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度目标
2023年,力争5个城市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192个左右,开发公益性岗位100个左右,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政策性岗位招录。举办招聘会不少于80场次。全年开展补贴性培训1840人次以上,其中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600人次以上。
二、推进举措
(一)推进“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扩大“三公里”就业圈覆盖范围,推动基层就业服务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智能化共享,更多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鼓励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岗位,加大社区周边个体工商户等实体岗位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
(二)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积极运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增加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岗位供给。募集开发一批见习岗位和公益性岗位,确保有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参加见习活动,确保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都能安置公益性岗位。加强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帮扶,确保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统筹做好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
(三)强化企业招工用工服务。开展“两保五对接”“三级三方服务千企”“助企招人”行动,落实重点用工服务“白名单”制度。学习上海市金山区等地市场化招人引才好做法,建设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帮助企业招人引才。落实援企稳岗政策,鼓励企业“点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上菜”。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力争建设1个“就业驿站”,打造“就业创业综合体”。推深做实“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推行“人社工作一码通”。
(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开展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强化市场日常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围绕重点群体和重点行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组织职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等,开展求职能力实训试点,指导青年群体、就业困难人员等合理设定就业预期。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举办“2+N”特色招聘会。面向重点群体、用人单位、园区等分类宣传就业政策及服务信息。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对认定的“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按照不低于6000元/年的标准给予奖补,主要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宣传推广等,所需资金从各级财政资金列支。对参与建设“三公里”就业圈的运营机构,按照服务城镇人口每万人总费用不高于1万元的标准,安排购买运营机构服务及监理机构服务费用。
(二)“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按规定给予运营机构稳定就业服务补助、灵活就业服务补助。对运营机构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按规定给予运营机构就业援助服务补助。对经营实体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公益性岗位对接,服务就业困难人员到岗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经营实体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各项补助、补贴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具体补助标准按照安徽省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指导目录执行。
(三)公共招聘服务平台补贴。加强六安公共招聘网、六安“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平台等公共招聘服务平台的维护、运营,完善注册企业与求职者精准对接功能,对帮助注册企业、求职者精准对接实现稳定就业的,从就业补助资金中给予补贴。
附件:重点工作任务分工
附件
重点工作任务分工
序号 |
重点任务 |
责任单位 |
1 |
推进“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力争5个城市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
区人社局牵头,区财政局、史河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 |
2 |
开展求职能力实训试点,实施青年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192个。 |
区人社局牵头,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
3 |
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开发公益性岗位100个左右。 |
区人社局牵头,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卫健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
4 |
加大政策性岗位和国有企业岗位开发,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政策性岗位招录。 |
区委编办牵头,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
5 |
强化企业招工用工服务,开展“两保五对接”“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举办招聘会不少于80场次。 |
区人社局牵头,区发改委、区科技经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
6 |
提高技能人才供给,开展补贴性培训1840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500人。 |
区人社局牵头,各乡镇街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