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叶集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将法治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通过强化思想引领、聚焦关键群体、创新宣传形式、服务发展大局等多项举措,持续推动法治叶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强化思想引领,法治叶集建设开创新局面。叶集区委、区政府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常设议题,定期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制定印发《深化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任务清单》,明确目标、责任与时限。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修课,建立“领导领学+专题研讨+法治实践”三维学习机制。同时,将法治教育列入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和日常学习内容,自2022年党校开办以来开展107个培训班次,举办法治专项培训17期。整合官网、微信、抖音等平台形成融媒体宣传集群,网站侧重理论解读,微信公众号推送法治案例,实现77个村社全覆盖。将学习宣传情况纳入法治考核、述法评议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每年开展1次法治督查,有力提升了党员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履职能力。
聚焦关键群体,法治素养提升取得新成效。严格执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任前法律考试和宪法宣誓制度,每年组织全区领导干部述法会议,将法治素养作为干部评价核心指标。在“宪法宣传周”期间,组织“线上+线下”宪法知识考试。创新开展“机关法律学习月”,举办专题培训25期,参训3000余人次,要求公职人员年度学法不少于40学时。每年定期组织1次执法卷宗评查和1次专业法律考试,有效提升了执法队伍的专业水平。针对青少年群体,为46所中小学配齐法治副校长,建立“六个一”履职规范,年均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70余场。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启用以来接待参观5000余人次;打造法治步道与民法典主题广场,月均接待群众3000余人次,使法治教育更加生动直观。
创新载体形式,法治宣传教育实现新突破。深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区50余家单位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开展“执法前普法”、“处罚中说理”、“复议后答疑”,以案释法解答群众咨询5万余人次,年均化解纠纷1000余件。法院组织旁听庭审17场,打造“沉浸式法治课堂”,让公众直观了解司法程序。开展“宪法晨读”、“国旗下讲宪法”活动覆盖46所中小学,“国家宪法日”期间发放宪法读本1.2万册、普法礼包8000份。“八五”普法期间,叶集区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宣传300余场。针对农村、企业开展专项普法,进企业370余场次,服务120家市场主体,排查风险285项。创新“法律早集+夜市”模式,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普法活动,截至2025年8月,累计开展活动4000余场,受教育群众20万人次,发放资料15万份。建成区、乡镇、村三级法治文化阵地88个,建立内容动态更新机制。培育“法治引领 文明育区”、“未名·未检”、“叶图讲坛·叶集普法”等品牌,发布普法微视频10期,创作法治文艺作品10余部,巡演30余场。
服务中心大局,高质量发展获得新保障。围绕营商环境优化,叶集区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规,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开展“企业分类监管”行动。截至2020年12月,该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全部来自长三角,总投资资金54.16亿元,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成效显著。“法律明白人”培养成效显著,累计培育1227人,其中1人参加全国培训交流,1人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推行“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模式,实现77个村社法律顾问全覆盖,建成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84个,基本形成“半小时服务圈”。每年培训2000余人次,线上线下发挥“法律明白人”法治参谋和普法先锋作用。
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30户,成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6个、市级18个,2022、2023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区。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姚李镇“乡里乡亲”党员调解机制入选全市“法治为民办实事”优秀项目。全区设立调解委员会84个、行专调解组织15个、“百姓评理说事点”22个,2023年调解纠纷10093件,成功率达98.21%;2024年调解成功4219件,成功率98.9%。2025年上半年网格内自行化解矛盾纠纷2900余件,将纠纷化解于一线,未发生因调处不力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或恶性案件,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叶集区将始终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原则,持续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不断丰富法治宣传教育形式,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努力让法治成为叶集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叶集营造更加公正、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未来,叶集区将继续深化法治领域改革,让法治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皖豫边界特色城区建设注入不竭的法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