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叶集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关于征求《六安市叶集区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征集单位:叶集区文旅体局(广电新闻局)征集时间:[ 2022-10-09 00:00 ] 至 [ 2022-11-08 00:00 ]状态:已结束
  • 征集公告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其他渠道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
  • 文件
  • 解读

为繁荣发展叶集乡村文化事业,坚定文化自信,计划根据叶集乡村文化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铸牢乡村振兴文化之魂,以文化引领让农民“乐”起来,出台《六安市叶集区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现诚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建言献策、畅所欲言,为叶集区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征集时间:

按照工作安排,征集时间为2022年10月9日至2022年11月8日。

二.征集方式:

1、登录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网主页(http://www.ahyeji.gov.cn/)点击“互动交流”或“意见征集库”栏目留言;

2、直接在本页面“征集渠道”留言;

3、书面信件。邮寄地址:六安市叶集区文化广播电视中心,邮编:237431;来信请注明“《六安市叶集区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字样及来信人姓名、联系方式;

4、电子邮箱:632574287@qq.com;

5、联系人:李慧    联系电话:0564-6550710。


附件:1、 关于《六安市叶集区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2、《 关于六安市叶集区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六安市叶集区文化旅游体育局

2022年10月9日     


附件1    

关于《六安市叶集区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一、起草目的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平台载体,提高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我区在六安市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拟草了《六安市叶集区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二、编制依据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铸牢乡村振兴文化之魂。

三、起草过程

4月27日面向区直相关单位第一轮征求意见后,于5月初形成了《关于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初稿。10月进行了第二轮征求意见,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征求意见面向区直相关单位、各乡镇街、群众征求意见后,结合我区实际,形成该文件。

四、编制过程中采纳的意见

1、财政局反馈统筹使用专项经费,我局量化了活动和考核指标,切实发挥文化经费的作用。

五、主要内容

《六安市叶集区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全文共分为总体要求、重点工作、保障措施、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四个部分,约8200字。

(一)总体要求,主要论述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现有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更加活跃。乡土文化遗产得到充分挖掘保护。文化产业实现较大发展,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步增强。

(二)重点工作,完善区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统筹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乡村文化大舞台”系列品牌群众文化活动;托基层文化阵地,开展各类文化惠民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鼓励支持农民自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倡导“一村一文化”,让农民“乐起来”。组织各类汇演,开展原创文艺作品展演、群众文艺调演、少儿文艺汇演等各类汇演、调演活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奖励扶持乡村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按照奖励扶持办法等规定,对优秀群众文艺表演团队和优秀领头人予以物质、精神等奖励扶持。

(三)保障措施,主要论述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实施考核奖补四项重点保障措施。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育各类乡村文化人才,支持各类文化团队、协会工作。加强乡村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培育一批优秀文化志愿服务团队、项目。把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纳入各综合文化站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逐级考核,实施以奖代补。

(四)叶集区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主要细化工作任务,量化考核指标,明确单位职责。

六、重点说明的问题

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是市委办、市政府办部署的重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和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因此出台叶集区的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方案十分有必要。


附件2

关于六安市叶集区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广大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平台载体,提高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现就我区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以“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为抓手,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铸牢乡村振兴文化之魂。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确导向。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中心,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和发展乡村文化阵地,在广大乡村倡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坚持文化惠民。举办形式丰富多样的、受群众欢迎的乡村群众文化活动,以文化人、寓教于乐,让农民“乐起来”。三是农民自发开展。坚持政府引导,农民群众自发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将“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结合,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

(三)总体目标。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更加活跃。乡土文化遗产得到充分挖掘保护,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区图书馆、文化馆按照县级一级馆标准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和业务能力,在经费和人员上给予保障。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每年开展下村文化活动不少于6次,每年组织综合性文化活动不少于4次,举办单项性文化活动(含展览、比赛、笔会、采风、研讨等)不少于8次,举办科普、法治、农技、文化生活、卫生健康等讲座、培训不少于12次,编办文化宣传橱窗不少于12期,站办文体团队不少于2支,组织广场文化活动、面向特殊群体开展的活动分别不少于2次。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有由政府购买的公益文化岗位不少于1个,考核合格的每人每年发放3600元的岗位补贴。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群众文艺队伍不少于2支。

(二)实施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四大工程”。实施“思想引领”“典型带动”“乡村名嘴”“特色品牌”四大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注重培育群众主体意识,注重营造健康文明新风,提升群众精神风貌,提高乡村会文明程度,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三)支持开展乡村文化振兴系列活动。依托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乡村精神文化阵地,围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结合“无事”找书记、文明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统筹“喜迎二十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区、乡镇街和村要鼓励、支持、引导农民自下而上开展唱红歌、唱村歌、办“村晚”、跳广场舞、唱戏曲、舞龙舞狮、民间锣鼓、书法绘画等文化体育活动,倡导“一村一文化”,让农民“乐起来”。经常组织开展原创文艺作品展演、群众文艺调演、少儿文艺汇演、小戏小品曲艺调研、书法展、美术展、摄影展等各类文艺汇演、调演、展览等活动,鼓励农民参加,提升基层群众创作水平。

(四)鼓励开展乡村体育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乡镇街体育“三个一”(一个室内健身中心、一个全民健身广场、一个多功能球场)建设,逐步达到全覆盖。推动乡镇街、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满足农民多元化健身需求。大力推进农民体育活动,适时举办农耕健身大赛、农民趣味运动会。大力推动乡村广场舞发展,每村至少培育1支广场舞队伍,积极吸纳乡村广场舞爱好者参与。各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每年至少举办1次广场舞培训班。区、乡镇街每年应组织广场舞大赛,采取乡镇街初赛、区预赛、市决赛的方式掀起跳广场舞热潮。

(五)支持乡村戏曲发展。持续开展“送戏进万村”和“戏曲三进”活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购买专业、民营院团专业化戏曲演出,每年每个乡镇街政府所在地演出不少于5场,每年每个行政村送戏曲等文艺演出不少于1场。鼓励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与农村戏曲团队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对农村文艺人才进行传帮带,帮助提高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带动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培育戏曲志愿者队伍。

(六)推动乡村广电事业发展。通过应急广播系统,为农村群众提供24小时突发事件和灾害预警应急广播服务,通过地面无线方式提供15套电视节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节放映场次,其中每年放映国产新片(院线上映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60%。保障每名农村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免费观看2次优秀影片。

(七)实施乡村流动文化服务。坚持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向偏远地区倾斜、向特殊群体倾斜。区文化馆或图书馆至少配备1辆流动文化车,用于图书借阅、文艺演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服务。进一步完善“送戏进万村”、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流通图书馆”等流动文化服务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使流动文化服务成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奖励扶持乡村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民间艺人。继续贯彻实施《六安市叶集区基层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民间艺人奖励扶持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群众文艺表演团队,可根据《六安市叶集区基层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民间艺人奖励扶持办法》申请3万元、2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和2000元、1500元、1000元的公益活动补助,进一步发挥各类乡村文艺表演团队和民间艺人在弘扬乡风文明、繁荣乡村文化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九)实施馆、站、村文化结对。坚持以强带弱、上下联动、共建共享,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行政村倾斜、向农民推送。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年至少对口帮扶1个乡镇街综合文化站,乡镇街综合文化站至少对口帮扶本乡镇街2个以上行政村。帮扶对象每年一调整,保证每年帮扶成效达到预期目标。

(十)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将乡村非遗打造为乡村文体活动的内核,纳入到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支持建设一批农村非遗传习基地(传习所)、展示馆,搭建保护传承展示交流平台。推动农村传统工艺项目纳入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培养乡村特色非遗品牌。推进非遗记录,完善农村濒危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档案。

(十一)促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鼓励各地将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建设规划,制定出台《六安市叶集区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休闲业态。扶持一批具有创新力竞争力的文旅融合和文创企业,以“一地(区、镇、村)一品”为目标,塑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

(十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建、捐建或者与政府部门合作建设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区政府应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乡村公共文化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评价、教育培训和激励保障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采取冠名、赞助等方式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十三)实施“书香叶集”全民阅读计划。围绕“全民阅读季”、江淮读书月,组织经典作品、理论图书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发挥区级图书馆引领带动作用,将阅读辅导、阅读分享、绘本故事、专家讲座等阅读活动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镇街图书分馆、农家书屋、城市阅读空间等阅读场所延伸。在全区农家书屋广泛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通过“阅读、实践、写作、书画”等方式,打造农村青少年儿童第二课堂。

(十四)完善绩效评价举措。乡镇街综合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要按照省、市部署,逐步接入“安徽文化云”平台系统,及时上报数据。区文旅部门依托“安徽文化云”系统,以客流和活动两大指标为抓手,按照《安徽省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绩效评价标准》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各项考核依据,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单位要把“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摆上重要位置,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坚持项目化运作、工程化实施,明确项目实施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和奖惩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建立和完善推动“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解决“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工作的重大问题。

(二)加大资金投入。依据《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各级政府应将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纳入本级预算,安排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区财政要支持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开展,每年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各乡镇街要建立行政村开展文化活动经费保障机制,每个行政村每年文化活动经费原则上不少于5000元,保证村级文化活动正常开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区文旅部门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训班,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及乡村文化人才等各类文化人才进行专项业务培训,用好“乡村文化带头人”和“文化人才”。加强乡村非遗传承工作,培养非遗传承新人和乡村工匠。发展各类文体组织,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活动,支持各类文化团队、协会工作。加强乡村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培育一批优秀文化志愿服务团队、项目。

(四)实施考核奖补。有关部门、各乡镇街要把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作为加强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乡镇街政府目标管理和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每年根据工作开展情况,逐级开展工作考核,强化结果运用,实施以奖代补,区奖励乡镇街第一名(1个)4万元、第二名(2个)3万元、第三名(3个)2万元,奖励经费用于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活动开展。

附件:六安市叶集区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附件

六安市叶集区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序号

重点工作

项目名称

工作内容

实施时间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1

(一)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

区图书馆、文化馆满足服务效能

区图书馆、文化馆按照县级一级馆标准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和业务能力,在经费和人员上给予保障。

全年

区文旅体局

2

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满足服务效能

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每年开展下村文化活动不少于6次,每年组织综合性文化活动不少于4次,举办单项性文化活动(含展览、比赛、笔会、采风、研讨等)不少于8次,举办科普、法治、农技、文化生活、卫生健康等讲座、培训不少于12次,编办文化宣传橱窗不少于12期,站办文体团队不少于2支,组织广场文化活动、面向特殊群体开展的活动分别不少于2次。

全年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3

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经费保障

各乡镇街要建立行政村开展文化活动经费保障机制,每个行政村每年文化活动经费原则上不少于5000元,保证村级文化活动正常开展。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群众文艺队伍不少于2支。

全年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4

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人员补助

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有由政府购买的公益文化岗位不少于1个,考核合格的每人每年发放3600元的岗位补贴。

全年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5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四大工程”

新时代文明实践思想引领工程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载体,通过乡村大喇叭、读书分享会、专题报告会、观看专题片、“三会一课”等形式,使党中央的最新精神第一时间传达到基层一线。推出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风尚等内容的原创公益广告。组织开展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进会和业务培训。

全年

区委宣传部(文明办)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6

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带动工程

继续实施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最美人物等典型人物评选,打造一批示范所、站,总结试点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汇聚更多正能量。举办叶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讲解员大赛、叶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

全年

区委宣传部(文明办)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7

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工程

制定叶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培育计划,通过精心组织实施,孵化培育一批叫得响、传得开、低成本、可复制的品牌项目,使各中心、所、站都有一定数量特色品牌,并形成若干个样板点。通过特色品牌的建设,不断完善机制,细化措施,丰富品牌内涵,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培育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适时对示范品牌予以表彰,并组织宣传推广。

全年

区委宣传部(文明办)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8

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名嘴”工程

围绕“乡村名嘴说党史”“说乡风”“说模范”“说家风”“说创建”五大主题,持续开展“乡村名嘴说”系列活动,继续挖掘培养一批乡土文化人才,以讲故事、快板、大鼓书、四弦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涵育文明乡风,让广大群众在享受文化成果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文明的教育和熏陶。

全年

区委宣传部(文明办)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9

(三)乡村文化振兴系列活动

叶集区“小小传承人”少儿文艺汇演

区、乡镇街、村自下而上举办,引导农村少年儿童全方面发展,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丰富农村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

每年5月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10

叶集区广场舞大赛

区、乡镇街、村自下而上举办,鼓励引导广大农民跳广场舞,提高广场舞技能,搭建展示交流平台。

每年8月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11

叶集区红歌村歌大赛

引导农民自发开展唱红歌、唱村歌活动。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文艺创作者深入乡村帮助农民创作反映乡村振兴建设、家乡新面貌、美好生活和农民喜爱的村歌作品,引导农民唱红歌、村歌。每乡镇至少有3个村要有歌咏队伍,每支队伍每年至少会唱1首红歌,各乡镇街每年至少创作、教唱1—2首村歌。

每两年举办一届,7月举办

区委宣传部、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12

叶集区群众文艺调演

区、乡镇街、村自下而上举办,遴选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促进群众文艺事业发展。

每两年举办一届,10月举办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13

叶集区器乐大赛

区、乡镇街、村自下而上举办,遴选优秀器乐作品,重点促进民族器乐事业发展。

每两年举办一届,7月举办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14

叶集区小戏小品曲艺调演

区、乡镇街、村自下而上举办,遴选优秀小戏小品曲艺作品,推动戏曲事业发展。

每两年举办一届,10月举办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15

叶集区原创文艺作品展演

区、乡镇街、村自下而上举办,遴选优秀原创文艺作品,促进原创作品创作。

每两年举办一届,10月举办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16

(三)乡村文化振兴系列活动

乡村春晚

每年引导乡村办“村晚”。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区乡村春晚整体水平提升。每个乡镇街每年至少有2个村举办“村晚”,区每年将扶持不少于10个行政村举办的“村晚”,给予设备、节目、资金等支持。每年将组织评选2场优秀“村晚”,给予一定奖励,并向市文旅局推荐。

每年春节前后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17

“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系列活动

围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结合“无事”找书记、文明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统筹“喜迎二十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系列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期间

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18

(四)送文化进乡村

农村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

全区所有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全年对农民免费开放,开展文化活动及相关文艺培训,提升农民文艺素养。

全年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19

六安市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

每个行政村每月安排1场数字电影公益放映,供农民免费观看,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全年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20

“送戏进万村”演出

引导广大农民听戏曲、唱戏曲,培养广大农民戏曲爱好和素养,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每个行政村每年演出不少于1场。

每年3—10月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21

“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

依托农家书屋平台阵地,通过“阅读、实践、写作、书画”等方式,打造农村青少年儿童第二课堂,引导农村少年儿童良好阅读习惯养成,丰富农村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

每年8—9月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22

(四)送文化进乡村

“全民阅读月(季)”、江淮读书月活动

发挥区级图书馆引领带动作用,以“全民阅读月(季)”、江淮读书月为重点,组织经典作品、理论图书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将阅读辅导、阅读分享、绘本故事、专家讲座等阅读活动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镇街图书分馆、农家书屋、城市阅读空间等阅读场所延伸。

全年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23

“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

围绕“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展系列节庆活动,庆祝丰收,赞美党领导下的农民幸福生活。

每年秋分

区农业农村局

区文旅体局,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24

(五)鼓励开展乡村体育健身活动

加快推进乡镇街体育“三个一”

一个室内健身中心、一个全民健身广场、一个多功能球场)建设,推动乡镇街、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全年

区文旅体局,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25

大力推进农民体育活动

适时举办农耕健身大赛、农民趣味运动会。大力推动乡村广场舞发展,每村至少培育1支广场舞队伍,积极吸纳乡村广场舞爱好者参与。各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每年至少举办1次广场舞培训班。乡镇街每年应组织广场舞初赛。

全年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26

(六)支持乡村戏曲发展

支持乡村戏曲发展

每年每个乡镇街政府所在地开展专业化戏曲演出不少于5场。

全年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27

(七)推动乡村广电事业发展

保障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

通过应急广播系统,为农村群众提供24小时突发事件和灾害预警应急广播服务,通过地面无线方式提供15套电视节目。

全年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28

(八)实施乡村流动文化服务

实施乡村流动文化服务

区文化馆或图书馆至少配备1辆流动文化车,用于图书借阅、文艺演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服务。

全年

区文旅体局

29

(九)奖励扶持乡村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民间艺人

奖励扶持乡村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民间艺人

贯彻实施《六安市叶集区基层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民间艺人奖励扶持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民间艺人进行奖励扶持。

每年10-12月

区委宣传部、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30

(十)实施馆、站、村文化结对

实现馆、站、村三级文化结对帮扶

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年至少对口帮扶1个乡镇街综合文化站,乡镇街综合文化站至少对口帮扶本乡镇街2个以上行政村。

全年

区文旅体局,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31

(十一)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

实施农耕文化保护工程

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支持建设一批农村非遗传习基地(传习所)、展示馆,推动农村传统工艺项目纳入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培养乡村特色非遗品牌。推进非遗记录,完善农村濒危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档案。

全年

区文旅体局,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32

(十二)促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实施旅游富民工程

制定出台《六安市叶集区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休闲业态。扶持一批具有创新力竞争力的文旅融合和文创企业,以“一地(区、镇、村)一品”为目标,塑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

全年

区文旅体局,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33

(十三)实施“书香叶集”全民阅读计划

开展“全民阅读季”、江淮读书月、“我的书屋,我的梦”活动

围绕“全民阅读季”、江淮读书月、“我的书屋,我的梦”,组织经典作品、理论图书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发挥区级图书馆引领带动作用,将阅读辅导、阅读分享、绘本故事、专家讲座等阅读活动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镇街图书分馆、农家书屋、城市阅读空间等阅读场所延伸,乡镇街图书分馆要定期更新图书。。

全年

区委宣传部、区文旅体局,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34

(十四)完善绩效评价举措

“安徽文化云”平台报送和绩效评价

乡镇街综合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要及时上报“安徽文化云”平台系统数据。区文旅体局按照《安徽省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绩效评价标准》进行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各项考核依据。按照考核结果奖励乡镇街第一名(1个)4万元、第二名(2个)3万元、第三名(3个)2万元。

全年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

网络渠道发表意见

电话渠道
0564-6550710
来信来访渠道
六安市叶集区文化广播电视中心4楼411室
其他渠道
通过电子邮件将意见发送至632574287@qq.com

其他渠道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

2022年10月9日至2022年11月8日,叶集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向社会征集 《六安市叶集区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收到社会反馈意见0条,单位意见2条,其中采纳2条。具体意见和采纳情况如下:

序号 反馈人 反馈渠道 反馈意见 采纳与否 是否采纳原因
1 财政局 邮箱 统筹使用专项经费 量化了活动和考核指标,切实发挥文化经费的作用。
2 司法局 邮箱 二、重点工作(六)推动乡村广电事业发展中规定“每年放映国产新片(院线上映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60%”应该改为“每年放映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60%” 已按照反馈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后更符合乡村文化暖心惠民的要求。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2022年11月10日 16时6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我区政务公开工作实际,我局草拟了 《六安市叶集区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于2022年10月9日至2022年11月8日通过网络渠道、信件、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向社会征集相关意见和建议,共收到意见和建议2条,其中社会反馈意见0条,网友反馈意见0条,单位意见2条,其中采纳2条。具体情况如下:

序号 反馈人 反馈渠道 反馈意见 采纳与否 是否采纳原因
1 财政局 邮箱 统筹使用专项经费 量化了活动和考核指标,切实发挥文化经费的作用。
2 司法局 邮箱 二、重点工作(六)推动乡村广电事业发展中规定“每年放映国产新片(院线上映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60%”应该改为“每年放映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60%” 已按照反馈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后更符合乡村文化暖心惠民的要求。

文件

叶办发〔20236

 

 

中共六安市叶集区委办公室  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六安市叶集区“无事”找书记乡村文化

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六安市叶集区“无事”找书记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共六安市叶集区委办公室

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216


六安市叶集区“无事”找书记乡村

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用“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深入基层,深入民心,以体制机制创新带动乡村文化繁荣,以有效统筹资源激发乡村文化发展活力,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现就我区“无事”找书记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丰富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铸牢乡村振兴文化之魂。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确导向。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中心,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和发展乡村文化阵地,在广大乡村倡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坚持文化惠民。举办形式丰富多样的、受群众欢迎的乡村群众文化活动,以文化人、寓教于乐,让农民“乐起来”。三是农民自发开展。坚持政府引导,农民群众自发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将“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结合,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

(三)总体目标。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更加活跃。乡土文化遗产得到充分挖掘保护,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区图书馆、文化馆按照县级一级馆标准建设,博物馆按照县级三级馆标准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和业务能力,在经费和人员上给予保障。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每年开展下村文化活动不少于6次,每年组织综合性文化活动不少于4次,举办单项性文化活动不少于8次,举办讲座、培训不少于12次,编办文化宣传橱窗不少于12期,站办文体团队不少于2支。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有由政府购买的公益文化岗位不少于1个,考核合格的每人每年发放3600元的岗位补贴。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群众文艺队伍不少于2支。

(二)实施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四大工程”。实施“思想引领”“典型带动”“乡村名嘴”“特色品牌”四大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注重培育群众主体意识,注重营造健康文明新风,提升群众精神风貌,提高乡村会文明程度,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建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组织乡村党员骨干、热心人士、文艺爱好者等,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打造接地气、受欢迎的志愿服务品牌。

(三)做深做实“无事”找书记品牌服务。广泛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深入探索文化资源和服务的差异化供给方式,根据群众需要,采用“乡村艺校”、网上展览、数字阅读等形式,拓宽群众获取公共文化资源的渠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领带动作用,依托群众文化、科技普及、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九大区级服务组织,推行群众点单、中心梳单、分级派单、志愿接单、对象评单“五单”工作法,广泛收集群众需求,实现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

(四)支持开展乡村文化振兴系列活动。依托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乡村精神文化阵地,围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结合“无事”找书记、法治引领文明育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统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的节日”、“奋进新时代文明新叶集”等主题活动。区、乡镇街和村要鼓励、支持、引导农民自下而上开展唱红歌、唱村歌、办“村晚”、跳广场舞、唱戏曲、舞龙舞狮、民间锣鼓、书法绘画等文化体育活动,倡导“一村一文化”,让农民“乐起来”。经常组织开展原创文艺作品展演、群众文艺调演、少儿文艺汇演、小戏小品曲艺调研、书法展、美术展、摄影展等各类文艺汇演、调演、展览等活动,把有才无事的基层群众凝聚在一起,提升基层群众创作水平。

(五)鼓励开展乡村体育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乡镇街体育“三个一”(一个室内健身中心、一个全民健身广场、一个多功能球场)建设,逐步达到全覆盖。推动乡镇街、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满足妇女、儿童、老人、农民等群体的多元化健身需求。大力推进农民体育活动,适时举办农耕健身大赛、农民趣味运动会。大力推动乡村广场舞发展,每村至少培育1支广场舞队伍,积极吸纳乡村广场舞爱好者参与。各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每年至少举办1次广场舞培训班。区、乡镇街每年应组织广场舞大赛,采取乡镇街初赛、区预赛、市决赛的方式掀起跳广场舞热潮。

(六)支持乡村戏曲发展。持续开展“送戏进万村”和“戏曲三进”活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购买专业、民营院团专业化戏曲演出,每年每个乡镇街政府所在地演出不少于5场,每年每个行政村送戏曲等文艺演出不少于1场。文化馆要加强引导,鼓励专业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与农村戏曲团队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对农村文艺人才进行传帮带,帮助提高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带动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培育戏曲志愿者队伍。

(七)推动乡村广电事业发展。通过应急广播系统,为农村群众提供24小时突发事件和灾害预警应急广播服务,通过地面无线方式提供15套电视节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重点保障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基本权益,每年放映国产新片(院线上映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60%。保障每名农村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免费观看2次优秀影片。

(八)实施乡村流动文化服务。坚持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向偏远地区倾斜、向特殊群体倾斜。区文化馆或图书馆至少配备1辆流动文化车,用于图书借阅、文艺演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服务。进一步完善“送戏进万村”、“流动的图书馆”、“流动的博物馆”等流动文化服务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使流动文化服务成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奖励扶持乡村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民间艺人。继续贯彻实施《六安市叶集区基层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民间艺人奖励扶持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群众文艺表演团队,可根据《六安市叶集区基层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民间艺人奖励扶持办法》申请3万元、2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和2000元、1500元、1000元的公益活动补助,进一步发挥各类乡村文艺表演团队和民间艺人在弘扬乡风文明、繁荣乡村文化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十)实施馆、站、村文化结对。坚持以强带弱、上下联动、共建共享,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行政村倾斜、向农民推送。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年至少对口帮扶2个乡镇街综合文化站,乡镇街综合文化站至少对口帮扶本乡镇街2个以上行政村。帮扶对象每年一调整,保证每年帮扶成效达到预期目标。

(十一)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将乡村非遗打造为乡村文体活动的内核,纳入到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支持建设一批农村非遗传习基地(传习所)、展示馆,搭建保护传承展示交流平台。推动农村传统工艺项目纳入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培养乡村特色非遗品牌。推进非遗记录,完善农村濒危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档案。

(十二)加强红色资源保护。深入挖掘各地革命遗址遗迹,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开发红色旅游线路,鼓励乡镇将红色文化、农旅产业纳入乡村振兴建设规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休闲业态。以“一地(区、镇、村)一品”为目标,塑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

(十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建、捐建或者与政府部门合作建设乡村公共文化设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乡村公共文化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评价、教育培训和激励保障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采取冠名、赞助等方式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十四)实施“书香叶集”全民阅读计划。围绕“全民阅读季”、江淮读书月,组织经典诵读、图书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等活动。发挥区级图书馆引领带动作用,将阅读推广、专家讲座等活动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镇街图书分馆、农家书屋、城市阅读空间延伸。在农家书屋广泛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试点建设留守儿童“蒲公英书屋”,打造农村青少年儿童第二课堂。

(十五)完善绩效评价举措。乡镇街综合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要按照省、市部署,逐步接入“安徽文化云”平台系统,及时上报数据。区文旅体局依托“安徽文化云”系统,以客流和活动两大指标为抓手,按照《安徽省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绩效评价标准》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各项考核依据,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和有关单位要把“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摆上重要位置,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坚持项目化运作、工程化实施,明确项目实施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和奖惩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建立和完善推动“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解决“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工作的重大问题。

(二)加大资金投入。依据《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各级政府应将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纳入本级预算,安排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区财政每年文化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的开展,各乡镇街要建立行政村开展文化活动经费保障机制,每个行政村每年文化活动经费原则上不少于5000元,保证村级文化活动正常开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区文旅体局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训班,对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及乡村文化人才等进行专项业务培训,用好“乡村文化带头人”、“文化人才”和文化管理员队伍。加强乡村非遗传承工作,培养非遗传承新人和乡村工匠。发展各类文体组织,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活动,支持各类文化团队、协会工作。加强乡村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培育一批优秀文化志愿服务团队、项目。

(四)实施考核奖补。有关部门、各乡镇街要把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作为加强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乡镇街乡村擂台赛、政府目标管理和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每年根据工作开展情况,逐级开展工作考核,强化结果运用,实施以奖代补,从文化专项资金奖励乡镇街综合文化站第一名(1个)4万元、第二名(2个)3万元、第三名(3个)2万元,奖励经费用于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活动开展。

 

附件:六安市叶集区“无事”找书记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附件

六安市叶集区“无事”找书记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序号

重点工作

项目名称

   

实施时间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1

(一)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

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满足服务效能

区图书馆、文化馆按照县级一级馆标准建设,博物馆按照县级三级馆标准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和业务能力,在经费和人员上给予保障。

全年

区文旅体局

区财政局、区委编办

2

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满足服务效能

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每年开展下村文化活动不少于6次,每年组织综合性文化活动不少于4次,举办单项性文化活动(含展览、比赛、笔会、采风、研讨等)不少于8次,举办科普、法治、农技、文化生活、卫生健康等讲座、培训不少于12次,编办文化宣传橱窗不少于12期,站办文体团队不少于2支,组织广场文化活动、面向特殊群体开展的活动分别不少于2次。

全年

各乡镇街

 

3

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经费保障

各乡镇街要建立行政村开展文化活动经费保障机制,每个行政村每年文化活动经费原则上不少于5000元,保证村级文化活动正常开展。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群众文艺队伍不少于2支。

全年

各乡镇街

 

4

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人员补助

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有由政府购买的公益文化岗位不少于1个,考核合格的每人每年发放3600元的岗位补贴。

全年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

5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四大工程”

新时代文明实践思想引领工程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载体,通过乡村大喇叭、读书分享会、专题报告会、观看专题片、“三会一课”等形式,使党中央的最新精神第一时间传达到基层一线。推出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风尚等内容的原创公益广告。组织开展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进会和业务培训。

全年

区委宣传部(文明办)

各乡镇街

6

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带动工程

继续实施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最美人物等典型人物评选,打造一批示范所、站,总结试点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汇聚更多正能量。举办叶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讲解员大赛、叶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

全年

区委宣传部(文明办)

各乡镇街

7

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工程

制定叶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培育计划,通过精心组织实施,孵化培育一批叫得响、传得开、低成本、可复制的品牌项目,使各中心、所、站都有一定数量特色品牌,并形成若干个样板点。通过特色品牌的建设,不断完善机制,细化措施,丰富品牌内涵,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培育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适时对示范品牌予以表彰,并组织宣传推广。

全年

区委宣传部(文明办)

各乡镇街

8

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名嘴”工程

围绕“乡村名嘴说党史”“说乡风”“说模范”“说家风”“说创建”五大主题,持续开展“乡村名嘴说”系列活动,继续挖掘培养一批乡土文化人才,以讲故事、快板、大鼓书、四弦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涵育文明乡风,让广大群众在享受文化成果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文明的教育和熏陶。

全年

区委宣传部(文明办)

各乡镇街

9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四大工程”

建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

组织乡村党员骨干、热心人士、文艺爱好者等,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打造接地气、受欢迎的志愿服务品牌。

全年

区委宣传部(文明办)

九大区级服务组织牵头单位、各乡镇街

10

(三)做深做实“无事”找书记品牌服务

丰富文化资源和服务的供给方式和内容

广泛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深入探索文化资源和服务的差异化供给方式,根据群众需要,采用“乡村艺校”、网上展览、数字阅读等形式,拓宽群众获取公共文化资源的渠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全年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

11

推行“五单”工作法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领带动作用,依托文化中心各场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群众文化、科技普及、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九大区级服务组织,推行群众点单、中心梳单、分级派单、志愿接单、对象评单“五单”工作法,广泛收集群众需求,实现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

全年

区委宣传部(文明办)

九大区级服务组织牵头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12

(四)乡村文化振兴系列活动

叶集区“小小传承人”少儿文艺汇演

区、乡镇街、村自下而上举办,引导农村少年儿童全方面发展,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丰富农村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

每年5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

13

叶集区广场舞大赛

区、乡镇街、村自下而上举办,鼓励引导广大农民跳广场舞,提高广场舞技能,搭建展示交流平台。

每年8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

14

(四)乡村文化振兴系列活动

叶集区红歌村歌大赛

引导农民自发开展唱红歌、唱村歌活动。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文艺创作者深入乡村帮助农民创作反映乡村振兴建设、家乡新面貌、美好生活和农民喜爱的村歌作品,引导农民唱红歌、村歌。每乡镇至少有3个村要有歌咏队伍,每支队伍每年至少会唱1首红歌,各乡镇街每年至少创作、教唱12首村歌。

每两年举办一届,7月举办

区委宣传部、区文旅体局、区文联

各乡镇街

15

叶集区群众文艺调演

区、乡镇街、村自下而上举办,遴选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促进群众文艺事业发展。

每两年举办一届,10月举办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

16

叶集区器乐大赛

区、乡镇街、村自下而上举办,遴选优秀器乐作品,重点促进民族器乐事业发展。

每两年举办一届,7月举办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

17

叶集区小戏小品曲艺调演

区、乡镇街、村自下而上举办,遴选优秀小戏小品曲艺作品,推动戏曲事业发展。

每两年举办一届,10月举办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

18

叶集区原创文艺作品展演

区、乡镇街、村自下而上举办,遴选优秀原创文艺作品,促进原创作品创作。

每两年举办一届,10月举办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

19

乡村春晚

每年引导乡村办“村晚”。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区乡村春晚整体水平提升。每个乡镇街每年至少有2个村举办“村晚”,区每年将扶持不少于10个行政村举办的“村晚”,给予设备、节目、资金等支持。每年将组织评选2场优秀“村晚”,给予一定奖励,并向市文旅局推荐。

每年春节前后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

20

(四)乡村文化振兴系列活动

“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系列活动

围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结合“无事”找书记、文明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统筹“喜迎二十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系列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期间

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21

(五)送文化进乡村

农村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

全区所有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全年对农民免费开放,开展文化活动及相关文艺培训,提升农民文艺素养。

全年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

22

六安市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

每个行政村每月安排1场数字电影公益放映,供农民免费观看,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全年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

23

“送戏进万村”演出

引导广大农民听戏曲、唱戏曲,培养广大农民戏曲爱好和素养,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每个行政村每年演出不少于1场。

每年310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

24

“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

依托农家书屋平台阵地,通过“阅读、实践、写作、书画”等方式,打造农村青少年儿童第二课堂。试点建设留守儿童“蒲公英书屋”,引导农村少年儿童良好阅读习惯养成,丰富农村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

每年89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

25

“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

围绕“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展系列节庆活动,庆祝丰收,赞美党领导下的农民幸福生活。

每年秋分

区农业农村局

区文旅体局、各乡镇街

26

(六)鼓励开展乡村体育健身活动

加快推进乡镇街体育“三个一”

一个室内健身中心、一个全民健身广场、一个多功能球场)建设,推动乡镇街、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全年

区文旅体局、各乡镇街

 

27

大力推进农民体育活动

适时举办农耕健身大赛、农民趣味运动会。大力推动乡村广场舞发展,每村至少培育1支广场舞队伍,积极吸纳乡村广场舞爱好者参与。各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每年至少举办1次广场舞培训班。乡镇街每年应组织广场舞初赛。

全年

各乡镇街

 

28

(七)支持乡村戏曲发展

支持乡村戏曲发展

每年每个乡镇街政府所在地开展专业化戏曲演出不少于5场。文化馆要加强引导,鼓励专业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与农村戏曲团队“结对子、种文化”,帮助提高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带动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培育戏曲志愿者队伍。

全年

区文旅体局、各乡镇街

 

29

(八)推动乡村广电事业发展

保障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

通过应急广播系统,为农村群众提供24小时突发事件和灾害预警应急广播服务,通过地面无线方式提供15套电视节目。

全年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

30

(九)实施乡村流动文化服务

实施乡村流动文化服务

区文化馆或图书馆至少配备1辆流动文化车,用于图书借阅、文艺演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服务。

全年

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

31

(十)奖励扶持乡村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民间艺人

奖励扶持乡村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民间艺人

贯彻实施《六安市叶集区基层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民间艺人奖励扶持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民间艺人进行奖励扶持。

每年10-12

区委宣传部、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

32

(十一)实施馆、站、村文化结对

实现馆、站、村三级文化结对帮扶

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年至少对口帮扶2个乡镇街综合文化站,乡镇街综合文化站至少对口帮扶本乡镇街2个以上行政村。

全年

区文旅体局、各乡镇街

 

33

(十二)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

实施农耕文化保护工程

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支持建设一批农村非遗传习基地(传习所)、展示馆,推动农村传统工艺项目纳入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培养乡村特色非遗品牌。推进非遗记录,完善农村濒危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档案。

全年

区文旅体局、各乡镇街

 

34

(十三)加强红色资源保护

实施旅游富民工程

深入挖掘各地革命遗址遗迹,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开发红色旅游线路,鼓励乡镇将红色文化、农旅产业纳入乡村振兴建设规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休闲业态。以“一地(区、镇、村)一品”为目标,塑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

全年

区文旅体局、各乡镇街

区委宣传部、区退役军人局、区史志室、区档案馆、区委党校

35

(十四)实施“书香叶集”全民阅读计划

开展“全民阅读季”、江淮读书月、“我的书屋,我的梦”活动

围绕“全民阅读季”、江淮读书月、“我的书屋,我的梦”,组织经典诵读、图书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发挥区级图书馆引领带动作用,将阅读辅导、阅读分享、绘本故事、专家讲座等阅读活动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镇街图书分馆、农家书屋、城市阅读空间等阅读场所延伸、乡镇街图书分馆要定期更新图书。

全年

区委宣传部、区文旅体局

各乡镇街

36

(十五)完善绩效评价举措

“安徽文化云”平台报送和绩效评价

乡镇街综合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要及时上报“安徽文化云”平台系统数据。区文旅体局按照《安徽省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绩效评价标准》进行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各项考核依据。按照考核结果奖励乡镇街综合文化站第一名(1个)4万元、第二名(2个)3万元、第三名(3个)2万元。

全年

区文旅体局、区乡村振兴局

各乡镇街




解读

一、政策出台背景和依据

1、为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铸牢乡村振兴文化之魂,提高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文件依据:参考六安市《关于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的实施意见》、叶集区《“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乡村振兴  文化先行”实施方案》。

二、制定意义及总体考虑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平台载体,提高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此次《六安市叶集区开展“无事”找书记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备、公共文化服务的加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一)启动编制工作

在平时的工作和调研过程中发现,叶集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相对较低,公共文化服务有待加强,文化队伍亟需扩大,文体活动形式需要丰富,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市局政策

在参考六安市《关于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的实施意见》、叶集区《“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乡村振兴  文化先行”实施方案》等文件后,结合叶集实际情况,拟草了《六安市叶集区开展“无事”找书记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的初稿。

(三)公示征求意见

1、座谈征求意见

为了解乡村群众对于文化方面的需求和实际的困难,区文旅体局两次组织召开文化站长、文艺骨干座谈会,现场进行交流,征求意见,对于大家提出的较为合理的意见,区文旅体局予以完善。

2、征求部门意见

2022年10月11日,叶集区文旅体局书面征求宣传部、人社局、财政局、各乡镇街等部门的意见,收到财政局反馈意见的回复。

3、反复讨论打磨

在形成基本的办法后,区文旅体局党组、文化工作例会上,逐字逐句对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的内容进行审查,校对,对于不合理之处,予以修正。在修改之后,以较为成熟的实施方案向区分管领导汇报。

4、公开征求意见

2022年10月9日至2022年11月8日,在区政府网站公示《六安市叶集区开展“无事”找书记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四)进行合法性审查

经过反复修改完善,文旅体局按照合法性审查的流程,准备了文件送审稿、起草说明、参考文件等,向区司法局递交了《六安市叶集区开展“无事”找书记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请合法性审查的函,区司法局于2022年11月21日进行回函,提出建议修改的内容。

(五)申报会议议题

文旅体局按照区政府常务会议申报流程,逐级审批,于2022年12月23日列为区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议题,审核通过,2023年1月29日列为二届区委62次常委会会议议题,审核通过。区委办于2023年2月15日正式发文修订《六安市叶集区“无事”找书记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四、工作目标

促进叶集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更加活跃。乡土文化遗产得到充分挖掘保护,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五、主要内容

(一)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区图书馆、文化馆按照县级一级馆标准建设,博物馆按照县级三级馆标准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和业务能力,在经费和人员上给予保障。

(二)实施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四大工程”。实施“思想引领”“典型带动”“乡村名嘴”“特色品牌”四大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注重培育群众主体意识,注重营造健康文明新风。

(三)畅通公共文化服务定制化机制。广泛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深入探索文化资源和服务的差异化供给方式,根据群众需要,采用“乡村艺校”、网上展览、数字阅读等形式,拓宽群众获取公共文化资源的渠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支持开展乡村文化振兴系列活动。依托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乡村精神文化阵地,围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结合“无事”找书记、法治引领文明育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统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的节日”、“奋进新时代文明新叶集”等主题活动。(五)鼓励开展乡村体育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乡镇街体育“三个一”(一个室内健身中心、一个全民健身广场、一个多功能球场)建设,逐步达到全覆盖。推动乡镇街、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满足妇女、儿童、老人、农民等群体的多元化健身需求。

(六)支持乡村戏曲发展。持续开展“送戏进万村”和“戏曲三进”活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购买专业、民营院团专业化戏曲演出,每年每个乡镇街政府所在地演出不少于5场,每年每个行政村送戏曲等文艺演出不少于1场。(七)推动乡村广电事业发展。通过应急广播系统,为农村群众提供24小时突发事件和灾害预警应急广播服务,通过地面无线方式提供15套电视节目。

(八)实施乡村流动文化服务。坚持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向偏远地区倾斜、向特殊群体倾斜。区文化馆或图书馆至少配备1辆流动文化车,用于图书借阅、文艺演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服务。

(九)奖励扶持乡村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民间艺人。继续贯彻实施《六安市叶集区基层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民间艺人奖励扶持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群众文艺表演团队,可根据《六安市叶集区基层群众文艺表演团队、民间艺人奖励扶持办法》申请3万元、2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和2000元、1500元、1000元的公益活动补助。

(十)实施馆、站、村文化结对。坚持以强带弱、上下联动、共建共享,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行政村倾斜、向农民推送。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年至少对口帮扶2个乡镇街综合文化站,乡镇街综合文化站至少对口帮扶本乡镇街2个以上行政村。帮扶对象每年一调整,保证每年帮扶成效达到预期目标。

(十一)加强乡村文化遗产。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将乡村非遗打造为乡村文体活动的内核,纳入到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支持建设一批农村非遗传习基地(传习所)、展示馆,搭建保护传承展示交流平台。推动农村传统工艺项目纳入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培养乡村特色非遗品牌。推进非遗记录,完善农村濒危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档案。

(十二)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促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深入挖掘各地革命遗址遗迹,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开发红色旅游线路,鼓励乡镇将红色文化、农旅产业纳入乡村振兴建设规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休闲业态。以“一地(区、镇、村)一品”为目标,塑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

(十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建、捐建或者与政府部门合作建设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区政府应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

(十四)实施“书香叶集”全民阅读计划。围绕“全民阅读季”、江淮读书月,组织经典诵读、图书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等活动。发挥区级图书馆引领带动作用,将阅读推广、专家讲座等活动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镇街图书分馆、农家书屋、城市阅读空间延伸。

(十五)完善绩效评价举措。乡镇街综合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要按照省、市部署,逐步接入“安徽文化云”平台系统,及时上报数据。区文旅部门依托“安徽文化云”系统,以客流和活动两大指标为抓手,按照《安徽省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绩效评价标准》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各项考核依据,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六、创新举措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一系列文化政策和文件为依据,采取群众点单,政府参与的形式,按照体现战略引领、改革创新、重点突出、底线思维和可操作性的要求,提高乡村文化的社会参与度,做好资源要素的综合平衡。

七、下一步的工作考虑

为了保证《六安市叶集区开展“无事”找书记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实施,采取以下措施:

(一)充分发挥奖励的导向作用。用奖励扶持办法吸引乡镇、村社文艺骨干参与文体活动中来,用作品说话,用作品传情,歌颂党,歌颂叶集区人民群众的美好幸福生活。

(二)健全规划落实责任制。《六安市叶集区开展“无事”找书记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由叶集区人民政府颁布并组织实施,各部门须按照职责分工,落实申报作品的审查、公示、拨付奖励等过程。

(三)任何部门不得随意更改经政府批准公布的“无事”找书记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的内容。确需调整的,由文旅体局进行总结,对需调整内容进行论证,报原批准机关审批同意后实施。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协同、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六安市叶集区开展“无事”找书记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实施方案》顺利实施。

八、解读机关(文件牵头起草部门)和解读人(由解读机关指定)及其政策咨询服务电话、地址

解读机关:六安市叶集区文化旅游体育局

解读人:李慧

政策咨询电话:0564-6550710

政策咨询地址:六安市叶集区文化广播电视中心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