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集镇:不误农时备耕忙
3月20日,在洪集镇东岳村东岳组育秧大户马长山的育秧基地里,人声鼎沸、机声隆隆,十几名工人正在筛土、装车再推运到对面的大棚里,里面的工人再把这些准备育秧的细土像宝贝一样卸车、堆放在规划区域,整个施工场面热闹而有序。据马长山介绍,他从事水稻代育代插社会化服务,每亩收费150元。今年育秧面积在4000亩左右。目前的十几名工人都是从周边雇来的“熟手”,他们都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平均每人每天工资在160元左右。到插秧时工人还要增加一倍,每年仅工资发放就得20万元左右,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劳力的就业。
在东岳村的另一处稻虾田里,去年刚从外地打工返回稿稻虾种养的汪宏虎夫妇在田里一边清理水草、一边投放饲料、一边加固田埂上的围栏,想让虾子快速长大,好在清明节后上市,卖个好价钱。他的老母亲则在田埂上翻地种菜,除了自用外,多余的还可到街上卖,这样可以增加亩均收入,实现效益最大化。而对面田里稻虾种养大户史贝华夫妇则在流转虾田里逐个起获虾笼,旁边拖行的小木船里龙虾、泥鳅、黄鳝等被方便盛放在不同的桶里。据他介绍,他从霍邱县乌龙镇来洪集镇东岳村流转了近200亩土地,前几年效益还好,今年目前的收购价格在20-24元,虾田里的虾子持续销售可几个月。现在我们有中央一号文件的“定心丸”,有当地党委政府营造的良好环境,今年应该还是一个丰收年。
与此同时,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几名“农技专家”的手机成为了当下最忙的“热线”,每天都要接打上百个电话,耐心细致解答种养大户们的问题。他们每天都工作在稻虾田埂上、麦油田块里,指导农户加强油菜、小麦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开展两稻两虾种养模式和良种良法的指导推广。目前“娥眉州”、“大唐”等合作社经营主体正在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已完成了3500亩再生稻的播种堆盘摆盘任务,预计到3月25号左右,可完成全部再生稻的机插秧育秧工作,实现“一种两收吨粮田”的愿景,在党委政府“保姆式”的服务下,让群众干有方向、干有信心,实现农业丰收有保障、群众增产增收有保障。
据了解,洪集镇有耕地9.3万亩,其中5.5万亩稻虾种养面积。多年来,洪集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摆在工作首位,在狠抓稻虾主导产业的同时,注重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坚持推广良种良法和全程技术服务,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粮食稳产高产、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