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叶集 > 历史名人

一身硬骨赵赤坪

发布时间:2020-03-31 17:22来源:叶集区融媒体中心作者:黄圣凤审核人:黄圣凤阅读:字体【  保护视力色:

皖西小镇。

叶集。

十字形街道。

向北的叫北街,1902年1月18日,赵赤坪就出生在这里。这条狭长的街道,实在不普通,这里诞生过“未名四杰”之李霁野、韦素园、韦丛芜,诞生过东海舰队总司令陶勇,也诞生过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烈士赵赤坪。

赵赤坪,又名善甫,也写作善夫,叶集人习惯叫他赵善夫。自1923年在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之时起,赵赤坪受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蒋光慈等人影响,接受了马列主义教育,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政治活动,到1948被杀害,二十五年执着为党工作,就像向日葵一样,党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方向。

他参加过李大钊领导的北京五千群众天安门大集会;

以鲁迅麾下“未名社”为掩护,在北京从事过地下工作;

被霍邱县党组织派到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过;

结业后随军北伐,在武汉铁路工会、汉口总工会工作过;

大革命失败后,他又被党组织指派,潜入湖北应山县农村,从事地下工作;

后返回家乡,先后在帝王宫小学、叶集中学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辞掉学校工作,加入霍邱县抗日游击大队,并任第四支队第一分队指导员;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解放大军挺进大别山至叶集,他积极从事支前工作;

同年以叶集为中心的霍固县爱国民主政府成立,赵赤坪被任命为叶集镇镇长,直至1948年被捕牺牲。

赵赤坪的一生从事革命活动,这里单说说他数次入狱,数次脱险的传奇。赵赤坪在各地监狱进进出出,无数次受酷刑,从来没软过腰,没变过色,他是中国共产党最忠诚的革命战士,是铮铮铁骨,令人敬畏的一条硬汉。

第一次入狱,是在湖北应山县,那是1928年。狱中,赤坪以特有的机警,应对敌人的狡猾审讯,敌人抓不到他任何把柄,仍关住不放。赵赤坪说服了一个狱卒,为他找到一位姓汪的朋友,将他在狱里供说的情况转告家里,然后家里来人保释,因“口供”一一符合,反动派只得放了他。

第二次,他在河南从事革命活动,被关进某县监狱。敌人追查他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他回答,从北京到安徽家乡去,路过河南。狡猾的敌人叫他说出北京的熟人名字和地址,试探他在北京工作是真是假,赵赤坪毫不迟疑地答出了李霁野、韦素园的名字,并要求调查。赵赤坪平时省吃俭用,攒钱买了一个金戒指藏在身上,以备万一之用。他把戒指送给了一个狱卒,买通他代寄一封信给李霁野,告知霁野他在狱中的状况和供述的内容,以备调查。不久,李霁野等人果然接到了调查信,他们回信陈述的事实,与赵赤坪向敌人交代的情况毫无二致,他又一次走出监狱。

还有一次入狱也是在河南,这次敌人搜出赵赤坪怀里的传单,人“赃”俱在,赵赤坪无法否认宣传革命的事实,赤坪命悬一线,情况十分危险。巧就巧在这天街上工人、学生举行暴动,看守牢房的官兵都忙于对付暴动分子去了。一片混乱中,狱中难友,齐心协力,轰开牢门,大家乘乱逃出敌人的魔掌。

逃出去的当天下午,赤坪又落入了当地地主武装手里。更为传奇的遭遇是,他被抓他的武装头目亲手给放了。

事情是这样的:落入地主武装手里后,他们一听赵赤坪是外地口音,就认定是个流窜的共匪,要立即拉出去咔嚓。武装队的头目是个读过书的地主,看到被绑的赤坪一袭青布长衫,一身书卷气,就心血来潮,要训问他几句话。

他问赤坪:“看你一副读书人模样,为什么要加入共匪?读过书吗?”

赤坪回答:“读过。”

地主问:“在什么地方读书?”

答:“北京大学”。

地主这下惊讶就大了!大概赵赤坪的确儒雅俊朗,大概这个地主真有些绅士遗风,或者真是残存些对知识的敬畏,总之,地主迟疑了一下,搔搔头说:“我来考你一下,若有真才实学,我保你出去。”

地主慢慢吞吞吟出一联:乱匪横行,只好家破人亡;

赤坪爽快地对出了下联:圣贤当道,才能国泰民康。

这句话既与上联形成工整的对仗,也反映了赵赤坪渴望天下太平,国泰民康的心声,这正是他投身革命的原因。所以,他回答的时候那么得心应手,那么爽利果断。地主瞧对子的确不错,开了路条,赵赤坪平平安安地走出了他们的控制区。

赤坪回到家乡叶集,开小商店谋生,小店也是搞地下工作的掩护,他联系当地进步力量,开展进步宣传。但是反动势力猖獗,白色恐怖严重,不到半年,他被迫离家出走,辗转又到了北平。

有天晚上,他到李霁野处聊天,说最近生活可能有会一些变故。李霁野开始以为他要去异地,问他是否需要钱用。赤坪说:“大概吃饭钱可以省下了。”李霁野才明白赤坪有入狱的危险,就说:“既然知道要被抓,为什么不出去躲一躲。”赤坪玩笑着说:“入狱有好有坏,挨打只是打时有点痛,打完后,疼过几天也就没什么了。其他时候可以安静地思索问题,可以休息安身。”

果然几天后,赤坪和韦素园等坐在“未名社”门市部说话,进来一个陌生的人,在房里走了一周,对赤坪一扬手,赤坪就站起来,跟着他走了。这是当时常见的一种比较“文明”的捕人方式。赤坪是个久经考验的人,他一看就懂。在狱里,无论敌人怎样威逼利诱,他决不吐露共产党员的身份;无论敌人施以什么样的酷刑,他决不说半句屈服的话。半年以后,经韦素园等保释,才被释放。出来时,全身上伤痕累累,目不忍睹。

1932年,赵赤坪在天津做地下工作,李霁野在天津女师院教书,有一次,他们同行到金钢桥,赤坪说:“身后有尾巴,你先走,不要回头。”等李霁野上了电车以后,转身看见赵赤坪被夹在两个大汉中间,正从从容容地向前走,就像是和人一起逛街一样,丝毫没有被捕的惊慌。电车驶过的刹那,李霁野从车窗看到了他的脸,微笑着,用眼神告诉李霁野放心。

若如赤坪所说,坐牢就是休息,他几年中似乎工作的时间倒没有休息的时间多。在北平入狱后,赵赤坪机智应对,敌人也还是没有根据判他的罪,拘押几个月释放了,但酷刑还是受了不少。

出来后,赵赤坪与李霁野见了面,畅谈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又被国民党宪兵捕去。他从一个监狱走进另一个更严酷的监狱,只过了一个自由的夜。国民党把他押送南京,使他受尽了酷刑和折磨后,终于又被放了出来。

赵赤坪狱中斗争的故事传到叶集老乡素园的耳朵里,韦素园不顾刚刚咯过血身体,“垂死病中惊坐起”,倚枕写下一首诗歌——《怀念我的一位亲友——呈坪》,诗的结尾是:

你是一个热烈渴慕自由的人

不想现在你又久久关在牢里

敌人黑铁的高

终敌不过我们赤血的奋起

朋友,等着吧

未来的光明的时代终究是我们

不要悲伤

不要愁虑

今日的牢狱生活

正是未来的甜蜜回忆

这之后,赵赤坪回到家乡叶集,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在叶集火神庙举办补习班,进行抗日宣传,组织人民起来进行抗日活动,1947年10月,在叶集成立南霍固县,赵赤坪被委任叶集镇长。

1948年4月19日,五尖山战斗。

由于弹尽粮绝,赵赤坪被张良合匪部逮捕,解到叶集新街子交陈绍芳匪部。他遭到严刑拷打,皮开肉绽,从没吐出一个字。为了撬开赵赤坪的嘴,他被交给号称“小头阎王”台育祥匪部。台育祥对赵赤坪严刑拷打,终未让他屈服。

赤坪的十岁的女儿来送衣服,看到父亲遍体鳞伤,痛哭不已,台匪知道硬的不行,又使出软招,他就假惺惺诱劝:“赵善夫,看你女儿多可怜!只要你把枪、弹交出来,写个悔过书,我们不计前嫌,立刻放你出去,亲人团聚。”

赵赤坪严词痛斥:“我有什么罪,你们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有罪的是你们!写悔过书,应该你们去写!”

台育祥说:“看在我们是同乡、亲戚的份上,你只要不干共党了,什么都好商量。想做官,握给你推荐;想做生意,我送你本钱。”

赵赤坪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回击:“要我不干共产党,办不到!不管什么亲戚,没有共产党亲。你的那些钱都是剥削来的,谁稀罕你的臭钱!要杀就杀,少说废话!”

4月22下午2时,赤坪被带到叶集镇北头张家油坊下面小河滩上,临刑时,台匪还劝:“赵赤坪,再给你五分钟考虑,只要说一声不干共党,就地释放。”

赵赤坪怒不可遏,斩钉截铁:“共产党是斩不尽,杀不绝的。今天你们杀了我,明天必有共产党来杀你们,开枪吧!”

英勇的革命者,46岁的赵赤坪烈士高呼着“革命成功万岁”,“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慷慨赴死。

黑风乍起,黄沙卷地,史河水汩汩呜咽着向北流去,在场的群众无不潸然落泪。

赤坪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可歌可泣的一生。他干革命坚贞执着,不屈不挠,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危险,从没有迟疑过。那一身铮铮铁骨,宁折不弯。我甚至想,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哪怕就是口头上哄敌人一下,哪怕就是言不由衷说一声,不干共党了,保全性命,出来再为党工作,不也是迂回之策么。可是对赵赤坪来说,党的尊严高于一切,哪怕对敌人说一句软话,都是对党的亵渎。赵赤坪对党的赤胆忠心,感天动地!

在外地的李霁野闻讯,不胜悲痛,想到赤坪一生受苦,正当盛年而牺牲,心如刀割。他满怀激情为赤坪写下了碑文和挽联:

碑文:忠诚无畏一生战斗,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挽联:报国有门天将晓,琴正响时弦断音。

终于,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叶集,人民庆贺欢呼,同时也要求惩治杀人的匪首,召开了有史以来没有过的两万多人的公审大会,判决台育祥死刑,人民为赵赤坪烈士报了仇。叶集镇政府营造墓碑纪念。

现在,每年清明节,各学校都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向英雄赵赤坪的忠魂敬献花圈,祖国和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