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叶集区政府办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号: 003226988/201801-00136 组配分类: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叶集区政府办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其他
成文日期: 暂无 发文日期: 2018-01-19 00:00
文  号: 叶政〔2018〕1号 词:
名  称: 六安市叶集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 性: 有效

六安市叶集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

2018-01-19 00:00   浏览量:    信息来源:发改委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六安市叶集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已经六安市叶集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批准,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

2018年1月19日

六安市叶集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

——2017年12月19日在六安市叶集区第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六安市叶集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叶集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提请区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全区上下牢牢把握新区划带来的新机遇,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势头。预计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0亿元,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突破6亿元,增长5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一)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面貌日益改善

城区建设推进有力。东部新城骨干路网基本形成,新建改建城区道路12.7公里,绿色生态走廊3.4公里,新建停车场2座,增加公共停车位1100个,未名湖湿地公园基本建成,民强公园开工建设;深入实施老城区“三化一配套”工程,改造提升未名广场、站前广场,改造老旧小区1个,改造节能路灯4700余盏;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已投入17.2亿元,完成棚改征迁3942户97.2万平方米,征迁改造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老店东部新城棚改项目、姚李镇七一西路棚改项目,实现了主城区和乡镇较大体量临街房屋征迁的突破;房地产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出让商品住宅用地10宗588亩,新开工金叶学府、金叶新城等商住小区6个,建设商品房面积112万平方米。

区域交通更加完善。G312顾叶段、元洪路建成通车,新建国省干道26.6公里,新建改建农村道路126公里,城乡路网更趋完善,在全市率先实现所有乡镇通二级公路;不断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开通新能源公交班线7条,实现区域内乡镇公交全覆盖,荣获安徽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区称号。

城乡环境日益提升。启动省级文明城区创建工作,集中开展了城区环境整治、农村垃圾治理、皖西市场改造提升和国省干道沿线环境整治攻坚战;始终保持违建管控高压态势,拆除违法建设22万平方米,违规户外广告牌1.4万平方米;农村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全域垃圾处理PPP项目投入运行,全面推进改水改厕工作,“三线三边”环境整治逐步覆盖到自然村庄;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2016年度5个集镇建成区整治和2个省级中心村建设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2017年度7个省级中心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开展了“利剑行动”和“蓝天行动”,依法取缔区内粘土砖厂、麻秸窑厂、非法制胶厂、石料加工厂和使用不达标燃煤小锅炉企业共262家,禁养区内畜禽养殖户关闭搬迁基本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的问题基本整改到位;生态修复力度不断加大,新华渠、胜天渠整治、引水入城等一批生态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完成成片造林3800亩,修复退化林1万亩,新增城区绿化60万平方米,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35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5个。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型工业快速推进。强力推进首位产业,新引进木竹加工项目22个,科凡智造、绿色板材工业园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继续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推进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申报中国驰名商标2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著名商标4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名牌产品2个、省绿色工厂1家、省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企业1家;大力培育战新产业,加快实施光大热电联产项目,大德光伏、北控光伏实现并网发电;加快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引导大团结农业股份、南方水泥、金叶碳素等企业实施技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大团结农业股份成功在新三板挂牌;加速推进园区建设,开工建设2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深入实施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成通水试运营;积极支持绿色发展,宝业绿色建筑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并在南海嘉苑、消防大队业务用房等工程推行装配式建筑。

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合作社190家;全面启动江淮果岭规划建设,突出打造石龙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史河生态农业示范区,园区内经果林基地发展到3.5万亩;积极培育特色种养业,稻田养虾面积达到2.1万亩,新塘沼虾、合兴小南瓜、双楼油牡丹、金星香猪等一批现代农业基地渐成规模。

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编制《叶集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成功举办第二届桃花梨花节,平岗大别山庄园成功入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电商服务中心基本建成,8个电商就业扶贫驿站投入使用;加快推进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建设,皖西农贸市场全面升级改造,胜利时代广场、金太阳建材城二期等商业项目投入运营。

(三)项目投资保持强劲,支撑作用彰显

落实“四督四保”项目工作制度,全年完成市级重点项目投资46亿元,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均完成任务目标;坚持把项目谋划与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与国家重大项目规划和投资方向、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紧密结合,谋划储备项目111个,总投资169亿元;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全年获批上级资金6149.6万元,政府性融资29.3亿元,有力地推进了我区经济建设;围绕首位产业、绿色制造等开展招商引资,全年新签约项目32个,实现到位资金24.2亿元,亿丰伟业、中建国际、科凡智造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入驻。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持续改善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创新工作机制,组织千名干部集中开展“五到场、五对照”和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活动;全面推进产业扶贫,多渠道开发就业扶贫岗位,大力实施金融扶贫,创新实施健康扶贫“牵手活动”,新增区级“126”补助措施;将民生工程教育资助资金纳入涉农整合资金管理,提高部分学段资助标准,确保教育资助全覆盖;提标提速实施基础设施扶贫;易地搬迁任务提前完成,危房改造完成1176户改造计划;乡村道路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网改造年度任务全部完成,全年可望实现10个村出列,2341户、6157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7%。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投入9亿元,实施了叶集中学、叶集二小、孙岗中心小学、文化中心、档案馆等项目建设,投入2.6亿元,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升工程,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验收;整合原叶集二中和二小西校区,恢复明强学校,成功引进安师大教育集团与叶集中学联合办学;完成《叶集志》编纂评审工作;第三次农业普查圆满完成;积极推动医疗重心下移、分级诊疗和支付方式改革,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续。

民生工程全面实施。投入5.9亿元,全面落实35项民生工程。持续推进全民参保,“五险”参保3.5万人,不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农村和城镇低保标准较上年提高26.7%和6.4%;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成4个乡镇街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新增城镇就业3543人;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医养结合试点、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和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行动,首批2所养老机构通过省级达标验收。

(五)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制订实施了《六安市叶集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规划》,贯彻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印发实施了《六安市叶集区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专项实施方案;坚持以补短板为重点,“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有效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行效果明显,动态调整并公布区级政府权责清单;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圆满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全面结束;财税体制改革进展顺利;社会事业、文化体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改革加速推进,更多群众获得改革带来的红利,极大地激发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总体来看,过去的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从经济增速上看,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参差不齐,地区生产总值等部分指标未能完成年度计划;从经济结构上看,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尚处于建设起步阶段,支撑力、贡献力不足,转型升级压力仍然较大,政府投资占主导地位,社会投资拉动有限。

二、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加快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深化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建议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

——到位境内资金增长15%以上;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以上;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2018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发展,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加快推进首位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实施木竹加工向家居智造转型,积极推进科凡智造、亿丰伟业等重点项目建设,绿色板材产业园入驻企业力争达到50家;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项目,着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增强后劲;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平台承载力,加快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面积增加1.5平方公里;加大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推介力度,积极引进广东、天津、河北等地家居企业抱团入驻;加速推进中建国际标准化厂房建设,启动产业新城项目建设;加强姚李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完成一期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不断盘活“僵尸企业”,开拓更具特色产业体系。全年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努力打造“G312工业走廊暨金叶一体化”西部增长极。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稳定重点乡镇粮食生产能力;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推动“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快推进“江淮果岭”建设,实施“江淮果岭”路网渠系配套提升工程,统筹推动江淮果岭、美丽乡村、集镇建设等融合发展,新建果岭道路23公里,新增林果基地2万亩;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注重农旅结合特色,打造“果岭人家”乡村旅游品牌,做深农业观光、做靓农家体验、做精乡村旅游;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支持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保障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扩大政银担、税融通、过桥续贷资金等业务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快现代物流园建设,积极引进物流企业入驻园区;加强电子商务“两中心一站点”建设,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加大电商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村级电商服务站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建设,加快推进木竹交易大市场、家居博览中心、生态酒店建设,积极支持金太阳建材城、胜利时代广场等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服务业做大做强。

(二)坚持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全面推进省级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加快东部生态新城建设步伐,实施万佛路、东楼路等6条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建设,实施未名湖湿地公园提升工程,推进未名湖畔、广场东苑、光明书香雅苑、金叶学府、当代状元街等项目建设,加快文化中心建设,推进叶集中学与安师大教育集团联合办学,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示范新城;深入实施老城区“三化一配套”工程,不断改善城区人居环境,加速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大土地收储和推介力度,实施皖西东路、西外环路等5个地块棚改征迁,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4000户120万平方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天眼”工程,着力推进“平安叶集”建设。

做细做精特色城镇。积极支持姚李镇、洪集镇、三元镇、平岗街道等政府所在地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提高集镇集聚能力,着力实施产业带动,大力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切实增强城镇综合实力;加速推进大顾店特色小镇建设,着力打造产业集聚区、高速服务区、G312工业走廊重要节点和大别山旅游重要驿站。

做美做亮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元东220千伏、大顾店35千伏变电站建设,完成27项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抓好渠道清淤整治和提水泵站建设,完成1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农村畅通工程,实施非贫困村道路建设和村村通6.5米道路项目,新建改建农村道路180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三级路;深入推进城乡公交、环卫等一体化建设,启动8个省级中心村和6个自建中心村建设。

(三)坚持绿色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施工扬尘、餐饮油烟、秸秆焚烧等源头治理,全面淘汰落后燃煤锅炉和黄标车,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PM10、PM2.5指标达到市控目标;加强水污染防治,开展城区西小河、胜天渠、二道河黑臭水体治理,抓好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和城乡污水集中处置工作,建成三元等4个乡村污水处理厂,铺设城乡污水主管网20公里;认真落实“河长制”,开展常态化巡河工作,确保主要河流水质达标;实施国土生态修复工程,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严格执行《六安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实施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全面完成3000户改厕任务,改变污水乱排、垃圾乱扔、柴草乱堆等现象,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限制发展高耗水、高耗能产业,抓好重点领域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切实加强生态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贯彻落实“林长制”,继续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完成成片造林5000亩、森林抚育1万亩;加强城区生态景观建设,新增城市绿地60万平方米、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25公里,打造城区生态景观绿带;加快实施城区生态补水和洼地治理工程;抓好城乡绿化和环境整治,着力打造一批生态城镇、生态村庄。

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加速推进大德光伏、北控光伏项目建设;加快化工集中区、光大热电联产、园区管道燃气等项目建设,推进园区企业集中供胶、供热、供气;加快推进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确保顺利通过中期评估;实施建筑节能工程,推广装配式住宅,积极争创绿色建筑示范区。

(四)坚持开放发展,全面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坚持基础设施优先战略。加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实施G105姚李段新建、G312大顾店至六安西改扩建工程,推进G40叶集段拓宽改造,开通叶集至六安城区快速公交,开工建设六安-叶集天然气长输管线项目,积极融入六安主城区;新建G529平岗至金寨城区段(莲花大道),加快金叶一体化进程,推进区域融合发展。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鼓励项目投资多元化,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我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争取更多项目落实社会投资主体;紧紧围绕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农林水利、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等领域,加大项目谋划和申报争取力度,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动态调整国家重大项目库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形成持续不断、滚动实施的储备机制,实施区级重点项目4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亿元,纳入省大新专项目不低于20个;坚持区领导联系帮扶重大项目制度,实施项目工作“四督四保”制度,编制重大项目年度计划,逐项建立项目台账,逐月登记项目进展情况,反映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实现项目开工率、竣工率任务完成,达产率和转化率不断提升。

着力开展精准招商。重点围绕木材加工首位产业和符合我区产业定位的农副食品加工、轻纺服装、新型建材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积极组织参加年会、论坛、推介活动,坚持招商、安商并重,全面优化“四最”营商环境。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亿元。

(五)坚持共享发展,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扶贫工作机制,着力实施“十大扶贫工程”,实行人力、财力、精力再聚焦、再集中;进一步强化“双包”工作,搭建社会扶贫救助平台,构建人人参与的大扶贫格局,确保2018年所有贫困村出列,脱贫4500人。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落实学前教育第三期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加强民办教育管理,推进安师大附属叶集中学建设,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让教育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建成区文化中心,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提升人民综合素质;培育文化产业,弘扬未名文化、红色文化、徽商文化、改革文化精神,大力宣传推介叶集羊肉美食文化,抓好木榨麻油、空心挂面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升乡(镇)村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和利用率,开展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活动。稳步推进计生卫生事业,进一步提升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医疗卫生体制,实施分级诊疗,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启动六院二期项目建设,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实施医养结合试点、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养老试点和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实现通村公交覆盖率85%以上。

加快民生工程建设。积极促进就业,多渠道开发城镇就业岗位,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500个以上,努力开发居家就业和家门口就业,完善和落实鼓励自主创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开通社会保障卡的各项用途,推进金保工程网络向基层延伸。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叶集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健全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机制,畅通和拓宽群众利益表达和保障渠道;推进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强力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推动“六项机制”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和行业安全隐患整治,严防重特大案(事)件发生。

(六)坚持改革统揽,进一步激发改革动力

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全区为民服务体系建设,推广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规范运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加强业务协作,确保信息畅通;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培育新生市场主体;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如期完成监察体制改革,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推动改革,推进法治,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稳妥实施财税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加大税融通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和“三变”改革,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性、经营性收入。

大力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实施标准化村卫生室达标工程,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建设,做好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

同时,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统筹抓好国防动员、双拥、统计、物价、气象、地震、邮政、人防、史志档案、广播电视、机关事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

2018年的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本次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更加务实有效的工作,为扎实推进六安新型特色市辖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抄送:区委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人武部筹备组,区法院、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月19日印发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