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叶集区政府办 > 政府工作报告
号: 003226988/201801-00002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叶集区政府办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报告
成文日期: 暂无 发文日期: 2018-01-11 00:00
文  号: 叶政〔2018〕3号 词: 叶集,建设,发展
名  称: 叶集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性: 有效

叶集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8-01-11 00:00   浏览量:    信息来源: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      文字大小:[ ]   背景色: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2月19日在六安市叶集区第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区长 汪宏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奋发作为,新区展现新气象

2017年是叶集以新区划、新体制、新机制投入运行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着力抓好城乡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环境治理,从严加强自身建设,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实现了新区建设的良好开局。

这一年,叶集有速度。发展为先,大干快上,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迈上60亿元台阶;财政收入增长50%左右,突破6亿元大关;实施52项区级重点项目,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2个月时间完成东部新城棚改征迁2846户73.4万平方米,再次刷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征迁的“叶集速度”。

这一年,叶集有温度。聚焦民生,补齐短板,预计实现10个贫困村出列、61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9.0%;成功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安徽省就业先进县区、安徽省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区,全面拉升了民生幸福的“叶集指数”。

这一年,叶集有靓度。生态立区,绿色发展,香樟公园建成开园,未名湖湿地公园基本建成,东部新城荣获“安徽省绿色生态示范区”称号;文明城区创建全面启动;农村全域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显著,大幅提高了人居环境的“叶集颜值”。

这一年,叶集有态度。立说立行,善做善成,持续深化作风和效能建设,水管体制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圆满完成,农村“三变”改革成功试水;非法石料加工厂全面取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销号;干部队伍干事创业、奋发进取的精气神明显提振,有力彰显了行为作风的“叶集担当”。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棚改征迁取得巨大突破。把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作为提升城区人居环境的突破口,举区而为,合力攻坚,干部带头,日夜奋战,截至目前,共投入17.2亿元,完成棚改征迁3942户97.2万平方米,征迁改造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特别是老店东部新城棚改项目、姚李镇七一西路棚改项目,分别实现了主城区和乡镇较大体量临街房屋征迁的突破。

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开工建设金叶学府、金叶新城、胜利花园等商住小区6个,改造老旧小区1个,建设商品房112万平方米。铺设城乡供水主管网113公里、截污干管12公里,升级改造农村电网82公里。新建改建城区道路12.7公里、国省道26.6公里、乡村道路126公里,G312改建工程、元洪路、顾王路建成通车,在全市率先实现所有乡镇通二级公路。

文明城区创建成效初显。启动省级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单位包保、全民参与,集中开展了城区环境整治、农村垃圾治理、皖西市场改造提升和国省干道沿线环境整治攻坚战。深入实施“三化一配套”工程,未名广场改扩建和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提升基本完工,新建公共停车场2座,增加公共停车位1100个,节能改造路灯4700余盏。拆违控违力度空前,共拆除违法建设22万平方米、违规户外广告牌1.4万平方米。

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2016年度5个集镇建成区整治项目和2个省级中心村通过省级考核验收,2017年度7个省级中心村150多个建设项目有序展开。实施X010姚李街道段改造,建成姚李洪山广场、洪集多彩锦绣广场、三元农耕文化广场,完成大顾店高速出入口环境整治和洪集东岳小区征迁。一体化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农村全域生活垃圾综合治理PPP项目投入运营并通过省级验收,农村改厕完成1900户,超额完成年度任务,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即将开工。

(二)坚持精准帮扶、精准施策,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措施落地进一步加快。全面推进产业扶贫,因户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4410户,建设户用光伏电站4232座、村集体电站71座,扶持19个贫困村实施卷皮车间等产业项目。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为4021名贫困劳动者发放就业补贴590余万元,就业脱贫627人。大力实施金融扶贫,发放小额信贷1517户7130万元。创新实施健康扶贫“牵手活动”,在落实“351”“180”政策基础上,出台区级“126”补助措施,显著扩大健康扶贫受益面。将民生工程教育资助项目纳入涉农整合资金管理,提高部分学段资助标准,确保教育资助全覆盖。提标提速实施基础设施扶贫,改造农村危房1176户,“十三五”期间19个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和118户易地搬迁任务提前完成。

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在向19个贫困村派驻扶贫工作队基础上,向57个有扶贫任务的非贫困村派驻扶贫工作队,实现驻村扶贫全覆盖。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和“五到场、五对照”信息核查,完善基础信息6万余条。健全“双包”机制,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进行调整优化。加强业务培训,先后培训各级扶贫干部2600人次。强化对外宣传,在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多次发出了叶集扶贫声音,讲好了叶集扶贫故事。

攻坚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4+8”作战体系,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推行区领导点调日制度,建立整改任务交办制度。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全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1亿元。强化督查问效,成立脱贫攻坚督导组,出台脱贫攻坚问责办法和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实施意见,查处扶贫领域问题16例,给予党政纪处分18人。

(三)坚持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发展质态不断优化

工业经济提质增量。建立区领导发展工业“四个一”机制和“面对面、真心谈、马上办”服务制度,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宝业建筑、光大热电、永润化工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基本建成。预计全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完成工业固投26亿元,增长30%左右。首位产业势头强劲,新引进首位产业项目22个,总投资11亿元,对我区首位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凡智造项目成功落户。传统板材企业退城进园快速推进,32家企业入驻绿色板材工业园并开工建设。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推进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申报中国驰名商标2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著名商标4件,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名牌产品2个、省绿色工厂1家、省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企业1家。大团结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已获批,实现了我区企业挂牌上市零的突破。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业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步伐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有效确保粮食安全。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流转土地面积2万亩,新增家庭农场、合作社190家。江淮果岭完成初步规划,园区内经果林基地发展到3.5万亩。特色化、产业化势头良好。稻田养虾面积达2.1万亩,合兴小南瓜、双楼油牡丹、石龙河瓜蒌、金星香猪等一批现代农业基地崭露头角。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取得成效。新增省级示范农业合作社1家、市级示范社3家,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5个,平岗鲜桃可望取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

新型服务业方兴未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区电商服务中心建成运营,物流中心即将建成,8个电商就业扶贫驿站建成投入使用,农村互联网超市实现全覆盖。预计全年实现线上销售额5100万元,增长19%。加快推进专业市场建设,皖西市场升级改造、金太阳建材城三期工程、姚李光华农贸市场进展顺利,胜利时代广场大润发超市等项目投入运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鼓励住房合理消费,预计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0亿元,增长78.6%。金融服务业进一步拓展,徽商银行观山路支行开业运营,叶集农商行完成增资扩投。

(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环境质量有效提升

环境顽疾得到有力整治。强力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关停各类环保不达标企业260余家,取缔非法制胶反应釜99个,查封、销毁燃煤锅炉240余台,畜禽禁养区内规模养殖户关闭搬迁基本完成。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1—11月空气优良率较上年提高49.7个百分点,史河断面水质监测继续保持优质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完成成片造林3800亩,修复退化林1万亩,新增城区绿化60万平方米,建成森林长廊示范段35公里、城市绿道16.3公里,新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5个。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污泥深度处理厂基本建成,新华渠整治、胜天渠整治、引水入城等一批生态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沿岗河下游改造提升工程和城区二道河治理项目正加快推进。

绿色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加快推进开发区循环化改造,顺发冶金淘汰落后产能通过验收,光大热电联产临时供热站建成启用,2平方公里绿色板材工业园正加紧建设。大力发展新型能源,成功引进淮矿集团管道天然气项目,大德、北控光伏发电项目首期并网发电。支持绿色建筑发展,首个装配式建筑消防大队业务用房投入使用。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施企业技改项目8个,单位GDP能耗较上年下降3.2%。

(五)坚持发展为民、共建共享,民计民生持续改善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投入9亿元,实施叶集中学、叶集二小、孙岗中心小学、文化中心、档案馆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投入2.6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升工程,提前两年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叶集中学与安师大教育集团即将实现联合办学。整合原叶集二中和二小西校区,恢复明强学校。《叶集志》完成编撰评审。第三次农业普查圆满完成。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公交覆盖所有乡镇街。

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把保民生放在优先位置,1—11月,全口径民生支出8.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6.6%。持续推进全民参保,“五险”完成参保3.5万人。不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农村和城镇低保标准分别较上年提高26.7%和6.4%。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完成4个乡镇街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3543人。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完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实体化建设。深入推进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医养结合试点、居家养老服务试点,首批2所养老机构通过省级达标验收。在全市率先为60周岁以上重点优抚对象和老年贫困人口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依法治区,广泛开展“七五”普法教育,有序推进司法改革,全民守法、公正司法不断加强。深化平安叶集建设,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启动智慧叶集视频防控系统建设。围绕保障十九大胜利召开,认真开展积案化解工程和“百日攻坚行动”,推进矛盾纠纷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加强安全生产、食药监管组织体系建设,成立区安监局,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组建食药监管“四员”队伍,开展系列专项整治活动,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与此同时,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科技、体育、旅游、物价、气象、邮政、通讯、广播电视等事业得到新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防震减灾、政府法制、机关事务、民族宗教、对台和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区政府系统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开展“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不断增强,政府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坚持依法行政,出台区政府工作规则等规章制度20余项。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权力运行更加规范。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56件、政协委员提案64件,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深入推动政务公开,完成区政府网站改版和集约化建设,开通政务微博、微信和区长热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防“四风”反弹回潮。坚持从严治政,盯紧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对象,推进督查、巡察、“电视问政”等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严肃查处了一批基层违纪违法案件,有力净化了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发展来自拼搏奋进,进步源于上下同心。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履职监督、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叶集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协调发展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在带领全区人民奋力冲刺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我们仍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增长仍处于动力转换期,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幅没有实现预期目标;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有效帮扶措施不多;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高,优质教育、文化、卫生资源短缺;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越往后难度越大;环境保护压力增大,城区大气污染和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艰巨;部分重点工程推进不快、欠账较多;少数干部思想解放和角色转换不到位,能力和作风难以适应叶集当前发展形势。我们一定要直面挑战,勇于担当,全力以赴做好政府工作,不辱时代使命,不负全区人民重托。

二、接力奋斗,新区逐梦新征程

2018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落子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里,我们既要认清新常态下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更要抓住新时代下蕴含的机遇和优势,既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妄自菲薄。

一是新时代孕育新机遇。进入新时代,国家将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经济增长将更趋平稳,增长动力将更为多元,发展前景将更加稳定。加之区划调整和建区效应的逐步显现,叶集有机会融入新的发展大潮,释放更大发展活力。

二是新战略催生新动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战略,安徽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合肥经济圈建设,六安“一心一廊”“一岭一库”和“金叶一体化”等重大战略稳步推进,叶集能享受的政策红利将越来越多。特别是“互联网+”“双创”等战略持续推进,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将给叶集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三是新项目集聚新气场。今年以来,通过不懈努力,科凡智造、亿丰伟业、宝业建筑等重点项目成功落地,我区产业招商形势日趋向好。G40、G312、G105、G529四条国道改扩建即将实施,六安—叶集—金寨市郊铁路列入《安徽省现代铁路交通体系建设规划(2017—2021)》,新的发展潜能加快蓄积。只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乘势而上再攻坚,就一定能够赢得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突出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棚改征迁和生态建设,扎实推进首位产业大发展、公共服务大提升、城乡环境大整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开创新时代六安新型特色市辖区建设新局面。

根据区委一届四次全会部署,2018年主要预期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实现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至1%以下。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推进实体经济振兴

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面落实省政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30条意见”“降成本20条”和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一系列“10条新政”,根据新的政策动态调整涉企收费清单,进一步降低企业税收、融资、物流、用工、用能、用地成本。支持企业内部挖潜,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助推困难企业脱困发展。着力畅通实体经济金融血脉,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强化税融通、政银担支持,扩大续贷过桥资金规模,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和直接融资工作,力争实现新增贷款10亿元、新型政银担放款2亿元、直接融资2亿元、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2家。建立服务实体经济常态化机制,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努力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强化重点项目带动。抢抓国家政策机遇,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促升级的重点项目,最大限度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始终保持投资拉动的强劲动力。2018年计划实施新建、续建区级重点项目4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亿元,纳入省大新专项目不低于20个。加大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保障,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协调发展。深化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实现库中项目有序接替、梯次推进,随时可以投资建设。强化项目争取,紧盯国家和省市投资政策导向,把握第一信息,抓住第一时间,做实前期工作,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投入我区。加快项目推进,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抓住项目引进、落地、建设、投产等关键环节,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见效。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木竹加工首位产业,建设中国中部家居生产基地、板材制造基地和产品交易中心,打造产业承接、展示交流、仓储物流、科技研发四大平台。强化创新引领,鼓励企业推进工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培育中至信、丽人、大团结等一批优质企业。大力推动科凡智造、亿丰伟业、东盾木业、深漆宝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现一批中小型家具制造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坚持招大引强,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家居生产项目5个。建好绿色板材工业园,建成2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推动首批32家入驻企业全部建成投产,促进一批企业向家居业转型升级。加快两新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生物质燃料、热电联产、管道燃气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延伸两新产业链条,争取新引进两新产业项目3个以上。全年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0家。

推进服务业提质增量。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城市综合体、专业市场项目,启动木竹交易大市场、中建国际酒店、家居博览中心、孙岗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促进胜利时代广场、双渡物流园、金太阳建材城三期等项目建成投入运营,提升商贸服务业档次与竞争力。推进特色街区建设,完成皖西市场改造提升,引进专业公司进行菜市场运营管理,提升市场整体形象。优化全区商贸流通布局,大力发展乡镇商贸流通企业,释放乡村市场消费潜力。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加强电子商务“两中心一站点”等硬件设施建设,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提升村级电商服务站。加强电商市场主体培育,完成电商培训1200人次以上。设立“农村淘宝”创业引导资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者以及农村居民“互联网+农业”创业。

促进特色农业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扎实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行动,建成1万亩高标准农田,稳定提高粮食产能。强化示范引领,以史河生态农业示范区、石龙河现代农业示范区、漫流河生态区为重点,加快“江淮果岭”建设,完善果岭基础设施,新建果岭道路23公里,新增林果基地2万亩,打造“果岭人家”乡村旅游品牌。强化龙头带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争创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一批特色农业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和特色民宿示范点。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耕地流转率。强化品牌创建,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二)加快城乡一体建设,打造宜业宜居家园

以全域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推进叶集片区总体规划报批工作,进一步完善地下空间利用和人防工程规划、防震减灾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区域乡村建设规划、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深入做好未名路周边4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开展乡镇街总体规划修编,完成王店等8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规划编制,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和修编程序,着力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以棚改征迁引领人居环境改善。把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放在惠民生的突出位置,加大改造力度、加快推进速度、加强服务保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以赴打好棚改攻坚战。计划实施皖西东路、木竹交易大市场等5个地块棚改征迁,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4000户120万平方米。加快棚改安置房建设,确保群众满意回迁。加快广场东苑、未名湖畔安置小区建设进度,开工建设东楼、史河湾2个安置小区。加大住房市场供应,开工建设金叶名门、光明书香雅苑、当代状元街,继续推进中央城、南海嘉苑、金叶学府、胜利花园、龙庭御景等商业地产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30亿元以上。

以东部新城建设引领城市空间拓展。继续完善东部生态新城路网,完成南海东路、站前北路、创新南路等8条市政道路及其配套建设,开工建设万佛路、长宁路、东楼路、长青路、万寿路等市政道路,同步完善给排水、供电、供气、通讯管网,实施好路灯、绿化、公交等配套工程,提升新城建设品质。加强未名湖湿地公园文化注入,抓好特色景观与文化元素的结合,着力增添公园人文气息。围绕增强承载力、提高宜居度,加快东部新城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星级酒店、住宅小区等项目建设,提升新城承载能力。加大东部新城及周边地区储备土地推介力度,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高品质商业住宅小区和城市综合体,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和消费需求。

以“三化一配套”引领城市功能完善。加快推进老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和功能配套,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实施皖西东路、柳林大道南段等城区道路改造提升,延伸供水、供气、供热和污水管网覆盖。强化城区沿街户外广告管理,实施好指定区域天然气特许经营权项目。加大市政设施建设投入,健全公交站台、公共厕所、垃圾处理设施,建成1座大型公共停车场。抓好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建设,完成未名广场改扩建、高速城区出入口环境整治,建成明强公园。

以文明城区创建引领管理水平提升。把2018年作为文明城区创建的全面推进年,围绕“牢固思想道德基础,创优八大环境,实施八项提升工程”,攻破难点、抓好热点、培育亮点,构建长效常态的创建机制,确保如期实现省级文明城区创建目标。加强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完善交通设施和标识标牌,增强重点时段和重点路口交通执法力量,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始终保持严厉打击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维护城乡建设秩序。围绕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加大城市管理资源整合力度,建立职责清晰、权责一致、运作高效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建成区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提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水平。

以美丽乡村建设引领乡村振兴。完成2017年7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启动2018年8个省级中心村和6个自建中心村建设。加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元东220千伏、大顾店35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24个台区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非贫困村道路建设和村村通6.5米道路项目,新建改建农村道路180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三级路;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抓好渠道清淤整治和提水泵站建设,完成1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打好垃圾治理歼灭战、污水治理攻坚战、厕所改造推进战,完成农村改厕3000户。加快姚李城市副中心建设,推进七一西路商业开发,支持姚李镇争创国家级特色镇。加快三元滨水小镇、洪集多彩慢镇建设,启动大顾店特色小镇建设。

(三)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留住蓝天绿水青山

铁腕治理污染。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施工扬尘、渣土运输、工业废气、餐饮油烟等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推进烟花爆竹限放,加强劣质胶整治,全面淘汰落后燃煤锅炉和黄标车,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力争全区PM10、PM2.5平均浓度和优良天数达到市控目标。加强水污染防治,实施城区西小河、胜天渠、二道河黑臭水体治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洪集、三元、桥店、大顾店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铺设城乡污水主管网20公里,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加强畜禽禁养区管理,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严格生活及工业污水排放,确保史河、汲河等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各类污染源管控,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天候监控重点排污、危化品生产等企业,及时消除环境隐患。

强化节能减排。严格执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强度“双控”制度。抓好工业企业、建筑行业等重点领域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促进大德光伏、北控光伏项目尽快建成达产。加快化工集中区、光大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推进园区企业集中供胶、供热。实施建筑节能工程,推广装配式房屋,积极创建绿色建筑示范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确保单位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完成市下达指标。

加强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清理整治“未供即用、未批先建”等违法用地行为。加强土地执法检查和供后监管,清理闲置低效用地,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补充耕地项目,完成增减挂拆旧区复垦2300亩,补充新增耕地2000亩,确保全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国土生态修复,推进水毁耕地修复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严厉打击非法石料加工、非法采砂和违法违规占地行为。

狠抓生态建设。实施沿岗河下游环境整治提升和史河生态绿廊建设,建成生态引水入城工程。扎实推进林业增绿增效,完成成片造林5000亩、森林抚育1万亩,提升农田林网庇护面积6300亩,新增城市绿地40万平方米、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25公里。积极创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生态乡镇、生态村,推进未名湖、大雁湖、松源湖、史河干渠等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程,建设沣河、二道河水利风景区。加强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建好饮用水源地涵养林,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推进制度创新。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完善生态环境资源管理制度,健全网格化、常态化监管机制。认真落实“河长制”,积极探索“林长制”,开展常态化巡河工作。坚持绿色发展,严把项目准入关,杜绝高耗能、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完善环境监督执法联动联勤机制,健全重大案件会商督办、信息共享、常设联络员等制度,严厉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跨越发展动能

加速重点改革突破。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使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加快农村“三变”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推进农民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抓好全面营改增税收政策落实,积极稳妥开征环境保护税。规范非税收入征管,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完善基本支出供给标准,试点建立项目支出标准体系。深入实施预算评审论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绩效。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多证合一”,逐步实现登记全程电子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探索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统计方式方法,提高统计数据精准度。如期完成监察体制改革,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促进区域融合互动。抢抓全市“一心一廊”“金叶一体化”发展机遇,推进区域深度融合发展。坚持交通先行,配合做好G312叶集段改造和G105叶集段新建工程,推进合六叶高速叶集段“四改八”拓宽改造和收费站东移,争取尽快开通叶集至六安城区快速公交,积极对接六安中心城区。实施G312叶集段改建四期工程,建设G529平岗至金寨段(莲花大道),增强区域互连互通能力,构建大循环、大开放交通格局。

狠抓招商引资引智。围绕首位产业、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推进驻外和外出招商,积极参与和举办大型招商推介活动,争取实现引资到位资金28亿元。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借智借力推进发展。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党政干部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实施好“鹊桥工程”,积极探索人才柔性引进办法。强化产业承接平台建设,完成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8亿元,新建园区道路9.4公里,增加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加快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完成园区循环化改造中期评估。推进化工集中区项目入驻,提升园区配套能力。加强姚李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完成纺织工业园一期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

(五)致力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年度战役。围绕脱真贫、真脱贫,严格“四个切实”,坚持“五个一批”,着眼“六个精准”,全面推进十大工程,实现所有贫困村出列,继续站稳全省第一方阵。深化基础工作。巩固排查核查、督查巡查、第三方评估等工作成效,落实贫困户真实情况、信息系统、扶贫手册、台账资料“四线合一”,确保基础信息“零失误”。优化政策体系。坚持成效导向,提炼帮扶经验,破解施策难题,优化十大工程实施方案,提高因户施策精准度。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完善返贫防范机制,巩固脱贫成果。细化产业措施。立足本地优势产业,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完善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发挥产业扶贫的引领支撑作用。强化资金监管。统筹十大工程项目,建立扶贫资金项目库,明晰监管责任,严格拨付程序,加强绩效评价,发挥资金最大效益。量化脱贫责任。进一步明确各层级、各方面的脱贫攻坚职责任务,对标完善考核机制,细化问责办法,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

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实学前教育第三期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推进叶集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质量提升,运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一体化服务项目。以创建省级示范高中为目标,全力办好安师大附属叶集中学。加大教师招聘力度,逐步解决学科结构性缺编问题。大力发展文化体育旅游事业,加快文化中心建设,推进未名湖湿地公园等景区创建,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扶持本土文化生产,丰富文化体育惠民活动。做优做强叶集羊肉美食文化品牌,抓好木榨麻油、空心挂面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实施村级卫生室达标工程和家庭发展服务中心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医院建设医养结合中心。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实施好民族村发展建设项目。加快公共交通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通村公交覆盖率。加强供电、燃气、通信等基础保障,建设移动通信公司生产楼、供电公司生产综合楼、六安—叶集—金寨天然气长输管线。全面启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筹抓好兵役、科技、物价、气象、地震、邮政、人防、史志档案、广播电视、机关事务、对台和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实施好各项民生工程,努力提高各项民生工程实施成效在全市排位。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多渠道开发城镇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就业创业,帮扶失地农民再就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以上。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老农保”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和“金保工程”村级网络全覆盖。做好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优抚安置、残疾人救助康复等工作,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机制,推动公办养老机构转型,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深入做好社会托底工作。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展“拆危保安”行动,完成1000户农村危房改造,让人民群众在住有所居中创造新生活。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思维,加强基层基础能力建设,深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持续开展“铸安”行动,加大烟花爆竹“打非”治理力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完善安全监管网络,压实各方责任,把好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关口,积极创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依法分类处理群众诉求,引导群众依法逐级信访,严厉打击非法闹访、缠访。强化非法营运和超限超载治理,建设G312大顾店公路养护应急中心和治超站。继续推进“七五”普法,创新普法载体,营造全民守法氛围。深入创建平安叶集,巩固基层平安建设六项基础工程,加快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智慧叶集视频防控系统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邪教组织,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实干担当,新区召唤新状态

各位代表!风劲帆满图新志,破浪前行正当时。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打造六安新型特色市辖区的艰巨任务,区政府将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更高起点上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深入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把法治思维贯穿于工作的各方面,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政府工作人员法治培训,提高法律素养和法治能力。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提高行政应诉水平和能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坚决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切实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营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和守信践诺的社会风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党内监督、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重要作用。

(二)牢记为民宗旨,打造服务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区情实际和群众需求出发,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办惠民生、得民心的实事,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添福祉,让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加强为民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区、乡、村三级为民服务联动机制,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按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标,最大程度精简审批流程、减少办事环节,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创新公共服务体制和服务方式,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发挥各类新媒体作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三)持续转变作风,打造高效政府。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崇尚实干、求实求效作为工作定位,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朝气、善闯敢拼的锐气,面对困难和问题不回避、不退缩、不懈怠,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以一抓到底的狠劲和锲而不舍的韧劲成就事业、造福人民。不断完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三查三单”制度,健全完善绩效管理、首问负责、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重点工作、重点工程跟踪督办。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促进政府工作人员奋发进取、勤政有为。

(四)严守纪律规矩,打造廉洁政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忠诚看齐。坚决拥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党的核心、人民的领袖,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提升政府系统管党治党水平。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遵守《准则》《条例》,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规范公共资源管理,加强对扶贫资金、民生保障、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管。强化审计监督,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审计,做好重点项目、重点领域专项审计,强化审计结果运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全面抓好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坚持惩治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赢得民心、凝聚力量。

各位代表!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前行,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开创六安新型特色市辖区建设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叶集篇章!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