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学期叶集区第二小学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2025-04-08 09:42 作者:魏泽阳 来源:公共企事业单位临时账号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叶集区第二小学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学校安全工作制度

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推进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进程,结合安全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安全工作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

二、安全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建立健全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度和分管领导责任制度,安全管理工作由学校总务处具体负责,落实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度,杜绝各类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学校组织应急演练并形成长效机制,每学期至少组织2-3次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学校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

五、强化安全法律法规教育,不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工作水平,积极推进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四落实”,搞好安全常识普及教育。强化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安全工作法律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管理,个个抓好安全工作的格局,实现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六、积极落实学校安全防范建设标准,强化学校“三防”建设,积极探索学校安全防范新途径、新方法。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在上好安全教育课的基础上,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安全常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七、学校要执行定人巡视制度,安保人员应进行24小时值班巡查。搞好“四防”工作,确保学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学校建立门卫开、关校门制度,实行清校制度,确保学生在校安全。

八、建立健全安全工作信息通报制度和预警制度,严格执行重大隐患和事故报告制度,必要时实施“零报告”制度,保持信息畅通。实施隐患排查与监管整治责任制度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推进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九、学校建立安全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安全工作日常开支应列入学校公务费预算,重大隐患整治资金应列入专项预算。

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档案,全面收集安全工作资料,做到内容详实、记载全面、书写工整、分类科学、装订规范,查阅方便,客观反映学校安全工作的过程及水平。


学校体育课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学校正常体育活动的开展,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减少或避免体育活动期间的伤害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安全教育。体育课教师必须在每学期第一课,进行体育课课堂安全教育。在备课时,必须针对活动项目和内容设计安全注意事项和课前安全提示。在体育课、大课间、课外活动和运动竞赛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运动常识、运动伤害预防与救助和运动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后果和预防措施,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时遵守纪律、思想集中、严肃认真、掌握科学锻炼方法。

二、加强运动技术指导和安全保护工作。要求学生知晓每一项运动动作技术要领,懂得锻炼和保护的方法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和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应耐心地指导学生练习,并多做示范动作。要加强运动安全保护,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的能力。

三、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教学组织能力。严格活动纪律,严格规定运动程序,严禁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有发生打闹、涣散的现象。分组活动要落实人员严格管理。

四、学校体育教师要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建立学生体格检查制度。对于有病与体弱的学生,必须提前告知,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五、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等设施应符合体育活动安全和体育卫生标准要求,要与学生年龄、生理特点相适应。体育教师和体育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合理划分运动场地和设置警戒标志,并根据具体情况规定运动秩序和规则。场地、设备应注意经常检查,及时修理,消除隐患。

六、学校在利用其他公共场所进行活动时,要熟悉周围环境,加强安全保护,防止坠落、倒塌等事故的发生。

七、学校在组织铅球、标枪等投掷运动时,需要有专门的场地条件,要设置警示标志,画出警戒区,加强组织、严格纪律、认真保护。在没有场地和设施的情况下,禁止开展投掷类活动。

八、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到非正式游泳场馆游泳。组织学生到游泳池游泳必须要有领导、有组织地进行。要事先进行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要进行下水前的准备活动,要限定活动时间;要组织安全保护和救护小组;游泳结束,一定要清查人数。组织学生到天然游泳场游泳必须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严密组织。

九、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研学、登山、野营等活动应加强领导和组织,出学校活动应执行报批制度。

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穿着应符合安全要求,一般要求穿运动服和无跟软底鞋。衣服要宽松,不应穿带有口袋的制服,身上不要佩带金属徽章、别针、小刀和其他尖利或硬质器物等。

十一、学生发生运动伤害时,要立即组织救治,伤情严重,应按规定向当地政府和教育局安全科报告。

十二、学校每年定期安排负责安全的工作人员,对全体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群体的安全意识,做到人人懂安全,人人会救助。


学校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为提高全体教师安全意识、明确安全责任,充分调动任课教师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科课堂教学安全管理,有效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教学秩序正常进行,特制定学科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一、各学科教师要将思想道德教育和安全生命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任课老师必须严格遵守课堂教学的各项规范、按照学科教学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中要确保学生安全,并经常结合各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安全与生命教育。

二、任课教师要严格遵守课堂时间和工作纪律。要按时到达工作岗位或进教室上课(含分担的自习课、学校临时调换的课时),不得迟到、早退、外出;上课时间不准接打电话;不得自行提前上课或滞后下课。坚决杜绝缺岗、漏人和随便缺课、调课、串课现象。如情况特殊,确需调课的,必须经教务处批准。

三、每节课任课教师必须在上课请先清点班上学生人数,认真核对学生出勤,若发现学生无故缺席或有异常情况,应立即询问情况、查明原因并及时和班主任或者学校领导取得联系。

四、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和身体状态,发现学生情绪不稳定或身体状况不好时,应主动询问情况,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处置。

五、上课期间,教师不准将学生拒之门外或滞留在办公室内,更不得要求学生中途离开教室或回家。

六、上课期间,任课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及时制止学生之间嬉戏打闹,预防并避免学生斗殴打架等严重干扰正常课堂教学秩序事件或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七、教师要依法施教,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应尊重学生人格、尊严,不得讽刺、挖苦、侮辱、殴打、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八、全体教师要严格遵守执行学校制定的作息时间,不得以任何理由自行随意提前上课、下课和拖堂。情况特殊或工作需要调整作息时间,必须报教务处同意后方可执行。节假日不准任何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更不允许教师在节假日为学生补课。

九、体育课应加强组织教学,体育教师要认真组织、合理安排、科学教学,坚持上下课集合制度,确保学生人身安全。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和设施及器材的安检。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十、科学实验、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社会实践等学科,教师要认真备课、严密组织、加强管理。对教学场地、器材、电路等要进行详细检查,在确保没有任何安全隐患后方可进行。特别是使用具有一定潜在危险性学具的教学,一定要谨慎有序地组织好学生的活动,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要领和规程进行规范操作,杜绝事故发生。

十一、体育、信息、音美、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室外活动课要严格实行学生考勤制度,科任教师要在上、下课时清查人数,如实登记,教务处应加强督查和落实。

十二、因管理不善、措施不当、工作失误等原因造成教学安全事故,任课教师将负直接责任。学校将视其性质、情节、后果、影响等予以相应的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积极构筑学校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切实保障师生人生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配置好消防设备设施,明确管理责任人员,定期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设施完好有效。消防设施器材要设置规范、醒目的标识,用文字或图例标明操作使用方法,符合标准化管理要求;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要设置“提示”和“禁止”类消防标语。

二、学校要确定专人具体负责本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开展防火检查,落实教职工岗位消防责任;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立即整改排除,不能立即排除的,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措施,落实资金,限期排除。隐患整改期间,要落实严密的防范措施,确保安全。

三、学校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多种形式的义务灭火队伍,确保一旦发生火情,教职工能按职责分工及时到位、有效处置。要落实消防教育培训制度,教职工普遍达到“懂基本消防常识、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的要求。

四、学校要制定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火灾逃生演练,师生员工要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基本技能,熟悉逃生路线和引导学生疏散的程序。各学校要明确疏散引导人员,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在场人员安全疏散,消灭火灾。

五、禁止学生携带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品和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入学校。

六、用过的废纸、旧书本等,不许随便乱烧。如非烧不可时,也要远离建筑物,并由专人负责看守,等余火完全熄灭后方可离开现场。

七、实验用的易燃易爆物品,要在专门保管室存放,随用随领,用完即清理,不允许非保管员私自存放。

八、经常检查电器设备的安装使用情况,如有隐患及时排除,做到人走断电。

九、要加强电源、火源的管理,厨房、库房、实验室、微机室等重点部位用火必须符合防火相关规定。

十、发生火灾要迅速打电话“119”报警,禁止学生直接参加火灾的扑救。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为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和卫生部、教育部下发的《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杜绝食物中毒事故发生,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要加强食堂工作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食品卫生知识的教育,培养食堂从业人员良好的卫生意识和习惯。

(一)从业人员工作期间若患消化道传染病或其它有碍食品卫生条件的,应向单位领导或者有关负责人反映,及时诊治,在治疗过程中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熟食间应有紫外线灯,每天消毒30分钟以上。

二、学校膳食工作要坚持为师生生活服务,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宗旨,讲究职业道德,坚持优质服务。

三、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件上岗。上班时间要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口罩等。

四、坚持采购索证,对无法索证的时鲜蔬菜验收应当无毒、无害,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营养要求,且有良好的感官形状。

五、加工烹饪食品的营养要搭配合理,满足学生身体成长发育的需求。

六、注意室内外环境卫生,做到窗明几净、地面清洁、餐桌摆放整齐、清洁,食堂卫生要随时打扫,定期消毒,不留死角。

七、餐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清洗干净,保持清洁。

八、食品的洗切、加工必须符合卫生执法部门的要求,加工好的食品要彻底符合卫生要求,保证不受污染。生熟菜墩菜刀应分开。坚持食品试尝、留样制度。

九、物资入库要保持清洁卫生,存放要生熟分开,包装食品要离地存放,散装食品应用容器加盖存放,注意保质、保鲜。

十、对出现违反安全、卫生规定,发生火灾、食物中毒、烫伤等事故,视情节轻重,追究当事人和领导者的责任。


学校校舍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校舍安全管理,杜绝因校舍隐患造成的安全责任事故,确保师生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实施校舍定期检查制度。学校每学期开学前、学期结束前应对校舍进行一次普查,在重大节假日、纪念日来临前,视情况开展校舍安全检查。

二、学校值周教师和值周领导应对校舍进行常规安全巡查。

三、校舍安全应定期普查和不定期检查结果应作好记载。

四、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和危险点,检查人能消除的必须立即组织消除。检查人不能消除的应及时报告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请有资质的房屋鉴定部门鉴定,按照鉴定要求立即组织消除隐患;学校不能消除的要及时报告市教育局,并作好防范工作,确保师生安全。

五、经有关单位鉴定为C级危房的,学校应立即组织采取措施排危;如无能力排危的,应及时书面报告教育局,并对危房进行监控管理。

六、经有关单位鉴定为D级危房的,应当立即撤离师生,停止使用,对危房进行封闭,并贴上警示标志。

七、如须暂时使用C级以下危房,必须书面向教育局请示,经批准同意后方可使用。

八、暂时使用C级以下危房,学校必须组织专人每天早晨上课前对房屋进行检查,险情未加大或无其它异常情况,方可使用。每天对房屋的检查情况应作好记载。在使用C级以下危房过程中,如发现险情加大或其它异常情况,应立即组织师生撤离,并按规定上报。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危化药品应设专门房间、专用安全柜存放,柜外应有明显的危险品标志,并加双锁保险,由两人负责,领用危险品必须按规定执行,领用人必须签字确认,以免酿成事故。

二、实验室供电线路的安装必须符合国家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安全用电有关规定,定期检查,及时维护维修。

三、实验室和危化药品保管室要做好防火、防爆、防触电、防中毒、防创伤等工作,保证房间通风良好,要配备灭火器、砂箱等消防器材及化学实验急救器材等防护用品。

四、制订并不断完善设备设施、药品的使用操作规程和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张挂在明显地方,严格贯彻执行。

五、实验室要采取防盗措施,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非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得进入仪器保管室内。

六、实验室工作人员作为实验室安全防护的责任者,应随时随地按照本制度进行检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学校领导要经常督促检查。

七、任何人不得私自将有毒物品带出实验室,违者造成后果应负一切经济法律责任。

八、对违反操作,玩忽职守,忽视安全而造成火灾、被盗、污染、中毒、人身重大损伤、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损坏等重大事故,实验室要保护好现场,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有关部门要及时对事故作严肃处理,追究有关人员相关责任。对隐瞒不报或缩小、扩大事故真相者,应予以从严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