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求《六安市叶集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实施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公告
- 征集公告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达标行动方案〉的通知》(皖政办秘〔2024〕5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起草了《六安市叶集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施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建议。
一、征集时间
2024年11月22日至2024年12月22日。
二、征集方式
1.登录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网意见征集平台(https://www.ahyeji.gov.cn/hdjliu/yjzjk/index.html)留言;
2.直接在本页面“征集渠道”留言;
3.书面信件。邮寄地址:六安市叶集区花园路88号区行政中心6楼620室,邮编:237431,信件请注明“《六安市叶集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施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字样;
4.电子信件。电子邮箱:568013096@qq.com。邮件请注明“《六安市叶集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施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字样;
5.电话。联系人:冯登国,联系电话:0564-2776303。
附件:1.关于《六安市叶集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施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2.六安市叶集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施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
中共六安市叶集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
2024年11月22日
附件1
关于《六安市叶集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施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一、制定背景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战略决策和部署,是民生之举、公平之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担当着历史性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持续巩固全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高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能力,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创办更加均衡、更加优质、更具特色、更具活力的裕安教育。根据《六安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转发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规划的通知》(六教督〔2022〕14号)等文件,到2027年底叶集区将迎接省级评估验收,2028年迎接国家级认定。
二、制定依据
《六安市叶集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施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教督〔2017〕6号)、《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细则》(皖教督〔2018〕8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皖政办〔2023〕14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达标行动方案〉的通知》(皖政办秘〔2024〕58号)、《六安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转发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规划的通知》(六教督〔2022〕14号)等文件精神。
三、研判与起草过程
根据国家、省、市文件,结合我区实际,2024年10月,区教育局代区委、区政府起草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区教育局征求了区直相关单位和教育局职能股室负责人意见,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拟于近期提请区委教育工委会议讨论研究。现将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意见征集时间为2024年11月22日至2024年12月22日。
四、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分为正文和附件。正文为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实施步骤、保障措施五个部分。一是指导思想。二是工作目标,到2027年底,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即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达到国家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标准,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评估。2028年接受国家认定。三是工作任务,主要有8个大方面25项,涵盖加大财政投入、落实教育职责、优化布局、标准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师德师风、优化教师队伍、教师交流、教师待遇、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监测、招生行为、控辍保学、随迁子女就学、留守儿童、保障残疾儿童、校园安全和社会认可度。四是实施步骤。五是保障措施。附件1为《六安市叶集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附件2为《六安市叶集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分工一览表》,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创建工作任务。
附件2
六安市叶集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施方案(2024—2027年)
(征求意见稿)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国家的战略性任务,是保障适龄儿童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推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达标行动方案〉的通知》(皖政办秘〔2024〕58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均衡配置资源和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和方法创新为动力,按照“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切实缩小城乡及校际差距,构建区域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7年底,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即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达到国家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标准,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评估。2028年接受国家认定。
(二)具体目标
1.投入保障优先发展。健全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国家和省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2.办学条件规范达标。区域内学校布局科学合理,规模适度,实行省定标准班额办学。提升育人空间建设与教育信息化水平,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实现“四统一”(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学校硬件设施设备达到省定标准。
3.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教师编制符合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和定期交流制度健全并得到有效落实,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区域内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深入推进,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4.教育管理精细科学。积极构建符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际需要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文化的管理制度,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特殊群体义务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5.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乡镇学校教育质量明显改善,社会认可度大幅提高。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党建工作,提升组织力凝聚力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全区教育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健全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有效落实。及时修订学校章程,推动党组织设置形式、地位作用、职责权限和党务工作机构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要求写入学校章程。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党建活动正常开展。
(二)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融合发展
2.突出德育为先。加强德育和思政引领,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推进“三全育人”,加强家校社协同联动,全面践行“大德育观”,推行“大思政课”建设,推行行走的思政课“1+4+X”模式,打造“实践育人”特色课堂,叫响叶集“春雨润叶”思政品牌,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构建家校联系“立交桥”,加快建立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良好以上。
3.提升智育水平。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念,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持续落实“双减”任务,抓好校内减负增效,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无过重课业负担,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4.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幼儿、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升运动技术水平,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按照国家标准落实“4321”体育课程,确保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积极创建足球、篮球、排球等特色学校。
5.增强美育熏陶。改进美育教学方法,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的艺术教育发展机制,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建立课程支撑、活动拓展、文化熏陶、评价引领“四位一体”的美育推进机制,全面提升学生审美素质。
6.加强劳动教育。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实践资源开发,打造一批中小学研学基地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培育青少年劳动意识。
(三)优化布局调整,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7.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布局。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有效整合义务教育资源。改革中心学校管理模式,调整教育资源布局,积极做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资源优化整合工作。继续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和能力提升、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工程,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建强乡镇初中和寄宿制学校。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落实校额、班额标准。资源配置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初中分别不超过0.5、0.45。
8.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深化叶集二小教育集团体制建设,一体化紧密实施集团化办学。筹建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叶集中学、叶集一小等一批中小学教育集团,进一步辐射提升办学水平,打造办学特色。将叶集实验学校、孙岗初中纳入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叶集中学初中部建设,将两校打造成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叶集中学优质生源基地。推深做实叶集一小与六安市城北小学、叶集明强学校与六安市皋城中学合作办学,逐步缩小区域内城乡、校际差距。实施叶集明强学校改扩建工程,扩大主城区学位供给。
9.规范发展优质民办教育。巩固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成果,实行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统筹推动姚李新星实验学校、皖西当代中学协调发展,成为打造省际毗邻地区教育高地的重要力量。
(四)加大保障力度,推动标准化和数字化建设
10.加大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或生均拨款政策,实现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确保公用经费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严格执行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规定等。
11.全面落实责任单位职责。各相关部门、各乡镇街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在教育规划、编制需求、人才引进、资金保障等方面着力,切实保障教育发展需要,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
12.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推动校舍、运动场馆、教学仪器装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等达到评估标准。原则上,小学、初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分别达到4.5、5.8平方米以上,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分别达到7.5、10.2平方米以上,教学仪器设备值分别达到2000、2500元以上,专用教室满足教育教学实际需要。
13.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教育,推动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提质升级,建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体系,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2.4间以上。强化师生应用培训,增强师生信息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学校设备利用率达到100%,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五)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14.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加强课程教材建设管理。构建减负增效的中小学课程体系,围绕办学特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机制,推进结果应用具体落地落实,促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叶韵”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育系统“三回归”,持续推动“推门听课”,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15.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定期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深化教研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研体系,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推进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注重做好幼小、小初衔接工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重视差异化和个性化指导,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义务教育质量综合系数≥0.5。
16.科学开展教育质量监测。组织区域内各学校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相关科目的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师资水平优质均衡
17.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强化思想政治、法律法规和师德师风教育。健全完善师德师风监督、检查、考核长效机制,规范广大教职工从教行为。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师能建设”等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树立先进典型,严肃惩处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
18.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持续做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教师招聘工作。在编制总量内,实行教职工编制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小学、初中分别按1:19、1:13.5的师生比配备教职工,小规模村小、教学点按班师比配备编制,确保每个班不少于1人,每个教学点不少于2名编制。配齐配足德育、体育、艺术和心理健康、特殊教育等紧缺学科教师,每百名学生拥有骨干教师数均达1人以上,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和5.3人以上,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均达到0.9人以上。
19.强化教师交流培训。完善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区管校聘”改革,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全区每年交流轮岗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扎实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打造以“入职培训—启航、骨干培训—领航、名师培训—远航、校本培训—归航、全员培训—续航、培训者和管理者培训—护航”为主要梯级的叶师“六航”培训体系。加强教师梯队成长体系建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推进叶师教学能力精进“绿叶计划”,推动“青蓝工程”取得实效。确保5年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行动。完善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
20.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建立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联动增长机制,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根据学生人数核定学校教职工编制,以编定额。绩效工资增量主要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切实落实学校分配自主权,并向教学一线和教学实绩突出的教师倾斜。落实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
(七)维护教育公平,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益
21.规范学校招生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规定,确保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坚持实行均衡分班,合理均衡配备师资,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按不低于85%要求定向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并向农村初中倾斜。
22.抓实控辍保学工作。构建区级统筹、部门联动、乡镇街主抓的责任网络,明确各级责任,实行控辍保学工作月查月报月访制度,加强重点群体动态监测,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23.保障特殊群体权益。落实随迁子女政策,保障所有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台账,落实精准帮扶制度,保障留守儿童不辍学。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深化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和社区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格局,确保全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应助尽助。
(八)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构建和谐满意教育
24.全力保障校园安全。健全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预警机制,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隐患排查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机制。加强学校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控,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预防和化解校园生活中的隐患和问题。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共同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确保不发生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25.提高社会认可度。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等方式,不定期向人大、政协征求意见和建议。经常性深入基层,听取学生、家长、教师意见和建议,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使教育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
四、实施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2024年12月31日前)。成立叶集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创建路线图、时间表。相关单位和部门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各自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宣传发动,营造氛围,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全面启动。
(二)全面推进阶段(2025年1月1日—2026年11月30日)。各创建单位按照工作职责,聚焦短板,细化措施,逐项落实。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召开推进会、调度会、现场会,攻坚克难,有效推进。
(三)自评申报阶段(2026年12月1日2027年1月30日)。对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细则指标进一步开展自查自评,查漏补缺,整理台账,确保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指标全部达标。
(四)接受评估阶段(2027年2-12月)。5月迎接市级督导复核。根据督导复核反馈意见,针对问题落实整改,查漏补缺。9月迎接省级评估。根据省评估反馈意见,不断提升创建工作水平,迎接国家认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把推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明确部门、乡镇街职责任务,形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合力,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高效运转。
2.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工作实效。建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府督导评估机制,将区直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纳入督导评估范围。区教育局对创建工作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把督导结果作为评价乡镇街、区直有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依据,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环境。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开展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宣传。大力宣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法规,积极推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报道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附件:1.六安市叶集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2.六安市叶集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分工一览表
附件1
六安市叶集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郑武军 区委书记
秦富好 区委副书记、区长
副组长:雷 鸣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陈永海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付启胜 区政协副主席、区财政局局长
刘美胜 区政府副区长
成 员:彭 华 提名区政协秘书长人选、区城管局局长
刘维青 区委办公室副主任
台德锐 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史孔霞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编办主任
徐 艳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区人社局局长
陈 涛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
沈冶军 区发改委主任
舒久传 区教育局局长
郑 昊 区民政局局长
李明亮 区住建局局长
台运兵 区文旅体局局长
王正东 区卫健委主任
周 灿 区应急局局长
杨远安 区市场监管局局长
彭 瑞 团区委书记
孙广云 区妇联主席
蒋崇军 区融媒体中心主任
孟凡非 区残联理事长
张 平 市公安局叶集分局副局长
吴远东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叶集分局局长
黄 森 叶集税务局局长
韩太育 叶集消防救援局大队长
刘 洋 姚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熊 军 洪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辛乃光 三元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沈 忱 孙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凌公安 史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李振东 平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舒久传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区政府办公室:负责全区创建工作的统筹、协调工作。
区委宣传部:加强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的宣传,注重宣传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中呈现出的优秀业绩,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舆论支持。
区委编办:会同区教育部门做好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工作,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统筹把控教师编制管理;会同区人社、教育等部门研究拟订中小学教师年度招聘(补充)计划。
区发改委:负责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做好义务教育项目申报和立项工作;协助教育部门落实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会同财政、教育等部门积极争取学校项目建设资金,指导项目管理和监督工作。
区教育局:负责对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工作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协调、组织实施和指导监督;梳理问题清单,明确创建工作标准和整改要求,做好创建自评、评估申报和迎评工作。对照国家标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强校舍、场地以及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和使用监管;加大教师配置、交流和培训力度,提高优质师资比例,实现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优质均衡;严格执行城区中小学划片招生的有关规定,促进学校生源相对均衡;指导各中小学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机制,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合理使用经费,强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区民政局:督促指导各乡镇街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的走访登记工作。关心贫困家庭子女、孤儿以及病、残儿童的学习生活,发动和协调各方面力量,做好未成年人帮困助学工作。
区财政局:指导教育部门完成年度教育经费测算,批复全区教育经费年度预算。统筹财政资金,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财政保障力度。
区人社局:会同区教育局落实好教师工资等待遇,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根据教师编制数量和岗位(学科)需求,会同区教育部门做好中小学新教师公开招聘、教师岗位管理和职称评聘等相关工作。
区住建局:落实学校工程建设项目收费减免政策,做好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工作,加强对学校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的管理监督。
区文旅体局:指导社会体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对学校体育教育和文化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建议并落实相关政策。加强对校园及周边文化、网吧、娱乐场所的监管。
区卫健委: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指定合格的医疗机构定期为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协助学校做好疾病预防教育工作,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
区应急局: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校园安全各方面防范、检查、整治工作,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安全知识进校园宣传教育工作。
区市场监管局:指导各学校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做好学校食堂及周边的食品安全监管。处置学校及周边无照经营行为。
区城管局:负责查处和取缔校园及周边无证饮食流动摊点和商家店铺违规占道经营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秩序,确保校园周边环境整洁有序。
团区委:研究青少年运动、思想教育以及事业发展问题,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
区妇联:配合各乡镇街、区有关部门做好女教师和少年儿童维权、“控辍保学”和家庭教育等工作。
区融媒体中心:负责宣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动态和成果。
区残联:认真做好持证适龄残疾人的统计,办理残疾人证等工作。配合区教育部门对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康复训练提供指导和帮助。
叶集税务局:加大征管力度,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
市公安局叶集分局:负责加强对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依法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推动学校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叶集分局:统筹考虑城乡发展需求,科学规划教育用地,负责教育用地报批、供应和确权登记,做好学校项目建设规划的指导和审批工作。
叶集消防救援局:负责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对校园消防安全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督促、指导学校履行消防工作职责;联合区教育局适时开展消防安全督导检查,指导学校落实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辖区内人口变化,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学校规划布局调整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做好学校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附件2
六安市叶集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分工一览表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有关说明 |
达标要求 |
责任单位 |
完成时限 |
A1.资源配置 |
B1.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
C1.小学达到4.2人以上; |
“高于规定学历教师”,小学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初中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 |
资源配置(B1-B7)每所学校至少6项达到要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 |
区委编办 区人社局 区教育局 |
2026.09 |
C2.初中达到5.3人以上。 |
||||||
B2.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 |
C3.小学达到1人以上; |
“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是指县级及以上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授予的骨干教师及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教学名师、最美教师等称号的教师。 |
区委编办 区人社局 区教育局 |
2026.09 |
||
C4.初中达到1人以上。 |
||||||
B3.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 |
C5.小学达到0.9人以上; |
“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指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的学科教师数之和。 |
区委编办 区人社局 区教育局 |
2026.09 |
||
C6.初中达到0.9人以上。 |
||||||
B4.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
C7.小学达到4.5平方米以上; |
“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是指学校中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面积之和(不含体育馆面积)。 |
区住建局 区教育局 |
2026.09 |
||
C8.初中达到5.8平方米以上。 |
||||||
A1.资源配置 |
B5.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
C9.小学达到7.5平方米以上; |
“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是指学校中的体育馆面积和运动场地面积之和,运动场地面积是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
资源配置(B1-B7)每所学校至少6项达到要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 |
区住建局 区教育局 |
2026.09 |
C10.初中达到10.2平方米以上。 |
||||||
B6.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
C11.小学达到2000元以上; |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是指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教学仪器值和教学设备值。 |
区财政局 区教育局 |
2026.09 |
||
C12.初中达到2500元以上。 |
||||||
B7.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 |
C13.小学达到2.3间以上; |
“网络多媒体教室”指接入互联网或校园网、并可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等多媒体教学内容向全体学生展示功能的教室。如,班班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教学录播系统、电子备课室、移动学习终端教室等。 |
区财政局 区教育局 |
2026.09 |
||
C14.初中达到2.4间以上。 |
||||||
A2.政府保障程度 |
B8.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
C15.县级政府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划; |
“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是指城镇要按照城镇化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乡村要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型的农村地区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同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
政府保障程度(B8-B22)15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
区政府办公室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叶集分局 区教育局 |
2026.09 |
C16.规划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并得到认真落实。 |
||||||
A2.政府保障程度 |
B9.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
C17.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 |
“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是指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按《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统一执行。“县域内城乡教师编制标准统一”是指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配备初中按1:13.5、小学按1:19、特殊学校按1:4的标准;对规模较小的村小、教学点按班师比核定编制数,确保每个班不少于1名、每个教学点不少于2名编制;“县域内城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是指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按照国家现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统一安排。“县域内城乡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是指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功能教室、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器材等,按《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统一配备。 |
政府保障程度(B8-B22)15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叶集分局 区住建局 区教育局 |
2026.09 |
C18.县域内城乡教师编制标准统一; |
区委编办 区人社局 区教育局 |
|||||
C19.县域内城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 |
区财政局 |
2026.09 |
||||
C20.县域内城乡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
||||||
B10.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 |
C21.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 |
|
区教育局 区财政局 |
2026.09 |
||
C22.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
||||||
A2.政府保障程度 |
B11.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模 |
C23.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 |
|
|
区发改委 区教育局 区住建局 |
2026.09 |
B12.义务教育学校班额 |
C24.小学所有班级学生数不超过45人; |
|
区发改委 区教育局 区住建局 |
2026.09 |
||
C25.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不超过50人。 |
||||||
B13.村小和教学点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
C26.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 |
|
政府保障程度(B8-B22)15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
区财政局 区教育局 |
2026.09 |
|
B14.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
C27.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 |
|
区财政局 区教育局 |
2026.09 |
||
B15.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保障 |
C28.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
|
区财政局 区人社局 |
|||
B16.教师培训课时 |
C29.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龄满5年的,自评估年份倒推,5年累积培训课时不少于360学时:工龄未满五年的,年培训课时不少于72学时。 |
区教育局 |
2026.09 |
||
A2.政府保障程度 |
B17.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配置 |
C30.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
|
|
区委编办 区人社局 区教育局 |
2026.09 |
B18.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 |
C31.全区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
“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是指“在同一学校任教6年以上的教师,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因工作需要或本人自愿申请交流轮岗的专任教师。”“骨干教师”是指县级及以上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授予的骨干教师及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教学名师、最美教师等称号的教师。 |
区教育局 区委编办 区人社局 |
2026.09 |
||
B19.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持有证上岗率 |
C32.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 |
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义务教育在岗专任教师数/在岗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100% |
政府保障程度(B8-B22)15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
区教育局 |
2026.09 |
|
自评估年份倒推,5年累积培训课时不少于360学时;工龄未满五年的,年培训课时不少于72学时。 |
|
2026.09 2026.09 |
||||
B20.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入学 |
C33.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 |
城区包括主城区、城乡结合区,镇区包括镇中心区、镇乡结合区。 |
区教育局 |
2026.09 |
||
A2.政府保障程度 |
B21.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 |
C34.全区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8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 |
“向农村初中倾斜”是指向农村初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略高于城区和镇区。 |
|
区教育局 |
2026.09 |
B22.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教育 |
C35.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区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85% |
“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是指成立留守儿童关爱领导机构,区教育、发改、公安、财政、人社、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部门职责明确;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在校随迁子女数/全区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数*100%。 |
区民政局 乡镇街 |
2026.09 |
||
A3.教育质量 |
B23.初中三年巩固率 |
C36.全区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及以上。 |
初中三年巩固率=(毕业生数—毕业年级三年转入学生数+毕业年级三年转出学生数)/(毕业年级三年前初一时在校生数—毕业年级三年死亡学生数)*100% |
教育质量(B23-B31)9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
区教育局 |
2026.09 |
B24.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
C37.全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
全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全区在读残疾儿童少年总数/全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100%; 全区在读残疾儿童少年总数含随班就读、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学习、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以及送教上门的残疾儿童少年;全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由区残联提供数据。残疾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等。 |
区残联 区教育局 乡镇街 |
2026.09 |
||
A3.教育质量 |
B25.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
C38.所有学校制定章程; |
义务教育学校实行“一校一章程”。农村小学可以中心校为单位制定、城镇集团化办学可整体制定章程; |
|
区教育局 |
2026.09 |
C39.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
“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需符合《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要求。 |
|||||
B26.教师培训经费安排 |
C40.全区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
“教师培训经费”是指教师参加培训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住宿费等开支;考核年度县域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培训费预算安排数和实际支出数均要达到5%。 |
区财政局 区教育局 |
2026.09 |
||
B27.教育信息化运用 |
C41.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 |
“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是指各学科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熟练使用电子白板教学、利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诊断和教学评价。 |
教育质量(B23-B31)9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
区教育局 |
2026.09 |
|
C42.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 |
区教育局 |
2026.09 |
||||
B28.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 |
C43.所有学校德育工作达到良好以上; |
“学校德育工作达到良好以上”是指严格落实德育课程、课时,扎实开展仪式教育、纪念日、校园节(会)、社团、团队等德育教育活动和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校外实践活动。 |
区教育局 |
2026.09 |
||
A3.教育质量 |
B28.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 |
C44.所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 |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是指学校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史陈列馆、图书馆、宣传橱窗、文化石等应彰显教育性、艺术性、特色化;校园环境整洁、美观、有序;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校园文化艺术、科技活动,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运动会。 |
|
区教育局 |
2026.09 |
B29.课程开设和教学及实践活动 |
C45.课程开齐开足; |
“课程开齐开足”是指按照国家和省颁课程方案和标准执行。“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入课表,纳入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
区教育局 |
2026.09 |
||
C46.教学秩序规范; |
||||||
C47.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
||||||
B30.无过重课业负担 |
C48.无过重课业负担 |
“无过重课业负担”要求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初中生在校时间不超过7小时;科学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课间和必要的课后自由活动时间,整体规划并控制各学科课后作业量。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 |
教育质量(B23-B31)9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
区教育局 |
2026.09 |
|
A3.教育质量 |
B31.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
C61.四年级学业水平及校际差异率 数学__级、校际差异率__;体育__级、校际差异率__; 语文__级、校际差异率__;艺术__级、校际差异率__;科学__级、校际差异率__;德育__级、校际差异率__。 C62.八年级学业水平及校际差异率:数学__级、校际差异率__;体育__级、校际差异率__; 语文__级、校际差异率__;艺术__级、校际差异率__; 科学__级、校际差异率__;德育__级、校际差异率__。(每年监测两个学科) |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主要内容为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在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德育等学科中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监测。教育部参照我国教育教学中常用的“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借鉴国际通行方法,将学生学业表现划分为水平Ⅰ(待提高)、水平Ⅱ(中等)、水平Ⅲ(良好)和水平Ⅳ(优秀)四个水平段。“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指样本区监测结果报告反映的抽测科目上学生的学业成绩平均分达到国家划定的水平Ⅲ临界分数以上。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样本区),监测采用了“校间差异占总体比例,即校间差异比”来反映县域内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均衡。校间差异较小的临界值为0.1,校间差异较大的临界值为0.2。“校际差异率低于0.15”指样本区监测结果报告反映的学生有关学科成绩校间差异数值低于0.15。 |
|
区教育局 |
202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