域沟通对接,每年开展活动不少于4场。每年吸引高校毕业生300人以上。
6.引导重点领域人才来叶开展合作。区发改委聚焦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区科技经信局聚焦智能家居和高质板材产业,经济开发区聚焦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区商务局聚焦现代商贸服务业、区农业农村局聚焦现代农业,按照“小规模、多场景、专业化”思路,联合职能部门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行业论坛、专家讲座、人才沙龙、联合课题研究、“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路演等活动。
7.提升人才发展市场化水平。完善“政府+平台+市场”机制,鼓励中介机构、猎头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人才对接引进、人才项目运营、人才创业投资等服务,落实奖励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创办财务、法务、创业指导等人力服务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人才企业、人才项目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人才创新创业。
七、开展“科技赋能”专项行动(牵头领导:刘美胜,牵头单位:区科技经信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区金融监管局、叶集税务局、经济开发区等单位配合)
1.创新主体培优做强。实施“规升高,高升规”行动,根据南方水泥、聚塑高科等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情况,为企业量身打造“成长计划”。鼓励腾发家具等有升规潜力的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企业纳规。走访对接2024年拟入规和10个计划落地投产的工业项目,帮助企业谋划创新发展方向,做好高企培育工作。聚焦科凡智造、大自然家居等智能家居企业,欣奕华、信之等化工新材料企业,东霖新材料、丽人木业等板材企业,金竹生物基等模塑企业,培育核心技术突出、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领军企业。2024年认定科小6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5家。
2.创新平台提档升级。加快汇智创新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突出产业特色与专业化,以培育精细化工、新材料等科技型初创企业为目标,引入专业化运营机构,逐步完善科创企业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华隽羽绒企业研发中心、聚塑高科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建设,推动各类创新平台数量增长、质量提升。2024年孵化器入驻企业4家,培育认定省级以上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1家以上。
3.打造科技兴农平台。支持农业主体申报各类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示范推广“四新”技术,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组建以稻虾种养、江淮果岭、羊产业等特色产业为研究方向的科技特派团。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园,深入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2024年科技特派员发展到155人,组建科技特派团、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2个以上。
4.鼓励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进研发投入“两清零一提升”行动,实现营收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营收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企业当季度动态清零。鼓励规上企业建立健全研发准备金制度,对研发经费支出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行动态监测,加大跟踪服务力度。2024年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0.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25%以上。
5.加速成果落地转化。举办长三角创新创业路演、校企产学研合作路演等活动,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对接。鼓励高校院所携带科技成果来我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在区内转化、产业化。支持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产业研究院或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科创飞地等,推动高校院所技术、资源、人才优势与我区产业优势深度融合。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2件左右,举办路演活动1场以上。
6.聚焦要素融合互动。鼓励企业与高层次人才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建立科技企业融资“白名单”,实现高企直通入库,科小鼓励申报入库,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入科技服务市场要素,举办银企对接、上市辅导等活动,培育壮大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等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持续完善对成果转化、人才引育、土地能耗等方面的各项扶持政策,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2024年积极创建博士后工作站,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达到1.4%,为企业开展各类科技要素对接活动不少于3场次。
八、实施“金融助企”提质行动(牵头领导:江丕俊,牵头单位:区金融监管局,区科技经信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投创中心、易汇担保〈小贷〉公司、产投公司、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经济开发区等单位配合)
1.推动金融服务进园区。探索在经济开发区设立金融服务点,每季度组织集中摸排办理园区企业金融需求1次、举办政银企专项对接活动1场,不定期组织金融机构集中赴园区企业现场办公。建立园区企业融资需求专班服务机制、分层闭环办理机制。
2.聚力支持转型升级。加强传统建筑模板企业转型升级金融要素保障,综合用好转型升级贷等信贷产品,切实做好转型升级企业存量贷款接续保障,转型升级贷款余额增长20%以上。
3.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密切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企业的对接联系,鼓励金融机构用足科技贷款产品,有效满足科技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争取科技类贷款余额增速在全市县区中保持前列。
4.强化重点项目保障。推动金融机构聚焦重要建设项目、重点制造业产业项目,扩大项目储备,丰富支持路径,畅通沟通渠道,深化工作协同,促进一大批项目获得授信。
5.深化乡村振兴金融支持。推进金融创新、银企对接,探索产品、原材料、购销合同质押贷款模式,综合运用活体贷、乡村振兴贷、政策担保等加大对农事服务、江淮果岭、稻虾综养、畜禽养殖、种业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农业融资担保在保余额达3.5亿元以上。
6.加强金融助企平台建设。组建区级产业投资公司,发挥股权投资发现、引导及撬动作用,助力重点产业优质项目招引与落地。推动“亩均英雄保”等创新产品落地,发挥担保公司更大作用。区财政向区政府性担保公司增加注资不低于1000万元,进一步扩大担保空间、提高担保能力。
九、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专项行动(牵头领导:王世宏,牵头单位:区工商联,区科技经信局、区投创中心、经济开发区等单位配合)
1.开展区内企业互访观摩。组织转型升级模板企业到区内转型中的红象人造板、耀中华、恒泰木业等企业进行观摩学习、交流经验,注重加强对未转型的23家模板企业的宣传引导。组织好产业上下游企业互动交流,构筑涵盖全产业链的区内交流桥梁。
2.组织与区外企业交流活动。积极沟通对接区外家居板材企业,于7月、8月、9月邀请志邦、圣象、豪迈等企业负责人到叶分享企业管理经验,交流产业发展方向。
3.组织开展对外考察交流活动。发挥与金山区工商联对口合作优势,联系对接长三角地区拥有先进生产经验、经营理念的行业龙头企业,组织工商联所属企业、商会开展考察交流活动2次。
4.持续开展“企业家沙龙”活动。围绕叶集区主导产业转型发展及企业实际需求,于3月、5月、8月、10月通过联谊交流、沟通协作、要素对接等形式开展以商协会为平台的企业家沙龙活动。活动每场一个主题,由企业家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5.有序开展“企业家大讲堂”短训班。聚焦企业家需求,于4月、6月、7月、11月开展四期培训活动,传授现代化企业管理、金融财税、股权架构等相关领域知识,注重现场观摩教学,提升企业家视野眼界和管理水平。
6.积极开展外出培训活动。着重于现场互动教学,借助高校等培训平台,于5月、9月、10月开展三次企业家外出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区内民营企业家,融入外地企业家培训班,参观考察同类企业,与他们同学习、同交流、同进步,开阔视野,更新理念。
7.加强与固始县等毗邻地区企业家对接。按照叶集固始毗邻地区合作建设要求,依托大别山核心区17个县级工商联合作交流平台,2024年上半年组织区工商联所属企业家与固始县等毗邻地区企业家开展交流对接活动,交流先进生产经验,拓展产业链条。
十、开展“企业分类监管”专项行动(牵头领导:李永新,牵头单位:区司法局,区住建局、区卫健委、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局、市公安局叶集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叶集分局、叶集生态环境分局、叶集消防大队等单位配合)
1.提高涉企行政执法水平。加强涉企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组织开展执法人员专题培训班,增加涉企执法培训内容,着力提升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推行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制度,指导各单位建立免罚清单。
2.科学划分企业执法类别。指导各行政执法单位对监管的企业进行科学分类,划分为绿标企业、黄标企业、红标企业三类,建立企业分类台账,努力实现绿标企业无事不扰,黄标企业常规监管,红标企业重点关注的目标。
3.推行“综合查一次”行政执法。针对执法领域中常见高频违法行为,分类梳理适用联合检查的事项、明确和规范联合执法检查事项名称、检查对象、执法依据、检查主体、部门任务分工等,联合编制执法检查任务清单。原则上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执法工作,实现比上年度执法频次下降20%的目标。
4.创新涉企行政执法模式。对绿标类企业,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可采用书面检查、提醒式执法等方式开展灵活检查。对红标类企业,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定向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并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措施和限制措施。
5.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坚持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组织开展涉企行政执法卷宗评查工作。加强涉企行政执法监督,公布举报方式,每季度开展一次执法监督走访检查。
中共六安市叶集区委办公室 2024年3月19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