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集区司法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以标准化建设为根基,以特色化发展为突破,通过“五维协同”工作体系夯实法治基础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法治服务矩阵,推动叶集区法治建设持续优化。
构建全域服务平台,打造立体式法治阵地。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和掌上平台,打通窗口服务和互联网服务,以“线上+线下”双轨运行机制构建全域服务平台,让法治阵地立体化。线下已建立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6个,在77个村(居)建立均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实现了区、乡(镇)、村(居)公共法律服务三级网络全覆盖。实施“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在专业法律顾问的基础上,同时吸纳“懂政治、懂法律,会做群众工作”的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定期组织入户及开展法治讲座等方式,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前移到一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线上依托中国法律服务网(12348中国法网)及皖事通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定期发布法律服务产品,受理相关线上业务。通过向全区77个村社发放宣传展牌及开展宣讲等方式,提高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及线上服务平台使用率,让群众获取法律服务信息更加便捷、更加智能、更加高效。
完善多元调解机制,构建新模式矛调体系。构建村(居)、乡镇(街道)、区三级联调体系,以77个村社调委会为基础,6个乡镇(街道)调委员会为纽带,1个区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为核心,实现覆盖全区的“1+6+77”三角稳固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实体运作机制。区级矛调中心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安排行业性调解组织常驻,让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实现从分散化、多部门迈向一站式受理、专业化管理、集中化解决。乡镇(街道)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立“一站三中心”,结合综治中心、群众来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服务。各村社积极利用叶集区“无事”找书记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及时上报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对化解难度大、无法就地解决的逐级转办至区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有效解决了过去“人难找、事难办”的困境。做到基层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乡镇(街道)、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不出区,企事业单位矛盾纠纷本单位内化解,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本领域内解决,切实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
优化惠民服务体系,探索暖心式民生服务。叶集区司法局着眼民生法治需求,打造“全周期”法律服务链条。在区法律援助中心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简化申请流程,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针对特定群体的法律援助需求,携手工会、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创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援助工作,去年为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驾驶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80余人次,并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民法典、劳动权益等专题宣传,有效提升新就业群体的法治获得感。叶集公证处以“公证减证便民提速”为目标,不断增强公证服务效能。优化办证流程、缩短办理时限,运用江淮大数据、皖事通、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平台,并在严格落实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的基础上,探索实行“容缺受理”机制,用数据助力实现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目前委托、声明等81项公证事项自受理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出证,赠与、受赠等69项公证事项自受理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出证,实现提速五至十个工作日,当日出证率达85%。
创新精准监管模式,筑牢针对式管理防线。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这两类特殊人群的管理中,通过精准分级分类管理,预防出现脱管漏管及再犯罪现象,切实筑牢特殊群体管理防线。在社区矫正方面,逐人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坚持“一人一策”,成立矫正小组,定期开展实地查访,全面掌控社区矫正对象动态。在关键时间节点加大社区矫正值班监控力度,切实做到“放假不放松、过节不脱节、脱岗不脱责、担当不断档”。同时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前往烈士陵园、蜀山监狱等地开展爱国主义和警示教育,并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辅导,不断提升社区矫正改造实效,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意识,促进顺利融入社会。在安置帮教工作方面,实行“一人一档”建立台账,“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同时与其家属及所在乡镇(街道)、村(居)和公安派出所联系,建立“司法所+派出所+村居+家庭”四方联动机制,做到信息共享、管控到位。通过“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专项活动及“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全面排查两类特殊人群风险隐患点,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重点人员管控无死角,近年来未出现脱管漏管现象。
深化浸润普法宣传,培育特色式宣传品牌。叶集区司法局融合司法行政工作特点,深入开展“一月一主题”普法宣传活动。线上与叶集区图书馆合作在微信公众号推出“叶图讲坛 叶集普法”系列微视频,通过以案释法、法条解读等形式,将《民法典》《劳动法》等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累计发布普法视频9期,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线下抓住“一老一小”两类人群,组织党员志愿者力量深入乡村、老年公寓、老年助餐点等老年聚居场所宣传法律。在区文化馆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占地约1000平方米,并联合辖区学校实施“法治副校长进校园”行动,开展法治微课堂、开学第一课等活动,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通过持续深化普法宣传与民生实事、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用更接地气、更具活力的方式传播了法治声音。
叶集区司法局通过系统性、创新性的法治建设实践,逐步形成了“基础扎实、机制健全、服务精准、特色鲜明”的基层法治服务建设格局。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五维协同”体系建设,在智慧法治、基层治理、法治化营商环境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叶集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谱写崭新的法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