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求《叶集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 征集公告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其他渠道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
- 文件
- 解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区发改委负责牵头编制《叶集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现诚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建言献策、畅所欲言,为叶集区发展规划编制提出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征集时间
按照规划编制工作安排,征集时间为2021年11月24日至2021年12月24日。
二、征集方式:
1.登录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网主页(http://www.ahyeji.gov.cn/)点击“互动交流”或“意见征集库”栏目留言;
2.直接在本页面“征集渠道”留言;
3、书面信件。邮寄地址:六安市叶集区政务南区发改委1楼108室,邮编:237431;
4、电子信件。发送至电子邮箱:361146156 @qq.com;
5、联系人:台运辉 联系电话:0564-2770498。
来信请注明“叶集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意见建议”字样及来信人姓名、联系方式,真诚欢迎您为叶集发展提出宝贵建议!
六安市叶集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11月24日
关于《叶集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服务先进制造、提升城市能级、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幸福六安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六安市叶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区发改委牵头编制《叶集区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上规模、提质量、增后劲为核心,把服务业作为绿色振兴的新引擎,坚持创新、融合、集聚、开放、特色发展的思路,努力构建优质高效、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三、主要内容
《规划》分为发展背景、总体思路、发展重点、空间布局、主要任务、保障措施6个部分。
(一)发展背景。主要从产业规模、服务品牌、新兴业态、载体建设等方面回顾和总结了“十三五”服务业发展成效,分析了规模能级不高、结构层次不优、发展活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研究了“十四五”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二)总体思路。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区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三)发展重点。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提出立足六安市要素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五大生产性服务业,做优三大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拓展“三新”经济,构建“5+3+N”服务业体系的发展重点。
(四)空间布局。强化主城区发展核心,打造一批服务业特色小镇。
(五)主要任务。围绕“十四五”发展重点,提出增强服务业发展动能、提高服务业集聚能力、增强服务业项目支撑、激发服务业内在活力、扩大服务业开放优势等5项任务。
(六)保障措施。提出了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优化资金支持方式、强化土地供应保障、加强任务实施管理等4个方面保障措施。
叶集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征求意见稿)
2021年11月
目 录
专栏目录
前 言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安徽加快发展以“融会观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时期,也是叶集全力建设服务业最精彩板块的关键五年。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是发展之需、为民之举、兴区之要。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扩大内需的“加速器”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趋势下,当今服务业正加速向数字化、融合化、平台化方向发展。“十四五”时期,不断加快服务业产业转型步伐,不断推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进程,对于叶集区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聚发展,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基准年为2021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
本规划编制,主要依据以下文件:
《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
《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六安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叶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叶集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十四五”时期,叶集区积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为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速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特编制《叶集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叶集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是推动叶集未来五年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现状背景
(一) 发展基础
总量规模稳步提升。“十三五”以来,叶集区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服务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10.9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31.8亿元,年均增长23.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上升,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5.9%,较2015年提升20.1个百分点,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居民消费更加活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由2015年的13.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7.0亿元,年均增速14.7%。服务业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由2015年的45.7%,增加至2020年的46.9%,服务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
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十三五”期间,叶集区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形成了以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等产业为特色的服务业体系。深入推进“纳规上限”专项行动,累计限额以上商贸单位达到45家。全区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五年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96.8亿元。金融服务业进一步拓展,徽商银行观山路支行、建行叶集普惠金融支行、国寿财险叶集支公司、叶集农商行姚李支行等开业运营。
平台建设成果显著。“十三五”以来,叶集区大力推动各类服务业发展平台建设,有效促进优势服务业集聚集约发展。园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开发区科创园一期启动建设,人才公寓楼、松源湖商业街等功能配套不断完善。专业市场建设不断加快,皖西农贸市场等升级改造顺利完成,金太阳建材城建成营业。综合服务平台稳步发展,区邮政业发展中心正式挂牌,华东(叶集)林木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园一期、贝业智慧物流园一期、城投商务中心建成运营,安徽省人造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通过专家论证,小微创业园成功获批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叶集区全力创优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进一步彰显了发展的底色与活力。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线上“一网通办”实现区乡村全覆盖,最大程度精简审批流程、减少办事环节,用热心、耐心、细心、暖心、让企业群众安心,打造“妈妈式”“五心”服务。创新服务机制,建立“园区吹哨、部门报到”和服务企业“好差评”制度,落实项目建设“七个一”机制。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积极落实《营商环境工作条例》,持续推行全程代办、“绿色通道”等服务模式,“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各类市场主体由2015年的1万个增加至2020年的2.5万个,年均增长20.1%。
(二) 发展环境
一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服务业发展新红利。当前,我国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发布,服务业发展政策红利将逐步释放。随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放在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培养新兴服务业上,服务业供给结构总体上将向着品质化与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转变,推动形成服务经济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
二是新技术革命浪潮带来服务业带来发展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多点突破、群体迸发的新阶段,带动数字经济强势崛起,引发服务业创新升级。服务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已从共生阶段迈入融合发展阶段,一批基于新兴技术、新兴经营管理模式而形成的新兴服务业态崭露头角,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我省以“大智移云”为牵引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在数字赋能新机遇下,叶集区有望抓住现代服务业发展风口,加速布局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若干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三是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布局带来服务业发展新动能。伴随着一带一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大别山革命老区战略实施,合肥都市圈、淮河经济带加快建设,区域开放、合作和共享进一步深化,各类服务业要素集聚程度不断提升。同时,六安加快建设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凸显叶集承东启西战略地位,金叶一体化、固叶协同化等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实现产业互补、交通互联、服务共享提供了坚强支撑,有利于叶集对标先进、辐射周边,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在全市乃至省际毗邻地区产业链价值链的位势和能级。
四是要素保障不断集聚带来叶集服务业发展新活力。服务业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要不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2016年,叶集区正式挂牌成立,全区国土面积、人口等发展要素得到快速提升,实现从小城镇到小城市的历史跨越,保障服务业发展的能级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叶集按照“一河两岸一座城”的思路,建设皖豫边界特色城区为六安拓展新空间,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化质量和水平将得到全面提高,“一轴一带一中心”城市骨架铺开和人员快速集聚将为发展房地产、物流、商贸服务以及新兴服务业态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 存在问题
在看到机遇与成就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叶集服务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一是服务业竞争力不强。从总量来看,2020年叶集区服务业增加值为31.8亿元,在六安市3区4县里排名最末,服务业增加值均不及六安其他区县的一半,与其它区县差距较大;从占比来看,2020年叶集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6%,分别比全省、全市低5.3、3.4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加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二是服务业层次不高。与省内、市内主要服务业集聚区差距较大,与周边地区相比不占优势,全区大型服务业骨干企业少;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集约化发展较为滞后;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精细化程度不足,高端商贸等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缺乏,个性供给缺口大。三是服务业发展动能不足。“两业”深度融合不足,家具制造与板材生产等企业多处于产业体系中加工制造环节,终端产品、研发设计、品牌管理、营销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能力较弱;人才方面,人才资源总量、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与需求相比均存在短缺,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而且成本较高;土地方面,土地制约长期存在,产业发展空间相对不足,对服务业新上项目和大项目的发展带来制约。四是统筹协调机制有待完善。服务业涉及行业门类繁多,并且服务业不同行业分散于不同职能部门,造成服务业管理力量多元化,管理功能交叉和力量不均衡,统筹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总体思路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等国家和区域战略,认真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不断破除发展瓶颈,加快服务业数字赋能、改革赋能、开放赋能,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锚定“12345”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抓叶集、促崛起、聚特色、塑产城”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聚发展,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积极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皖豫边界一体化新兴之城,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皖豫边界商贸中心,在打造皖豫边界中部崛起示范区建设中全面展现服务业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
(二) 发展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坚持数字赋能,创新发展。以产业数字化变革为动力,整合信息、技术、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拓展服务业数字化场景应用,推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服务品质,不断增强服务业数字发展新动能。
坚持产业融合,联动发展。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农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制造+服务”“农业+服务”等新业态发展,将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皖豫边界特色城区建设的先手棋,为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和“两业”融合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品质提升,高端发展。抓住服务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新机遇,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强化人才、技术、资本、产业等高端要素集聚,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向高端化、高值化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聚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消费体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转变,推动服务业低碳、优质、高效发展。
(三) 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围绕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叶集”战略目标,抢抓产业变革先机,勇于突破传统发展手段,巩固存量、引进增量,加快做大产业总量规模,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和竞争力,融合化、品质化、数字化、高端化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初步形成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辐射皖豫边界的新时代服务业体系。
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总量进一步扩大,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对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民生活幸福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达到50%,年均增速9.0%。
结构效益实现新突破。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初见成效,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应用全面推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主要产业加快发展,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快速壮大。到2025年,服务业税收收入达到6.1亿元,占税收总收入比重达到48%左右,服务业质量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开放水平取得新提升。服务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准入大幅放宽,审批流程进一步简化优化,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推进。到202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7000万美元,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
品质服务形成新优势。服务业创新发展能力持续增强,消费扩容提质进一步完善,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供给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全面推广。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亿元,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加快发展。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0年基期值 |
2025年目标值 |
1 |
服务业增加值 |
亿元 |
31.8 |
55.0 |
2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45.9 |
50.0 |
3 |
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区税收收入比重 |
% |
46.9 |
48 |
4 |
外贸进出口总额 |
万美元 |
4345 |
7000 |
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27.0 |
43.0 |
6 |
规上服务业企业数 |
家 |
5 |
20 |
7 |
专业市场面积 |
km² |
— |
5 |
8 |
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
个 |
— |
1 |
三、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
(一)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1. 现代物流
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围绕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双渡物流园区为基础,以各类商圈、商贸仓储、末端配送企业为主体,推动区级物流中心提档升级,结合姚李工业园发展需求,新增区级物流副节点,其他乡镇则结合自身实际需求设置次级节点,衔接村级物流与区级物流的中转站,推动形成1主2副3站N节点物流空间布局,打造一批高质量供应链服务平台,加快传统物流产业向现代供应链管理产业转型。积极推进物流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物流业与智能家居、绿色板材“双首位”产业,以及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建筑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发挥物流园区示范引领作用,立足叶集农产品优势,依托农副产品仓储冷链物流产业园、江淮果岭综合性水果交易市场等项目,加强农产品物流、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串联冷链物流上下游各个环节,打造立足本区、服务皖西、辐射华东的现代化、智联型冷链物流体系。积极引进集仓储、分拨配送、生产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专线、仓储企业抱团发展,增强物流业服务供应能力。
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新模式。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惠龙易通为主体,积极推进叶集全区电子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打造集政府服务和监管、在线交易和跟踪、在线支付和结算、信息发布、产品展示、推广营销、互动交流、系统及设备终端应用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物流信息平台,支持物流企业建立面向上下游客户的信息服务系统,促进区域间和行业内信息共享,提升货物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环节智能化水平。开展叶集大别山物流园、贝业智慧物流园等园区标准化建设,推进叶集智慧商贸物流港、华东(叶集)林木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园、中国中部国际木材交易中心等项目开工,推动仓储自动化、装卸机械化、包装标准化、运输网络化、加工配送一体化和管理信息化,加快货、车、库等物流要素数字化,实现“互联网+供应链管理”和“物联网+全程监管”。加强物流仓储设施建设,积极构建面向不同类型采购商的网络化仓储配送体系。
积极拓展物流发展新通道。以城乡日用品、家电产品、农产品购销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流通配送为重点,通过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加速完善农村物流节点布局,构建区到乡镇、乡镇到村、村到户的三级城乡配送网络,实现农村邮政、快递、物流配送线路覆盖全区所有行政村,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入村双向流通通道。结合道路运输发展现状,积极争取国道312改线,分离过境与到发车流,提高货车运输效率。依托沿江高铁合武段、合六轻轨,以及合六叶高速改扩建等项目,积极谋划与金寨东、六安北站连接线路建设,加快海外-江苏太仓-叶集海铁联运线路研究与评估,串联沿线重要物流节点,围绕大宗货物和集装箱多式联运、快货物流空陆联运发展,鼓励发展公铁联运、空陆联运、公水联运,打造内畅外通的综合物流通道,构建先进高效的现代化运输网络和集疏运系统,推动运输企业拓展经营网络,完善联运功能。
专栏二 现代物流发展重点
l 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培育3-5家现代物流示范企业,提升区域货物运输、物流仓储等服务辐射能力,加快建设高效便捷的、通达顺畅、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l 重点企业:惠龙易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瑞诚物流有限公司、安徽双渡物流有限公司等。 l 重点项目:叶集智慧商贸综合物流港、叶集区大别山物流园、建材物流产业园二期扩容、农副产品仓储冷链物流产业园、新零售智慧产业园、皖西汽配物流产业园、贝业智慧物流园、中国中部国际木材交易中心。 |
2. 电子商务
积极推动电商提档升级。以六安市“一心一廊、一谷一带、一岭一库”电商发展平台为引领,结合“138+N”工程和叶集地域特色,形成叶集电子商务重点“产业带+集聚区”的发展格局。依托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等项目,发展壮大叶集木材家居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型板材、家具制造、木制工艺品、室内装饰等产品,借助电子商务扩大家具生产规模,丰富产品类型,拓展产品市场,推动叶集打造木材家具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借力电商直播提高“中国板材之乡”影响力。探索实施“互联网+农村”、“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培育电商示范镇,创建乡镇电商一条街,打造电商示范企业和示范村,推动电商集聚发展。持续在创建上发力,做精、做优三产融合与农文旅活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传统工商企业电商化,传统电商向社交电商、社区电商并重转变。发挥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为电商创业人员提供信息、技术、运营规划等服务。鼓励电商企业探索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新模式,开展“直播带货”,发展“网红经济”。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电商。加快发展以社区生活服务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提升社区数字商务应用水平。整合社区零售、生活缴费、家政服务、医疗保健、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资源,构建“一站式”便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鼓励社区商超、便利店、家政、票务、生鲜配送、洗衣、家电维修等企业(经营户)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上门服务、社区配送等O2O服务。深化电商、快递企业与社区便利店、社区物业等的合作,完善社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功能,升级物流分拨、快件自取、电子缴费等便民生活服务,通过社区快递代收点或电子商务投递终端,切实打通城市电子商务配送“最后一公里”。
专栏三 电子商务发展重点
l 发展目标:实施电商“百千亿”工程,到2025年,力争培育线上年销售额百万元企业10家,千万元企业3家,亿元企业1家,积极创建全省电商示范区。 l 重点机构:电商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村级电商服务站点。 l 重点项目:电商直播中心、姚李省级电商示范镇。 |
3. 租赁和商务服务
立足叶集特色优势,以建筑模板转型升级为重要方向,加快发展以租赁为主营业务的铝模板行业。以智联铝业、金徽铝模等企业为依托,推动年产100万平方米铝合金模板生产项目、年产40万平方米铝合金模板生产线项目等建设,重点发展铝合金模板设备加工、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租赁承包等全产业链。加强铝模板生产精细化管理,整体统筹铝模板产品设计、制造、施工运维,推动生产管理过程优化升级。夯实压铸铝模板生产技术基础,鼓励企业向铝模板置换模式创新,推动铝模板与装配式建筑的有效融合,强化铝合金模板在装配式建筑节点部位的应用,推动产品战略性更新迭代优化。支持铝模板企业向集设计、品牌打造、产品营销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鼓励铝模板生产加工企业向生产质量型、服务创新型等方向转变,推动叶集建筑模板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加强铝模板设计、生产、租赁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鼓励企业个性化定制,强化智慧设计、智慧采购、智慧物料、智慧生产、智慧配送等多场景运用。
4. 科技服务
加快建设公共研发体系。紧盯叶集“百年家居、千亿化工”发展目标,重点面向家居制造、化工材料、绿色食品加工等行业,构建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公共研发平台,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研发资源合作,强化南京林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等平台建设,深化于东北林业大学、江南大学、皖西学院等产学研合作,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推进开放灵活人才引进机制、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打造皖豫边界区域一流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培育新型研发服务组织,发展研发众包等新型研发服务业态。以建设省级人造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契机,重点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检验、计量等服务,鼓励支持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机构由提供单一认证型服务向提供综合检测服务延伸,稳步推进新兴产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升检验检测市场化服务能力。重点依托叶集经济开发区,积极推进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规范化建设,构建专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各类科技咨询服务行业,开展一企一策个性帮扶,加快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大力完善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服务。做好相关政策组合工作,做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政策的宣传和服务,组织企业积极参与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国际品牌活动,积极搭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全方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G60、长三角先进地区合作,鼓励开展技术转移、联合开发、技术情报等市场化服务,探索推进创新券通用通兑、研发飞地、产业技术联盟共建。引导和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技术转移服务,打造集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应用、推广,线上线下一体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制定知识产权战略,鼓励支持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创新同步启动、同步落实,积极促进企业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
专栏四 科技服务发展重点
l 发展目标:到2025年,努力建成1个林木数据产业园、1个产业大数据中心,1个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高科技信息、咨询、培训和知识产权等服务能力。 l 重点机构(企业):安徽中至信家居有限公司、六安市科凡智造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等。 l 重点项目:华东(叶集)林木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园、省级人造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科创大厦建设、叶集区化工新材料创新研发中心等项目。 |
5. 金融服务
持续推进金融体系建设。围绕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支持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向科技银行延伸转型,扩大科技信贷规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增强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构建财政、银行、保险、担保、小贷“五位一体”的财政金融协同服务机制。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贷款、商标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创新金融产品增量扩面。围绕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对接合肥等地优势资源,探索发展产业基金、科技银行、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业态。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及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给予叶集农商行等本土金融机构更大扶持。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步伐,鼓励担保、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构建面向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的多层次融资业务服务体系,不断改善融资环境。理顺姚李、洪集非地方法人银行归属关系,完善区域金融服务体系。
做大做强国有投融资平台。做好投融资综合规划顶层设计,用好政策资金、国债或专项债券、政策贷款、公司债券、社会资本等多种投资筹措资金方式,科学选择、多措并举,资金套合、资金叠加,落实项目资金,有序实施项目。以产业集聚区和产城融合片区综合开发项目为依托导入产业,打造区财政自我造血功能。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公共投入,统筹公共资源、资金、公共资产来吸引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加速产城融合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盘活政府资产、资源、土地整理出让为财政资金短期纾困。清理盘活八类资产资源通过转让、授权、委托运营等方式变现或用于组合再融资。持续完善全区国有投融资平台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内控机制和资本约束机制,力争到“十四五”末将安徽皖西国有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打造成皖西地区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国有投融资公司。
专栏五 金融服务发展重点
l 发展目标:到2025年,做强安徽皖西国有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初步建成服务叶集—固始省际毗邻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 l 重点企业:安徽皖西国有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等。 |
6. 人力资源服务
以服务人才强区战略、“双招双引” 为出发点,重点发展人力资源招聘、培训、人事代理、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以建设皖豫边界特色城区为契机,发挥省际毗邻地区优势,深层次开发人口红利,加快建设专业化、市场化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培育一批人力资本服务骨干企业和服务品牌。增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用工对接,加快引进产业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支持企业购买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大力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搭建人力资源服务信息化平台,鼓励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探索开展跨界服务模式,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深化人力资源市场“放管服”改革,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二) 着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着眼民众需求,顺应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转变趋势,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特色旅游、健康、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持续改善服务体验,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1. 现代商贸
打造现代商贸品质特色城区。优化商贸综合体、特色街区、专业市场与社区商贸等商贸体系功能布局,推动商业片区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推动重点商圈和特色街区能级提升,以胜利时代广场、京辉老街、史河路商圈为重点,优化业态配比,积极引进大型商超、高档酒店、精品百货、品牌专卖等,打造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引领形成品质消费集聚区。推进商贸专业市场高质量发展,积极做大做强皖西农贸市场、金太阳建材商贸城、江淮果岭综合性水果交易市场等特色专业市场,做好农产品批发、家居建材生产等行业线上线下统一贸易平台建设,紧扣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个核心方向,努力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积极发展羊肉美食文化,推动常态化举办叶集羊肉美食文化节,打造特色“叶集味道”。完善社区商贸发展体系,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加快社区邻里中心、菜市场、农贸市场等建设,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开设乡村便民连锁网点,形成城乡“多点开花”的消费格局。
推动商贸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5G技术在商贸业中的应用,培育无人超市、无人商场等新兴商贸业态。鼓励重点商圈、连锁商店、服务业场所实施数字化改造,打造一批“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支持一批商贸企业创新实体运营模式,升级供应链管理,拓展网上销售渠道,形成实体商场和虚拟市场互为补充的销售体系。支持各类小店借助数字终端产品推进数字化,发展以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为特征的智慧新零售模式。推动餐饮业规模化、网络化运营,创新“中央厨房+无接触配送模式”“餐饮+零售”等新模式。推动发展服务外包、医养结合、远程医疗、在线教育、信息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态。
专栏六 现代商贸发展重点
l 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建成四星级酒店2家,大型购物中心和城市综合体各1家,建成10个以上专业市场。 l 重点区域:胜利时代广场、京辉老街、史河路商圈、金太阳建材商贸城等。 l 重点项目:叶集家居博览中心、叶集商业步行街、尊蓝酒店、江淮果岭综合性水果交易市场、明发城市综合体、居然之家。 |
2. 房地产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优化住房供需结构,强化住房居住属性,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规范发展租赁住房市场,加强公租房分配和运营管理,建立租售并举、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优化多主体多渠道公共住房建筹方式,合理调配公共住房供给结构,优化公共住房空间布局,提高公共住房运营管理能力。深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合理确定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内容,提升老旧小区物业覆盖率,引导物业服务优质优价,完善政府、居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合理分担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投融资机制。“十四五”期间,新增商品房面积不少于225万平方米。
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在突出房地产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发展住房新供给与消费新平台,鼓励企业向房地产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接,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与房地产业协同发展,引导绿色建造新模式,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的住房新保障。加快区域特色与房地产服务融合,培育引进权威中介机构和房地产咨询企业,整合市场需求信息,规范房地产中介市场秩序,积极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商品房供应体系,保持房价合理稳定,加快主城区与重要平台人口集聚。建设完善优质均衡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增加优质教育供给总量,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实现优质教育与房地产业联动发展。
3. 特色旅游
统筹协调构建新格局。高水平打造文化商都休闲核,分主题打造S437休闲农业风情轴、合六叶快速发展轴、X314 果岭休闲轴、史河总干滨水生态轴四条特色旅游风情轴,稳步推进平岗果岭休闲组团、姚李康体运动组团、三元农耕风情组团、洪集文化体验组团四大旅游组团建设,全力构建“一核、四轴、四组团”的旅游发展格局,通过核心引领、集聚发展、错位互补、协同联动,构建特色鲜明的叶集旅游目的地形象。
增强融合发展新业态。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工程、产品提升工程、品牌创建工程,精品游线工程等,促进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全新业态产品,提升旅游品质,树立叶集旅游新形象。打造“旅游+康养”名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农业资源,建设越野赛道,组织举办体育赛事,开发健康养老项目,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康养旅游名片。丰富“旅游+乡村”供给。以特色小镇为重点,加快生态观光田园综合体和休闲观光园区建设,举办假日经济活动,拓展乡村旅游体验范畴。开拓“旅游+工业”视野。以大型家具制造企业为核心,建设博览中心、博物馆,注重购物体验,加强与旅游团体对接,规划精品线路,完善配套,形成旅游引领工业发展示范地。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建立多层次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重点加强观山大礼堂、邵高楼、叶花楼等革命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加大芮家祠堂、虎头岗烈士陵园等红色景点的宣传,打造红色旅游线路。以未名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依托,多渠道展示叶集区的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多场合多形式多模式增强非遗生命力,重点打造三元镇的非遗文化村。积极鼓励和引导反映叶集区历史人文和现实生活的多种艺术形式创作,打造出一批具有叶集特色的文艺精品。进一步加强创意文化产品开发,建设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打造“叶集记忆”系列文化品牌。推进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持续推进文化惠民活动,规范新闻出版广电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优势互补,协同共进。
提质增效注入新智慧。大力实施设施提升工程,开发多元旅游资源,发展精品民宿酒店,打造乡村精品旅游项目,推动旅游服务向产业链深处延伸。全面完善“快进慢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覆盖范围广、功能成效明显的公共旅游服务网络。实施旅游设施提升项目,推进串联重点旅游区域快速路建设、旅游风景步道建设,建设、改造一批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牌、停车场等旅游设施。旅游区域基本实现无线网全覆盖,进行智慧旅游试点、旅游物联网设施建设、发展在线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互联网”跨产业融合,创新智慧旅游平台,促进旅游+VR发展,提升游客智慧旅游体验品质。
专栏七 特色旅游发展重点
l 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建成3A级及以上景区2个、精品旅游线路2条。 l 重点企业:龙锦酒店、三友旅行社、兰园山庄、华农科技生态园、果岭山庄、金蓼叶农庄、康乐泰家庭农场等。 l 重点项目:推进尊蓝酒店等一批星级酒店落地建设、史河湾主题公园、围绕沿河公路、江淮果岭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平岗切岭纪念馆、果岭小镇、农旅小镇。 |
4. 健康服务和养老育幼
推进健康服务高品质发展。顺应健康消费由单一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健康促进型转变的趋势,大力推进优质健康服务资源增质扩容,充分释放叶集在皖豫边界医疗服务优势的溢出效应,围绕医疗服务、康养等两大领域,加快建成辐射皖豫边界区域的生命健康服务中心。丰富高端健康医疗市场供给,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体检、康复、护理、心理健康、母婴照料等多样化健康服务机构,引进特色医疗服务项目。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促进中医养生、中医医疗、康复养老、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以及药械研制、流通等产业融合。不断促进健康服务创新发展,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健康信息服务基础框架,鼓励医疗机构参与建设医疗大数据平台,开展远程问诊、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医药电商服务,积极培育健康服务新业态。大力发展运动健身业,推动切岭—看花楼—下骆山山地自行车越野赛道等项目建设,积极组织举办“江淮分水岭山地自行车赛事”等群众体育项目,稳步发展一批具有消费引领性的特色健身休闲项目。
加强高质量养老育幼资源供给。依托东部生态新城建设,科学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布局,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打造多功能的老年社区和养老服务综合体。建立健全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确保养老服务和产品质量,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加快实现养老机构服务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机构。创新“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鼓励企业参与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主流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普及医养康养结合模式。优化托幼育幼服务水平,以政府主导职能和市场手段相结合,合理布局全区幼教资源,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健全育幼服务体系,加快实现“幼有所育”。
专栏八 健康服务和养老育幼发展重点
l 发展目标: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养老体系更加完善。 l 重点机构(企业):叶集区人民医院、叶集区养老中心等。 l 重点项目:叶集区人民医院二期、叶集区养老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畅春园康养中心。 |
5. 家政服务
加快促进家政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按照市场细分原则,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服务质量高、示范作用好的示范企业。为困难学生、失业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提供家政服务培训。支持叶集职业学校开设家政服务专业,与家政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实施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以满足居民多层次生活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物业管理、家庭保洁、电器维修、日常用品配送、废品回收等业态,推进家政物业服务规范化建设。结合多元化家政服务需求,建立多层级多梯度家政服务供给体系,构建涵盖培训、实习、认证、上岗的家政服务全产业链。
四、空间布局
(一) 一核引领:强化主城区发展核心
发展方向。围绕老城更新、新城开发、服务业特色平台建设等重点环节,依托服务业发展基础和交通区位优势,深化“东进西融南联北扩中优”,充分考虑未来建设框架和产业配套诉求,重点建设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加强与史河湾试验区联动发展,构建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的服务业联动发展核,积极推动形成“一核引领、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发展重点。城区中心包括史河街道和平岗街道,是全区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区。充分利用该区域作为全区行政、经济、文化、信息、人才、交通中心的优势,突出商贸、科创、物流、文旅融合发展,引进电子商务、科技金融、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新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等新经济形态蓬勃发展。注重老城历史传承,挖掘老街文化,打造蕴含红色文化、商贸文化、改革文化、未名文化的特色街区,大力加强叶集明发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叶集未来商业中心,推进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文化旅游等城市服务深度融合。立足“江淮果岭”发展优势,积极发展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科技游、研学游等,大力创建平岗“果岭小镇”。积极推动叶集和固始交通等基础设施共建互联,全力打造覆盖叶集、辐射周边地区的城市服务及公共文化中心。精致开发东部生态新城,建设以未名湖、沿岗河滨水景观为主体的生态廊道,推动区级文化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体育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建设,加快区级教育培训中心、技能培训中心、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建设,形成“三心合一”的叶集综合培训及技能鉴定中心,打造集综合商贸、都市旅游、商务金融、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综合型城市新区。
(二) 多点支撑:打造一批服务业发展特色乡镇
发展方向。紧扣我区多样的民族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鲜明的特色产业,聚焦两业融合、产城融合、文商旅体融合,突出差异特色,构建绿色生态空间,完善配套基础设施,重点强化姚李镇、洪集镇、三元镇和孙岗乡的示范带动作用。到2025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现代服务业特色乡镇,多点支撑格局基本形成。
发展重点:
商贸漫游小镇——姚李镇。振兴商贸重镇。立足姚李镇交通优势,振兴姚李工业园,提升产业能级,与家居产业园、绿色板材园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实现产业错位发展。优化商贸服务环境,提升商贸流通能力,新建电商产业一条街,打造七一东路小商品市场。以自留地生态旅游农庄为依托,挖掘和整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打造观光采摘、休闲垂钓、农事体验、特色美食、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加大“安徽省美食文化名镇”的宣传力度,打造特色美食餐饮示范街。
文化田园小镇——洪集镇。发展文化名镇。依托洪集镇展览馆、会馆回民村、民族特色村等,深挖文化内涵、建设文化设施、弘扬民俗文化,以弘扬红色精神为主旋律,全面打造文化旅游重点镇,利用不同载体加大乡村文化传承,大力推广“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建设“十里乡村画廊、多彩景秀慢镇”。
农旅乡野水镇——三元镇。打造农旅小镇。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实现“一村一品”,全力推进六安市叶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和“辣椒之乡,农旅小镇”建设,积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发展乡村旅游,做好滨水文章,建设田园综合体,争创农村融合发展样板镇。
绿色健康小镇——孙岗乡。创新健康小镇。以全面保障“身体全要素的健康、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生活全方位的健康、生态全环境的健康”为目的,充分利用健康食品、健康养老、绿色装备等资源,重点建设大别山旅游装备制造业基地、造石龙河田园综合体,推进体育、医疗、延伸产业链向前端和后端延伸,推动人居环境等硬实力的提升。
五、聚力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一) 企业梯队培育工程
加快服务业企业梯队培育。以服务业龙头企业培育计划为抓手,推动服务业重点企业评选,谋划建立区级、街镇(园区)两级企业培育库,支持本地服务业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拓展服务链,提升竞争力,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发展,大力支持培育若干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企业。鼓励服务业企业在主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上市,培育拟上市服务企业梯队。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中小企业为重点,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实业、专心细分市场、专注核心业务,与大企业、大项目建立稳定的生产、研发等专业化协作配套关系。深入推进“个转企”、“小上限”、“小升规”,推动小微企业提档升级。搭建服务业优秀企业宣传推介平台,树立先进典型,引导更多服务业企业争创荣誉。
加强服务业优质企业招引。紧盯现代物流、商贸等重点产业领域,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引资区域,主攻相关领域头部企业,集中力量引进一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强服务业招商资源统筹,提高优质服务业项目招商考核权重,积极争取国内外大型企业将更多服务板块和先进服务模式引入叶集。推动智能家居、绿色板材等重点制造业“链长制”向服务环节延伸,加快在服务型制造重点领域设立“链长制”。统筹用好展会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专业中介招商等多种模式,扩大家居博览会、板材贸易洽谈会等展会影响力,打造品牌化招商引资平台,形成吸引外资“强磁场”,推动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重大项目落户。
推动服务业重点项目落地。积极推进签约项目落地,跟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纵深推进在建项目进度,精简审批环节,明确审批时限,对土地招拍挂、项目开竣工等重要时间节点明确推进计划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项目会商机制、破难推进机制、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挂牌督办机制,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做好重点产业、重点平台项目谋划储备以及用地预留、规划调整等前期工作。
(二) 服务集聚示范工程
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以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为导向,实施服务业集聚发展提升工程,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围绕首位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规划建设若干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新型专业市场、旅游休闲等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集聚示范区。大力推动服务业向园区集聚,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综合性园区,推动绿色家居板材新型专业市场集聚区、现代物流集聚区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强化对工业园区的融合支撑。支持服务业集聚区搭建一批面向服务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引导在服务业开放、要素保障、统计监测、检验检测以及集聚区管理体制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服务业集聚区品牌,提高服务业的集聚度和贡献度。
加快平台载体建设。按照服务业转型发展和能级提升要求,围绕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和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等方向,优化全区服务业平台载体布局和功能定位。聚焦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结合城市有机更新、综合交通枢纽、大型基础设施、商业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打造一批业态新、功能全、配套优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平台,重点推进省级人造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若干“专业化、高端化、特色化”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发展平台与载体。
(三) 服务创新融合工程
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围绕智能家居、绿色板材等产业服务链薄弱环节,加快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服务、检验检测、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与叶集制造业体系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围绕板材加工设备锯片修磨,加强与专业服务企业合作,改良粗、精、研磨工艺,提升锯片使用生命周期。推动产业由生产加工向上游设计研发和下游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拓展。围绕建设叶集化工新材料创新研发中心等平台,开展传统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改造、生产装备提升。积极引导服务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服务业企业“深度上云”,从资源上云逐步向管理、业务、数据上云升级,以数字服务赋能实体经济提质升级,塑造服务业发展的新优势。加快推动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物流售后等核心业务环节数字化转型,在服务业各领域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性企业、行业和园区,大力推动申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推进服务业和农业融合发展。瞄准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物流、科技农业等方向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托“138+N”工程建设,积极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发展田园综合体、乡村休闲度假区、特色村镇、农业产业示范园等项目,建成集生态休闲、山水观光、乡村体验、户外运动于一体的乡村度假旅游发展带。推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培育壮大农产品电子商务主体,围绕桃、梨、香稻、白鹅、土鸡等特色农产品,畅通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型渠道。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缩短产品销售环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发展特色品牌营销型等多元化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
推动民生服务数字化改造提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旅游、健康、教育、养老等服务业,推动服务产品数字化、个性化、多样化,力促传统业态升级、新兴业态培育及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生活消费方式向智能型转变。实施数字生活场景推广行动,支持生活服务数字化项目在叶集率先落地推广,加大政府对数字化公共服务的采购力度,全方位构建数字文旅、数字商贸、数字学习、数字出行、数字健康、数字政务等。高标准推进智慧社区规划建设,推进相关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和改造,促进互联互通和系统功能优化,打造成为集成数字化民生服务的重要载体。
(四) 消费扩容提质工程
加快培育新型服务消费。以信息化、网络化、便利化为导向,加快培育数字消费、网络消费、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大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促进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创新无接触、少接触型消费模式,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厨等新零售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消费服务”消费模式,培育丰富智能体育、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文娱等线上服务消费。围绕“宅经济”,大力发展社交电商、直播电商以及“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模式。科学布局“夜间经济”生态圈,发展夜游、夜宴、夜购、夜娱、夜宿、夜演等业态,倾力打造皖豫边贸“不夜城”,打造区域夜间经济新爆点。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增加交通通信、文化娱乐等消费,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拓展。
优化服务消费环境。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投资运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培育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努力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整治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健全消费维权机制,畅通消费投诉举报渠道,营造更加有利于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提供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环境。加强信息网络、汽车充换电设施、文创娱乐、健康养老配套设施等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供给的设施支撑。
(五) 人才集聚支撑工程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引导服务业企业提高人才培养意识、加大培养投入,加强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谋划,创新服务业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积极引进高水平高等院校,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强应用性院系或研究机构落户,优化叶集职业学校等本地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扩大物流服务和电子商务等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强化叶集服务业人才造血能力。建立针对服务业重点企业经营者、骨干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中长期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服务业优秀企业评先评优活动,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和交流平台。
加快优秀高端人才引进。围绕服务业重点领域,加快国家、省高端人才和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进培育。推动各类人才政策向服务业人才紧缺领域倾斜,建立健全服务业人才招引目录,引导和激励人才项目实质性落地见效。积极在长三角等先进地区设立域外孵化器,建立高端人才与叶集企业柔性合作机制,打造叶集服务业“人才飞地”。大力“筑巢引凤”,吸引叶集籍人才回叶集就业创业。
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健全面向服务业人才的投融资政策和创业孵化机制,加大创新创业资金扶持力度。支持服务业企业探索贡献奖励年金和人才股权激励等举措,鼓励企业对优秀人才给予股权激励。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股改上市,全面促进人才、企业、项目、资本对接融合。加强服务业人才落户、住房、岗位聘用、社会保险、职称评审、子女就学等政策落地。积极构建“店小二”式的人才协调服务机制,加快营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积蓄人才基础。
(六) 开放合作发展工程
深度参与服务业对外开放合作。努力打造功能强大、开放协同、集聚外溢、具有叶集特色的服务体系,依托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等国家区域战略,在开放合作中提升服务业综合实力,全面拓展服务业发展的战略纵深。建立健全服务业市场准入机制,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服务领域。支持外资企业、服务业龙头领军企业来叶设立各类功能性总部和分支机构、研发中心、营运基地。完善入叶旅游公共服务和商业接待体系,推动文旅规模做大。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传统商贸等服务业,打造对外开放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特色交易平台。
打造省际毗邻地区服务市场开放高地。围绕“一河两岸一座城”的发展思路,深化与金寨、固始协同联动发展,加快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实现功能整合、政策效应叠加,加快消除服务市场融合的障碍和壁垒,形成市、区两级共同推进皖豫边界特色城区建设的强大合力。依托“一网通办”系统进一步优化政府的企业服务管理效能,发力商事制度改革、建筑工程审批、税务服务、企业信贷、跨境贸易、企业司法等领域推动政策突破和服务创新。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沿带城市服务业协作,深度对接和融入“合肥都市圈”、长江一体化、中原经济区等经济圈,加快以华东智慧商贸综合物流港、新零售智慧产业园等建设为引领,将叶集打造成覆盖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领域的省际毗邻区域服务市场的开放高地。
六、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成立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关联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和园区平台联动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协同网络,加强重大事项研究和协同推进,构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推进落实服务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和举措,切实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区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分工,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加快出台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确保规划落地实施。培育发展服务业领域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激发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商(协)会等社会组织活力,强化社会组织行业自律、沟通协调等功能,形成政府引导、协会推动、行业自律的服务业发展新机制。
(二) 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依法行政,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对标区域先进标准,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法制环境和政务环境,打造商贸环境“最优区”。持续优化“一网通办”系统,加强各部门数据信息共享,进一步推动商事制度改革、税务服务、企业信贷、跨境贸易等领域政策突破和服务创新。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产业项目准入和企业服务,做好区级层面招商领导统筹、政策统筹、力量统筹和合作统筹。健全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服务业新兴领域标准体系。加强服务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和诚信建设。鼓励区内现代服务业及其细分领域成立协会组织,通过自我管理、自我规范促进服务业标准建设和品牌打造。积极对接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探索政策延伸,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三) 强化要素供给
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建立服务业专项资金,支持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和有市场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企业。加大本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及政策支持,集中配置、优化资金使用结构。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相应产业企业发展,积极引进有利于人才创业、技术成果转化的投融资机构。进一步优化土地供应调控机制,合理确定用地供给,积极对接省、市部门,做好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同时争取留存用地指标对“十四五”服务业规划进行保障,在安排服务业项目建设用地计划时向省、市服务业重点项目适度倾斜,逐步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建设用地比例。深入贯彻实施省市区各项人才政策,围绕服务业重点领域,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具有现代服务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培养一批服务业实用性人才,完善服务业人才引进、培养、流动和奖励机制,营造引才育才良好氛围。
(四) 加强统计考核
按照国家统计分类标准和统计制度,完善服务业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加强对服务业重点领域的统计监测、预测分析,及时掌握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益、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等情况。健全服务业统计监测报送,强化统计平台建设,及时做好动态更新和数据审核工作,提升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探索完善新产业、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的统计方法。科学分解“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目标和重点项目,列入区政府对各部门、街道和乡镇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考核力度。制定和完善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类别服务业实行分类考核。建立规划实施的评估机制,及时修正,全面推进叶集区服务业的发展。
附件:叶集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型 (续建/新建) |
建设内容 |
期限 |
地点 |
总投资 (万元) |
责任单位 |
|
总计35个 |
|
|
2599850 |
|
||
1 |
叶集区客运中心(游客集散中心) |
新建 |
新建1座一级客运站 |
2024-2025 |
叶集区 |
8000 |
交通局 |
2 |
叶集4G、5G基站建设工程 |
新建 |
计划建设55个4G基站;新建5G接入机房3处和220个5G基站及其配套设施,新建土建站点90个 |
2021-2025 |
叶集全区范围 |
24425 |
电信、移动、联通 |
3 |
叶集区养老中心 |
新建 |
总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建设智慧养老综合办公楼1幢、老年公寓楼2幢(床位300张)、老年人介助护理楼2幢(床位200张)、康复中心1幢(床位50张)、老年膳食中心1幢 |
2022-2024 |
东部新城 |
9500 |
民政局 |
4 |
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 |
续建 |
改扩建史河街道敬老院1000平方米;孙岗乡老楼敬老院改扩建3000平方米,新增床位100张;洪集镇大桥敬老院改扩建4000平方米,新增床位150张;对姚李镇大湖敬老院、三元镇祖师敬老院、平岗街道双井敬老院实施升级改造,改造现有设施,安装电梯等适老化设施 |
2021-2024 |
有关乡镇街 |
3125 |
民政局 |
5 |
史河湾滨水乐园 |
续建 |
占地面积300万㎡ 。一是对河道进行清理,对河岸进行整治,提升生态廊道功能,改善整体 河道生态质量,提高滨水景观品质和价值。二是植入文化体育功能,新建景观小品、标识标牌、休憩设施等,通过文化元素的嫁接与演绎,展现当地历史文化,凸显叶集区特色,将该滨水廊道打造成市民休闲健体的公共空间,游客观光打卡的重要窗口、叶集区文化新地标。 |
2021-2025 |
史河街道 |
80000 |
文旅体局 史河街道 |
6 |
看花楼林场骑行廊道项目 |
新建 |
依托看花楼林场的生态林地风光与起伏岗丘地形,打造山地骑行项目,通过建设自行车赛道、设置骑行驿站、主题节点、举办赛事活动等方式,将其打造为叶集区户外体育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 |
2021-2025 |
姚李镇 |
5000 |
文旅体局 姚李镇 |
7 |
叶集区物资仓储设施建设项目 |
新建 |
在现惠民粮库旁,新建总建设面积0.54万平方米的3万吨区级粮食储备仓及其附属设施 |
|
史河街道 |
3000 |
发改委(物资储备局) |
8 |
商业综合体项目 |
新建 |
占地100亩,实现一站式购物,涵盖餐饮、商超、娱乐、休闲主要功能,引入品牌连锁企业入驻。项目运营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利税6000万元。 |
2021-2025 |
东部新城 |
50000 |
投资创业中心 |
9 |
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 |
新建 |
占地100亩,新建水产品、粮油、水果蔬菜、肉禽蛋、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四座交易大厅;新建4000吨果蔬气调储藏库和1000吨低温冷藏库。项目运营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利税6000万元。 |
2021-2025 |
东部新城 |
50000 |
投资创业中心 |
10 |
星级酒店项目 |
新建 |
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主要功能分区有大堂、西餐厅和宴会厅等。项目运营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利税6000万元。 |
2021-2025 |
东部新城 |
50000 |
投资创业中心 |
11 |
“农业+旅游+研学+科技”项目 |
新建 |
以“江淮果岭”为依托,以平岗街道办事处为核心,发展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乡村旅游、科技游、研学游,创建平岗“果岭小镇” |
2021-2025 |
姚李镇、洪集镇、三元镇、孙岗乡、平岗街道 |
15000 |
农业农村局 |
12 |
中国中部智慧商贸综合物流港 |
新建 |
建设“集群化、集约化、智慧化”的华东智慧商贸综合物流港,实现“一港多园”,即建材物流产业园二期扩容、农副产品仓储冷链物流产业园、新零售智慧产业园、皖西汽配物流产业园、综合智慧功能配套园。 一是结合本地优势产业完善建材一站式综合性商贸城,成为本区域规模最大、品类最全、品牌最强,兼批发、零售一站式建材购物基地,立足本地、服务皖西。二是新建占地1500亩的叶集农副产品智慧产业园,下设三大区域,展示交易区、仓储物流区、综合配套区,实行“一园三区”新型产业园模式。通过二三产联动发展,打造超一类农副产品智慧产业园。新建2000亩的一站式仓储、冷链物流综合园区,涵盖蔬菜、水果、肉类、水产、乳类、冷饮、医药等冷链需求。三是立足叶集智慧商贸综合物流港优势资源,建设综合性新零售智慧产业园,涵盖线上网店(天猫、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电视购物、专业网站以及跨境电商,成为立足国内、服务全球的新零售智慧综合产业园。四是建设汽车整车、配件、改装、服务(包括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立体式)为一体的综合性汽配产业园,成为立足本区、服务皖西的现代化智联型汽配产业园。五是实施综合展览馆配套(各园区共用展馆),完善功能整体功能配套建设智慧功能配套园 |
2022-2027 |
南部物流区、北部工业区 |
380000 |
商务局 |
13 |
蔚车汽车城项目 |
新建 |
占地1000亩,建设以叶集为中心,服务350公里半径的多品牌(上汽、广汽、南汽、一汽、江淮等)多车型(家用汽车、商用汽车、工程车、新能源等)的存储、配送、智能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汽车中转物流产业园,成为立足本区、服务周边的现代化智联型汽车中转物流产业园 |
2021-2023 |
叶集区 |
70000 |
商务局 |
14 |
亿联五金商贸城项目 |
新建 |
占地500亩,建设五金机电一站式综合性商贸城,集机电商贸、展示、服务、信息、品牌孵化等为一体,成为立足叶集、服务皖西、辐射华东的现代化智联型五金机电物流产业园 |
2021-2023 |
叶集区 |
50000 |
商务局 |
15 |
华东(叶集)林木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园二期 |
新建 |
主要建设O2O林木互联网交易区、产业服务、博览旅游、企业总部、综合配套等功能 |
2021-2023 |
经济开发区 |
120000 |
商务局 |
16 |
六安市叶集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 |
新建 |
重点围绕稻虾、鲜桃等鲜活农产品,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推动形成绿色、高效、全链条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服务网络。计划建库50个左右,建库总容积1.5万立方米,建库内容:机械冷库、通风贮藏、气调贮藏库及预冷、配套设施设备。 |
|
各乡镇街 |
6000 |
农业农村局 |
17 |
六安市叶集区江淮果岭特色小镇 |
新建 |
立足江淮果岭发展优势,以淠史杭精神、红色文化点建设为核心,建设知青纪念馆,知青客栈、知青礼堂、芳华园、美食街、果岭展销馆等项目;打造农耕旅游体验基地,建设1000亩农耕体验区,追忆过往,体验农耕文化;提升扩面果岭产业规模,打造万亩连片示范园一个,省级标准化果园两个,集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完善小镇基础设施,升级现有基础设施,扩宽主干道路面至4.5米,白改黑20公里;开挖观光垂钓塘,蓄水塘2处,抗旱井12个;完善旅游标识标牌200处,改造升级农电和网络30公里,建设公厕2个,1000平方停车场2个,建设游客接待中心一个。 |
|
平岗街道 |
20000 |
平岗街道 |
18 |
六安市叶集区史河总干渠生态旅游项目 |
新建 |
以史河总干渠为主体,通过景观提升与节点打造,建设史河总干渠生态画廊,融入六安市绿道网络,开发徒步游、自驾游、骑行游、水上游线等旅游产品,串联周边资源点,构建“玉带串珠”式的休闲观光长廊。 |
|
姚李镇、平岗街道、三元镇 |
50000 |
姚李镇、平岗街道、三元镇 |
19 |
六安市叶集区林产业循环经济特色小镇 |
新建 |
在叶集板材加工产业的基础上,向下游家具定制产业延伸,建设智能家居定制生产基地,涵盖软硬件产品定制生产、集成与安装服务,配套建设家居博览中心 |
|
|
10000 |
农业农村局 |
20 |
松源湖休闲旅游综合体项目 |
新建 |
依托松源湖及周边国外松,结合绿色发展,打造休闲、采摘、观光、度假村、酒店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特色小镇建设 |
2021-2025 |
塘湾村、石龙河村、孙岗村、长岗村 |
200000 |
孙岗乡 |
21 |
四孔闸农业休闲观光旅游项目 |
新建 |
依托四孔闸及石龙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沿石龙河两旁打造观光、采摘、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业观光旅游项目 |
2021-2025 |
玉皇阁村、白龙井村、长岗村 |
15000 |
孙岗乡 |
22 |
沣西总干渠东风水库沿河观光旅游项目 |
新建 |
围绕沣西总干渠、东风水库沿线,结合现有水面,打造沿河景观带。 |
2021-2025 |
沣西总干渠、东风水库 |
15000 |
孙岗乡 |
23 |
家居博览中心 |
续建 |
总用地面积15131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8100平方米。 |
2021 |
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 |
70000 |
木星控股 |
24 |
双创中心 |
新建 |
总用地面积173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3030平方米。 |
2021 |
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 |
90000 |
国投集团 |
25 |
家居电商中心 |
新建 |
打造电商直播基地,营造电商氛围 |
2023 |
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 |
100000 |
区商务局 |
26 |
现代物流产业园 |
新建 |
项目用地约137亩,其中物流用地约73亩,商业用地约64亩。地块一为香樟大道以北、中至信大道与映山红路之间商业用地约32亩(以用地红线图为准);地块二为香樟大道以北、金柏路以南、映山红路与经六路之间的邻近香樟大道商业用地约32亩(以用地红线图为准)及其北侧物流用地约73亩(以用地红线图为准)以运输仓储、加工配送、交易结算为主导,打造覆盖园区,辐射中部,对接长三角的智慧物流园区 |
2021 |
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 |
23000 |
惠易达 |
27 |
铝模板集聚区 |
新建 |
加快木质建筑模板转型升级,聚力打造中国建筑铝模板生产基地 |
2022 |
绿色板材工业园 |
1000000 |
|
28 |
叶集区文化中心装饰布展项目 |
续建 |
包括博物馆(红色文化展览馆)、影剧院、规划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非遗馆、美术馆)装饰布展和后期运营。 |
2020 |
叶集区东部生态新城未名湖人民公园北侧,站前路、花园路、元东路、长青路之间 |
18900 |
叶集区重点工程管理处、叶集区文旅体局 |
29 |
叶集区体育中心建设项目 |
新建 |
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室外健身广场及配套附属设施 |
2021 |
叶集区东部新城 |
50000 |
六安市叶集区文化旅游体育局 |
30 |
平岗街道体育“三个一”建设项目 |
新建 |
小型室内全民健身中心,一个健身广场,一个多功能球场 |
2022 |
平岗街道 |
200 |
平岗街道 |
31 |
洪集镇体育“三个一”建设项目 |
新建 |
小型室内全民健身中心,一个健身广场,一个多功能球场 |
2022 |
洪集镇 |
200 |
洪集镇 |
32 |
红旗知青小镇 |
新建 |
以淠史航精神、苏维埃二区临时政府红色文化点建设为核心,修复还原知青原址,提升道路、民生等基础设施。 |
2021 |
平岗街道芮祠新村 |
2000 |
平岗街道 |
33 |
畅春园康养中心 |
续建 |
健康养老、宾馆、餐饮、旅居度假(养老) |
2020-2025 |
平岗街道富岗村 |
7000 |
平岗街道 |
34 |
江淮果岭核心区大型水果交易市场 |
新建 |
钢结构厂房、保鲜冷藏库、电商平台、物流转运中心 |
|
|
3000 |
平岗街道 |
35 |
全民健身中心 |
新建 |
室内全民健身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多功能球场 |
2022 |
平岗街道 |
1500 |
平岗街道 |
其他渠道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
于2021年11月24日至12月24日通过向社会征集相关意见和建议,本次收到意见5条,社会公众反馈意见0条,有关单位(或企业)反馈意见5条,
序号 |
反馈人 |
反馈意见 |
采纳与否 |
是否采纳原因 |
1 |
区政府办 |
建议在指导思想中加入“加快建设皖豫边界商贸中心和一体化新兴之城”等六安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抓叶集、促崛起、聚特色、塑产城”工作意见中对叶集区的定位。 |
已采纳, 修订区域发展定位。“……加快建设皖豫边界商贸中心和一体化新兴之城,在打造皖豫边界中部崛起示范区和毗邻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示范区中全面展现服务业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 |
增加六安市委市政府对叶集区发展定位。 |
2 |
区交通运输局 |
在现代物流章节,建议增加“推动“海外—江苏太仓港—叶集”海铁联运线路,” |
已采纳。 将“推动“海外—江苏太仓港—叶集”列入现代物章节。 |
物流是服务业规划重要内容,推进海铁联运是提升区域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
3 |
区商务局 |
在电子商务章节,建议将”探索实施“互联网+农村”、“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培育电商示范镇,创建乡村电商一条街,打造电商示范企业和示范村,推动电商集聚发展。”修改为“实施“互联网+农村”,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积极打造亿元电商强镇,创建县域电商特色产业园(街)区,争创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区,推动电商集聚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围绕稻虾和林果两大特色农产业做精做优,拓宽农产品销路,构建农副产品电商营销体系。 |
已采纳。 修改为“实施“互联网+农村”,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积极打造亿元电商强镇,创建县域电商特色产业园(街)区,争创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区,推动电商集聚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围绕稻虾和林果两大特色农产业做精做优,拓宽农产品销路,构建农副产品电商营销体系。 |
由于电商品牌创建描述更加准确。增加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为主体的销售体系。 |
4 |
区商务局 |
建设增加在现代商贸板块,增加美食文化、餐饮发展内容。 |
已采纳。 增加建设“美食叶集”。深入开展皖美农品、皖美味道行动,改造提升叶集美食街,举办形式多样的美食大赛、美食节庆,针对不同季节、人群推出不同的美食爆品,以丰富的美食元素、独特的美食风味,打造“玩在六安、吃在叶集”的旅游名片 |
符合美食文化、餐饮是叶集特色文化、产业。 |
5 |
开发区 |
建议将以租赁为主营业务的铝模板行业发展纳入规划。 |
已采纳。 已增加“租赁和商务服务章节。 |
铝模板是传统木质建筑模板转型升级的重要行业。 |
6 |
公众 |
0 |
0 |
0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2021年12月31日 10时53分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区发改委负责牵头编制《叶集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于2021年11月24日至12月24日通过向社会征集相关意见和建议,本次收到意见5条,社会公众反馈意见0条,有关单位(或企业)反馈意见5条,
序号 |
反馈人 |
反馈意见 |
采纳与否 |
是否采纳原因 |
1 |
区政府办 |
建议在指导思想中加入“加快建设皖豫边界商贸中心和一体化新兴之城”等六安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抓叶集、促崛起、聚特色、塑产城”工作意见中对叶集区的定位。 |
已采纳, 修订区域发展定位。“……加快建设皖豫边界商贸中心和一体化新兴之城,在打造皖豫边界中部崛起示范区和毗邻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示范区中全面展现服务业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 |
增加六安市委市政府对叶集区发展定位。 |
2 |
区交通运输局 |
在现代物流章节,建议增加“推动“海外—江苏太仓港—叶集”海铁联运线路,” |
已采纳。 将“推动“海外—江苏太仓港—叶集”列入现代物章节。 |
物流是服务业规划重要内容,推进海铁联运是提升区域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
3 |
区商务局 |
在电子商务章节,建议将”探索实施“互联网+农村”、“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培育电商示范镇,创建乡村电商一条街,打造电商示范企业和示范村,推动电商集聚发展。”修改为“实施“互联网+农村”,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积极打造亿元电商强镇,创建县域电商特色产业园(街)区,争创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区,推动电商集聚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围绕稻虾和林果两大特色农产业做精做优,拓宽农产品销路,构建农副产品电商营销体系。 |
已采纳。 修改为“实施“互联网+农村”,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积极打造亿元电商强镇,创建县域电商特色产业园(街)区,争创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区,推动电商集聚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围绕稻虾和林果两大特色农产业做精做优,拓宽农产品销路,构建农副产品电商营销体系。 |
由于电商品牌创建描述更加准确。增加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为主体的销售体系。 |
4 |
区商务局 |
建设增加在现代商贸板块,增加美食文化、餐饮发展内容。 |
已采纳。 增加建设“美食叶集”。深入开展皖美农品、皖美味道行动,改造提升叶集美食街,举办形式多样的美食大赛、美食节庆,针对不同季节、人群推出不同的美食爆品,以丰富的美食元素、独特的美食风味,打造“玩在六安、吃在叶集”的旅游名片 |
符合美食文化、餐饮是叶集特色文化、产业。 |
5 |
开发区 |
建议将以租赁为主营业务的铝模板行业发展纳入规划。 |
已采纳。 已增加“租赁和商务服务章节。 |
铝模板是传统木质建筑模板转型升级的重要行业。 |
6 |
公众 |
0 |
0 |
0 |
文件
解读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十四五”期间是我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服务业“锻长补短”,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是叶集发展之需、为民之举、兴区之要。区发改委牵头编制了规《六安市叶集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是推动未来五年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指引。本规划编制,主要依据以下文件:
1.《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3.《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4.《六安市叶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5.其他相关规划及政策文件
二、研判和起草过程
六安市叶集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 2021 年 9 月启动规划编制工作,11 月形成了《规划》(初稿)。之后,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征求了各部门、乡镇街以及企业代表的意见,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并结合征集意见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2022 年 2 月 14 日前通过了合法性审查和公平性审查。2022年5月16日党组召开专题会议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送审稿)。
三、工作目标
在“十四五”时期,着力实现叶集区“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战略目标,推动全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不断释放改革创新能量,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人民消费新需求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高质量现代服务业体系。
四、主要内容
《六安市叶集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共六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现状背景。主要总结回顾叶集区“十三五”时期
服务业发展成就,分析了当前发展的机遇和形势,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二)总体思路。主要提出了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细化制定服务业发展目标。通过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升级。在“十四五”时期,实现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 55 亿元,年均服务业增速 9.5%。
(三)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加快培育发展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根据居民需求和城市功能定位,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四)空间布局。提出了“一核引领、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一核引领,即强化主城区发展核心;多点支撑,即打造一批服务业发展特色乡镇。姚李商贸漫游小镇、洪集文化田园小镇、三元农旅乡野小镇、孙岗绿色健康小镇。
(五)聚力实施六大重点工程。一是重培育。按照“培育龙头、扶持中小、培育品牌、营造环境”的思路,提升骨干企业服务能级,推动中小企业加速成长。二是聚示范。围绕制造业主辅分离和转型升级等方向,科学合理布局定位全区服务业功能,突出“专业化、高端化、特色化”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工程。三是推融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多向融合”,推动各服务业行业的资源整合及跨界融合,争创各类服务业示范试点。四是提服务。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型消费场景等,推动服务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创新服务业态、经营模式和服务内容。五是强支撑。完善人才集聚政策体系,做好育才、引才、留才、聚才工作。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扩大培训对象,拓展培训方式,完善培训内容,改变培训工种,提升培训层次。梳理服务业人才紧缺类型,形成人才招引目录。健全面向服务业人才的投融资政策和创业孵化机制,加大创新创业合肥都市圈资金扶持力度。六是扩开放。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发展机遇,深化与重点城市合作,吸引资源流动,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五、创新举措
(一)技术创新。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功能一体化的全区电子物流信息平台,以数字互联网技术赋能医疗服务,鼓励市场主体参与搭建医疗大数据平台;以 “大智移云”促进实体经济更新换代,打造服务业发展的新动能。
(二)业态创新。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农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制造+服务”“农业+服务”等新业态发展。
(三)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电商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电商,提升社区数字商务应用水平;立足叶集特色优势,以建筑模板转型升级为重要方向,加快发展以租赁为主营业务的铝模板行业;支持传统金融机构延伸转型持续,推进金融体系建设;打造传统商贸品质特色城区、皖豫边界商贸中心;促进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旅游品质,推动地方旅游业提质增效。
六、保障措施
《规划》制定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重大事项研究和协同推进,加快出台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确保规划落地实施。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强化“乙方思维”,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刀刃向内推动“放管服”改革落到实处,努力提升服务和管理效能,提高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全力服务企业落地建设、经营发展,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三是强化要素保障,从人财物三个方面筑牢服务业发展要素保障。四是加强监测评估,明确各有关部门监测要求,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考核力度。制定和完善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类别服务业实行分类考核,确保政策措施可行可落地。
七、下一步打算
一是补齐服务业短板。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服务业锻长补短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商贸服务畅通行动、外贸进出口倍增行动等服务业锻长补短十大行动计划,推动服务业锻造长板、补齐短板,扩大服务供给,创新业态模式,深化开放合作。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注重孵化培育、鼓励升规壮大,用好用活各项服务业发展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持续推进服务业企业纳规升限和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
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规划实施过程评估。跟踪评估指标完成情况,定期监督服务业企业纳规升限和重点服务业项目实施执行情况。
八、解读机关(文件牵头起草部门)和解读人(由解读机关指定)及其政策咨询服务电话、地址
解读机关:叶集区发改委
解读人:吴运年
政策咨询电话:0564-2770498
政策咨询地址:叶集区政务南区一楼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