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六安市叶集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已经六安市叶集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
2020年3月18日
六安市叶集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执行区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有关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1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0%,超计划目标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超计划目标3.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8.1亿元,增长18.9%,超计划目标8.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超计划目标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超计划目标0.2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14.3%,超计划目标4.3个百分点;到位境内资金增长8.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超计划目标1.3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8%,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完成计划目标任务。
(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全年粮食总产量19.45万吨,在大旱之年保持了基本稳定;特色农业继续扩大,新增果岭面积1万亩、稻虾(渔)综合种养面积1.2万亩,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农业合作社29家、家庭农场102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4个,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
工业经济稳中提质。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累计达72家;新认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各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0%和20%;全年企业技术改造投资9396万元,增长135%;申请发明专利37件,授权10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94件,授权2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增长178%;工业综合实力不断壮大,东盾木业、江南尚品、宇步楼梯等建成投产,15家企业进入全市民营经济行业百强,金叶碳素评为市级知识优势企业,大团结农业股份获批成为国家重点林业龙头企业。经济开发区再获殊荣,被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十大木业产业园”称号,绿色板材工业园获批成为全省七家、六安唯一一家的省级特色园区试点园区,叶集区获得“安徽板材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称号。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新申报规上服务业企业3家,尊蓝生态酒店开工建设,完成皖西农贸市场(二期)升级改造工程并投入运营,思源农贸批发市场规范化建设通过省级验收,限上商业零售总额达到3.5亿元,增长12.5%。农村电商建设加快,全年开展电商培训班4期,果岭汇、鼎傲农业、权林农业等3家公司成为“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的典范,叶集京东扶贫馆与叶集京东特产馆顺利建成,电子商务获得长足发展,网上交易额达5.9亿元,增长26.4%,其中产品上行3.3亿元。
(三)有效投资不断扩大。牢固树立抓投资就是抓经济理念,坚持把培育新动能作为首要任务,以创新招商方式增强招商活力。聚焦木竹加工首位产业,加快引进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9个,实际到位资金30亿元,总投资16亿元的华东(叶集)林木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园开工建设,为我区木竹首位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新动能。突出重大项目建设,拉动投资增长,24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4.9亿元,完成任务的114%;49个市级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4.4亿元,完成任务的113.6%。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补助项目7个,获得资金支持4302万元,7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四)城乡面貌加速蝶变。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G312四期、五期工程开工建设,S245灾毁重建工程、S251路面养护工程竣工通车,新建“四好农村路”142公里。完成东楼路等9条道路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完成万寿西路、花园西路、大别山木材市场、西小河(一期)棚改征迁,面积达31万平方米。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完善城区配套设施,新建停车场2座,增加停车泊位400余个,施划道路标志标线7000余米,疏浚检修城区污水管网9公里,安装道路隔离栏6.7公里。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乱搭乱建1365户,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达5000个。顺利推进2万亩高标准农田整治工程和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网3641公里。
(五)绿色发展底色鲜明。持续抓好能耗“双控”工作,预计能耗总量完成控制任务,能耗强度下降4.5%左右。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完成各级生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任务。大力开展蓝天保卫战和大气污染防治“六个专项行动”,全区234家3个灶头以上餐饮单位全部完成油烟净化装置安装任务,秸秆禁烧工作扎实推进,建成远程监测平台17家,扬尘治理得到有效控制,取缔城区散煤加工点6个,排查出散乱污企业39家,大气PM2.5和PM10浓度实现双下降。大力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光大热电联产二期开工建设,金安—叶集—金寨天然气长输管线项目叶集段即将完成管网铺设。扎实开展水污染防治,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铺设污水管网11公里,三元、洪集、大顾店、桥店4个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实施了沿岗河上游生态修复工程、西小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卡子桥河截污工程。积极落实林长制“五绿”任务,“管绿”“护绿”制度进一步健全,“增绿”效果明显,“用绿”“活绿”机制彰显生机和活力,完成成片造林3500亩,森林抚育3.13万亩,全民义务植树48.2万平方米,城乡新增绿化面积67万平方米,创建国家级森林示范乡村1个,省级森林村庄5个。
(六)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春夏秋冬”四季攻势,持续推进“十大扶贫工程”,全年安排各类扶贫资金1.37亿元,1502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顺利完成年度脱贫任务,贫困发生率降至0.06%。大力促进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5%,低于控制目标2.45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养老、失业、生育、工伤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参保扩面稳步提升,保障能力不断加大。扎实开展军人事务工作,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组织实施退役士兵技能培训民生工程,积极帮助下岗退役军人再就业,全面落实安置就业、抚恤优待政策,扎实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积极做好拥军褒扬工作。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叶集二小实现集团化办学,实验学校东校区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南海嘉苑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新认定普惠园12所。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区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在全市率先与市中医院结成紧密型医联体。公共文体事业不断发展,区文化中心主体建成,媒体融合稳步推进,开通广播、抖音等宣传平台,政务微信影响力排名全省区级政务微信第4名,围绕“我们的节日”主题,开展“欢庆盛世,歌唱祖国”红色歌曲演唱等特色文化活动22场,“送戏进万村”活动演出98场,农村电影放映1176场,农村体育活动开展98场。强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和信访突出问题整治,制定并实施《关于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着力防范化解社会风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七)深化改革有力推进。全区党政机构改革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稳妥推进,实施供销系统综合改革,成立区供销联社,保障供销社资产保值增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政府权力事项较上年度减少了71项。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成41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办理法律援助、调解、公证2589件,社区矫正工作平稳有序。扎实开展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全区77个村(社)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验收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工作,11个村完成赋码登记,39个村完成“三变”改革任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程序、压缩行政审批时间,全年共办理注册登记3384户,注销登记296户。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实现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加强日常监管,制定随机抽查事项24项,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
总体来看,过去的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依然偏小,这在现行省市对县区目标考核体系中处于劣势。二是产业结构不优,木竹加工“一业独大”且新旧动能转换不快,新兴产业还不具备规模。三是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较多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差距等等,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极为重要。总的来看,2020年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可能更加复杂和严峻,但我们也要看到所面临的诸多发展新机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淮河生态经济带、合六经济走廊建设等多项重大战略都将为我区带来积极影响。随着我区建区红利的进一步显现,我区经济稳中有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一定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左右;
——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
——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全省平均增长水平;
——到位境内资金增长10%以上;
——外商直接投资增长7%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2020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转型升级,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2万亩,稳定我区粮食产能20万吨左右,确保粮食安全。持续推进“江淮果岭”建设,大力发展以桃、梨、猕猴桃、葡萄为主的林果产业和以山核桃、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新增优质经果林基地面积0.5万亩;深入实施稻虾(渔)综合种养工程,新增面积0.8万亩;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田园综合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培育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三品一标”农产品4个。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开发区工业主战场地位,不断推动开发区创新升级,力争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培育期。加速推进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巩固国家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成果,积极开展绿色板材工业园省级特色园区试点,抓好园区水、电、路、网、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僵尸企业”盘活力度,建立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不断提升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全面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培育“两新”产业,加快推进“三重一创”建设,积极争取省级人造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立项并实施,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引导企业建设、申报创新平台,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坚,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速推进木竹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创建省级质量强区。
着力推进服务业品质化。加大限上企业培育力度,积极落实市“双百”培育计划,推进我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华东(叶集)林木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园、家居博览中心、尊蓝酒店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新的仓储物流企业,努力建设布局合理、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城区商圈规范化建设,着力发展城市夜经济,对老十字街市场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方便群众,繁荣市场。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围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打造“果岭人家”系列旅游民宿;围绕首位产业,积极推进“工业旅游”,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互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二)突出项目带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强力推进招商选资。围绕强产业、补短板,提高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重点引进建链、强链、补链、延链项目,特别是投资额大、带动力强、成长性优的知名品牌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不断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优化招商方式,按照“谋划一批、洽谈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要求,突出产业研究和招商谋划,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推进招商引资持续高效。
精准发力项目谋划。紧盯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政策导向,围绕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项目库。围绕社会事业、商贸服务业、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城镇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农林水基础设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与技术改造等重点领域,包装、储备一批特色明显、投资额大、带动性强、可行性高的好项目,完善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主动对接,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扶持。加强军地对接,积极谋划军民融合项目,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着力开展“十四五” 规划编制工作,积极谋划“十四五”期间重点项目,做好与省市规划的衔接,力争我区项目充分融入到国家和省市战略规划中。
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巩固和完善项目调度机制,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加强项目策划、申报、开工、实施、竣工等各环节全过程监管,切实解决项目供地难、融资难问题,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转化率、达产率。2020年拟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9个以上,其中,新开工项目13个以上、竣工项目1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61.52亿元以上。重点推进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文化中心布展、冠特家居、科技木等项目建设,开展六院二期、四方医院扩建、叶集职业学校改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
(三)突出城乡统筹,着力推动融合发展
坚持做亮中心城区。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的管建水平。加快实施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东楼路南段、建丰路、史河路西段、万寿路西段、新固叶路南段等道路及配套设施工程。有序推进商业地块依法出让,加快实施广场东苑、未名湖畔、史河湾等安置房建设,积极推进光明书香雅苑、恒大御湖山庄、中建蓝城锦玉园、中振当代一号院等商业地产项目建设。加强城市功能建设,建成运营文化中心、体育中心足球场,加快建设尊蓝酒店、家居博览中心,加速实施城区路灯智能化改造,推进城市夜景经济加快发展,不断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继续推进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加大土地收储和推介力度,实施二道河棚改一期等4个地块棚改征迁,力争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2000户60万平方米。全面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继续开展沿街立面整治,深入实施户外广告治理;加大交通秩序管理力度,不断优化城区交通环境;全面取缔城区露天洗车点,引导流动摊点规范定点经营。继续加强违建防控,新增违建拆除面积持续下降。贯彻落实物业管理条例,推进城区小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打破原区划的村社管理模式,提升城区小区规范化管理水平。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紧紧抓住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大机遇,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继续推进姚李、洪集、三元等城镇建设,加大城镇综合治理力度,不断提升城镇建管水平。以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五清一改”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整治和村庄复垦,实施西汲河治理工程,完成5座小水库除险加固、6座农村危桥改造,继续推进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建成6个省级美丽乡村。加速推进姚李110kv、洪集35kv变电站及配套建设,农网改造进一步扩面。
坚持区域融合发展。抢抓合六经济走廊建设机遇,深入实施融入主城区计划,积极争取市本级对我区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持。按照《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19-2025年)》要求,积极主动作为,加速推进G529新建、S245叶集段改建项目实施,积极推进G40沪陕高速叶集收费站东移工程项目建设,加强与金寨县对接,积极争取沿江高铁在两地边界建站,加快推进两地产业互融、交通互联、生态互动、民生互惠、优势互补,积极探索开展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试验。
(四)突出生态建设,持续提升人居环境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守住生态门槛,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六个专项行动”,扎实做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烧、限放等工作,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西小河、二道河等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巩固入河排污口整治,启动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达效,坚决打击私挖乱采砂资源的违法行为,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力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行农牧生态循环、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积极推进生态屏障建设。按照增加绿量、打造精品、建管并重的原则,打造一批园林绿化精品工程,不断提升绿化品质。切实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严格落实“河长制”和“林长制”,实施中小河流水系连通工程,加大河流生态补水力度,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完成沿岗河上游生态治理修复、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新格局,持续开展植树造林,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推进林业增绿增效。
(五)突出社会民生,全面推进共享发展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用水安全标准,发挥“双包”作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持续在“三精准”“三落实”上发力,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强化光伏扶贫项目运维和收益分配监管,发挥电商扶贫、旅游扶贫、消费扶贫作用,持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全面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持续巩固村出列、户脱贫成效,全面提升脱贫质量。切实加大“双基”短板建设,注重均衡发展,打好打赢决战之年关键战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加快发展民生事业。全力推进养老服务建设,不断优化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积极推广特殊困难群体中失能和半失能人员集中养护试点经验,加快“三级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公办养老机构转型和服务质量提升。继续探索社区养老模式,加快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强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加快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应保尽保,大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升医保“一站式”结算服务质量。落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和“1579”待遇,加强低保救助规范化、智慧化管理,稳步提高救助标准。
推动公共服务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学前教育普惠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采用“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回收一批”的方式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保障大多数适龄儿童就近接受学前教育;统筹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编制优质均衡发展创建方案,加快实施叶集实验学校东校区扩建等项目建设,推进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实施高中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着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式发展,聚集放大安师大附属叶集中学、皖西当代中学联合办学效益和成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加快发展叶集职业教育,探索与名校联合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学历教育、技术培训、教师发展为一体的办学体制。在全区62所中小学实施名厨亮灶的基础上完成“互联网+监管”工程,继续推动智慧校园及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培训,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六院二期、四方医院、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六院牵头的医共体建设工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落实分级诊疗;积极推动全面两孩政策,出生率保持在8‰左右,不断提高群众健康素养,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别扶助等利益导向政策。落实医保各项改革措施。全面落实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保障职工医保和生育保险合并后的待遇;落实定点医药机构分类管理和医保诚信“黑名单”制度,坚决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继续做好医保各项民生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中心布展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中心市场化运营;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加快发展体育事业。积极参加体育赛事,加快实施体育中心标准化足球场、乡镇体育设施等项目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好健身服务,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加快养老事业发展。建立健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体系。
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加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应急能力建设,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着力推进“平安叶集”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实现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健全重大决策、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预防和稳妥处置群体事件和各类信访突出问题。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积极开展双拥工作,以就业安置、拥军优属、褒扬激励、优待抚恤和权益维护等为重点,严格政策落实,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广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六)突出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事项。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不断提高办事效率,继续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慧办事、慧审批、慧监管”的智慧政务新模式。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面。协调推进教育、卫生计生、社会及生态等领域改革,继续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清单,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完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有序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切实盘活农村集体资产,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继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实施好农民教育培训工程,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农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农业经济发展新业态,探索建立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让农民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受益者。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实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动态管理,加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规范行政机关政策文件解读。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信息共享,在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财政资金扶持和奖励等行政管理事项中,将信用报告作为必要条件或参考依据。积极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信用信息联动查询和应用,用心用情为企业做好服务,全力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抄送:区委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人武部,区法院、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
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3月18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