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叶集区政府办 > 政府工作报告
号: /202102-00016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叶集区政府办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报告
成文日期: 暂无 发文日期: 2021-02-26 08:25
文  号: 叶政〔2021〕2号 词:
名  称: 叶集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性: 有效

叶集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02-26 08:25   浏览量:    信息来源:叶集区政府办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叶政〔2021〕2号

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六安市叶集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郑武军区长代表区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现将《政府工作报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区委一届十一次全会和区两会精神为动力,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奋力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

2021年2月26日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2月19日在六安市叶集区第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负重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叶集应对挑战、实干奋进的收获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较好地完成区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0%,位居全市第一;财政收入增长6.85%,位居全市第五;城乡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0%和9.0%,分别位居全市第二和第四。

这一年,最令人难忘的是,全区干群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齐心协力打赢抗疫抗灾阻击战。面对百年不遇大疫情,实现全区“零感染”,面对世纪罕见大洪水,实现人员“零伤亡”。3个集体、5位同志因抗疫防汛表现突出,获得省级表彰。

这一年,最令人自豪的是,全区干群坚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举区而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高质量完成剩余41户144人减贫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如期高质量脱贫,庄严兑现了“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的郑重承诺。

这一年,最令人感慨的是,全区干群坚持知重负重、担当作为,争分夺秒打赢经济发展复苏战。扎实落实“六稳”“六保”政策,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一季度止跌回稳,二季度由负转正,下半年快速增长。

这一年,最令人欣慰的是,全区干群坚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用心用情打赢民生堵点歼灭战。城区黑臭水体问题基本消除,18个小区11521户居民(商铺)供配电设施实现同网同价,3600余套住房“难办证”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回顾2020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战大考勇担当,为民情怀彰显新风采

众志成城战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区委、区政府见事早、行动快,在与疫情严重的湖北相近、与河南相邻的严峻形势下,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落细落实“四早”“四集中”原则,全力以赴、严防死守,注重依靠群众积极抗“疫”,涌现出战“疫”父子兵、冲锋夫妻档、老党员自愿请战、人大代表送菜上门、政协委员捐资百万、贫困户争当“广播台长”、韩勇等三名医护人员逆行援鄂等先进事迹。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叶集始终无一例确诊病例、无一例无症状感染者,在全省第一批被确定为低风险地区,为加快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赢得了先机。

万众一心抗洪灾。面对特大洪涝灾害,我们坚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广大干部群众临危不惧、共克时艰,积极开展抗洪自救,西汲河沿岸数村快速避险转移,城区内涝得到及时处理,全区紧急转移安置群众近1.3万人,实现重大灾情零伤亡。我们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全力抓好“四启动一建设”工作,迅速开展灾后重建和生产生活恢复,完成农作物清淤排水7万亩,补栽改种1.55万亩,把灾情损失降到最低,夺取了灾后恢复重建全面胜利。

在同疫情灾情的殊死较量中,全区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向险而行,基层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志愿者坚守岗位、昼夜值守,快递、环卫、抗疫物资生产运输及生活必需品保供人员不辞劳苦、英勇奋战,广大居民、企业主动融入、自觉防护,特别是广大医务人员、消防救援官兵和蓝天救援队员们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迅速汇聚起“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强大力量,迅速构筑起“守望相助保家园”的钢铁长城!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各条战线上为抗击疫情洪灾而辛勤付出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二)精准精细强攻坚,全面小康展现新成色

深度攻坚精准脱贫。始终保持决战状态,扎实推进“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与脱贫攻坚“春夏秋冬”四季攻势。紧盯战疫抗灾。落细落准精准帮扶举措,狠抓产业扶贫与稳岗就业两大关键增收措施,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4.6%,灾年收入只增不减。紧盯目标标准。树立底线思维,全面巩固提升9716户建档立卡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动态清零成果。紧盯防止返贫致贫。建立完善跟踪监测机制,因户采取针对性措施,实行台账管理,妥善消除109户302人脱贫监测对象返贫风险和657户1922人边缘户致贫风险。紧盯帮扶实效。2000多名党员干部人到心到、真帮实扶,以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帮扶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经得起考核、经得起时间检验,全面小康成色足。

持续攻坚污染防治。强力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反馈各类问题整改。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六个专项行动”,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散煤加工点6家,秸秆禁烧实现“零火点”,大气PM2.5、PM10浓度分别较上年下降10和23个百分点,空气优良率提高4个百分点。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工程,洪集镇和三元镇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任务。“河长制”“林长制”实现常态化、规范化,西小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建设,二道河黑臭水体治理正在实施,史河、西汲河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获得中央和省级水环境治理专项资金3600万元。重拳出击、依法监管,砂石资源盗采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严格落实危废转移联单制度,强化垃圾填埋场日常监管。

常态攻坚风险防范。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范。加强金融风险动态监控,持续开展非法集资、“套路贷”专项整治,完成年度政府隐性债务化解任务,消化不良贷款0.6亿元。加强国资国企管理,国有粮食企业完成合并重组,国投集团实现转型发展,供销系统在全市率先完成“三会制”改革。强化房地产领域风险防控,推行购房券安置方式,消化商品房库存10万平方米,妥善化解京辉老街、胜利时代广场等项目847户居民历史遗留问题。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成功处理“9·23”固硝氨运输车转运护送、“12·22”液化石油气槽罐车侧翻等突发事件。健全完善社会面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有效化解步步高、书香雅苑等小区矛盾纠纷。

(三)聚焦聚力促升级,实体经济迈上新台阶

工业提质强效能。全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6家,总数达到83家,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4%。首位产业持续发展,冠特家居、乐晨木业、康强装饰、巩邦印刷等项目落地开工,盈润门窗、荣冠欧松板、锦丞装饰、枫晟家具等项目正式签约。我区成功创建安徽省人造板示范区,荣获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区。科技创新加持发展,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2600万元,兑现创新驱动、制造强省等各类奖励资金1350万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新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3家,新授权发明专利14件,科凡智造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

农业增效固根基。积极推进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新认定农业发展带头人72名,新增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34家,评选省级、市级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11家,培育头部企业2家。新增稻虾综合种养81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治理3.15万亩,元洪路现代农业示范区成效初现。大灾之年实现粮食总产18.8万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67个村实施“三变”改革,集体经济收入村均达到22.3万元。安农大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2个专家工作站在三元镇挂牌。

三产扩面增活力。着力补齐服务业短板,区邮政业发展中心正式挂牌,华东(叶集)林木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园一期、贝业智慧物流园一期、城投商务中心建成运营,安徽省人造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通过专家论证。深入推进“纳规上限”专项行动,新增限额以上商贸单位11 家。全区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运行,销售面积增长11%。扶贫电商直播带货、公益配送、智能售货引领消费新业态。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128家、新增电商63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网上销售额增长15%。全年利用外资2196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亿,同比增长3.0%,其中限上零售额增长7.2%。

狠抓项目蓄势能。深入推进扩投资“精重促”行动六大工程,坚持定期全面调度和单项工作随机调度机制,加强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精准管理。全年推进区级重点项目76个,其中新建项目44个,实施省市重点项目34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项目建设推动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新增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全区建筑业企业总产值3.94亿元,同比增长68. 69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冠特家居等14个亿元以上签约项目开工建设,年度新签约蔚车汽车产业园等亿元以上项目25个,协议引进投资71.55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5个,年度实现到位资金33.5亿元。

打造平台优环境。启动2.14平方公里开发区科创园一期建设。实施开发区易涝点整治,改造开发区雨污管网6公里,清淤检测41公里。加强园区功能配套,开工新建3栋198套人才公寓楼,松源湖商业街基本建成,建丰路等5条园区道路竣工通车。小微创业园成功获批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推进开发区用人制度改革,调整经济开发区工作重心,重新制定权责清单,有序向开发区赋权26项。集中精力提供“妈妈式”服务,妥善处置了天下一碗、泰顺医疗器械、益康油脂等“僵尸企业”,有效解决了永润化工等企业“办证难”问题。

(四)提标提速一体化,城乡融合取得新进展

城乡规划逐步完善。坚持“多规合一”,整合土委会、规委会职能,成立区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坚持规划引领,积极推进叶集区分区规划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运用“三调”数据成果,初划城镇开发边界。开发区移区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化工集中区获得省级认定。编制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乡一体供水、城乡道网、5G通信等专项规划和10个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建设规划,同步推进“三线一单”、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规划。中心城区、特色集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的城乡规划体系更加完善。

城乡建设协同推进。优化对外大通道,G312五里桥至河南省界段正在施工,S245开发区段改建工程基本完工,G40叶集匝道口“四改六”及北外环大中修工程竣工通车。畅通对内微循环,完成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134公里、县乡道大中修14公里,改造农村危桥9座。持续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全年完成二道河等5个地块2043户38.18万平方米征迁。完善基础设施,万寿路西段等市政道路建成通车,铺设燃气管网10公里,新建停车场4处,新增绿地42万平方米。沿岗河、西小河生态公园建成开放,实施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建设农村污水管网7公里。强化能源电力建设,光大热电二期建成投产,淮矿天然气长输管线项目进展顺利,姚李110千伏、洪集35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区供电公司综合用房投入使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新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6个。

城乡管理日益精细。统筹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大力实施“巩固提升十项行动”和“六大专项行动”。开展文明养犬专项整治。完成7个村社基础设施改造、16个老旧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维护、37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农贸市场改造成效明显。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一体化推进城乡垃圾治理。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建成运行,深入开展无违建县区创建,持续高压控违拆违,拆除违建1.3万平方米,违建同比下降50%。打好村庄清洁攻坚战,清理沟塘410口、沟渠21.4公里、农业废弃物540吨,完成5297户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和6648户无害化厕所改造。平岗街道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有力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工作,得到省农业农村厅肯定。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姚李镇荣获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孙岗乡孙岗村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称号。

(五)倾心倾力惠民生,社会事业得到新加强

补短板促提升,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投入9.1亿元实施33项民生工程。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设立叶集区驻嘉兴市皖籍农民工服务站,护送617名农民工到江苏盛泽、舒城县等地务工,开发公益岗、见习岗447个,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080人。落实“减免缓返补”援企稳岗政策,全年减税降费2.23亿元,发放各类就业补助资金2300余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59万元,减免社会保险2173万元。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人员保障标准再提标。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等一批补短板项目开工建设,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投用,医疗系统周转池改革有力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效明显,医保基金运行平稳,“互联网+医保”场景监管系统建设进展顺利。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万花园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史河湾小区一期保障性住房项目进展顺利。未名湖畔、广场东苑小区竣工交付使用,全年累计分配安置房3275套,2017年以来征迁的群众圆了住进新房心愿。

抓公平促普惠,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加。大力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回购幼儿园5所,超额完成学前教育“985”省定目标,叶集实验学校东校区等四所学校项目建成投用,40所中小学建成智慧课堂,安师大附属叶集中学首次实施自主招生,超额完成招生计划,启动叶集职业学校迁址新建项目。稳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城乡教育一体化格局初步显现。不断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区文化中心主体完工,全民健身中心投入运营,姚李体育公园对外开放。完成体育设施“三个一”建设市定任务,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96.1%。《韦素园传》正式出版,我区选手在全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获得一金三银好成绩。姚李文化站被评为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政务新媒体“叶集区人民政府发布”荣获全省市辖区十佳称号。6所公办敬老院转型升级,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有序推进。

重治理促和谐,人民安全感不断提升。全面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打击整治黄赌毒等犯罪行为。推进辅警改革,见警率大幅提升。在全省民调中,我区群众安全感、扫黑除恶成效满意度均位居全省前列。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增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姚李消防站进驻执勤。着力提升监管能力,全力保障食品、药品、特种设备、质量“四大安全”。顺利完成“七人普”摸底登记工作。武装工作和国防动员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洪集镇中心小学获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表彰。公积金、机关事务、双拥共建、外事侨台、新闻广电、史志档案、气象地震、人民防空、信访维稳、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事业取得新发展。

(六)从严从实强自身,服务能力有了新提升

始终保持忠诚之心,坚定政治定力。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上级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在叶集落地生根。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认真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扎实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并抓好整改。

始终保持责任之心,坚守法治威力。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开展“法治引领 文明育区”专项行动。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统一规范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类权责事项2573项。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公平性竞争审查、风险评估等前置性程序要求。顺利通过省“七五”普法评估验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8件、政协委员提案36件。

始终保持谨慎之心,坚决规范权力。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节约建设资金1.27亿元。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格预算管理,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全年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6亿元。持续落实基层减负各项措施,会议、文件数量同比下降5.9%。提升行政效能,加强懒政怠政、不作为慢作为整治,强化监察监督,查处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4个、25人,政府系统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

202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胜利收官。回首过去五年,我们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区域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五年奋斗,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2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4倍,年均增长4.8%;财政收入8.67亿元,是“十二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8.7%;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万元和1.4万元,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48倍和1.56倍,年均增长8.1%和9.4%。

五年拼搏,产业升级有了大突破。板材加工向家居制造转型,中至信、科凡、东盾等项目先后建成投产;个体商贸向专业市场跃升,贝业智慧物流园、华东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园等陆续启用;传统农业向规模种养演进,江淮果岭、稻虾种养规模均在5万亩以上,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20:47:33优化到2020年的16:36:48。

五年赶超,绿色振兴展现大作为。空气优良天数较“十三五”初期提高23.4个百分点。史河、西汲河等主要河流水质稳定向好。累计治理城区黑臭水体5.2公里,新增造林2.2万亩,新增城区绿地160万平方米,创建国家级森林示范乡村1个,省级森林城镇4个、森林村庄42个,建成了未名湖公园等一批重点生态项目,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

五年突破,发展活力充分大释放。顺利完成区划调整和体制改革,叶集发展掀开新的一页。圆满完成党政机构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砂石管理改革、国有林场改革、水管体制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各类市场主体由“十二五”末1万个增加至2.5万个。

五年攻坚,城乡面貌发生大变化。启动5平方公里东部生态新城建设,改造棚户区和城中村近400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设43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国省干道140公里、市政道路80公里、“四好农村路”近900公里,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33个。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一体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显著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

五年发展,社会事业取得大进步。累计实现1.6万人稳定脱贫、19个贫困村高质量出列。安师大附属叶集中学、市第六人民医院、叶集实验学校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以优异成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认定,在全市率先实现乡乡通二级路、村村通6.5米硬化路、村村通公交、村村通自来水、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

各位代表!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过去的五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困难挑战中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开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奠定了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的结果,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地转化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人民团体、解放军官兵、消防指战员、政法干警,向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叶集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稳不忘忧,好中知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够强劲;三大攻坚战不同程度存在短板弱项;创造性贯彻落实不够,工作特色和亮点有待进一步培树;特别是对标建设皖豫边界特色城区的要求,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事业以及能力作风方面都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以实绩回应期待。

二、凝心聚力,共同谱写“十四五”美好篇章

根据区委一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政府编制了“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

根据《纲要(草案)》,“十四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聚焦建设皖豫边界特色城区“一个定位”,突出百年家居、千亿化工“两大产业”,建强G312发展轴、史河干渠绿色振兴经济带、中心城区“三大平台”,实施区域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数字智能化“四大战略”,努力实现全市创新发展先行区、特色产业集聚区、魅力城市体验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宜居宜业新高地“五大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0亿元,年均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实现“总量全省进位、人均全市靠前”。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产业新体系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落实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建立吸引高素质年轻人流入留住机制,培育青年工匠。突出工业强区主战略,深入推进工业“积树造林”工程,大力引进“链长”“群主”企业,重点打造“叶集家居,百年产业”“叶集化工,千亿集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强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绿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和冷链物流贮藏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电商农业,形成接二连三的产业发展格局。力争至2025年,规模企业达到120家,初步建成2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和5平方公里的专业市场群。

(二)深入推进区域协调,构筑高质量发展城乡新格局

围绕“一轴一带一中心”空间发展布局,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大力提升城市能级,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按照“一河两岸一座城”的思路,推进城区“东进西融南联北扩中优”。实施“新基建+”行动,推进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实施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工程和城市内涝治理整治工程,打造生态滨水城市。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加大乡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深化农村“三大革命”,扎实推进村庄清洁“三大行动”。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成长计划,建立城市人才入乡创业激励机制。积极落实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有效增加保障性房屋供给。力争至2025年,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5万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三)深入推进绿色引领,筑牢高质量发展生态新屏障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优化城市生态空间。积极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史河(省界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引水入城”,完成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构筑水网相连、水系相通、水脉相承的城市生态水系,打造宜居宜业新叶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壮大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绿色新产业新业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强化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措施。加强主城区地面和地下污染源管控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河湖长制,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发展新型林业经济。力争至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重点河流断面水质稳定保持优良,基本实现城乡污水全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全覆盖。

(四)深入推进开放互动,开拓高质量发展合作新局面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挥叶集作为长三角“西大门”和中原地区“桥头堡”区位优势,在区域协同发展、开放融合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积极融入国家开放战略。高水平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全面参与国内外产业循环,主动融入长三角和合肥都市圈,推动金叶一体化发展、与固始协同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积极做好开发区赋权工作,打造惠企政策、惠企服务“直通车”。开发区实施“标准地”制度和“亩均效益”评价,探索与省内外合作园区共建园中园。着力优化“四最”营商环境。牢固树立“为自己人办事就是办自己的事”的理念,着力亲商、爱商、护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纵深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和常态化活动,推进“互联网+营商环境监测”。

(五)深入推进普惠共享,谱写高质量发展民生新篇章

坚决守住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促进社会公平。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社会兜底保障力度,落实城乡低保逐年增长机制,确保“十四五”末达全省平均水平。优化调整农村教育布局,推进城区学校扩容提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老年教育快速发展。加快健康叶集建设,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运营体制机制,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提升疾病防控和救治能力。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未名文化、商贸文化、改革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和文化精品工程。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发展群众体育。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让全区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各位代表!

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坚信,经过全区人民的顽强拼搏、团结奋斗,“十四五”发展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三、重整行装,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精神,按照区委一届十一次全会总体部署,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打造皖豫边界特色城区为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绿色振兴,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能耗双控和生态环境质量年度市定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强经济支撑,在稳定增长上力争上游

突出项目建设。抓好项目储备,围绕“两新一重”、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优质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市投资计划。抓实项目落地,主动对上争取和对外推介,用足用活各类政策,全年安排实施项目127个,总投资490亿元,力争列入省市重点项目39个以上。强化要素保障,全年争取建设用地指标2000亩,收储土地5000亩。抓紧项目推进,坚持专班负责和定期调度工作机制,开工建设未名湖大桥、区委党校等政府投资项目和盈润科技门窗、家居博览中心等社会投资项目,力促大别山革命老区史河(省界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列入上级专项规划投资“盘子”。

突出招商引资。强化专业招商,加强招商队伍建设,选优配强驻外招商力量,健全完善招商引资激励约束机制。狠抓产业招商,围绕打造“百年家居”“千亿化工”产业,着力引进高端板材、家居制造、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一批体量大、质量高、带动强的重点项目,不断延长补强产业链条。推进园区招商,加快园区标准化厂房和“标准地”建设,让外来企业“拎包入住”,解除企业后顾之忧。全年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以上,战新产业项目2个以上,完成到位资金35亿元以上。

突出消费提升。注重需求侧管理,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培育消费新业态,优化家政养老、健康教育、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服务供给。积极培育会展经济,筹备举办家居板材全国会展,支持企业路演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桃花节、美食节、农耕节等消费活动,提升叶集知名度。挖掘城市品质消费,有序推进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地标性夜生活聚集区。深入扩大乡村消费,推进“互联网+”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入村,培优叶集农特产品品牌。

突出民营经济。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提供全程代办“妈妈式”服务,积极落实各项减费降税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预。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畅通诉求反映渠道,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加大企业家培养培育力度,做好发展理念、社会责任、诚信守法等方面的引导指导。强化民营企业扶持保障,探索建立企业评估余值诚信再担保再融资机制,帮助解决优质诚信企业融资难题。

(二)加快转型升级,在动能转换上力争上游

壮大工业实力。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快实现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咬定板材加工和家居制造首位产业不动摇,聚焦多层板、欧松板和板式家具、全屋定制等,引进和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头部企业,配套引进一批物流运输、五金配件、交易展销等上下游企业,启动油漆集中喷涂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安徽省人造板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叶集家居,百年产业”。打好全市唯一的化工集中区这张王牌,大力引进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项目,高水平推进化工产业园建设,打造“叶集化工,千亿集群”。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培育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鼓励本土建筑模板企业向生态板、铝材板转型,精准推动“个转企、小升规”,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家。

重筑商贸优势。做大生产性服务平台,围绕5平方公里专业市场集群发展目标,扶持金太阳建材大市场、贝业智慧物流园等已建成市场持续壮大,推进华东(叶集)林木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园二期、叶集家居博览中心、蔚车汽车城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仓储冷链、五金机电、货运集散等生产性配套服务业项目。做强生活性服务实体,提升京辉老街、胜利时代广场、史河路、西商农超、姚李美食一条街等商圈品质,建成运营尊蓝酒店,积极引进高端宾馆酒店、大型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等项目,推进批零住餐行业限上限下整体提升。做优高品质服务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特色、强化创意,积极培育“旅游+”,深入谋划史河湾水文公园、史河总干生态旅游、看花楼林场山地骑行等项目,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建强产业平台。把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皖豫边界特色城区的“一号工程”来抓,举区而为办好开发区。进一步明确开发区功能定位,加速开发区产业集聚,推进开发区移区工作,高起点建设2.14平方公里化工产业园一期和1平方公里高端板材示范园。坚持“亩均论英雄”,严把入驻企业投资强度和税收贡献关口,大力引进两新产业和先进工艺、高附加值产业,鼓励已入驻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争全年开发区经营(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0%以上,培育“两新产业”企业不少于2家。完善开发区体制机制,重新修订开发区“三定”规定,壮大开发区工作力量,区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不低于100万元专项保障资金。优化服务环境,持续做好赋权工作,建立项目入驻全程包办服务机制,实现项目审批事项规范、高效、便捷办理。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智慧园区、邻里中心等项目,完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破解开发区要素制约,在土地、林地等要素指标上,优先保障开发区使用。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加大对闲置用地、低效用地和批而未供用地的处置力度,推进存量土地二次开发。

(三)深化改革开放,在创新发展上力争上游

向改革要红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动态优化办事流程,不断提高企业开办和注销便利度,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共体考核机制,提升乡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房。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加强农村建房审批监管,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购房置业落户。

向开放要空间。主攻长三角、突出沪苏浙,全方位融入合肥都市圈,高水平参与合六经济走廊分工合作,积极承接优质要素溢出和产业转移,推进与长三角发达地区实施园区共建、友好结对。深入推进金叶一体化,按照“一河两岸一座城”的思路,实施拥河发展策略,积极与固始县史河湾试验区的“一张蓝图”同规划、同建设,推动城乡公交向周边县区延伸,推进优质教育、优质医疗同城化共享。

向创新要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与省化工研究院合作对接,建设化工新材料创新研发中心,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创新型智慧园区建设,支持开发区建设创业苗圃、创新工场、众创空间等各类创新平台,大力引进各类科研机构和高层次人才团队入驻。力争开发区5G网络深度覆盖。深入推进质量强区创建活动,开展区政府质量奖评选活动。提升叶集家居原创能力和设计水平,力争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智能工厂等4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发明专利20件,引进高层次人才40人。

(四)推进“三农”发展,在乡村振兴上力争上游

夯实振兴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分类调整优化,留足政策过渡期,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探索乡村土地分类治理,稳妥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流转集中,一体治理沟渠灌溉、道路通达问题。支持会馆村开展乡村振兴建设试点。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4万亩,新建“四好农村路”60公里,改造农村危桥8座。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实现洪集镇与城区一网供水。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育50万元以上强村达10个。

优化乡村环境。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六个专项行动”向乡镇延伸,全力抓好秸秆禁烧。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持续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强乡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和配套管网建设,着力提升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完成农村改厕2000户,加强改厕后续管护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乡村治理,推进移风易俗,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建成4座公益性公墓。推进村庄规划提升行动,建设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7个。支持鲁大庄村全域打造生态宜居示范村。

提升农业产业。推深做实“138+N”工程,围绕史河总干绿色振兴经济带,建好产业路。推进“江淮果岭”提标扩面,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谋划实施姚李千亩茶果林渔综合体项目。推动三元镇绿色农产品交易大市场建设,支持元洪路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省级示范园区。推动洪集镇现代生猪养殖基地建成投用,提升生猪产能。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全年农产品加工值增长10%以上,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个,培育省级以上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3家。加强非洲猪瘟、农作物病虫害、松材线虫等防控,保障农业供给能力。

引育乡土人才。把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建立乡土人才培育引进机制,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大学生返乡创业,为乡土人才发展搭建平台。鼓励农村致富能手扩大种养规模、提升产业能级。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引领作用,带头并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组织,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分级分类建立乡土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对“土专家”“田秀才”进行再教育、再培训,给予相应补贴,鼓励他们提升产业发展技能,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人才队伍。

(五)聚焦宜居宜业,在城市特色上力争上游

增强城市魅力。聚焦建设皖豫边界特色城区,在产业发展、产城融合、城市动态上塑造特色,集聚人口,汇聚人才,加快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做优做强中部生活休闲区、东部文教新城区、南部商贸物流区、西部滨河生态区、北部产城融合区五大功能板块,全力打造“五色叶集”【生活红、文教青、商贸蓝、生态绿、产业金】。抢抓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修编机遇,做好区级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各类专项规划修编,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

提升承载能力。实施路网畅通工程,启动G529、沪陕高速收费站东移、S325香樟大道东延、S251看花楼至金寨段、S245四方塘至金寨段、X308(兴洪大道)、X314(旅游通道)改扩建、兴叶大道西延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G312五里桥至河南省界段建设,全面优化区域干线通达能力。实施城市活水工程,启动大别山革命老区史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史河省界段堤防达标及水系治理、沿岗河生态修复二期、城区河道排水口截污工程等工程建设,完成二道河黑臭水体整治,逐步推进蓄水近城、引水入城、排涝出城,做活水文章,筑牢生态城市建设本底。实施城市改造工程,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西小河三期等地块4000户改造任务。实施配套提升工程,完成永和西路、未名西路、万佛路中段等市政道路及配套建设,改造提升姚李平行大道、花园大道市政道路功能。

聚集发展活力。全力推进人口城市化进程,谋划实施城区人口五年倍增计划,打造宜居宜业区域高地。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巩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成果,提高城市环卫质量。落实好《鼓励各类人才就业创业的若干意见》,推进劳动力城乡流动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提供购房和租房补贴,吸引周边人口到叶集安家落户,吸引各类人才到区内就业创业。

(六)坚持生态优先,在绿色发展上力争上游

加深治的强度。坚持问题导向,压紧压实责任,高标准高质量坚决完成各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要求,不断提升乡镇生态环保监管水平。坚持“五控”不动摇,深入开展扬尘、餐饮油烟等专项整治,多措并举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确保全年空气质量达到省市考核目标。认真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确保国省考核断面持续稳定达标。继续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加强危险废物、固体废物利用和处置全过程监管,常态化开展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

加快建的速度。积极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实施美丽乡村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全年升级改造污水管网40公里,综合提升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西汲河和泉河治理进度。做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区推进项目。实施城乡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优化G312姚李段、沪陕高速下道口、香樟大道等绿化80万平方米,完成人工造林1500亩、森林抚育2万亩。

加大创的力度。持续巩固安徽省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成果,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型产业,严控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进入园区。深化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扩大开发区集中供热范围。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绿色发展的良好社会风尚。

(七)增进百姓福祉,在民生改善上力争上游

强化服务保障暖民心。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扶持引导200名返乡农民工、100名自主择业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继续推动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化医保体制改革,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持续加强医保信息化建设。积极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努力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落实特困群体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培育壮大慈善事业,发挥志愿者服务作用。着力做好拥军褒扬工作,推进优抚政策落实落地。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强化数据治理能力建设。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和小区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群众满意度。

发展社会事业聚民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教育民生高地。实施民强学校改扩建和叶集一小新建项目。推进普通高中内涵发展,持续提升安师大附属叶集中学教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实施叶集职业学校进城入园迁址新建。实施医疗服务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区人民医院二期、区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建设,支持四方医院改扩建,新建改扩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5个。实施乡镇卫生院编制“周转池”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人才队伍体系。建成启用区文化中心,完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任务。持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扩大主流媒体影响力。

提升治理水平安民心。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覆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法律需求均等化。加快雪亮工程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健全扫黑除恶常态长效机制。有序推进“村改社区”工作,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基层治理格局。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推进武装工作和国防动员深入发展,促进双拥共建。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聚集型病例。

(八)强化严实要求,在自身建设上力争上游

突出政治标准。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提高政府工作的政治站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的决策部署,着力强化“五种思维”,锤炼“八大本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严格依法行政。坚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接受区人大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全面接受监察和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提高办理质效。

践行实干作风。自觉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从讲政治的高度狠抓落实、强化执行。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讲短话、开短会、求实效,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主动作为,遇到矛盾不回避,面对困难不退缩,履行责任不推诿,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关心基层干部,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实干者撑腰。

保持清正廉洁。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严自我要求,时常自我警醒,让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扎牢制度笼子,强化制度执行,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以清廉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美好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创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建设皖豫边界特色城区,打造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叶集作出更大贡献!

抄送:区委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人武部,区法院、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2月26日印发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