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求《六安市叶集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面向公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征集单位:叶集区水利局征集时间:[ 2021-08-17 00:00 ] 至 [ 2021-09-23 00:00 ]状态:已结束
  • 征集公告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其他渠道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
  • 文件
  • 解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立改废及我区政务公开工作实际,我局草拟了《叶集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 现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建议。

一、征集时间

2021年8月17日至2021年9月23日。

二、征集方式

1.登录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网主页(http://www.ahyeji.gov.cn/)点击“互动交流”或“意见征集库”栏目留言;

2.书面信件。邮寄地址:六安市叶集区兴业大道水利局202室,邮编:237431,信件请注明“《叶集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字样;

3.电子信件。QQ邮箱:908055978@qq.com。邮件请注明“《叶集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字样;

4.联系人:刘振,联系电话:15855945233.

六安市叶集区水利局关于

《六安市叶集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

(讨论稿)的起草说明

 

在全面总结“十三五”全区水利发展成就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水旱灾害防御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科学分析水利现状与形势,立足新发展阶段,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2025年城乡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为目标,结合《安徽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六安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10月,区水利局委托安徽途晟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六安市叶集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讨论稿)。现将规划报告起草情况说明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聚焦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新老水问题,全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涉水事务监管,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加快建设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着力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为叶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现状与形势

“十三五”期间,区委、区政府持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区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村水利建设进一步深入、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水生态环境修复进一步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成效显著,面对水利发展的历史欠账及新时期的新要求,水利发展仍存在不足和短板,主要表现在防洪除涝存在薄弱环节、供水保障能力与社会发展不配套、生态修复需持续发力、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十四五”时期是迈进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首个五年,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新时代治水思路和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步入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叶集水利既面临着水利工程巩固提升的时代重任,更肩负着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历史使命。

三、重点任务

结合我区实际,拟从防洪除涝、供水保障、生态修复、信息化建设四个方面系统提升我区水利发展,概算投资15.68亿元。

(一)补防洪除涝短板

一是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统筹城市防洪和排涝工作,加快建设和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体系。重点对近年来内涝灾害严重的城区进行系统整治,结合史河防洪治理工程、洼地治理工程、开发区排涝提升工程完善城区堤防、水闸、泵站等水利设施,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二是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在上一轮中小河流治理基础上,规划“十四五”期间继续开展一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进一步补齐全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短板,全面提升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形成较为完备的防洪工程体系。开展西汲河、泉河2条中小河流治理,治理河道总长56.1k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堤防加高加固、河道清淤清障、岸坡护砌、新建排水站、穿堤建筑物及防汛道路等工程。

三是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叶集区小型水库大多始建于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先天不足、建设标准低、老化失修,泄洪及放水建筑物结构安全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管理设施需进一步完善等,工程病险问题较为突出。结合水库安全鉴定工作,完成对友谊水库、关塘水库等全区17座病险水库完成除险加固。

(二)补供水保障短板

一是推进灌区建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现代农业建设要求,实施叶集区江淮果岭灌区建设,对下骆山支渠灌区、姚李支渠灌区、胜天支渠灌区等灌区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及现代化改造。更新改造长岗一、二级提水泵站、下骆山水轮泵站、林店提水站,恢复和提高泵站灌溉效益。完成27.4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农田灌溉水保证率。

二是构建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实施区域供水一体化工程,通过城市主管网设施向乡镇,乡镇向农村的辐射,实现城乡饮水共同发展,改善城乡供水水质,保障供水水压,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全面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三是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严管控、抓重点、建机制”的思路,大力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提升全区节水意识,通过节水载体建设,推进农业、工业等重点领域节水,推动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补生态修复短板

加大水生态保护力度,加强水生态修复措施,每年完成一条省级示范幸福河湖创建,对部分河湖水域岸线进行集中综合整治,加大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以流域为单元,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完成综合治理面积60km2以上。

(四)补信息化短板

加快推进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大中小微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和水利数据中心等应用系统建设,提高水利综合决策和管理能力。完成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建立灌区取水计量设施和在线实时监测体系,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水利信息网络安全建设,构建安全可控的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水利发展规划实施的各方面全过程,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强化各部门的水利发展工作责任,加强总体安排和组织领导,统筹协调部署各项任务。根据规划确定的任务,抓好推进落实,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协调推进,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规划衔接。加强与省水利厅、市水利局等上级部门的对接。力争把规划中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列入上位规划之中。做好水利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建设与国土空间开发、重大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的衔接,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加强规划实施中、实施后监管和动态监测分析,根据落实情况及时动态调整。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积极使用政策性金融贷款、专项债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工程的建设运营,建立长期稳定的水利投入增长机制。将全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纳入到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对接,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移民、征地、环保、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早日发挥工程效益。

四是落实目标责任。把水利发展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体系、督查体系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实行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库安全管理、河道采砂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

五是引导公共参与。向公众普及和宣传水利发展有关的水政策、水法规,提高全区民众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回应群众的相关诉求,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治水兴水氛围,构建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

征求意见稿

叶集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年8月

《叶集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

审   核: 陈  磊

审   查: 陈  磊

校   核: 陈  安

编   写: 陈  安   阮  浩   李  想   钱  翔

赵林春   李耀耀   徐成志   吕  翔

雷  蕾   薛晓雨

前  言

叶集区位于六安市西部,东经116°、北纬32°,地处豫皖两省交界部,南依大别山、与金寨相连;北连江淮平源、与霍邱相邻;东向连接省市中心城市六安、合肥,紧邻裕安区;西向与河南省信阳隔河相望。素有“大别山门户”、“安徽西大门”之称。

“十三五”以来,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思路指引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总体部署,叶集区深入实施“水利六安”战略,水灾害防治、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工程管理等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区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与保障。

“十四五”是迈进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首个五年。叶集区水利改革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聚焦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新老水问题,从防洪除涝、供水保障、生态修复、信息化等方面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强化涉水事务监管,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加快建设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着力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根据省水利厅、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关于印发安徽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水规计函〔2020〕75号)的要求,总结评估叶集区“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分析“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和要求,研究提出了今后五年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编制《叶集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目  录

1  现状与形势

1.1  基本情况

1.1.1  自然地理

1.1.2  水文气象

1.1.3  河湖水系

1.1.4  地形地质

1.1.5  社会经济状况

1.1.6  水资源状况

1.1.7  水旱灾害

1.2  “十三五”主要成就

1.2.1  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1.2.2  农村水利建设进一步深入

1.2.3  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1.2.4  水生态环境修复进一步强化

1.2.5  水利管理与改革进一步深化

1.2.6  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成效显著

1.2.7  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1.3  存在问题

1.4  面临形势

1.4.1  新时代治水思路,指明水利发展方向

1.4.2  生态建设新部署,描绘水利工作蓝图

1.4.3  布局高质量发展,明确水利发展新部署。

2  总体思路

2.1  指导思想

2.2  基本原则

2.3  规划思路

2.4  规划目标

2.5  总体布局

3  补齐短板,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3.1  系统治理,综合施策,补防洪除涝短板

3.1.1  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

3.1.2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

3.1.3  推进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3.2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补供水保障短板

3.2.1  推进水源工程建设

3.2.2  推进灌区建设

3.2.3  构建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

3.2.4  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3.3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补生态修复短板

3.3.1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3.3.2  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程

3.3.3  水土保持及小流域治理

3.4  完善网络,提升能力,补信息化建设短板

4  强化监督,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

4.1  完善监管管理体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4.2  强化河湖监管,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4.3  强化水资源监管,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4.4  强化水利工程监管,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4.5  加强水土保持监管,提升水土保持管理水平

4.6  强化水安全风险管控,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5  改革创新,激发水利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5.1  提高依法治水管水水平

5.2  深入推进价税改革

5.3  深入推进产权改革

5.4  深入推进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

5.5  强化节水政策引导

5.6  加强创新引领

6  投资规模匡算

7  保障措施

7.1  坚持政府主导,落实工作责任

7.2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建设需求

7.3  加强前期工作,深化项目论证

7.4  加强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参与

7.5  强化项目监督,加强廉政建设

附表

附图

附表1:“十四五”规划水利工程项目投资汇总表

附表2:“十四五”规划水利工程项目表

附图1:“十四五”规划——防洪除涝减灾工程

附图2:“十四五”规划——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附图3:“十四五”规划——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附图4:“十四五”规划——灌区建设工程

附图5:“十四五”规划——灌溉供水工程


1  现状与形势

1.1  基本情况

1.1.1  自然地理

叶集区位于六安市西部,东经116°、北纬32°,地处豫皖两省及金寨、霍邱、固始、裕安等区县交界部,南依大别山、与金寨相连;北连江淮平源、与霍邱相邻;东向连省市中心城市六安、合肥,紧邻裕安区;西向与河南省信阳隔河相望。素有“大别山门户”、“安徽西大门”之称。

全区国土面积568km2,202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7.98万人,常住人口23.6万人,全区辖姚李镇、洪集镇、三元镇、孙岗乡、史河街道、平岗街道共6个乡镇(街道)。

图1.1-1             叶集区区位图

1.1.2  水文气象

叶集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区,受亚热带季风影响,气候温和,雨水丰沛,降水成因多为东南沿海暖湿气流内侵、四川盆地低压东移以及强台风的边缘影响,降水量随地形的抬升而递增的现象较明显,在大别山主脉处形成一个多雨中心。

全区年平均气温为15.43℃,极端最高温度41.2℃,极端最低气温-10.9℃;多年平均降水量1170mm,降水的年际年内分配不匀,年最大降水量1742mm,年最小降水量644mm,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7倍;年内四季降水量分配为:春季26%,夏季44%,秋季20%,冬季10%。多年平均蒸发量826.1mm,平均日照时数2163h,平均无霜期222天。

1.1.3  河湖水系

1、河流水系

叶集区河流属于淮河流域史河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三条,分别是史河(史河支流有:马道河、沿岗河、泉河等)、汲河(汲河支流有:漫流河、头道河、二道河、中河、油坊河)、沣河(叶集区内为祖师沟,支流找母河)。具体情况为:

1).史河

史河古称决水,是淮河南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大别山北麓的安徽省金寨县伏牛山,河长82.33km,史河上游1956年建成梅山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970km2。史河左岸支流长江河为安徽和河南两省的界河,长江河右岸以南为金寨县、以北为固始县,长江河口~叶集孙家沟段河道长约10.5km为河南、安徽界河,右为安徽左为河南。右岸金寨县、叶集区界在长江河口对岸南侧的上洲子,至孙家沟史河支流沿岗河口处为安徽叶集与河南固始界,史河叶集段河道中心长约11.2km,史河大堤及其防洪圈堤长约17.4km。

史河流经叶集中心城区西部,中心城区内史河的一级支流有沿岗河、西小河、卡子桥河和马道河,基本上呈从东南向西北的走势。其中沿岗河是城区内最大的河流,水系发达。中心城区内流域面积超过lkm2的河沟有15条。

(1)马道河,为史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金寨县白大乡仙花村以南的古楼岭,上游河道流向西北偏北,在平岗街道办事处芮祠村从右岸汇入史河总干渠,汇入断面控制流域面积36.3km2,其洪水经过位于史河总干渠左岸的徐小圩泄水闸下泄,流经下洲子后汇入史河。是史河防洪圈堤主要支流,全长约8km,主要是为史河总干渠泄洪,即从史河总干徐小圩泄水闸起至马道河桥止,右岸为叶集城区圩堤一部分,左岸为彭洲圩一部分。

(2)沿岗河,为史河的一级支流,源于平岗彭破堰,从东至西贯穿叶集中心城区,由孙家沟汇入史河,全长16.68km,河道比降0.91‰,主要作用是拦截中心城区东部丘岗高地地面径流,流域面积49.05km2。沿岗河支流较多,主要有塘湾沟、二道河、尤桥河、建万河、堰埂河等。

(3)西小河,为史河的一级支流,起于老河嘴,经叶南村境,过皖西路,经古心版村,绕叶集中学过史河西路经王花园、北关两村往北复入史河,全长约5.49km,流域面积4.46km2。

(4)卡子桥河,为史河的一级支流,起于马台子,向西北过花园路、兴叶大道,流经阎台子、徐台子,在北彭老庄汇入史河,河道全长约4.33km,流域面积3.2km2。

(5)泉河,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属淮河流域史河水系的江淮丘陵地区,上游段称为石笼河,发源于霍邱县南熊店,由南向北经桥店至霍邱县临水集入史河。上游段石笼河与下游段泉河河道全长80km,流域面积753km2。泉河(叶集区境内为石笼河),旧名沿城涧,发源于平岗熊店丘陵地区,经五子汇、桥店,在新楼村陈家楼沿豫皖边境,北至高镇乡洪山村,从固始县万家坝入泉河。叶集区境内全长17km,流域面积83km2。

2).汲河

西汲河发源于大别山北裕安区境内的三仙山、红石埂,其源流处称沙湾溪,河槽狭窄,卵石河床。西汲河全长102km,流域面积864km2。汲河在叶集区境内的主要支流有漫流河、头道河、二道河、油坊河,末端入城东湖,叶集区段39.1km。

(1)漫流河,发源于金寨县奶奶庙,向北流经白塔畈乡,在叶集区境内与汲东干渠交汇后,由东流向西汲河。河流全长34.9km,流域面积142.3km2,叶集区境内河长12km。

(2)头道河,源出大顾店罗家大堰,经洪集镇朱大堰、黄树岭、红石桥,至石佛寺入汲河。全长15.5km,流域面积46.2km2,平均坡降1.48‰。

(3)二道河,旧名杨兴水,源出平岗乡尧岭东麓老凹一带,最终流入汲河,全流域面积177.6km2,叶集境内长33.5km,平均坡降1.6‰。

(4)油坊河,旧名陡沟水,源出叶集孙岗乡侯堰头,穿越史河总干渠侯堰渠下涵,向东流经众兴镇王小庄、柿树园、灯笼树,再经洪集镇油坊桥等地,在曹庙镇的储渡口入汲河,全长38.2km,叶集境内长26.2km,流域面积201km2,平均坡降1.03‰。

3).沣河

沣河发源于叶集区的三元镇林店一带,上梢汇水穿过沣西干渠墩子庙渠下涵后初步形成河道。河道自南向北流经卢粉坊、赵河沿汇乌陡分水岭东侧和众兴乡一带来水,经椿树店、河口镇汇找母河和长集镇一带来水,经朱塔寺、卧龙集、砖桥店汇牛角河、五里沟和岔路、白莲、宋店等乡镇来水,在白莲乡少年圩的东北角(即砖店大桥下游)进入城西湖。

河道全长58.76km,流域面积664.9km2。沣河在城西湖滞洪后,再经沿岗河向北于临淮岗的城西湖退水闸注入淮河。沣河在叶集区境内长9.8km,流域面积45.4km2。

表1.1-1        叶集区主要河流基本情况表

流域

一级

支流

全流域面积(km2)

叶集境内流域面积(km2)

叶集境内河长(km)

二级

支流

全流域面积(km2)

叶集境内流域面积(km2)

叶集境内河长(km)

淮河

史河

6889

168

11.6

沿岗河

49.05

49

16.68

马道河

49

36

8.5

石笼河

87.5

83

17

沣河

1840

45.4

9.8

-

-

45.4

9.8

西汲河

864

354.6

39.1

油坊河

201

68.2

26.2

头道河

46.2

46.2

15.5

二道河

177.6

167

33.5

漫流河

142.3

40.6

12

2、灌区渠道

叶集全区均属淠史杭灌区的史河灌区,史河灌区以梅山水库为水源,从红石嘴渠首枢纽引水灌溉。

叶集区境内现状有效灌面28.9万亩,以淠史杭灌区渠系灌溉为主,辅以小型水库、塘坝,灌区内自流灌区主要有徐小圩支渠、胜天支渠、双塘分支渠、闸上分支渠、四彭分支渠、横坝支渠、黄小支渠、黄一支渠、黄二支渠等及直灌放水口,提水灌区主要有平岗电灌渠、尧岭电灌渠、侯堰头电灌渠、林店电灌渠、王店电灌渠、长岗电灌渠、老堰埂电灌支渠及武昌、龙岗、白龙井东西站等。汲东干渠以自流灌溉为主,主要灌溉支渠包括姚李支渠、红星支渠、水轮泵支渠、下骆山支渠等。

叶集区境内的输水渠道总长度约1100km,其中史河总干渠长27.7km,沣西干渠长12.3km,沣东干渠长2.5km,汲东干渠长9.25km;主要支渠12条,支渠及其以下各级渠道长约1041km。

叶集区灌区渠道主要有史河总干渠(含徐小圩支渠、黄小支渠)、沣西干渠(含胜天支渠、双塘支渠)、汲东干渠(含红星支渠、下骆山支渠、姚李支渠、水轮泵支渠)、沣东干渠。

史河总干渠从红石嘴渠首枢纽引水至霍邱县东三元店,总长42km,渠首进水闸设计流量145m3/s,设计灌溉面积285万亩,近期灌溉面积273万亩。

徐小圩支渠自进水闸至沿岗河节制闸,进水闸设计流量5m3/s,支渠底高程60.0m,设计水位61.4m,设计灌溉面积2.5万亩。

汲东干渠灌区西抵西汲河,与史河总干渠直灌区及沣东灌区为邻;东以淠河为界,南入金寨白大、六安独山深丘区,北过左王集接沿淮湖洼地。干渠全长112.58km,进口段宽30m,至上坝节制闸以下降为8m。干渠上段设计引水流量51.5 m3/s,渠尾部分兼有泄洪任务,渠道末端引水流量按10.2 m3/s设计。灌溉控制面积1358.23km2,设计灌溉金寨、霍邱、六安103.41万亩耕地。

沣西干渠灌区,南接史河总干渠的平岗电灌区,北抵淮河南岸25m等高线,西至豫、皖两省边界,与同水源之河南省梅山灌区毗连,东隔沣河、城西湖,与沣东灌区相望。灌区总控制面积为1158km2,设计灌溉农田93.4万亩。

叶集区境内主要灌溉渠道(含支渠和分支渠)合计12条,其中,干渠渠道总长51.75km,支渠渠道总长169.24km。

表1.1-3           叶集区渠道基本情况

渠道名称

渠道长度(km)

支渠或分支渠

涉及乡镇

叶集境内长度(km)

起止点

备注

史河总干渠

27.7

徐小圩支渠

平岗街道

14.9

徐小圩进水闸—沿岗河

黄小支渠

洪集镇

40

黄小支渠放水口—东岳村

沣东干渠

2.5

三元镇

2.5

闸上放水口——凌寺

沣西干渠

12.3

胜天支渠

孙岗乡

13.5

沣西干渠放水口—山保寺

双塘支渠

三元镇

18

沣西支渠进水口—尹老庄

汲东干渠

9.25

红星支渠

姚李镇

23.14

红星放水口—桥集村

下骆山支渠

姚李镇

22

金大庄—长湖村

姚李支渠

姚李镇

16.7

看花村—双红村

水轮泵支渠

姚李镇

18.5

看花村—关山村

3、湖泊水库

叶集区现有水库160座(在册水库160座),其中小(1)型水库4座,总库容664.4万m3,设计年供水量730万m3,小(2)型水库156座,总库容2962.09万m3,设计年供水量3496.30万m3。

表1.1-4     叶集区小(1)型水库基本情况表

序号

水库名

所在地点

所在河流

集雨

面积(km2)

总库容(万m3)

兴利库容(万m3)

设计灌溉面积(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设计供水量万(m3)

1

东风水库

孙岗乡

泉河

6.51

220.0

195.0

0.70

0.50

210.0

2

解大堰水库

平岗

史河

2.73

200.0

150.0

0.50

0.43

220.0

3

郭堰沟水库

孙岗乡

史河

3.12

130.0

109.7

0.60

0.57

100.0

4

龙井水库

孙岗乡

史河

0.78

114.4

100.0

0.30

0.17

200.0

合计

13.14

664.4

554.7

2.10

1.67

730

小(2)型水库基本情况见下表:

表1.1-5     叶集区小(2)型水库汇总统计表

水利工程

数量(座)

集雨面积(km2)

总库容(万m3)

兴利库容(万m3)

设计灌溉面积(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小(2)型水库

156

78.08

2962.09

3496.30

14.13

9.93


图1.1-2   叶集区水系图


1.1.4  地形地质

1、地形地貌

叶集区位于大别山余脉处,地处华北平原的南沿、史河中游东岸。中心城区总体地势为东高西低。地貌类型主要有丘陵、沉积台地及沙湾地3种。

丘陵主要分布于东部新城区,面积131.32km2,海拔一般在38.5-110m之间,晚第三系以来,区域地形间歇上升,地表遭受剥蚀,山丘夷平,丘陵周围常常有剥蚀堆积台地存在,两丘之间的冲蚀沟大部分为梯田;沉积台地主要分布于北部经济开发区,北部为淮北冲积平原,台地土层深厚,由洪积冲积形成,面积约为102.54km2,地表由于受流水的冲刷影响,成高差为10~40m的岗地;沙湾地主要分布在西部与南部,河流间歇下切,史河两岸发育有侵蚀-堆积三级、二级和河漫滩一级阶地。总面积27.855km2。

2、地层岩性

叶集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区,该区西以舞阳-确山-信阳一线为界,北以漯河-周口一线为界,南与湖北省为邻。第四系以来,大别山为上升区,淮河中上游平原处于下降状态,第四系广泛分布于平原地区。沉积厚度50m~200m,各统沉积物以河流~湖泊相为主。

3、地质构造

根据《安徽省区域地质志》,叶集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中朝准地台二级构造单元-江淮台隆。中朝准地台东以池-太深断裂与杨子准地台为界,南部与秦岭褶皱系的界线为六安深断裂,基底岩系由上太古界五河群、霍丘群及下元古界凤阳群构成。

区域内的深大断裂走向以东-西向为主,叶集中心城区及邻近地区发育2条深断裂,即肥中深断裂和六安深断裂。区域地质构造图见下图。

图1.1-3            区域地质构造图

4、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与地震

叶集区区域构造上属中朝准地台,位于郯成-庐江地震带南端的西部,自新构造运动以来,区域内及周边地震构造运动比较频繁,但大多数都是震级偏低的小地震,对当地居民生活、生产影响较小。

本区域居肥中深断裂和六安深断裂之间,是相对稳定的区域。根据历史地震情况,局部控制性大断裂附近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偶有低强度地震发生,但都不是破坏地震,对工程建筑物影响较小。总体而言,叶集区区域构造相对稳定。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叶集区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1.1.5  社会经济状况

1、行政区划及人口

新中国成立后,叶集为霍邱县西南重镇。1992年叶集镇兼辖柳树、平岗两乡,总面积99km2,人口7.4万人。1993年经安徽省委、省政府批准,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并实行地区计划单列,此后又成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1998年,经省委、省政府及六安市地委、行署批准,设立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行使县级管辖权限。

2015年10月1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调整铜陵市六安市安庆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5]181号)下发,同意对安庆市、铜陵市、六安市、淮南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设立六安市叶集区,将霍邱县的叶集镇、三元镇、孙岗乡划归叶集区管辖,叶集由功能区转为行政区。

2016年1月,省委、省政府宣布成立六安市叶集区;8月,将原霍邱县姚李镇、洪集镇划归叶集区管辖;12月,撤销叶集镇,设立史河街道、平岗街道两个街道办事处。

目前,叶集区辖姚李镇、洪集镇、三元镇、孙岗乡、史河街道、平岗街道共6个乡镇(街道),全区国土面积568km2,202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7.98万人,常住人口23.6万人,农村人口22.48万人。

叶集区行政区划示意图见下图。

图1.1-4          叶集区行政区划示意图

2、社会经济

近年来,叶集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推进城镇化、工业化战略,重点打造特色产业、建设特色城市,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举措,全年经济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9.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23.85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31.82亿元,增长12.2%。第一产业比重为16.6%,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为35.7%,比上年增长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为47.7%,比上年降低1.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1.7%,同比上升0.8%。2020年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719元。

1.1.6  水资源状况

根据《六安市叶集区2020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自查报告》2020年全年用水总量目标为1.33亿m3,经统计全区实际用水总量为0.7852亿m3,其中农业用水0.6132亿m3,工业用水0.0597亿m3,生活用水0.0924亿m3,生态用水0.0199亿m3。

2020年全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预计12252万元(区统计局提供),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48.7m3,万元GDP用水量为110m3。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206(安徽省科学研究院《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报告》)。

1.1.7  水旱灾害

1 旱灾

由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特性影响,叶集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匀,地域差异大,旱灾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有记录的发生较大旱灾年份为1999年、2005年及2019年。

2019年,六安市出现了严重的旱情,累计降雨817mm,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梅雨不典型,天气晴热,土壤失墒快。入汛以来全市面平均雨量545mm,较常年同期偏少4成。其中8月12日至11月16日全市平均降雨量128.3mm,较常年同期偏少近6成。旱情从7月中旬开始显现,至11月中旬发展至最甚,持续少雨天气致使部分地区出现人饮困难和作物缺墒现象。

全区遭受不同程度旱灾,自7月持续高温无雨天气造成土地水分蒸发,土壤失墒严重,造成水稻、果木等农作物受旱。据统计,此次旱灾共造成全区2299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834公顷,成灾495公顷,绝收226.3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396.5万元。

2 洪涝灾害

叶集洪涝灾害频繁,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发生大的洪涝灾害7次(1954年、1986年、1991年、1998年、2003年、2007年、2020年)。

2020年入梅以来,叶集区共遭受2次洪涝灾害,据统计,2020年7月18日24h降雨225mm。截至7月26日0时,受灾人口57221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2793人,其中分散安置人口11912人,集中安置人口88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086.66公顷,其中成灾面积5669.99公顷,绝收面积550.66公顷;毁坏耕地面积56.13公顷;因灾死亡大牲畜15头;因灾死亡羊220只;倒塌房屋388间,严重损坏房屋123间,一般损坏房屋279间;直接经济损失37431.79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3325万元,工矿企业损失8967.89万元,基础设施损失6166万元,公益设施财产损失1116.9万元,家庭财产损失6677.5万元。

1.2  “十三五”主要成就

“十三五”以来,叶集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区水利系统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为指引,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深化水利改革,水利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为叶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截止“十三五”末,叶集区完成防洪减灾、农村水利、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水利管理与改革等工程,累计投资34355.644万元。其中,中小河治理工程3309.5万元;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4858.05万元;农村安全饮水及巩固提升工程12409.73万元,其中省级以上投资1516万元,年均投入303.2万元,地方配套10893.73万元,年均投入2178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12678.84万元;水土保持与环境综合治理工程75.72万元;水利信息化建设1000万元;节水型社会建设23.8万元。为叶集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叶集区“十三五”期间水利发展投资情况详见下表:

表1.2-1    叶集区“十三五”水利发展完成投资表

序号

工程项目类别

完成投资(万元)

总计

34355.64

1

中小河治理工程

3309.5

2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4858.05

3

农村安全饮水及巩固提升工程

12409.73

4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12678.84

5

水土保持与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75.72

6

水利信息化建设

1000

7

节水型社会建设

23.8

1.2.1  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叶集区继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批事关防洪保安的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区域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城市防洪方面,根据《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城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对于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规划水平年2030年,中心城区防洪标准按照50年一遇设防,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改造城区排灌站,提高防洪排涝能力。经过多年的水利治理,城区排涝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二是水利薄弱环节治理方面,实施重要支流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包括主要支流泉河汲河等中小河流,综合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有效保护叶集城区和沿线相关集镇,同时改善了河道及周边水生态环境。

叶集区西汲河治理工程综合治理长度15.08km,重点治理险工段9处,工程总投资3309.5万元。

三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十三五”期间,共完成35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4858.05万元,提高了防洪减灾和蓄水能力,保障供水安全。

1.2.2  农村水利建设进一步深入

“十三五”期间,叶集区大力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供水安全,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持续投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和巩固提升项目,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全面完成《叶集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既定目标,初步建立“水质安全、服务规范、管理有序、运行良好”的农村饮水保证体系。

“十三五”期间全区完成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和巩固提升工程总投资12409.73万元。

强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和农村饮水安全与提质增效工程建设。建成运行农村集中供水5处,其中管网延伸工程1处,规模以上供水工程4处,工程建成后日供水能力达到1.93万t/d。

全区6个乡镇、77个行政村(社区)22.48万农村人口(2.2万贫困人口)实现了农村自来水全覆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快了区域一体化供水发展,新增和巩固提升收益人口达13.4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2万人)。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区农村供水设施不断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不断升级,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和自来水普及率不断提高,基本建立了适宜全区区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

二是灌区建设方面,叶集全区均属淠史杭灌区的史河灌区,叶集区境内现状有效灌面28.9万亩,以淠史杭灌区渠系灌溉为主,辅以小型水库、塘坝。“十三五”期间,叶集区配套灌区节水改造项目顺利实施,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206。

三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农田水利工程,累计完成扩挖维修塘坝406口;沟渠整治工程中2016-2017年完成渠道整治28条,2018-2020年完成139.6km;重建或除险加固水闸7座;泵站更新改造79座。涉及涉及全区6个镇乡街77个村社,受益人口23万人以上。

“十三五”期间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资金12678.84万元,极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质量,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2.3  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十三五”期间,叶集区坚持节水优先,以水定需,量水而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适时启动一批骨干水源工程的建设,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增强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提高区域供水保证率。持续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发挥工程效益,“十三五”期间完成了35座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进一步降低水库病险率,有效保障农业灌溉、供水等需求。“十三五”期间完成的叶集区洪集镇水利站教育基地工程,完成投资额为23.8万元。

1.2.4  水生态环境修复进一步强化

“十三五”期间,叶集区以保护饮用水源地、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采用治理、修复与保护等多措并举,着力建设生态水利,修复水生态环境,保障水生态安全;加大城市水环境治理力度,着力改善城市水环境。水土保持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继续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期间完成六安市叶集区史河湾桥头环境整治与水土保持工程,工程投资75.72万元。

1.2.5  水利管理与改革进一步深化

“十三五”时期,按照深入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化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增强行业科学发展能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同步推进农村水价改革。

“十三五”期间初步建设全区统一的防洪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监测管理系统,完善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制度,建立防汛抗旱监督制度。制定和完善洪水防御方案与洪水调度方案,明确洪水调度管理权限和责任。修订完善各类抗旱预案和水量调度预案;加强水量调度管理,合理调整用水结构和用水规模,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努力保障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及时向社会发布雨情、水情、汛情、旱情等信息;以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和人口密集区为重点,完善灾害预警、响应和转移安置群众的应急管理机制。

“河长制”工作成效显著。制定了河道管理的相关管理办法,明确划分河道的管理事权;严格管控河湖岸线空间,基本完成区管辖河道管理保护范围划界确权;河长工作体系全面建立并延伸到村,河长制体系逐步完善;推行岸线开发利用与河道整治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岸线占用许可制度;建立“一河一档”,制定“一河一策”实施方案;探索建立河道采砂管理新模式,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严肃查处重大水事违法案件。

“十三五”期间,叶集区进一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强水利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管、水资源保护与节约管理、采砂管理以及水利工程管理等;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河长制落地生根,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一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根据区领导组统一安排部署,原叶集区水利中心及下属站所及时参入了机构改革,机构精简,规范管理程序,统一建立规章制度,人才队伍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二是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上级业务部门对重要水文监测站点进行了改造与调整,进一步完善水文监测站网,增加了重要河流、省(市、县)界、饮用水源地等监控断面;加强水文科学研究,开展了数学模型开发应用研究,完善叶集区水文数据库,逐步实现水文资源共享。

三是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为抓手,基本构建了联接省、市防指宽带传输网络平台,基本完成了覆盖叶集区所有乡镇的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建设,建立了区级与上级会商系统,实现了防汛实时视频会商。

四是涉水事务管理方面,在加快推进水利基础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和加强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工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三条红线”控制管理,严格用水总量控制;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成立了区砂石资源集中整治工作领导组及联合执法指挥部,建立打击盗采夜巡夜查机制,安排专人常态化巡查,目前史河叶集段全线禁采,史河干流河道内无采砂设备和机具,全面巩固禁采成果。

五是水利改革创新方面,出台了《叶集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建立了区、乡、村三级河长体系,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建立了河长制信息化平台。从见河长到见行动见成效,全区河湖面貌有了较大改观;近几年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面积1.5万亩,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在全区全面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1.2.6  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发生较大的水旱灾害,叶集区立足“防大汛,抗大旱”,为确保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万无一失,区水利局扎实做好全区水旱灾害防御准备工作。全面开展防汛和备汛工作,修订编制水旱灾害防御各项预案155册;加强防汛预警系统建设和维护,完成全区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任务,同时安装水情视频监控点;开展河道水库等防汛演练;针对防汛抗旱物资进行全面清点盘查,及时备足备齐防汛抢险物料,提高水旱灾害防御保障能力;加强汛期值班和应急处置,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全力开展抗旱保人饮保灌溉工作,密切关注雨情、墒情、农情,做好旱情监测预警及信息报送工作;。健全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做好气象灾害风险防控措施。

1.2.7  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做到廉政教育常态化、风险警示常态化,工程建设监管常态化,安全管理常态化,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加强,注重实干,把心思花在抓改革上,把精力用在促发展上,为人民群众干实事、干成事。

表1.2-2  “十三五”主要目标指标实现程度统计表

序号

项目

规划

指标

2020年底

备注

1

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

(损失占GDP比例,%)

(<1.0)

已实现

2

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

(<1.0)

已实现

3

用水总量控制(亿m3)

〔1.379〕

1.236

4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33

39.4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m3)

〔161〕

110

5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06

0.5206

6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80〕

92

7

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

〔85〕

90

8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

1.5

9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87〕

100

注:1、指标中带()为5年平均值,带〔〕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5年累计数。

2、2016成立六安市叶集区,完成功能区到行政区的转变,因此叶集区“十三五”期间水利规划指标参考六安市“十三五”水利规划指标一致。

1.3  存在问题

“十四五”是迈进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首个五年,“十四五”规划既要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又要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十四五”规划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面对水利发展的历史欠账及新时期的新要求,水利发展仍存在不足和短板。

1、防洪减灾体系存在薄弱环节,防洪保安能力仍需提高

近年来旱情、汛情将全区水利工程存在的短板全面暴露。史河、汲河等重要河道支流防洪排涝能力偏低;部分小水库尚未除险加固,少数已加固的小水库仍存在安全隐患;中小河流仅仅对重点地区、重点河段进行了加固,缺乏系统治理,整体防洪效益不能发挥;城镇防洪问题突出,城区城市防洪欠帐多、内部河湖水系不畅,城市排涝能力尚存在不足,低洼地带容易积水。

2、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节水工程建设有待加强

叶集区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2019年大旱暴露出的城乡供水水源性工程不足,现状水资源保证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尚有差距,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农业灌溉水利用率较低;城市用水节水意识不强、节水设施不足等现象,导致水资源总体利用效率和效益偏低;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有待完善,虽然水源有保障,但提灌泵站及渠系配套设施不健全。城市和工业用水日趋紧张,叶集区主城区尚未建应急设备用水源;农村饮用水源安全保障程度不高且供水水源单一,缺乏必要的备用水源和工程性蓄水措施,遭遇连续枯水期或特大干旱时,生活生产用水难以保障,供水保证率不高,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任重道远;应对持续干旱和特大干旱的能力脆弱。

3、农村水系治理滞后乡村建设,有待提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美好乡村建设快速发展,村村通道路及新式乡村建筑成为美好乡村新标志,但部分农村水系岸坡杂乱、乱填乱占、淤塞萎缩、水生态退化等造成农村人居环境不佳,农村水系治理滞后于乡村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要求不符,有待综合治理,整体提升。

4、水生态文明建设尚有差距,生态河湖建设任重道远

全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控制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任务艰巨;城镇化进程加快,又增加新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生产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审批率和验收率与国家和省厅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仍需加强;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保护压力,河湖水域往往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要,重点河道生态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区域发展面临着重大环境制约。恢复河湖水系沟通,扩大水体交换和水动力条件的治理任务艰巨,水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

5、水利信息化设施不足,智慧水利建设有待全面推进

水利信息化设施不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洪水预报精准度有待提高,工程调度规范化、科学化有待加强,应对极端灾害天气事件缺乏有效的手段。

6、行业监管能力薄弱亟待加强

一是水利行业监管制度体系尚未系统建立,水利行业监管能力和监管手段相对薄弱。

二是有效保护河湖水生态环境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河湖水域岸线利用与保护等统一高效的监管体制机制有待加强。

三是全社会节水意识普遍不强,用水效率依然偏低,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四是水利工程质量监管、验收管理、建设市场监管等仍需强化,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

五是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水土保持监测支撑能力有待提升。

六是洪水风险、水资源风险、水生态环境风险、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等风险管控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7、专业技术人员断层、专业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是全区大发展、大建设重要时间节点,水利发展日显重要,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区水利局及水利站水利人员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在未来几年存在年龄上断层,全区水利技术力量需进一步提升。目前在编在岗45人,单位80后同志仅为3人、90后仅为1人。

1.4  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迈进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首个五年,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新时代治水思路和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步入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叶集水利既面临着水利工程巩固提升的时代重任,更肩负着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叶集区坚定不移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

叶集区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将更加注重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增长、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统一。当前,叶集区水利发展虽然面临着不少的难点和困难,但也面临不少好的形势和机遇。

1.4.1  新时代治水思路,指明水利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式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系统的阐述了做好新时代水利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路径,就是指导新时代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

2016年4月习近平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山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美好,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2020年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绿色振兴战略,要求以水灾害防治、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为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绿色振兴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与保障。

1.4.2  生态建设新部署,描绘水利工作蓝图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就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水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将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安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确立了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战略部署,要求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补齐补强水利薄弱环节短板,大力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着力构建现代化水治理制度体系,全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

水利事关民生福祉和人类生存,与河湖生态环境状况息息相关。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施国家水网工程,推进重大生态系统修复、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等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4.3  布局高质量发展,明确水利发展新部署。

“十三五”期间,叶集行政体制彻底理顺,实现了从城镇到城市的历史跨越,完成了从功能区到行政区的质的转变,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69.2亿元,年均增长4.8%,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未来五年,全区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根据《六安市叶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叶集区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把握新机遇,有效应对新挑战。市委市政府“抓叶集、聚特色、塑产城”的战略举措明确了叶集高质量发展新方位。市委市政府充分考虑叶集在六安发展全局和合六经济走廊的发展定位,把建设皖豫边界特色城区作为六安市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将更多的优质资源向叶集倾斜,全面推进市区两级全方位对接、联动式发展。

《规划纲要》提出以防洪排涝和抗旱减灾为重点,抓实抓细水利薄弱环节和系统综合流域治理规划,有序推动水利工程建设水平提档升级,着力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建立齐抓共管长效机制,构建治水兴水管水新格局。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防洪治涝能力、城乡饮水安全、生态修复等方面做出了明确指示,支持叶集区美丽生态宜居水美乡村建设,为我区在“十四五”时期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也为“十四五”期间叶集区水利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总体思路

2.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聚焦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新老水问题,全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涉水事务监管,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加快建设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着力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为叶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2.2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江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把节水作为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性措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坚持人水和谐、均衡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约束和规范各类水事行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人口经济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相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市乡村,系统解决水问题,推进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水环境整体改善。

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控。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从注重事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建立水安全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有效应对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统筹利用价格、税费政策工具,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依法治水、管水、护水,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深化水利智慧化建设,构建系统完备的水治理制度体系。

2.3  规划思路

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从防洪除涝、供水保障、生态修复、信息化等方面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增强供水保障能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从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旱灾害防御等方面加强行业监管,全面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推动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水利改革发展瓶颈,服务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推动叶集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史河总干支渠及分支渠畅通、提水灌溉渠系及泵站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全面助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水美叶集,规划建设全域“水美乡村”。

以史河水环境治理为突破口,建设水系引领、临水发展、水城融合的现代化水美叶集。打造突出滨水生态绿城景观的“水美城区”。

2.4  规划目标

1、近期目标

到2025年,为叶集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全面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涉水事务监管能力显著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具体发展目标如下:

(1)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全面提升

叶集区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建制镇20年一遇;史河干流城区段保护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主要支流、中小河流达到20年一遇。叶集区城区排涝标准20年一遇,重要建制镇20年一遇,面上排涝能力5~10年一遇。5级及以上江河堤防达标率75%,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

(2)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明显增强,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用水效益明显提高,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国家节水行动,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5%、10%。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保持100%。

(3)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

完善和提升城乡一体化、区域规模化为主体的供水工程体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分区域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基本完成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田间灌排渠系配套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到2025年,进一步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有效灌溉面积达到耕地面积70%;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

(4)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叶集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主要集中在区内的丘岗地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程度表现为中、轻度,针对叶集区境内水土流失特点,全面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加大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力度,着力打造生态小流域。

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整治区内坡耕地,25º以上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河网的整治及护岸工程建设,疏浚河道,防止河岸坍塌;结合城市化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区;健全水土保持监管制度,加强水土保持管理。

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遏制,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到202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km2,实施水源涵养及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基本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5)涉水事务监管能力显著提升

水文水资源、河湖生态、水土流失、水灾害等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水利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河长制深入推进,河湖管护责任基本落实,河湖面貌显著改善,主要河湖水域岸线得到有效管控,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达80%。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体系逐步完善,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得到全面监管。大中型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全覆盖,水工程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水利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

(6)行业能力建设加强

加强水利信息化工作,完善水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水旱灾害预警、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大水利前期工作投入,加强专题研究,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基层水利实用人才培养培训,争取全区水利人才队伍及专业技能人才的建设有显著的提升。

表2.4-1   叶集区“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指标表

目标领域

序号

主要指标

规划目标

备注

水旱灾害防御

1

江河堤防达标率(%)

75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2

用水总量控制(亿m3)

1.34

3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15

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10

4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35

5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100

水生态保护

6

水土保持率(%)

>87

涉水事务

监管

7

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

>80

2、远期目标

到2035年,全区水安全保障能力跃升,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和宜居水环境目标全面实现,建成水利现代化体系。实现健康的河湖生态系统和完善的社会服务功能相统一,达到人与水和谐相处的新局面,提高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2.5  总体布局

叶集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规划实施防洪排涝减灾、水资源保障、农村水利、水生态保护、水利信息化、水利管理与改革等工程。

(1)防洪排涝工程

紧紧围绕完善防洪保安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区域防洪减灾能力,补齐水利工程短板的总体思路,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实施史河(叶集区段)、汲河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快泉河、沣河主流及支流的综合治理,补齐水库涵闸等工程短板。

(2)水资源保障工程

围绕全区水资源条件,实施水资源保障提升工程,开展叶集区彭州水库等备用水源地建设、规划新建日供水能力8-10万立方米的规模水厂,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等。

(3)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工程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农村饮水、灌区建设等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工程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农村水利设施保障,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为美好乡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提供水利保障。

(4)水生态环境工程

根据新时代治水主要矛盾的客体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转化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提升水生态环境是服务城市发展、增强居民获得感的重要工程,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开展水土保持及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等,加强水系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水源涵养等综合整治,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河湖。

(5)水利信息化工程

完善水利信息化网络,建设水文测报、气象预报、水情预演等智慧系统,建设河湖、水库、涵闸、泵站等重要设施防汛调度系统,防灾抗灾现场视频指挥系统等智慧水利系统;推进水旱灾害防御、河湖空间管控、水利工程调度、河长制管理等智慧水利建设。


3  补齐短板,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3.1  系统治理,综合施策,补防洪除涝短板

规划进一步推进史河、汲河、泉河、沣河等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构建以堤(岸)为基础,中小型水库为支撑,配套河道整治、易涝区建设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

规划“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提升工程体系,增强供水保障能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中小河流系统治理、易涝地区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补齐防洪除涝工程短板,进一步完善区域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3.1.1  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

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推进、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强化城市防洪排涝与流域、区域防洪体系统筹协调,科学确定防洪保护范围、防洪标准和排涝规模。统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将生态保护修复和城市开发建设有机结合,提升自然蓄水排水能力。

统筹城市水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系统化全域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统筹城市防洪和排涝工作,加快建设和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体系。重点对近年来内涝灾害严重的城镇易涝区段进行整治,完善堤防、水闸、泵站等水利设施,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专栏1           城市防洪除涝减灾工程

★ 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1、沿岗河上游截流工程,下游河道断面改造提升、疏浚,拆除新建阻水桥梁等工程;2、新建孙家沟、五里拐和卡子桥排涝站。工程总投资5.5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5.5亿元。

★ 叶集城区洼地治理工程

疏浚马道河、沿岗河、二道河、西小河和卡子桥河,对城区街道段、弯道迎流顶冲段新建砼护坡。城区河道综合治理长度25km。重建建设年代较早、标准低、阻水较严重的桥梁19座。工程总投资3.5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3.5亿元。

★ 叶集区开发区排涝提升工程

构建开发区地面、地下排水网络,通过地下工程措施将雨水排至史河。工程总投资1.2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1.2亿元。

3.1.2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

根据近几年发生的较大的洪涝灾害情况,中小河流防洪问题突出,适当安排因社会经济发展亟需提高防洪标准的中小河流城镇河段治理,解决中小河流城镇河段防洪不达标、近年洪涝灾害频发、河堤损毁等问题。

在上一轮中小河流治理基础上,规划“十四五”期间继续开展一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进一步补齐叶集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短板,全面提升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形成较为完备的防洪工程体系。

规划涉及史河、西汲河、泉河、沣河等流域共4条中小河流,治理河道总长81.96km,其中史河及其支流治理段19.8km;西汲河(姚李镇和洪集镇段)及其支流治理段37.16k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堤防加高加固、河道清淤清障、岸坡护砌、穿堤建筑物及其它建筑物等。

专栏2        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 史河(叶集段)防洪治理提升工程

史河叶集境内从上洲子到沈家沟桥,全长11.6km。规划对11.6km史河大堤(叶集段)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加固马道河右岸堤防,形成城区50年一遇防洪圈,新建沪陕高速下游拦砂坝,支流治理等。工程总投资2.5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2.5亿元。

★ 叶集区西汲河(姚李镇段)治理工程

对西汲河(姚李镇段)干流及支流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包括干流15.6km、支流漫流河、头道河等堤防加固,干流达到50年一遇、支流20年一遇防洪标准。工程总投资1.94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1.94亿元。

★ 叶集区西汲河(洪集镇段)治理工程

对西汲河(洪集镇段)干流及支流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包括干流16.5km,支流中河、二道河、头道河、油坊河堤防加固,新建排水泵站,干流达到50年一遇、支流20年一遇防洪标准。工程总投资2.06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2.06亿元。

3.1.3  推进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继续实施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全面完成中小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

叶集区小型水库大多始建于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先天不足、建设标准低、老化失修,工程病险问题较为突出。1998年以来,已先后实施多轮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但尚未安排实施的小型水库仍存在防洪安全隐患,较为普遍的问题主要是:水库泄洪及放水建筑物结构安全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管理设施进一步完善等。

规划“十四五”期间对叶集区对友谊水库、关塘水库等全区2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闸除险加固建设主要为:老鼠尾巴泄洪闸、桂堰节制闸、黄浅子节制闸、栗园节制闸等中小型水闸建设。

专栏3          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 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规划除险加固水库25座,工程投资0.48亿元;除险加固水闸工程投资0.71亿元;工程总投资1.19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1.19亿元。

3.2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补供水保障短板

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思路,围绕农业、工业和城镇等重点领域,不断强化节水减排增效,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规划推进一批水源工程建设和灌区建设工程,同时大力实施区域供水规模化,形成“以单一水源工程为点、以连片灌区工程为面,农村居民供水工程区域规模化”的供水保障总体布局。规划“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彭洲水库工程建设,建设一批小型水库、提水泵站等水源工程;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及现代化改造;大力实施区域供水规模化工程,补齐供水保障工程短板,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全面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安全。

3.2.1  推进水源工程建设

叶集城区供水由处于区南侧的金寨县梅山水厂供水。梅山水厂隶属于金寨县梅山自来水公司。根据《六安市叶集区给水专业规划(2016-2030)》,2020年水平年,金寨水厂供叶集总水量为40000m3/d,2030年水平年,金寨水厂供叶集总水量为60000m3/d,供水对象为叶集主城区及周边村庄。梅山水厂向叶集城区供水距离远,为防止水厂因故障短期内无法及时供水带来的损失,规划建设彭洲水库紧急备用水源地,用于叶集区短期供水。

表3.2-1     叶集区新建小型水库工程统计表

序号

水库名称

所在位置

主要功能

补水水源

总库容

(万m3)

备注

1

彭洲水库

叶集区

供水

史河干流及干渠水

300

备用水源地

2

和平水库

叶集区

防洪、灌溉

78.69

专栏4               水源重点工程

★ 新建水库工程

彭洲水库规划建于叶集区南部彭洲村,水库水面面积约97.0万m2,水库堤顶高程定为57.5m,水库底高程为53.0m,水库正常蓄水位为56.0m,水库死水位为53.5m,水库兴利库容257万m3,水库总库容300.0万m3,设计年供水量1900万m3,计划工程总投资1.0亿元。配套彭州水库史河干流提水工程1座,设计引水流量5m3/s,设计年供水量1900万m3,主要用于叶集区工业、生活用水需要,工程总投资1.50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1.5亿元。

和平水库是一座以防洪水灌溉为主,景观建设为辅的小(2)型水库。水库总库容78.69万m3;死库容4.71万m3;正常水位相应库容61.11万m3,工程总投资0.05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0.05亿元。

3.2.2  推进灌区建设

2020年4月,水利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2021~2022年全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工程体系建设、管理体系建设和生态体系建设,重点解决灌区工程完好率低、设施不配套、计量不完善等问题,提升灌区管理水平,提高灌区供水效率和效益,实现中型灌区“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总目标。

改造方式为灌区整体性改造,实施期2年。改造完成后,灌区灌溉保证率应达到设计以上水平,骨干灌排设施完好率达到90%以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5以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实施。

根据通知要求,叶集区以节水配套改造为中心,以增加综合效益为目的,恢复和改善灌区灌溉面积,新建和改造灌区水源工程,对灌区输配水骨干工程进行防渗节水改造和恢复重建,对渠系建筑物进行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以充分发挥灌溉效益,为脱贫致富服务。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现代农业建设要求,本次规划拟于“十四五”期间完成叶集区江淮果岭灌区灌区建设;对下骆山支渠灌区、姚李支渠灌区、胜天支渠灌区等灌区续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及现代化改造;实施全区高效节水灌溉,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农田灌溉水保证率。大力实施区域供水规模化工程,补齐供水保障工程短板,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全面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安全。

专栏5               灌区建设工程

★ 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主要针对全区主要的灌溉支渠渠系进行清淤整治、护砌、塘坝改扩建、配套加固及节水改造,新建改建提水泵站等,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

“十四五”期间主要对下骆山支渠、姚李支渠、胜天支渠等渠道实施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其中:

下骆山支渠改造渠道总长19.0km,设计灌溉面积1.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8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13万亩,工程总投资0.38亿元。

姚李支渠改造渠道长度17.7km,设计灌溉面积0.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1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08万亩,工程总投资0.36亿元。

胜天支渠改造渠道长度16.5km,设计灌溉面积1.5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8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30万亩。工程总投资0.33亿元。

红星支渠改造渠道长度27.2km,设计灌溉面积5.1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5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54万亩。工程总投资0.68亿元。

双塘支渠改造渠道长度18.4km,设计灌溉面积2.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40万亩。工程总投资0.45亿元。

东风水库灌区改造渠道长度16.0km,设计灌溉面积1.1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3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18万亩。工程总投资0.25亿元。

黄浅子河灌区改造渠道长度8.8km,设计灌溉面积1.6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1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22万亩。工程总投资0.35亿元。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设计渠道总长度为123.6km,设计灌溉面积14.02万亩。工程总投资2.80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2.80亿元。

★ 叶集区江淮分水岭节水型智慧灌区工程--叶集区江淮果岭灌区项目

改扩建平岗岭、姚岭、武昌等一级、二级电灌站,对八五、七五、武昌等支渠进行加固、维修,在果岭附近新建、重建当家塘,对果岭进行喷滴灌方式供水,建立起“渠系延伸、长藤结瓜”节水智慧型灌区,新建小水库用以季节性储水。工程总投资2.5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2.5亿元。

★ 泵站改造提升工程

更新改造长岗一、二级提水泵站、下骆山水轮泵站、林店电管站、平岗电灌站,恢复和提高孙岗乡、姚李镇、三元镇、平岗街道办等相关乡镇泵站灌溉效益,总设计提水能力17.07m3/s,总装机3125kW,发展或恢复灌溉面积14.14万亩。工程总投资0.3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0.3亿元。

★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

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灌区骨干灌排工程和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全面落实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夯实农业水价改革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调整方案,确保农业水价收入能满足正常运行维护标准。建立健全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进一步拉大特种用水与非居民用水的价差、通过水价完成水资源宏观调配,提高超采区地下水价,合理制定再生水价格。

“十四五”期间全区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计划实施面积为27.4万亩。主要涉及乡镇为姚李镇、洪集镇、三元镇、孙岗乡等(年均计划实施5.5万亩)。工程总投资4.5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4.5亿元。

3.2.3  构建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

综合考虑叶集区社会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以及农村居民供水工程发展方向等,规划实施区域供水规模化,充分利用梅山水库等骨干水源、规模化水厂及现有的供水设施和输配水管路管网,对现有水厂输配水管网改造、延伸,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等,提升区域内规模化供水水平,向周围农村和乡镇延伸,全面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专栏6            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

★ 叶集区新建水厂项目

规划从梅山水库提水新建dn1000输水管道、新建日供水能力8-10万立方米的规模水厂,实现城乡一体化经营管理。工程总投资5.0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5.0亿元。

★ 叶集区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

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网延伸孙岗至洪集镇项目,实施DN600主管道续建联通工程,新建加药加压站一座;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网延伸姚李镇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主管网延伸,新建加压加药站、厂区等工程。工程总投资2.02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2.02亿元。

3.2.4  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近年来,六安市委、市政府以及叶集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

围绕农业、工业和城镇等重点领域,不断强化节水减排增效,加强重点领域节水。按照“严管控、抓重点、建机制”的思路,大力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通过节水载体建设,推进农业、工业等重点领域节水,推动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专栏7              节水型社会建设

★ 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

开展“节水中国行”、“节水·在路上”、“人人节水行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建设多层级水情教育基地、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节水能力建设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监控中心、通信网络、终端设备等。总投资0.10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0.10亿元。

3.3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补生态修复短板

构建河湖水生态保护格局,加强史河(叶集区段)、史河总干渠等重点水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加快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加大史河(叶集区段)中下游保护和治理力度,积极推进油坊河、头道河、二道河等河道支流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实施重点区域水土保持及小流域综合治理。

规划“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汲河流域(叶集区段)综合治理工程,依托现有防洪排涝水利工程体系和区域水资源配置体系,通过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水系综合治理,补齐生态修复工程短板,恢复区域水动力条件,促进河湖水生态和水环境修复工作。

3.3.1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坚持以保护为主、修复为辅的原则,按照“重保护,促修复”的思路,加大水生态保护力度,加强水生态修复措施。开展示范幸福河湖创建,对部分河湖水域岸线进行集中综合整治,配合实施全市河湖及水利工程普查,建立基础数据库搭建河湖及水利工程信息化监管平台,对区内饮用水源地进行保护,促进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通过对河湖沟渠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恢复河湖沟渠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宜居水环境为目的,采取河湖清障、清淤疏浚、生态护坡、水源涵养,以及污染源控制、河湖管理等系统治理措施,解决存在的淤塞萎缩、水生态退化等问题,恢复河湖功能,逐步解决水生态回流问题,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水美乡村,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达到持续的协调统一。

专栏8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 示范幸福河湖创建项目

根据要求每年度实施一条省级示范幸福河湖建设,打造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省级示范河湖,争创全国示范河湖,工程总投资0.35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0.35亿元。

★ 河湖岸线整治项目

对部分河湖水域岸线进行集中整治,主要对河湖迎水侧及水域范围内阻碍行洪的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树木、垃圾等“四乱”问题进行清理整治对河道内的田地实施退田还河还湖,对卡脖子河流段、断头河段进行扩挖疏通,对河湖沿线进行绿化等,提高河湖行洪能力,实现幸福河湖目标,工程投资0.25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0.25亿元。

3.3.2  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程

按照乡村振兴要求,从保障农村水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对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面临了新的形势。河湖淤塞萎缩,水体污染、生态退化还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区域存在,特别是城市附近的农村区域、城乡接合部区域较为严重。

针对农村水系存在的问题,结合乡村河流特点,以区域流域水系为单元、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通过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多种措施,开展叶集区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使农村河湖生态、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基本功能得到恢复,为打造幸福河湖奠定基础。

加快推进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作,为促进农村绿色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专栏9      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程

★ 叶集区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程

开展农村生态建设,保护田林自然风貌,疏竣河塘沟渠,保护农村自然湿地,保持水体洁净,修复村庄水系水景,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对全区农村沟塘河渠水系进行综合整治,主要对沟渠进行生态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加固修复水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换、拦水堰等工程。工程总投资3.0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3.0亿元。

3.3.3  水土保持及小流域治理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工程建设应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全面做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水系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建立面源污染控制、人为水土流失防治等管理制度,加强相关监测评价等。

结合当地实际,紧紧围绕改善水环境、保土蓄水两大主题,坚持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有机结合,治理与开发结合,拦蓄灌排节综合治理的新理念,达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目的。

“十四五”期间,继续实施叶集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流域为单元,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治理面积60km2。优先治理水土流失严重的源头地区和荒丘、荒岗区,同时要做好其它重要生境的水土保持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断提升源头地区水源涵养和生态维护等水土保持功能,强化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因地制宜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专栏10        水土保持及小流域治理工程

★ 叶集区水土保持及小流域治理工程

以流域为单元,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断提升源头地区水源涵养和生态维护等水土保持功能,强化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因地制宜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初步建成与叶集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分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重点防治区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进一步趋向好转,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对费老庄小流域、何老庄小流域、胡大湾小流域、李小圩小流域、枣树嘴小流域及李新楼小流域等6条小流域适时启动建设任务。

“十四五”期间综合治理面积60km2,工程总投资0.58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0.58亿元

3.4  完善网络,提升能力,补信息化建设短板

结合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等,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加快推进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大中小微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和水利数据中心等应用系统建设,提高水利综合决策和管理能力;完成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大中型灌区的取水计量设施和在线实时监测体系;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水利信息网络安全建设,构建安全可控的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

全面提升信息感知能力  建立堤防、水闸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水库大坝基础信息数据库,全面提升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等监测感知能力。

加强水利数据整合共享和分析应用  加快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建立水库大坝基础信息动态更新机制,推进工程基础信息动态更新,进一步推进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提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加强政务内网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推动业务协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全面提高办公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专栏11    河湖及水利工程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

★ 河湖及水利工程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

小型水库水文监测预警设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设施;省界水文站、潮位(流)站、重点城市防洪排涝水文监测设施;水质自动监测站、高分辨区域面雨量自动监测设施;水库沉降、变形监测设施等。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水利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构建基础大平台、建立水利大数据、整合应用大系统、建设网络大安全。

建设水资源节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监控中心、通信网络、终端设备、供水信息系统、水库监测设施建设等。工程总投资0.3亿元,估算“十四五”总投资0.3亿元。


4  强化监督,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

4.1  完善监管管理体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完善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完善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旱灾害防御等重点领域督查与责任追究制度,压实各级地方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监督职能,构建综合监督与专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水利综合监督平台,开展监督队伍建设,探索建立重点督查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水利监管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水利监督相关政策,加快形成政府统领、行业主抓、社会协同的强监管格局。

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坚持立改废并举,推进监管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强监管相关配套政策,加快健全监督制度体系;制定完善水资源监管标准,明确监管指标;建立健全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制度。

4.2  强化河湖监管,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明确河湖管理范围和用途。全面完成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建立界线清晰、权责落实的河湖管理与保护体系。为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用途管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立国土开发保护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对具备条件的,可将河湖管理范围划界、确权同步实施;管理范围土地使用权属有争议的,可先划界,再依法依规逐步确定土地使用权属。

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用途管控。全面完成主要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湖泊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依法划定河湖水域岸线功能分区,制定河湖岸线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河湖水域岸线准入制度,制定差异化的保护目标及用途管制要求;实行河湖水域岸线用途转用许可制度,制定河湖岸线管控办法,强化指标约束,严格用途管制,规范河湖岸线开发秩序。

加强河湖采砂监管。制定完善采砂行政许可管理办法,探索建立河湖采砂长效管理机制;编制流域主要河湖采砂管理规划,科学划定禁采区、保留区、可采区,明确禁采期和可采期,为河湖采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河湖采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宣传计划,逐步改善执法环境,建立科学、有序、有偿的采砂管理秩序。

强化河长履职尽责。以河长制为抓手,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完善各级河长办工作机制,督促各级河长和各级责任单位履职尽责;压实各级河长主体责任,协调调度各方科学施策、系统治理,统筹解决水域岸线管控、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问题。

加大河湖监督执法力度。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坚决清理制止各类违法活动,加大河湖监督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监管能力,建立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推进河湖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实时监控和动态监管。

4.3  强化水资源监管,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合理分水。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原则,不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和规模,坚决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同时加强相关研究工作,在保证生态流量的前提下做好水量分配,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用水总量管理,实现叶集区用水总量可控,发展用水有保障,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

管住用水。加强对“取、用、耗、排”各环节动态监管,倒逼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强化用水总量监管,严格按照分水规模进行取水许可,对达到和超过用水总量指标的严格限批,并探索将取水口监管纳入河长巡河监管督导;深化重大规划和产业布局的水资源论证工作,从规划决策的源头落实以水定需。

加强节水。始终把节水优先贯穿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生产全过程,探索建立节水标准定额管理体系;将节水评价作为水利规划、项目建设、区域水资源论证评估等审批前置刚性约束,从源头上把好节水用水关;加强宣传引导,引领全社会形成节水、惜水、爱水的良好风尚。

4.4  强化水利工程监管,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监管。强化质量监管,压实水利工程参建各方主体的工程质量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责任制,健全企业负责、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强化验收管理,加强对水利工程验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落实验收工作计划和相关责任,保证验收工作质量;深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增强项目法人履职能力,完善建设监理制,更好发挥监理作用,完善招标投标制,加强标后履约监管。

强化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进一步增强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和普遍适用性;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加强不良行为信息归集、共享和全面公开,强化联合惩戒措施,严厉打击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

加大水利工程安全规范运行监管。推进水利工程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抓好已建工程安全规范运行,开展工程管理现代化试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大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水利工程设备安全生产运行、周边灾害监测设施、安全运行风险防范等方面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4.5  加强水土保持监管,提升水土保持管理水平

加强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对重点生产建设项目,在施工高峰期等定期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以监督促整改,取土、采石、弃土、弃渣等选址要充分考虑水土保持因素,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严禁乱采乱弃现象发生;加大对全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内采石场、取土场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生产范围,对即将或已废弃区域,要求生产建设单位采取复耕或复绿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强化水土保持行业监管。定期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人员培训与考核,逐步配备完善各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队伍,提高监督执法的质量和效率;完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测、监理等资质的社会化管理,实现水土保持设计、咨询、监测、评估等技术服务全面市场化运作,确保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有效竞争市场;制定水土保持宣传方案,做好宣传选题选材,完善宣传顶层设计,关注社会热点,提升宣传效果,强化日常业务宣传。

提升水土保持监测支撑能力。依托现有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立和完善叶集区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体系、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信息传输和发布体系,同时建设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共享平台,会同自然资源、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建立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场、地表土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全区水土保持信息化快速发展,强化全区水土保持监测支撑能力建设,并使水土保持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4.6  强化水安全风险管控,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洪水风险管控。充分认识洪水管理理念已经从“事件性洪水应对”逐步向“洪水风险管理”转变,采用“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洪水风险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防灾移民、洪水风险图编制与应用、精准预报预警、水管工程联合调度、防洪工程体系完善及质量达标等方面研究;同时,探索洪水资源化利用,实现“削峰补枯”,综合治理洪水,降低洪水风险。

加强水资源风险管控。完善水资源风险防控的政府协调应对机制,提高区域水资源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风险防控,形成全社会共同防控水资源风险的合力;完善社会分担机制,建立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提高全社会共担风险的能力;完善水资源风险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提升水资源风险事件应急和救援能力,加强水资源风险应急后评估。

加强水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明确水污染风险防范重点名录与重点区域,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类型水污染风险以及重点水生态风险隐患防范,强化水生态环境风险源防控,建立并完善水生态风险前端监管体系;完善水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技术支撑体系,针对水生态环境风险管控的重大技术问题,加强前期工作,加大研发投入,用科技创新积极应对水生态环境风险。

加强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管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推动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管控、关口前移,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开展水利工程危险源辨识,科学评定风险等级,实施分级风险管控、动态风险管控,并强化风险公告警示,着力构建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同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分级分类实施监管,并强化风险信息管理,健全水行政主管部门安全风险监管机制。


5  改革创新,激发水利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5.1  提高依法治水管水水平

在全区水利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保障各项涉水重大决策、决定合法合规。加大法治监管力度,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加强水利法治宣传,推动将水法律法规普法宣传融入依法治水管水的全过程和各环节。重视水利政策研究,切实提高政策研究服务于水利决策和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政策研究成果对水利决策和管理的基础支撑作用,切实提高依法治水管水水平,推进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5.2  深入推进价税改革

深入推进水资源税改革。继续推进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征收政策,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加强水价与水资源关系的公众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

全面深化水价改革。逐步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它行业的水价差价;继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农业水费补贴机制,完善和健全农业水价制度,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积极稳妥推进水权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加快推进重要支流、重点区域的水量分配方案制定,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生活、生态等用水类型,初步建立水资源使用权管理制度;探索实行政府有偿出让水资源使用权,有序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工作,逐步建立水权交易制度体系。

5.3  深入推进产权改革

全面推动水利工程划界。坚持依法依规、重点突出、先易后难、因地制宜、分级负责等原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依法划定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明确管理界线,设立界桩等保护标志,管理范围内土地界线与权属清晰的,要及时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同时按照节约利用土地、符合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实际的要求,尊重历史、考虑现实,实事求是确定划界原则和标准,妥善处理水利工程确权划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进建立范围明确、权属清晰、责任落实的水利工程管理保护责任体系。

深化小型水利工程改革。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结合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要求,进一步深化县级及以下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全面落实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界定工作,向明晰产权的工程所有者颁发产权证书,载明工程功能、管理与保护范围、产权所有者及其权利与义务、有效期等基本信息,彻底扭转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局面,建立适应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5.4  深入推进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争取公共财政加大水利投入力度,逐年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推动完善政府性水利基金政策,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为大规模水利建设提供重要资金保障。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逐步扩展与优化公共财政为主途径的基础上,激励金融机构扩大水利信贷经费规模,加强对经营性水利项目贷款力度,加快经营性水利投融资进度;要贯彻执行财政贴息制度,对具有大型公益性的水利施工项目,提供财政全额担保与贴息支持;改革水利工程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各种融资形式,扩展小型水利以及渠塘产权抵押借款。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治理。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扩展社会资本投入,盘活优质资源,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5.5  强化节水政策引导

强化水效标识和节水产品认证制度实施力度,将会推动节水产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以及整个行业加速升级;同时,加大对节水产业税收优惠力度,对节能服务公司及农村供水企业暂免征收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对于强化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节水型企业建设、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用水产品水效标识管理等节水政策引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创造更好的节水经济效应,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5.6  加强创新引领

加快推进人才创新发展。加大高层次和紧缺型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重点抓好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引导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水利事业发展实践。制定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健全水利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着力培养水利创新领军人才。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完善水利人才到基层服务的政策措施,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

加强重大科技问题研究。组织开展重大水利科技项目研究,推进全区水利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加强水利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组织开展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加强基础实验室、试验站建设,加强水利实用型技术研发,建设水利科技示范基地和专项设施,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加大水利“放管服”。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积极推进投资审批项目改革,优化报建项目审批流程。继续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分级决策、分级审批、分级负责的制度。大力推进部门联合审批、网上审批等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创新监管方式方法,进一步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整合抽查事项和流程。推进“互联网+水利政务服务”,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6  投资规模匡算

根据叶集区“十四五”期间水利发展的目标与建设任务,”十四五”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资共分为防洪提升、节水和水资源配置、水生态环境修复、水利信息化四大类。

根据全区水利发展情况,叶集区“十四五”水利规划总投资测算为41.14亿元,其中防洪提升工程17.89亿元,占43.49%;节水和水资源配置工程18.77亿元,占45.62%;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4.18亿元,占10.16%;水利信息化工程0.3亿元,占0.73%。

叶集区“十四五”水利投资规模的估算,主要依据中央、省级和地方水利建设投资规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财政收入、投融资情况,分析未来可能增加的投资渠道及可能采取的投融资政策,参考在建工程、当前物价水平等多种情况,经综合分析后进行测算。投资匡算汇总见下表。

表6.1-1   叶集区“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投资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十四五总投资

(亿元)

备注

投资总计

41.14

防洪提升工程

17.89

1

城区防洪排涝治理工程

10.20

2

中小河流治理

6.50

3

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1.19

节水和水资源配置工程

18.77

1

水源工程

1.55

2

提水工程

0.30

3

灌区建设工程

5.30

4

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

11.52

5

节水型社会建设

0.10

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4.18

1

幸福示范河湖和河湖岸线整治工程

0.60

2

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3.00

3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0.58

水利信息化建设

0.30

1

河湖及水利工程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项目

0.30


7  保障措施

7.1  坚持政府主导,落实工作责任

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要把水利发展纳入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体系、督查体系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实行防汛抗旱、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河道采砂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分解落实规划目标和任务,明确重点项目推进责任主体,制定推进计划,重点抓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落实,确保重点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

7.2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建设需求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积极使用政策性金融贷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建立完善分级负责、分级投入机制,落实国家重点项目配套资金,立项实施一批事关区域经济发展、国计民生的地方重点项目。建立水利投入和政策扶持的监督考评机制,加大对水利投入和政策扶持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执行力和落实力。

7.3  加强前期工作,深化项目论证

建立和完善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相统一,水利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及其它行业规划相衔接,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操作性强的水利规划体系。进一步加强前期工作,落实节水评价要求,建立完善前期工作责任制;加大协调力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前期经费筹措机制,落实前期工作经费;保证前期工作进度、深度和质量,推动项目早日落地。

7.4  加强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参与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持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充分利用会议、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大力宣传水利规划及水利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巨大作用;加大力度宣传雨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要加强水利规划和水利建设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引导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使水利工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

水利建设服务于群众,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为水利顺利发展提供群众基础。营造有效的群众参与机制。要把群众想法和困难那个贯穿到水利建设中,监理公开透明、群众参与、公正廉洁的管理机制。加强水利建设的宣传和引导,提高群众对水利建设的认识、关心。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听取群众意见,满足群众意愿,解决群众困难,以提高水利规划的社会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群众对水利规划应当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尊重专家意见,提高水利规划的专业水平。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水利规划实施,使规划实施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果。

政府、市场和群众在水利发展中缺一不可。建立政府领导、市场参与、群众支持科学化综合管理模式。水是公共产品,水利建设项目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通过政府制定计划、法规或采取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对水这一公共产品的供给进行干预、调整和管理,以达到保持供需平衡、维护经济稳定的目的。市场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实现水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切实处理好水利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干部和群众双重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和发挥,做起工作来才“事半功倍”。

7.5  强化项目监督,加强廉政建设

叶集区人民政府把水利管理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体系、督查体系和考核体系。同时加强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各个环节的组织领导,明确各级政府的水利建设和管理规划的实施责任,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矛盾和问题,实行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管、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

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切实落实水利建设投资、项目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土地预审、移民安置等职责,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切实落实水利主管部门监管责任、项目法人主体责任和参建单位合同责任,建立事权清晰、权责统一、规范高效的质量安全监管体制,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质量和安全责任,进一步强化水利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范,严格依法履职,确保工程、资金、干部、生产“四个安全”。加强规划的宣传与引导,增加透明度,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水利规划实施,推动水利事业发展。


附表

附表1:“十四五”规划水利工程项目投资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总投资

(万元)

备注

投资合计

411400

防洪除涝减灾项目

102000

1

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55000

已列入省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

2

叶集城区洼地治理工程

35000

已列入市级洼地治理项目

3

叶集区开发区排涝提升工程

12000

200km2以上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65000

1

史河(叶集段)防洪治理提升工程

25000

已纳入六安市灾后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

叶集区西汲河(姚李镇段)治理工程

19400

3

叶集区西汲河(洪集镇段)治理工程

20600

灌溉供水项目

186700

1

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28000

2

叶集区江淮分水岭节水型智慧灌区工程--叶集区江淮果岭灌区项目

25000

已纳入六安市灾后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六安市江淮分水岭节水型智慧灌区工程

3

泵站改造提升工程

3000

4

彭州水库备用水源地建设

15000

5

和平水库工程

500

6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

45000

7

叶集区新建水厂项目

50000

8

金叶供水城乡一体化饮水项目工程

20200

已纳入六安市灾后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11900

1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4800

2

水闸除险加固

7100

水资源建设项目

1000

1

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

1000

已纳入六安市灾后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11800

1

示范幸福河湖创建项目

3500

已纳入六安市灾后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

河湖岸线整治项目

2500

3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5800

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30000

1

叶集区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建设项目

30000

水利信息化建设

3000

1

河湖及水利工程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项目

3000

已纳入六安市灾后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附表2:“十四五”规划水利工程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起止年限

总投资

(万元)

备注

投资合计

411400

防洪除涝减灾项目

102000

1

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史河街道、平岗街道

1、沿岗河上游截流工程,下游河道断面改造提升、疏浚,拆除新建阻水桥梁等工程;

2、新建孙家沟、五里拐和卡子桥排涝站。

2022-2024

55000

已列入省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

2

叶集城区洼地治理工程

史河街道办事处

疏浚马道河、沿岗河、二道河、西小河和卡子桥河,对城区街道段、弯道迎流顶冲段新建砼护坡。城区河道综合治理长度25km。重建建设年代较早、标准低、阻水较严重的桥梁19座。

2022-2024

35000

已列入市级洼地治理项目

3

叶集区开发区排涝提升工程

开发区及孙岗乡部分片

构建开发区地面、地下排水网络,通过地下工程措施将雨水排至史河。

2021-2022

12000

200km2以上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65000

1

史河(叶集段)防洪治理提升工程

史河街道办事处

对11.6km史河大堤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提标,加固马道河右岸堤防,形成城区50年一遇防洪圈,新建沪陕高速下游拦砂坝,支流治理等。

2022-2024

25000

已纳入六安市灾后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

叶集区西汲河(姚李镇段)治理工程

姚李镇

对西汲河(姚李镇段)干流及支流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包括干流15.6km、支流漫流河、头道河等堤防加固,干流达到50年一遇、支流20年一遇防洪标准。

2022-2024

19400

3

叶集区西汲河(洪集镇段)治理工程

洪集镇

对西汲河(洪集镇段)干流及支流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包括干流16.5km,支流中河、二道河、头道河、油坊河堤防加固,新建排水泵站,干流达到50年一遇、支流20年一遇防洪标准。

2022-2024

20600

灌溉供水项目

186700

1

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全区

主要对下骆山支渠、姚李支渠、胜天支渠等渠道实施续建配套工程建设。

其中:下骆山支渠改造渠道总长19.0km,设计灌溉面积1.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8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13万亩;姚李支渠改造渠道长17.7km,设计灌溉面积0.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1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08万亩;胜天支渠改造渠道长16.5km,设计灌溉面积1.5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8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30万亩;红星支渠改造渠道长27.2km,设计灌溉面积5.1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5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54万亩;双塘支渠改造渠道长18.4km,设计灌溉面积2.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40万亩;东风水库灌区改造渠道长度16.0km,设计灌溉面积1.1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3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18万亩;黄浅子河灌区改造渠道长度8.8km,设计灌溉面积1.6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1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22万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设计渠道总长度为123.6km,设计灌溉面积14.02万亩。

2021-2025

28000

2

叶集区江淮分水岭节水型智慧灌区工程--叶集区江淮果岭灌区项目

平岗街道办事处

改扩建平岗岭、姚岭、武昌等一级、二级电灌站,对八五、七五、武昌等支渠进行加固、维修,在果岭附近新建、重建当家塘,对果岭进行喷滴灌方式供水,建立起“渠系延伸、长藤结瓜”节水智慧型灌区,新建小水库用以季节性储水。

2022-2024

25000

已纳入六安市灾后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六安市江淮分水岭节水型智慧灌区工程

3

泵站改造提升工程

孙岗乡、姚李镇、三元镇、平岗街道办

更新改造长岗一、二级提水泵站、下骆山水轮泵站、林店电管站、平岗电灌站,恢复和提高孙岗乡、姚李镇、三元镇、平岗街道办等相关乡镇泵站灌溉效益,总设计提水能力17.07m3/s,总装机3125kW,发展或恢复灌溉面积14.14万亩。

2021-2024

3000

4

彭州水库备用水源地建设

史河街道

彭洲水库规划建于叶集区南部彭州村,水库水面面积约97.0万m2,水库堤顶高程定为57.5m,水库底高程为53.0m,水库正常蓄水位为56.0m,水库死水位为53.5m,水库兴利库容257万m3,水库总库容300.0万m3,设计年供水量1900万m3,配套彭州水库史河干流提水工程1座,设计引水流量5m3/s,设计年供水量1900万m3,主要用于叶集区工业、生活用水需要。

2023-2025

15000

5

和平水库工程

平岗街道办事处

和平水库是一座以防洪蓄水灌溉为主,景观建设为辅的小(2)型水库。水库总库容78.69万m3;死库容4.71万m3;正常水位相应库容61.11万m3,计划工程总投资0.05亿元

2023-2024

500

6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

相关乡镇街

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灌区骨干灌排工程和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全面落实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夯实农业水价改革基础。

全区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计划实施面积为27.4万亩。

主要设计乡镇为姚李镇、洪集镇、三元镇、孙岗乡等(年均计划实施5.5万亩)。

2021-2024

45000

7

叶集区新建水厂项目

相关乡镇街

规划从梅山水库提水新建dn1000输水管道、新建日供水能力8-10万立方米的规模水厂,实现城乡一体化经营管理。

2023-2024

50000

8

金叶供水城乡一体化饮水项目工程

相关乡镇街

2021年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网延伸孙岗至洪集镇项目,实施DN600主管道续建联通工程,新建加药加压站一座;

2022年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网延伸姚李镇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主管网延伸,新建加压加药站、厂区等工程。

2021-2022

20200

已纳入六安市灾后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11900

1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相关乡镇街

对友谊水库、关塘水库等全区2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2021-2023

4800

2

水闸除险加固

相关乡镇街

老实施鼠尾巴泄洪闸、桂堰节制闸、黄浅子节制闸、栗园节制闸等中小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2022-2024

7100

水资源建设项目

1000

1

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

相关乡镇街

开展“节水中国行”、“节水·在路上”、“人人节水行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建设多层级水情教育基地、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节水能力建设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监控中心、通信网络、终端设备等。

2021-2022

1000

已纳入六安市灾后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11800

1

示范幸福河湖创建项目

相关乡镇街

每年度实施一条省级示范幸福河湖建设,打造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市级示范河湖,争创全省、全国示范河湖。

2021-2025

3500

已纳入六安市灾后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

河湖岸线整治项目

相关乡镇街

对部分河湖水域岸线进行集中整治,主要对迎水侧及水域范围内阻碍行洪的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树木、垃圾等“四乱”问题进行清理整治对河道内的田地实施退田还河还湖,对卡脖子河流段、断头河段进行扩挖疏通,对河湖沿线进行绿化等,提高河湖行洪能力,实现幸福河湖目标。

2021-2025

2500

3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相关乡镇街

以流域为单元,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初步建成与叶集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分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重点防治区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进一步趋向好转,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对费老庄小流域、何老庄小流域、胡大湾小流域、李小圩小流域、枣树嘴小流域及李新楼小流域等6条小流域适时启动建设任务,综合治理面积60km2。

2022-2025

5800

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30000

1

六安市叶集区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建设项目

相关乡镇街

对全区农村沟塘河渠水系进行综合整治,主要对沟渠进行水系连通、河道清障、生态清淤疏浚浚、岸坡整治、加固修复水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换、拦水堰等工程。

2022-2024

30000

水利信息化建设

3000

1

河湖及水利工程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项目

相关乡镇街

小型水库水文监测预警设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设施、大江大河水文站、大江大河水位站、重点城市防洪排涝水文监测设施、墒情站、水质自动监测站、高分辨区域面雨量自动监测设施。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水利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构建基础大平台、建立水利大数据、整合应用大系统、建设网络大安全。配合实施全市河湖及水利工程普查,建立基础数据库和一张图,搭建全市河湖及水利工程信息化监管平台。

2022-2024

3000

已纳入六安市灾后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附图

附图1:“十四五”规划——防洪除涝减灾工程

附图2:“十四五”规划——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附图3:“十四五”规划——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附图4:“十四五”规划——灌区建设工程

附图5:“十四五”规划——灌溉供水工程

网络渠道发表意见

电话渠道
15855945233
来信来访渠道
六安市叶集区兴业大道水利局202室
其他渠道
908055978@qq.com

其他渠道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2021年9月24日 14时48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立改废及我区政务公开工作实际,我局草拟了《叶集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 于2021年8月17日至9月23日通过向社会征集相关意见和建议,本次收到意见0条,社会公众反馈意见0条,有关单位(或企业)反馈意见2条,采纳与否情况见下表:

 序号  反馈人  提出意见  采纳与否
 1  财政局  无意见  无
 2  发改委  无意见  无
 3  社会公众  无意见  无

文件

叶政〔202218

 

 

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六安市叶集区水利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六安市叶集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

2022318

 

六安市叶集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23


     

 

叶集区位于六安市西部,东经116°、北纬32°,地处豫皖两省交界部,南依大别山、与金寨相连;北连江淮平源、与霍邱相邻;东向连接省市中心城市六安、合肥,紧邻裕安区;西向与河南省信阳隔河相望,素有“大别山门户”、“安徽西大门”之称。

“十三五”以来,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思路指引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总体部署,叶集区深入实施“水利六安”战略,水灾害防治、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工程管理等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区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与保障。

“十四五”是迈进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首个五年。叶集区水利改革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聚焦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新老水问题,从防洪除涝、供水保障、生态修复、信息化等方面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强化涉水事务监管,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加快建设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着力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按照《关于印发安徽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水规计函〔202075号)的要求,总结评估叶集区“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分析“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和要求,研究提出了今后五年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编制《六安市叶集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


     

 

1  现状与形势

1.1  基本情况

1.2  “十三五”主要成就

1.3  存在问题

1.4  面临形势

2  总体思路

2.1  指导思想

2.2  基本原则

2.3  规划思路

2.4  规划目标

2.5  总体布局

3  补齐短板,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3.1  系统治理,综合施策,补防洪除涝短板

3.2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补供水保障短板

3.3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补生态修复短板

3.4  完善网络,提升能力,补信息化建设短板

4  强化监督,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

4.1  完善监管管理体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4.2  强化河湖监管,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4.3  强化水资源监管,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4.4  强化水利工程监管,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4.5  加强水土保持监管,提升水土保持管理水平

4.6  强化水安全风险管控,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5  改革创新,激发水利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5.1  提高依法治水管水水平

5.2  积极落实价税改革

5.3  深入推进产权改革

5.4  深入推进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

5.5  强化节水政策引导

5.6  加强创新引领

6  投资规模匡算

7  保障措施

附图

“十四五”规划—防洪提升工程位置示意图

“十四五”规划—节水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位置示意图

“十四五”规划史河省界段堤防达标及水系治理工程
总布置图


1  现状与形势

 

1.1  基本情况

1.1.1  自然地理

叶集区位于六安市西部,东经116°、北纬32°,地处豫皖两省及金寨、霍邱、固始、裕安等区县交界部,南依大别山、与金寨相连;北连江淮平源、与霍邱相邻;东向连省市中心城市六安、合肥,紧邻裕安区;西向与河南省信阳隔河相望,素有“大别山门户”、“安徽西大门”之称。

区域面积568km2202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7.98万人,常住人口23.6万人,全区辖姚李镇、洪集镇、三元镇、孙岗乡、史河街道、平岗街道共6个乡镇(街道)。

1.1-1  叶集区区位图

1.1.2  水文气象

叶集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区,受亚热带季风影响,气候温和,雨水丰沛,降水成因多为东南沿海暖湿气流内侵、四川盆地低压东移以及强台风的边缘影响,降水量随地形的抬升而递增的现象较明显,在大别山主脉处形成一个多雨中心。

全区年平均气温为15.43,极端最高温度41.2,极端最低气温-10.9;多年平均降水量1170mm,降水的年际年内分配不匀,年最大降水量1742mm,年最小降水量644mm,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7倍;年内四季降水量分配为:春季26%,夏季44%,秋季20%,冬季10%。多年平均蒸发量826.1mm,平均日照时数2163h,平均无霜期222天。

1.1.3  河湖水系

1.河流水系

叶集区河流属于淮河流域,境内主要河流有三条,分别是史河(史河支流有马道河、沿岗河等)、西汲河(西汲河支流有漫流河、头道河、二道河、油坊河)、沣河。

1)史河

史河是淮河右岸较大一级支流,干流流经河南、安徽两省,属于大别山区河流,流域面积6850km2,干流全长220km,其中我省境内2685km2。史河叶集段为安徽和河南两省的界河,河长11.6km支流有沿岗河、西小河、卡子桥河和马道河,基本上呈从东南向西北的走势。

2)汲河

西汲河发源于大别山北裕安区境内的三仙山、红石埂,其源流处称沙湾溪,河槽狭窄,卵石河床。西汲河全长102km,流域面积864km2。叶集区段39.1km,主要支流有漫流河、头道河、二道河、油坊河,末端入城东湖。

3)沣河

沣河发源于叶集区的三元镇林店一带,上梢汇水穿过沣西干渠墩子庙渠下涵后初步形成河道。河道自南向北流经卢粉坊、赵河,沿汇乌陡分水岭东侧和众兴乡一带来水,经椿树店、河口镇汇找母河和长集镇一带来水,经朱塔寺、卧龙集、砖桥店汇牛角河、五里沟和岔路、白莲、宋店等乡镇来水,在白莲乡少年圩的东北角(即砖店大桥下游)进入城西湖。

河道全长58.76km,流域面积664.9km2。沣河在城西湖滞洪后,再经沿岗河向北于临淮岗的城西湖退水闸注入淮河。沣河在叶集区境内长9.8km,流域面积45.4km2

1.1-1  叶集区主要河流基本情况表

流域

一级

支流

全流域

面积

km2

叶集境内

流域面积(km2

叶集

境内

河长

km

二级

支流

叶集境内

流域面积

km2

叶集

境内

河长

km

淮河

史河

6889

168

11.6

沿岗河

49

16.68

马道河

36

8.5

泉河

83

17

淮河

沣河

1840

45.4

9.8

-

45.4

9.8

西汲河

864

354.6

39.1

油坊河

68.2

26.2

头道河

46.2

15.5

二道河

167

33.5

漫流河

40.6

12

2.灌区渠道

全区以梅山水库为水源,从红石嘴渠首枢纽引水,以淠史杭灌区渠系灌溉为主,辅以小型水库、水闸、塘坝、泵站提水为补充。干渠有史河总干渠、汲东干渠、沣东干渠、沣西干渠。自流灌溉渠系有徐小圩支渠、武昌支渠、双塘支渠、黄小支渠、横坝支渠、闸上支渠、胜天支渠、下骆山支渠、姚李支渠、红星支渠等。提水灌溉渠系有水轮泵支渠、长岗电灌渠、平岗电灌渠(七五、八五支渠)、林店电灌渠、尧岭电灌渠、侯堰头电灌渠、王店电灌渠及武昌、龙岗、白龙井东西站电灌渠等。

叶集区境内主要灌溉渠道合计15条,其中,干渠渠道总长51.8km,支渠渠道总长169.24km

1.1-2  叶集区渠道基本情况

渠道名称

渠道

长度

km

支渠或分

    

涉及乡镇

叶集

境内

长度

km

起止点

备注

史河总干渠

27.7

徐小圩支渠

平岗街道

14.9

徐小圩进水闸—沿岗河

 

黄小支渠

洪集镇

40

黄小支渠放水口—东岳村

 

沣东干渠

2.5

闸上支渠

三元镇

8.0

闸上放水口——凌寺

 

沣西干渠

12.3

胜天支渠

孙岗乡

13.5

沣西干渠放水口—山保寺

 

双塘支渠

三元镇

18

沣西支渠进水口—尹老庄

 

汲东干渠

9.25

红星支渠

姚李镇

23.14

红星放水口—桥集村

 

下骆山支渠

姚李镇

22

金大庄—长湖村

 

姚李支渠

姚李镇

16.7

看花村—双红村

 

水轮泵支渠

姚李镇

18.5

看花村—关山村

 

3.水库

十三五期间叶集区有水库160座,其中小()型水库4座,总库容664.4m3,设计年供水量730m3,小(Ⅱ)型水库156座,总库容2962.09m3,设计年供水量3496.30m3

1.1-3  叶集区小()型水库基本情况表

序号

水库名

所在

地点

所在

河流

集雨

面积

(km2)

总库容

(万m3

兴利

库容(万

m3

设计灌

溉面积

(万亩)

有效灌

溉面积

(万亩)

设计供

水量万

(m3)

1

东风水库

孙岗乡

泉河

6.51

220.0

195.0

0.70

0.50

210.0

2

解大堰水库

平岗

史河

2.73

200.0

150.0

0.50

0.43

220.0

3

郭堰沟水库

孙岗乡

史河

3.12

130.0

109.7

0.60

0.57

100.0

4

龙井水库

孙岗乡

史河

0.78

114.4

100.0

0.30

0.17

200.0

合计

13.14

664.4

554.7

2.10

1.67

730

1.1-4  叶集区小(Ⅱ)型水库汇总统计表

水利工程

数量(座)

集雨面积(km2

总库容

(万m3

兴利库容

(万m3

设计灌溉面积

(万亩)

有效灌溉

面积

(万亩)

小()型水库

156

78.08

2962.09

2468.56

14.13

9.93

 


 

 

 

 

 

 

 

 

 

 

 

 

1.1-2  叶集区水系图


1.1.4  地形地质

1.地形地貌

叶集区位于大别山余脉处,地处华北平原的南沿、史河中游东岸。中心城区总体地势为东高西低。地貌类型主要有丘陵、沉积台地及沙湾地3种。

丘陵主要分布于东北部,面积131.32km2,海拔一般在38.5-110m之间,晚第三系以来,区域地形间歇上升,地表遭受剥蚀,山丘夷平,丘陵周围常常有剥蚀堆积台地存在,两丘之间的冲蚀沟大部分为梯田;沉积台地主要分布于北部,北部为淮北冲积平原,台地土层深厚,由洪积冲积形成,面积约为102.54km2,地表由于受流水的冲刷影响,成高差为1040m的岗地;沙湾地主要分布在西部与南部,河流间歇下切,史河两岸发育有侵蚀-堆积三级、二级和河漫滩一级阶地。总面积27.855km2

2.地层岩性

叶集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区,该区西以舞阳-确山-信阳一线为界,北以漯河-周口一线为界,南与湖北省为邻。第四系以来,大别山为上升区,淮河中上游平原处于下降状态,第四系广泛分布于平原地区。沉积厚度50m200m,各统沉积物以河流~湖泊相为主。

3.地质构造

根据《安徽省区域地质志》,叶集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中朝准地台二级构造单元-江淮台隆。中朝准地台东以池-深大断裂与杨子准地台为界,南部与秦岭褶皱系的界线为六安深断裂,基底岩系由上太古界五河群、霍丘群及下元古界凤阳群构成。

区域内的深大断裂走向以东-西向为主,叶集中心城区及邻近地区发育2条深断裂,即肥中深断裂和六安深断裂。区域地质构造图见下图。

1.1-3  区域地质构造图

4.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与地震

叶集区区域构造上属中朝准地台,位于郯成-庐江地震带南端的西部,自新构造运动以来,区域内及周边地震构造运动比较频繁,但大多数都是震级偏低的小地震,对当地居民生活、生产影响较小。

本区域居肥中深断裂和六安深断裂之间,是相对稳定的区域。根据历史地震情况,局部控制性大断裂附近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偶有低强度地震发生,但都不是破坏地震,对工程建筑物影响较小。总体而言,叶集区区域构造相对稳定。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叶集区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1.1.5  社会经济状况

1.行政区划及人口

20161月,省委、省政府宣布成立六安市叶集区;8月,将原霍邱县姚李镇、洪集镇划归叶集区管辖;12月,撤销叶集镇,设立史河街道、平岗街道两个街道办事处。

目前,叶集区辖姚李镇、洪集镇、三元镇、孙岗乡、史河街道、平岗街道共6个乡镇(街道),全区国土面积568km2202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7.98万人,常住人口23.6万人,农村人口22.48万人。

2.社会经济

近年来,叶集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推进城镇化、工业化战略,重点打造特色产业、建设特色城市,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举措,全年经济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9.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23.85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31.82亿元,增长12.2%。第一产业比重为16.6%,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为35.7%,比上年增长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为47.7%,比上年降低1.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1.7%,同比上升0.8%2020年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719元。

1.1.6  水资源状况

2020年全年用水总量目标为1.33亿m3。经统计全区实际用水总量为0.7852亿m3,其中农业用水0.6132亿m3,工业用水0.0597亿m3,生活用水0.0924亿m3,生态用水0.0199亿m3

2020年全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22552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48.7m3,万元GDP用水量为113.7m3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206

1.1.7  水旱灾害

1 旱灾

由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特性影响,叶集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匀,地域差异大,旱灾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有记录的发生较大旱灾年份为1999年、2005年及2019年。

2019年,六安市出现了严重的旱情,累计降雨817mm,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梅雨不典型,天气晴热,土壤失墒快。入汛以来全市面平均雨量545mm,较常年同期偏少4成。其中812日至1116日全市平均降雨量128.3mm,较常年同期偏少近6成。旱情从7月中旬开始显现,至11月中旬发展至最甚,持续少雨天气致使部分地区出现人饮困难和作物缺墒现象。全区遭受不同程度旱灾,自7月持续高温无雨天气造成土地水分蒸发,土壤失墒严重,造成水稻、果木等农作物受旱。据统计,此次旱灾共造成全区2299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834公顷,成灾面积495公顷,绝收面积226.3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396.5万元。

2 洪涝灾害

叶集洪涝灾害频繁,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共发生大的洪涝灾害7次(1954年、1986年、1991年、1998年、2003年、2007年、2020年)。

2020年入梅以来,叶集区共遭受2次洪涝灾害,据统计,202071824h降雨225mm。截至7260时,受灾人口57221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2793人,其中分散安置人口11912人,集中安置人口88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086.66公顷,其中成灾面积5669.99公顷,绝收面积550.66公顷;毁坏耕地面积56.13公顷;因灾死亡大牲畜15头;因灾死亡羊220只;倒塌房屋388间,严重损坏房屋123间,一般损坏房屋279间;直接经济损失37431.79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3325万元,工矿企业损失8967.89万元,基础设施损失6166万元,公益设施财产损失1116.9万元,家庭财产损失6677.5万元。

1.2  “十三五”主要成就

“十三五”以来,叶集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区水利系统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为指引,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深化水利改革,水利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为叶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十三五”期间,叶集区完成防洪减灾、农村水利、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水利管理与改革等项目,累计投资34355.64万元。其中,中小河治理工程3309.5万元、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4858.05万元、农村安全饮水及巩固提升工程12409.73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12678.84万元、水土保持与环境综合治理工程75.72万元、水利信息化建设1000万元、节水型社会建设23.8万元。

叶集区“十三五”期间水利发展投资情况详见下表:

1.2-1  叶集区十三五水利发展完成投资表

序号

工程项目类别

完成投资(万元)

 

总计

34355.64

1

中小河治理工程

3309.5

2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4858.05

3

农村安全饮水及巩固提升工程

12409.73

4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12678.84

5

水土保持与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75.72

6

水利信息化建设

1000

7

节水型社会建设

23.8

 

1.2.1  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叶集区继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批事关防洪保安的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区域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城市防洪方面。根据《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城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对于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规划水平年2030年,中心城区防洪标准按照50年一遇设防,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改造城区排灌站,提高防洪排涝能力。经过多年治理,城区排涝标准基本达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二是水利薄弱环节治理方面。实施重要支流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综合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有效保护叶集城区和沿线相关集镇,同时改善了河道及周边水生态环境。

三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十三五期间,共完成35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4858.05万元,提高了防洪减灾和蓄水能力,保障供水安全。

1.2.2  农村水利建设进一步深入

“十三五”期间,叶集区大力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供水安全,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持续投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和巩固提升项目,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全面完成既定目标,初步建立“水质安全、服务规范、管理有序、运行良好”的农村饮水保证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区完成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和巩固提升工程总投资12409.73万元。全区6个乡镇、77个行政村(社区)22.48万农村人口(2.2万贫困人口)实现了农村自来水全覆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二是灌区建设方面。叶集全区均属淠史杭灌区的史河灌区,叶集区境内现状有效灌面28.9万亩,以淠史杭灌区渠系灌溉为主,辅以小型水库、塘坝。“十三五”期间,叶集区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206

三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农田水利工程,累计完成扩挖维修塘坝406口,沟渠整治工程中2016-2017年完成渠道整治28条,2018-2020年完成渠道整治139.6km;重建或除险加固水闸7座,泵站更新改造79座。涉及全区6个镇乡街77个村社,受益人口23万人以上,投入资金12678.84万元。

1.2.3  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十三五”期间,叶集区坚持节水优先,以水定需,量水而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发挥工程效益,“十三五”期间完成了35座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进一步降低水库病险率,有效保障农业灌溉、供水等需求。完成叶集区节水教育基地建设,完成投资23.8万元。

1.2.4  水生态环境修复进一步强化

“十三五”期间,叶集区以保护饮用水源地、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治理、修复与保护等多措并举,着力建设生态水利,修复水生态环境,保障水生态安全;加大城市水环境治理力度,着力改善城市水环境。水土保持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十三五”期间完成六安市叶集区史河湾桥头环境整治与水土保持工程,工程投资75.72万元。

1.2.5  水利管理与改革进一步深化

“十三五”时期,按照深入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化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增强行业科学发展能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同步推进农村水价改革。

一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原叶集区水利中心及下属站所及时完成了机构改革,机构精简,规范管理程序,统一建立规章制度,人才队伍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二是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上级业务部门对重要水文监测站点进行了改造与调整,进一步完善水文监测站网,增加了重要河流、省(市、县)界、饮用水源地等监控断面;加强水文科学研究,完善叶集区水文数据库,逐步实现水文资源共享。

三是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为抓手,基本构建了联接省、市防指宽带传输网络平台,基本完成了覆盖叶集区所有乡镇的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建设,建立了区级与上级会商系统,实现了防汛实时视频会商。

四是涉水事务管理方面。在加快推进水利基础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和加强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工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三条红线”控制管理;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成立了区砂石资源集中整治工作领导组及联合执法指挥部建立打击盗采夜巡夜查机制,安排专人常态化巡查,目前史河叶集段全线禁采,史河干流河道内无采砂设备和机具,全面巩固禁采成果。

五是水利改革创新方面。出台了《叶集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建立了区、乡、村三级河长体系,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建立了河长制信息化平台,从见河长到见行动见成效,全区河湖面貌有了较大改观。近几年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面积1.5万亩,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在全区全面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1.2.6  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成效显著

全面开展防汛和备汛工作,修订编制水旱灾害防御各项预案155册;加强防汛预警系统建设和维护,完成全区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试点建设任务,同时安装水情视频监控点;开展河道水库等防汛演练;针对防汛抗旱物资进行全面清点盘查,及时备足备齐防汛抢险物料,提高水旱灾害防御保障能力;加强汛期值班和应急处置,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全力开展抗旱保人饮保灌溉工作,密切关注雨情、农情,做好旱情监测预警及信息报送工作;健全完善水旱灾害防御管理责任追究制度;落实气象灾害风险防控措施。

1.2-2  “十三五”主要目标指标实现程度统计表

序号

    

规划指标

2020年底

备注

1

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

(损失占GDP比例,%

<1.0

已实现

 

2

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

<1.0

已实现

 

3

用水总量控制(亿m3

1.33

1.236

 

4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33

39.4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m3

161

113.7

 

5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06

0.5206

 

6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80

100

 

7

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

85

90

 

8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

1.5

 

9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87

100

 

注:

1.指标中带()为5年平均值,带〔〕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5年累计数。

22016成立六安市叶集区,完成功能区到行政区的转变,叶集区“十三五”期间水利规划部分指标参考六安市“十三五”水利规划指标。

1.3  存在问题

“十四五”是迈进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首个五年,“十四五”规划既要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又要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十四五”规划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面对水利发展的历史欠账及新时期的新要求,水利发展仍存在不足和短板。

1.防洪减灾体系存在薄弱环节,防洪保安能力仍需提高

近年来旱情、汛情将全区水利工程存在的短板全面暴露。史河、汲河等重要河道支流防洪排涝能力偏低;部分小水库尚未除险加固,少数已加固的小水库仍存在安全隐患;中小河流仅仅对重点地区、重点河段进行了加固,缺乏系统治理,整体防洪效益不能发挥;城镇防洪问题突出,城区防洪欠账多、内部河湖水系不畅;城市排涝能力尚存在不足,低洼地带容易积水。

2.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节水工程建设有待加强

叶集区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2019年大旱暴露出的城乡供水水源性工程不足,现状水资源保证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尚有差距,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农业灌溉水利用率较低;城市用水节水意识不强、节水设施不足等现象,导致水资源总体利用效率和效益有待提高;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有待完善,提灌泵站及渠系配套设施老化。城市和工业用水日趋紧张,叶集区备用水源尚未建设;农村饮用水源安全保障程度不高且供水水源单一,缺乏必要的备用水源和工程性蓄水措施。

3.农村水系治理滞后,乡村建设有待提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美好乡村建设快速发展,村村通道路及新式乡村建筑成为美好乡村新标志,但部分农村水系岸坡杂乱、乱填乱占、淤塞萎缩、水生态退化等造成农村人居环境不佳,农村水系治理滞后于乡村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要求不符,有待综合治理,整体提升。

4.水生态文明建设尚有差距,生态河湖建设任重道远

全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控制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任务艰巨;城镇化进程加快,又增加新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生产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审批率和验收率与国家和省厅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仍需加强;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保护压力,河湖水域往往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要,重点河道生态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区域发展面临着重大环境制约。恢复河湖水系沟通,扩大水体交换和水动力条件的治理任务艰巨,水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

5.水利信息化设施不足,智慧水利建设有待全面推进

水利信息化设施不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洪水预报精准度有待提高,工程调度规范化、科学化有待加强,应对极端灾害天气事件缺乏有效的手段。

6.行业监管能力薄弱亟待加强

一是水利行业监管制度体系尚未系统建立,水利行业监管能力和监管手段相对薄弱。

二是有效保护河湖水生态环境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河湖水域岸线利用与保护等统一高效的监管体制机制有待加强。

三是全社会节水意识普遍不强,用水效率依然偏低,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四是水利工程质量监管、验收管理、建设市场监管等仍需强化,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

五是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水土保持监测支撑能力有待提升。

六是洪水风险、水资源风险、水生态环境风险、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等风险管控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7.专业技术人员断层、专业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是全区大发展、大建设重要时间节点,水利发展日显重要,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区水利局及水利站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在未来几年存在年龄上断层,全区水利技术力量需进一步提升。目前在编在岗45人,单位80后同志仅为3人、90后仅为2人。

1.4  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迈进新时代,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新时代治水思路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在步入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叶集水利既面临着水利工程巩固提升的时代重任,更肩负着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叶集区坚定不移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

叶集区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将更加注重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增长、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统一。当前,叶集区水利发展虽然面临着不少的难点和挑战,但也面临不少好的形势和机遇。

1.4.1  新时代治水思路,指明水利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式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系统的阐述了做好新时代水利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路径,是指导新时代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

1.4.2  生态建设新部署,描绘水利工作蓝图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就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水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将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安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确立了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战略部署,要求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补齐补强水利薄弱环节短板,大力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着力构建现代化水治理制度体系,全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

水利事关民生福祉和人类生存,与河湖生态环境状况息息相关。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施国家水网工程,推进重大生态系统修复、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等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4.3  布局高质量发展,明确水利发展新部署

“十三五”期间,叶集行政体制彻底理顺,实现了从城镇到城市的历史跨越,完成了从功能区到行政区的质的转变,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69.2亿元,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未来五年,全区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根据《六安市叶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叶集区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把握新机遇,有效应对新挑战。市委、市政府“抓叶集、促崛起、聚特色、塑产城”的战略举措明确了叶集高质量发展新方位。市委、市政府充分考虑叶集在六安发展全局和合六经济走廊的发展定位,把建设皖豫边界特色城区作为六安市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将更多的优质资源向叶集倾斜,全面推进市区两级全方位对接、联动式发展。

《规划纲要》提出以防洪排涝和抗旱减灾为重点,抓实抓细水利薄弱环节和系统综合流域治理规划,有序推动水利工程建设水平提档升级,着力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建立齐抓共管长效机制,构建治水兴水管水新格局。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防洪治涝能力、城乡饮水安全、生态修复等方面做出了明确指示,支持叶集区美丽生态宜居水美乡村建设,为我区在“十四五”时期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也为“十四五”期间叶集区水利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总体思路

 

2.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聚焦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新老水问题,全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涉水事务监管,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加快建设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着力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为叶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2.2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江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把节水作为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性措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坚持人水和谐、均衡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约束和规范各类水事行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人口经济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相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市乡村,系统解决水问题,推进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水环境整体改善。

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控。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从注重事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建立水安全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有效应对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统筹利用价格、税费政策工具,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依法治水、管水、护水,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深化水利智慧化建设,构建系统完备的水治理制度体系。

2.3  规划思路

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从防洪除涝、供水保障、生态修复、信息化等方面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增强供水保障能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从河流水库、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旱灾害防御等方面加强行业监管,全面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推动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推动叶集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区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史河水环境治理为突破口,蓄水进城、引水入城、排涝出城

2.4  规划目标

1.近期目标

2025年,为叶集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全面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涉水事务监管能力明显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具体发展目标如下:

1)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全面提升

叶集区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排涝标准20年一遇;史河干流城区段保护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中小河流达到20年一遇;5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60.5%,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

2)水资源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明显增强,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用水效益明显提高,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国家节水行动,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8%18%。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4。完善和提升城乡一体化、区域规模化为主体的供水工程体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保持100%

3)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

加快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分区域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基本完成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田间灌排渠系配套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4)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加大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力度,着力打造生态小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整治区内坡耕地,25º以上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河湖的整治及护岸工程建设,疏浚河道,防止河岸坍塌;健全水土保持监管制度,加强水土保持管理。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遏制,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5)涉水事务监管能力明显提升

水文水资源、河湖生态、水土流失、水旱灾害等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水利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河长制深入推进,河湖管护责任基本落实,河湖面貌显著改善,主要河湖水域岸线得到有效管控,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达100%。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体系逐步完善,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得到有效监管。

6)行业能力建设加强

加强水利信息化工作,完善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水旱灾害预警、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大水利前期工作投入,加强专题研究,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基层水利实用人才培养培训,争取全区水利人才队伍及专业技能人才的建设有明显的提升。

2.4-1   叶集区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指标表

目标领域

序号

主要指标

规划目标

备注

水旱灾害防御

1

五级以上堤防达标率(%

60.5

预期性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2

用水总量控制(亿m3

1.33

约束性

3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18

约束性

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18

约束性

4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54

约束性

5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100

预期性

水生态保护

6

水土保持率(%

>86.49

预期性

涉水事务监管

7

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

100

约束性

2.远期目标

2035年,全区水安全保障能力跃升,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和宜居水环境目标全面实现,建成水利现代化体系。实现健康的河湖生态系统和完善的社会服务功能相统一,达到人与水和谐相处的新局面,提高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2.5  总体布局

六安市叶集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规划实施防洪排涝减灾、水资源保障、农村水利、水生态保护、水利信息化等。

1)防洪排涝工程

紧紧围绕完善防洪保安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区域防洪减灾能力,补齐水利工程短板的总体思路,系统治理,综合施策,系统推进实施城区防洪除涝工程,实施西汲河、泉河建设等重点工程,补齐水库涵闸等工程短板。

2)水资源保障工程

围绕全区水资源条件,实施水资源保障提升工程,适时启动备用水源地建设,进一步深化供水体制改革,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等。

3)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工程

实施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工程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农村水利设施保障,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为美好乡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提供水利保障。

4)水生态环境工程

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开展水土保持及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等,加强水系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水源涵养等综合整治,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建设幸福河湖。

5)水利信息化工程

完善水利信息化网络,建设水文测报、气象预报、水情预演等智慧系统,建设河湖、水库、涵闸、泵站等重要设施防汛调度系统,防灾抗灾现场视频指挥系统等智慧水利系统;推进水旱灾害防御、河湖空间管控、水利工程调度、河长制管理等智慧水利建设。


3  补齐短板,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3.1  系统治理,综合施策,补防洪除涝短板

规划进一步推进史河、汲河、泉河等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构建以堤(岸)为基础,小型水库为支撑,配套河道整治、易涝区建设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

规划“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提升工程体系,增强供水保障能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中小河流系统治理、易涝地区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补齐防洪除涝工程短板,进一步完善区域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3.1.1  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

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推进、综合治理,强化城市防洪排涝与流域、区域防洪体系统筹协调,科学确定防洪保护范围、防洪标准和排涝规模。统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将生态保护修复和城市开发建设有机结合,提升自然蓄水排水能力。

统筹城市水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加快水美叶集建设。重点对近年来内涝灾害严重的易涝区段进行整治,完善堤防、水闸、泵站等水利设施,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专栏1  城市防洪除涝减灾工程

 史河防洪治理工程

实施史河堤防(含马道河)加固、河床整治、新建橡胶坝等工程。力争完成城区沿岗河、二道河、西小河等河道疏浚,新建沿岗河、西小河、卡子桥河排涝站涵,新建蓄滞湖,沿岗河上游截流等工程。

 叶集城区洼地治理工程

系统整治马道河、沿岗河、二道河、西小河和卡子桥河,对城区街道段、弯道迎流顶冲段新建砼护坡。城区河道综合治理长度约25km。重建建设年代较早、标准低、阻水较严重的桥梁。

 叶集区开发区排涝提升工程

构建开发区地面、地下排水网络,采取DN3500大管径通过地下工程措施将雨水排至史河。

3.1.2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

根据近几年发生的较大的洪涝灾害情况,中小河流防洪问题突出,对亟需提高防洪标准的中小河流城镇河段进行治理,解决中小河流防洪不达标、近年洪涝灾害频发、河堤损毁等问题。

在上一轮中小河流治理基础上,规划“十四五期间继续开展一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进一步补齐叶集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短板,全面提升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形成较为完备的防洪工程体系。

规划涉及西汲河、泉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堤防加高加固、河道清淤清障、岸坡护砌、穿堤建筑物及其它建筑物等。

专栏2  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泉河治理工程

河道治理11.43km,其中护岸长度5.1km,堤防0.65km,疏浚11.43km;防汛道路总长度7.437km;拆除重建桥梁1座,河道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叶集区西汲河治理二期工程

干流综合治理,河道疏浚、清障;西汲河左岸堤防局部堤段加固及防渗处理;穿堤涵闸、泵站等排涝设施建设;险工段护岸建设;新建堤顶防汛道路等。

 叶集区西汲河(漫流河)治理工程

支流河道疏浚、清障,险工段护岸新建等。

3.1.3  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叶集区小型水库大多始建于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先天不足、建设标准低、老化失修,泄洪及放水建筑物结构安全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管理设施进一步完善等,工程病险问题较为突出。

专栏3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规划除险加固水库友谊、关塘等17座小水库,建设内容为大坝加固,拆除重建放水涵、溢洪道;新建防汛道路及必要的观测设施等。

3.2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补供水保障短板

规划“十四五期间,适时启动备用水源地、提水泵站等水源工程建设;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及现代化改造;大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补齐供水保障工程短板,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全面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安全。

3.2.1  推进灌区建设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现代农业建设要求,本次规划拟于“十四五”期间完成叶集区江淮果岭灌区建设;对下骆山支渠灌区、姚李支渠灌区、胜天支渠灌区等灌区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及现代化改造;实施全区高效节水灌溉,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农田灌溉水保证率。大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补齐供水保障工程短板。

专栏5  灌区建设工程

 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

实施总长度为53.2km的下骆山支渠、姚李支渠、胜天支渠改造工程,力争完成红星支渠、双塘支渠、横坝支渠、黄小支渠改造工程。具体为:

1.下骆山支渠改造工程。渠道总长19.0km,设计灌溉面积1.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8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13万亩;

2.姚李支渠改造工程。渠道长度17.7km,设计灌溉面积2.6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1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08万亩;

3.胜天支渠改造工程。渠道长度16.5km,设计灌溉面积1.5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8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30万亩。

4.红星支渠改造工程。渠道长度22.5km,设计灌溉面积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5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54万亩。

5.双塘支渠改造工程。渠道长度18.4km,设计灌溉面积2.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40万亩。

6.横坝支渠改造工程。渠道长度8.2km,设计灌溉面积0.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1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06万亩;

7.黄小支渠改造工程。渠道长度27.1km,设计灌溉面积5.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28万亩。

 叶集区江淮果岭灌区提水项目

力争改扩建平岗岭、尧岭、武昌等一级、二级电灌站,对八五、七五、武昌等支渠进行加固、维修,在果岭附近对部分当家塘进行整治,采取喷滴灌方式供水,建立起“渠系延伸、长藤结瓜”节水智慧型灌区。

 泵站改造提升工程

更新改造看花楼提水泵站、下骆山水轮泵站、林店提水站,恢复和提高泵站灌溉效益。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

通过新建供水计量设施、在线监测信息化平台等工程措施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计划实施面积为27.4万亩。

3.2.2  构建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

综合考虑叶集区社会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以及农村居民供水工程发展方向等,规划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充分利用梅山水库等骨干水源、规模化水厂及现有的供水设施和输配水管网,对现有水厂输配水管网改造、延伸,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等,全面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专栏6  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

 叶集区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

力争扩建解大堰水库,新建彭州水库,存蓄梅山水库来水作为叶集城区的应急备用水源;投资2.22亿元,2021年实施孙岗乡至洪集镇城乡一体化主管道管网延伸,DN600DN400主管道铺设25.6公里,在三元镇龙元村新建加压加药站一座,占地约2000平方米;2022年实施城区至姚李镇自来水主管网项目,建设内容为主管网延伸至姚李镇,新建标准化验室、加压加药站、厂区厂房等。

3.2.3  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围绕农业、工业和城镇等重点领域,不断强化节水减排增效,加强重点领域节水。按照“严管控、抓重点、建机制”的思路,大力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通过节水载体建设,推进农业、工业等重点领域节水,推动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专栏7  节水型社会建设

 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

开展“节水中国行”、“节水·在路上”、“人人节水行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建设多层级水情教育基地,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监控中心、通信网络、终端设备等。

3.3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补生态修复短板

构建河湖水生态保护格局,加强史河、史河总干渠等重点水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快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加大史河保护和治理力度,积极推进油坊河、头道河、二道河等河道支流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实施重点区域水土保持及小流域综合治理,促进河湖水生态和水环境修复工作。

3.3.1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力争对城区内的主要河流(包括沿岗河、西小河、卡子桥河及马道河等水系)进行生态补水以及水环境综合治理,通过新建引水站涵引活水入城,对城区河道开展生态补水、拦截污水、水污染防治及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建设,达到净化城市水系、恢复城市优美水生态环境的目的。

开展示范幸福河湖创建,对部分河湖水域岸线进行集中综合整治,配合实施全市河湖及水利工程普查,建立基础数据库、搭建河湖及水利工程信息化监管平台,对区内饮用水源地进行保护,促进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专栏8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城区水系治理工程

力争对城区内的主要河流(包括沿岗河、西小河、卡子桥河及马道河等水系)进行生态补水以及水环境综合治理,通过新建引水站涵引活水入城,对城区河道开展生态补水、拦截污水、水污染防治及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建设。

 示范幸福河湖创建项目

根据要求每年度实施一条省级示范幸福河湖建设,打造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省级示范河湖,

 河湖岸线整治项目

对河湖迎水侧及水域范围内阻碍行洪的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树木、垃圾等“四乱”问题进行清理整治,对卡脖子河段、断头河段进行扩挖疏通,对河湖沿线进行绿化等,提高河湖行洪能力,实现幸福河湖目标。

3.3.2  水土保持及小流域治理

“十四五”期间,加大叶集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以流域为单元,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治理面积60km2以上。

专栏9   水土保持及小流域治理工程

 叶集区水土保持及小流域治理工程

初步建成与叶集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分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重点防治区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进一步趋向好转,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对邵高楼小流域、李新楼小流域、油坊河小流域等3条小流域适时启动建设任务,综合治理面积60km2

3.4  完善网络,提升能力,补信息化建设短板

结合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等,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加快推进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大中小微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和水利数据中心等应用系统建设,提高水利综合决策和管理能力;完成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建立灌区的取水计量设施和在线实时监测体系;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水利信息网络安全建设,构建安全可控的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

全面提升信息感知能力。建立堤防、水闸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水库大坝基础信息数据库,提升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等监测感知能力。

加强水利数据整合共享和分析应用。加快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建立水库大坝基础信息动态更新机制,推进工程基础信息动态更新,进一步推进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提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加强政务内网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推动业务协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专栏10    河湖及水利工程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

 河湖及水利工程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

新建小型水库水文监测预警设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设施;省界水文站、城市防洪排涝水文监测设施;水质自动监测站、区域雨量自动监测设施;水库沉降、变形监测设施等,主要包括监控中心、通信网络、终端设备、供水信息系统、水库监测设施建设等。

 


4  强化监督,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

 

4.1  完善监管管理体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完善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完善河湖管理、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旱灾害防御等重点领域督查与责任追究制度,构建综合监督与专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水利综合监督平台,开展监督队伍建设,探索建立重点督查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水利监管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水利监督相关政策。

4.2  强化河湖监管,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明确河湖管理范围和用途。全面完成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建立界线清晰的河湖管理与保护体系。为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用途管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

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用途管控。全面完成主要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水库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河湖岸线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河湖水域岸线准入制度,制定差异化的保护目标及用途管制要求;强化指标约束,严格用途管制,规范河湖岸线开发秩序。

强化河长履职尽责。以河长制为抓手,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完善各级河长办工作机制,督促各级河长和各级责任单位履职尽责;压实各级河长主体责任,协调调度各方科学施策、系统治理,统筹解决水域岸线管控、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问题。

加大河湖监督执法力度。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坚决清理制止各类违法活动,加大河湖监督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监管能力,建立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

4.3  强化水资源监管,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合理分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决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在保证生态流量的前提下做好水量分配,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用水总量管理,实现叶集区用水总量可控,发展用水有保障,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

管住用水。加强对“取、用、耗、排各环节动态监管,倒逼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强化用水总量监管,严格按照分水规模进行取水许可,对达到和超过用水总量指标的严格限批,深化重大规划和产业布局的水资源论证工作,从规划决策的源头落实以水定需。

加强节水。始终把节水优先贯穿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生产全过程,探索建立节水标准定额管理体系;将节水评价作为水利规划、项目建设、区域水资源论证评估等审批前置刚性约束,从源头上把好节水用水关;加强宣传引导,引领全社会形成节水、惜水、爱水的良好风气。

4.4  强化水利工程监管,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监管。强化质量监管,压实水利工程参建各方主体的工程质量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责任制,健全企业负责、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强化验收管理,加强对水利工程验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落实验收工作计划和相关责任,保证验收质量;深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增强项目法人履职能力,完善建设监理制,更好发挥监理作用,完善招标投标制,加强标后履约监管。

强化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进一步增强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和普遍适用性;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加强不良行为信息归集、共享和全面公开,强化联合惩戒措施,严厉打击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

加大水利工程安全规范运行监管。推进水利工程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抓好已建工程安全规范运行,开展工程管理现代化试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大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水利工程设备安全生产运行、周边灾害监测设施、安全运行风险防范等方面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4.5  加强水土保持监管,提升水土保持管理水平

加强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对重点生产建设项目,在施工高峰期定期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以监督促整改,取土、采石、弃土、弃渣等选址要充分考虑水土保持因素,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严禁乱采乱弃现象发生;加大对全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内采石场、取土场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生产范围,对即将或已废弃区域,要求生产建设单位采取复耕或复绿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强化水土保持行业监管。定期组织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人员参加培训,逐步配备完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队伍,提高监督执法的质量和效率;完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测、监理等资质的社会化管理;制定水土保持宣传方案,做好宣传选题选材,关注社会热点,提升宣传效果,强化日常业务宣传。

提升水土保持监测支撑能力。适时建立叶集区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体系、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信息传输和发布体系,共享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平台。强化全区水土保持监测支撑能力建设,并使水土保持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4.6  强化水安全风险管控,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洪水风险管控。充分认识洪水管理理念已经从“事件性洪水应对”逐步向“洪水风险管理”转变,采用“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洪水风险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防灾移民、洪水风险图编制与应用、精准预报预警、水管工程联合调度、防洪工程体系完善及质量达标等工作。

加强水资源风险管控。完善水资源风险防控的政府协调应对机制,提高区域水资源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风险防控,形成全社会共同防控水资源风险的合力;提升水资源风险事件应急和救援能力,加强水资源风险应急后评估。

加强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管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推动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管控、关口前移,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开展水利工程危险源辨识,科学评定风险等级,实施分级风险管控、动态风险管控,并强化风险公告警示,着力构建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同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分级分类实施监管,并强化风险信息管理,健全水行政主管部门安全风险监管机制。


5  改革创新,激发水利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5.1  提高依法治水管水水平

在全区水利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保障各项涉水重大决策、决定合法合规。加大法治监管力度,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加强水利法治宣传,推动将水法律法规普法宣传融入依法治水管水的全过程。重视水利政策研究,切实提高政策研究服务于水利决策和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政策研究成果对水利决策和管理的基础支撑作用,切实提高依法治水管水水平,推进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5.2  积极落实价税改革

适时推进水资源税改革。推进水资源税征收政策,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加强水价与水资源关系的公众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

全面深化水价改革。逐步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它行业的水价差价;继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农业水费补贴机制,完善和健全农业水价制度,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积极稳妥推进水权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加快推进重要支流、重点区域的水量分配方案制定,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生活、生态等用水类型,初步建立水资源使用权管理制度。

5.3  深入推进产权改革

全面推动水利工程划界。坚持依法依规、重点突出、先易后难、因地制宜、分级负责等原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依法划定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明确管理界线,设立界桩等保护标志,管理范围内土地界线与权属清晰的,适时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同时按照节约利用土地、符合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实际的要求,尊重历史、考虑现实,实事求是确定划界原则和标准,妥善处理水利工程确权划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进建立范围明确、权属清晰、责任落实的水利工程管理保护责任体系。

深化小型水利工程改革。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结合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要求,进一步深化区级及以下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全面落实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界定工作,向明晰产权的工程所有者颁发产权证书,载明工程功能、管理与保护范围、产权所有者及其权利与义务、有效期等基本信息,扭转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局面,建立适应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5.4  深入推进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争取公共财政加大水利投入力度,逐年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推动完善政府性水利基金政策,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为水利建设提供重要资金保障。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逐步扩展与优化公共财政为主途径的基础上,激励金融机构扩大水利信贷经费规模,加强对经营性水利项目贷款力度,加快经营性水利投融资进度;改革水利工程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各种融资形式,扩展小型水利以及渠塘产权抵押借款。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治理。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扩展社会资本投入,盘活优质资源,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5.5  强化节水政策引导

加大对节水产业税收优惠力度,对节能服务公司及农村供水企业暂免征收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对于强化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节水型企业建设、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用水产品水效标识管理等节水政策引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创造更好的节水经济效应,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5.6  加强创新引领

加快推进人才创新发展。加大高层次和紧缺型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重点抓好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引导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水利事业发展实践。健全水利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完善水利人才到基层服务的政策措施,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

加大水利“放管服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积极推进投资审批项目改革,优化报建项目审批流程。大力推进部门联合审批、网上审批等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创新监管方式方法,进一步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整合抽查事项和流程。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6  投资规模匡算

 

根据叶集区“十四五”期间水利发展的目标与建设任务,“十四五”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资共分为防洪提升、节水和水资源配置、水生态环境修复、水利信息化四大类。总投资测算为30.73亿元。

根据全区水利发展情况,叶集区“十四五”水利规划总投资测算为30.73亿元,其中防洪提升工程17.45亿元,占56.85%;节水和水资源配置工程9.81亿元,占31.92%;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3.25亿元,占10.58%;水利信息化工程0.2亿元,占0.65%

叶集区“十四五”水利投资规模的估算,主要依据中央、省级和地方水利建设投资规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财政收入、投融资情况,分析未来可能增加的投资渠道及可能采取的投融资政策,参考在建工程、当前物价水平等多种情况,经综合分析后进行测算。

6.1-1   叶集区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投资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十四五总投资

(亿元)

备注

 

投资总计

30.73

 

防洪提升工程

17.45

 

1

城区防洪除涝减灾工程

12.60

 

2

中小河流治理

4.53

 

3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0.34

 

节水和水资源配置工程

9.81

 

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程

0.04

 

2

灌区建设工程

3.35

 

3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6.32

 

4

节水型社会建设

0.10

 

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3.25

 

1

城区水系治理工程

1.80

 

2

幸福示范河湖和河湖岸线整治工程

1.25

 

3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0.20

 

水利信息化建设

0.20

 

1

河湖及水利工程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项目

0.20

 

 


7  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水利发展规划实施的各方面全过程,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强化各部门的水利发展工作责任,加强总体安排和组织领导,统筹协调部署各项任务。根据规划确定的任务,抓好推进落实,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协调推进,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规划衔接。加强与省水利厅、市水利局等上级部门的对接。力争把规划中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列入上位规划之中。做好水利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建设与国土空间开发、重大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的衔接,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加强规划实施中、实施后监管和动态监测分析,根据落实情况及时动态调整。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积极使用政策性金融贷款、专项债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工程的建设运营,建立长期稳定的水利投入增长机制。将全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纳入到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对接,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移民、征地、环保、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早日发挥工程效益。

四是落实目标责任。把水利发展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体系、督查体系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实行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库安全管理、河道采砂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

五是引导公共参与。向公众普及和宣传水利发展有关的水政策、水法规,提高全区民众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回应群众的相关诉求,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治水兴水氛围,构建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

 


附表:“十四五”规划水利工程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起止

年限

总投资

(万元)

   

 

投资合计

 

 

 

307300

 

防洪除涝减灾项目

126000

 

1

城区防洪排涝治理工程

城区

实施史河堤防(含马道河)加固、河床整治、新建橡胶坝等工程;力争完成城区沿岗河、二道河、西小河等河道疏浚,新建沿岗河、西小河、卡子桥河排涝站涵,新建蓄滞湖,沿岗河上游截流等工程。

2022-2025

83000

已列入省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

2

叶集城区洼地治理工程

城区

疏浚马道河、沿岗河、二道河、西小河和卡子桥河,对城区街道段、弯道迎流顶冲段新建砼护坡。城区河道综合治理长度25km。重建建设年代较早、标准低、阻水较严重的桥梁。

2023-2025

35000

已列入市级洼地治理项目

3

叶集区开发区排涝提升工程

开发区及孙岗乡部分片

构建开发区地面、地下排水网络,通过地下工程措施将雨水排至史河。

2021-2022

8000

 

200km2以上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45300

 

1

泉河治理工程

孙岗乡

河道治理11.43km,其中护岸长度5.1km,堤防0.65km,疏浚11.43km;防汛道路总长度7.437km;拆除重建桥梁1座,河道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2021-2022

7000

已列入省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泉河治理实施中

2

叶集区西汲河治理二期工程

姚李镇、洪集镇

干流综合治理,河道疏浚、清障;西汲河左岸堤防局部堤段加固及防渗处理;穿堤涵闸、泵站等排涝设施建设;险工段护岸建设;新建堤顶防汛道路等。

2024-2025

31800

3

叶集区西汲河(漫流河)治理工程

姚李镇

支流河道疏浚、清障,险工段护岸新建等。

2024-2025

6500

灌溉供水项目

97100

 

1

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

全区

实施总长度为53.2km下骆山支渠、姚李支渠、胜天支渠改造工程,力争完成红星支渠、双塘支渠、横坝支渠、黄小支渠改造工程。具体为:1.下骆山支渠改造工程。渠道总长19.0km,设计灌溉面积1.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8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13万亩;2.姚李支渠改造工程。渠道长度17.7km,设计灌溉面积2.6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1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08万亩;3.胜天支渠改造工程。渠道长度16.5km,设计灌溉面积1.5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8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30万亩。4.红星支渠改造工程。渠道长度22.5km,设计灌溉面积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5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54万亩。5.双塘支渠改造工程。渠道长度18.4km,设计灌溉面积2.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40万亩。6.横坝支渠改造工程。渠道长度8.2km,设计灌溉面积0.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1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06万亩;7.黄小支渠改造工程。渠道长度27.1km,设计灌溉面积5.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28万亩。

2022-2025

26000

下骆山支渠、姚李支渠、胜天支渠改造工程已列入省淠史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

2

叶集区江淮果岭灌区提水项目

相关乡镇街

力争改扩建平岗岭、尧岭、武昌等一级、二级电灌站,对八五、七五、武昌等支渠进行加固、维修,在果岭附近对部分当家塘进行整治,采取喷滴灌方式供水,建立起“渠系延伸、长藤结瓜”节水智慧型灌区。

2024-2025

6000

 

3

泵站改造提升工程

孙岗乡、姚李镇、三元镇

更新改造看花楼提水泵站、下骆山水轮泵站、林店提水站,恢复和提高泵站灌溉效益。

2021-2024

1500

 

4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

相关乡镇街

通过新建供水计量设施、在线监测信息化平台等工程措施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计划实施面积为27.4万亩。

2021-2025

400

 

5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相关乡镇街

力争扩建解大堰水库,新建彭州水库,存蓄梅山水库来水作为叶集城区的应急备用水源;2021年实施孙岗乡至洪集镇城乡一体化主管道管网延伸,DN600DN400主管道铺设25.6公里,在三元镇龙元村新建加压加药站一座,占地约2000平方米;2022年实施城区至姚李镇自来水主管网项目,建设内容为主管网延伸至姚李镇,新建标准化验室、加压加药站、厂区厂房等。

2021-2025

63200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3400

 

1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相关乡镇街

对友谊水库、关塘水库等全区17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2021-2024

3400

已列入省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

水资源建设项目

1000

 

1

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

相关乡镇街

开展“节水中国行”、“节水·在路上”、“人人节水行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建设多层级水情教育基地、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节水能力建设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监控中心、通信网络、终端设备等。

2021-2023

1000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32500

 

1

城区水系治理工程

城区

力争对城区内的主要河流(包括沿岗河、西小河、卡子桥河及马道河等水系)进行生态补水以及水环境综合治理,通过新建引水站涵引活水入城,对城区河道开展生态补水、拦截污水、水污染防治及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建设。

2023-2025

18000

 

2

示范幸福河湖创建项目

相关乡镇街

每年度实施一条省级示范幸福河湖建设,打造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市级示范河湖,争创全国示范河湖。

2021-2025

10000

 

3

河湖岸线整治项目

相关乡镇街

对部分河湖水域岸线进行集中整治,主要对迎水侧及水域范围内阻碍行洪的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树木、垃圾等“四乱”问题进行清理整治,对河道内的田地实施退田还河还湖,对卡脖子河流段、断头河段进行扩挖疏通,对河湖沿线进行绿化等,提高河湖行洪能力,实现幸福河湖目标。

2021-2025

2500

 

4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相关乡镇街

初步建成与叶集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分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重点防治区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进一步趋向好转,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对邵高楼小流域、李新楼小流域、油坊河小流域等3条小流域适时启动建设任务,综合治理面积60km2

2023-2025

2000

 

水利信息化建设

2000

 

1

河湖及水利工程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项目

相关乡镇街

新建小型水库水文监测预警设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设施;省界水文站、城市防洪排涝水文监测设施;水质自动监测站、区域雨量自动监测设施;水库沉降、变形监测设施等,主要包括监控中心、通信网络、终端设备、供水信息系统、水库监测设施建设等。

2021-2025

2000

 


附图

 

附图1“十四五”规划—防洪提升工程位置示意图

附图2十四五”规划—节水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位置示意图

附图3“十四五”规划史河省界段堤防达标及水系治理工程总布置图

 


附图1

“十四五”规划—防洪提升工程位置示意图

附图2

“十四五”规划—节水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位置示意图

附图3

“十四五”规划史河省界段堤防达标及水系治理工程总布置图


 

抄送:六安市水利局。

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318日印发

 

解读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在全面总结“十三五”全区水利发展成效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水旱灾害防御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科学分析水利现状与趋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安徽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六安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以2025年基本完善全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目标,编制完成了《六安市叶集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从扎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高质量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持续抓好农村供水保障、不断加强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严格落实河湖和水利工程管护等方面系统解决新老水问题,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水美叶集”。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一)部署阶段。区水利局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从规划目的、“十三五”工作成效、“十四五”工作目标等方面精心组织。

(二)调研分析阶段。认真总结叶集区“十三五”期间防洪减灾、农村水利、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水利管理与改革等工作成效与不足,充分结合叶集实际,通过建设投资、成效分析等,初步明确“十四五”期间水利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三)对标及关系链研究。为切实找准叶集区未来五年水利发展目标,深入研究省、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内容基础上,列出重点任务,作为编制本规划的主要依据。

(四)规划纲要制定。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从防洪除涝、供水保障、生态修复、信息化等方面等着手,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设计规划大纲。

(五)规划编制。从防洪排涝减灾、水资源保障、农村水利、水生态保护、水利信息化等方面进行编制。

(六)讨论及意见征求。区水利局围绕规划编制开展了多轮研讨。2021年8月,面向社会及企业进行意见征集。2021年9月重点向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住建局、区城管局、区自然资源局、区重点工程管理处、姚李镇、洪集镇、三元镇、孙岗乡、史河街道、平岗街道等有关单位意见征求,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2021年10月,邀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六安市水利局、区直相关单位等专家完成规划审查工作。2022年2月,提请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批准该规划。

四、工作目标

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兼顾发展和安全,全面推进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保障。为打造“水美叶集”,为建设皖豫边界中部崛起示范区贡献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撑保障。

五、主要任务

(一)扎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全力防范水旱灾害风险,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过洼地治理、史河防洪治理、汲河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提升全区防洪排涝能力及防洪标准。

(二)高质量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围绕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突出重点水利工程,加快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大力实施“兴水生态”工程。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积极对接争取,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二是抓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积极配合开展洼地治理、史河防洪治理、淠史杭灌区配套改造等工程前期工作。三是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小水库除险加固、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建设任务,积极申报实施泵站技改工程。

(三)持续抓好农村供水保障。常态化对规模水厂进行水质检测,提高水质达标率。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果,让广大群众真正能喝上干净水、安全水和放心水,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计划2023年底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四)不断加强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水资源刚性约束有关要求落到实处,加强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治理。一是严格水资源管控。严格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管控,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落地,从规划源头促进产业结构布局规模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巩固水资源管理提档升级专项行动成果,全面提升取用水管理规范化水平。二是深化节水行动。严格落实节水评价制度,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以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和各类节水载体创建为抓手,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引领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新风尚。三是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严格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强化部门联通互动,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失信惩处力度,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五)严格落实河湖和水利工程保护管理。充分发挥河长制的制度优势,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推动河湖面貌持续好转,加快建设幸福河湖。一是强化河长履职尽责。落实河长制考核机制,压实各级河长和成员单位责任。健全跨界河湖联防联控机制,推进幸福河湖示范建设。二是巩固河湖整治成效。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建立完善“四乱”问题台账,实行清单管理、销号管理。严格规范审查审批涉河建设项目,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防新出现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问题。三是加强工程运行监管。强化小水库运行管护工作,完善水库安全监测设施,提升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持续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

六、创新举措

坚持上位规划引领,吃透中央、省相关的政策精神,深入研究政策支持的范围、原则、方向和重点,及时对接,全力争取,把洼地治理、史河防洪治理、淠史杭灌区现代化配套与改造等重大项目纳入到《安徽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六安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开辟了通道。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土地、征迁、环保等方面的问题,确保规划顺利推进,工程早日发挥效益。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深入贯彻“十六字”治水思路,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坚持《规划》引领,加强与上级部门工作汇报对接,多方争取政策资金,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力争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奋力开创叶集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

八、解读机关(文件牵头起草部门)和解读人(由解读机关指定)及其政策咨询服务电话、地址

解读机关:六安市叶集区水利局

解读部门:综合办公室

政策咨询电话:0564-6559101